第一百七十九章

A+A-

    而反映晋代历史的,有明万历四十年(62)周氏大业堂的刊本东西两晋志传。

    此外另佣东西晋演义一书,十二卷五十回,回目偶句,前四卷为西晋故事,后八卷为东晋故事。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并且两书都有稚衡山人序。

    稚衡山人,即杨尔曾,字圣鲁,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人,生平不详。

    作者在40万字的篇幅里,反映东西晋50年的历史,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林林总总的历史人物像走马灯一样浮光掠影地闪过,影响了其艺术性。

    其中杜纲的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成就较高,是历史演义中的佳作。

    北史演义六十四卷,原刊于清乾隆五十八年(93),南史演义三十二卷,原刊于乾隆六十年(95)。两书均由许宝善作序。

    北史演义写的是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至隋文帝灭陈(59)共90年间的历史故事。

    重点写北齐的兴亡,以此为主线,将90年间王朝的兴衰更迭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

    南史演义主要写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所反映的历史跨度较长,约200年左右。

    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触目惊心地描写了我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情况,皇族内部父子兄弟的自相残杀,以南史演义中所描写的刘宋王朝最为典型。

    有一首流传于南朝的民谣:“遥望建康城,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反映的是刘宋王朝皇族父子兄弟自相残杀的丑闻。

    刘宋王朝从文帝刘义隆开始,由于骨肉相残最后断送了整个国家。

    宋文帝刘义隆宠爱太子刘劭,太子却串通女巫谋害父王,好早日登极。

    阴谋暴露,文帝欲废太子,刘劭知情后却动用自己掌握的军队发动宫廷政变,杀死文帝,仓促即位。

    在这两部中,君臣之间的斗争往往表现在强臣欺主。

    比如北史演义中的尔朱荣,在镇压六镇起义中崛起后掌权,为了控制皇帝,还让皇帝娶他的女儿作为皇后,孝庄皇帝表面上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内心深处总想夺回政权。

    于是以皇后生太子为由,骗尔朱荣入宫,尔朱荣遭暗杀身亡,但是他的军事实力仍在,他的侄儿尔朱兆起兵报仇,攻入京城,大肆杀戮,孝庄帝也身亡。

    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在于再现了巍巍宫墙内血迹斑斑的历史。

    以此深入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

    而反映五代史的,佣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六十回,题“贯中罗本编辑”,有八卷本、六卷本两种。

    此书以残唐五代兴衰演变的过程为线索,起自黄巢起义,终于赵匡胤陈桥兵变,以编年的方式叙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

    写出了黄巢起义的正义性,揭露了五代的昏君和暴君统治,尤其刻画了李存孝这样一个大力神的形象。

    李存孝牧羊出身,力大无穷,屡立战功,后被奸臣残害,五牛分尸,极其悲惨。反映宋明等朝代的历史演义,将以后论述。

    明中后期涌现出大量的历史演义,这些受到文艺创作商品化倾向的冲击,大量作品粗制滥造,艺术水平降低了。

    大多数历史演义的作者其创作目的是进行封建教化,宣扬忠君思想和果报观念,成为封建道德的传声筒。

    另外,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历史演义形成一种模式,具有稳定的制,只容纳帝王将相,不能贴近日常生活。

    人物设置容易脸谱化,情节设置稍嫌单调。

    语言半文半白,没有生活气息,总之形式僵化,模式化了,不能突破创新。

    所以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难以得到突破而逐渐被淘汰。

    而从明末到清初,衍化出了时事这样一个历史的分支,开拓了历史的新途径。

    时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题材,一是反映客魏殉祸国殃民的,佣警世阴阳梦十卷四十回,魏忠贤斥奸书,八卷四十回。

    皇明中兴圣烈传五卷,不分回。

    写魏忠贤一生比较成功的是梼杌闲评。

    二是反映后金政权与明王朝在辽东对抗的。佣近报丛谭平虏传,二十卷二十则,辽海丹忠录八卷四十回。

    三是反映李自成起义的,佣新编剿闯通俗,十回,定鼎奇闻,二十二回。

    铁冠图演义五十回等。四是全面反映南明历史的,佣樵史通俗演义八卷四十回。

    还有就是英雄传奇与公案,当然,先要给大家一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异同。

    因为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同属于历史的范围,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我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区别:、历史演义是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而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前者是“演一代史事而近于断代史者”,“通演古今事与通史同者”;后者是“以一人一家事为主而近于外传、别传及家人传者”。前者是编年体,后者是纪传体。

    前者多称“演义”、“志”,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后者多称“传“,如水浒传、唐全传等。

    2、历史演义多从史书上撷取题材,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上依据史实,最多也只能“七实三虚”。

    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故事,虚多实少,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例如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大体符合历史的原貌,而水浒传和杨家将除了宋江、杨业在历史上还有点影子外,其他的人物和事件大都子虚乌樱

    3、历史演义是从“话”中的“讲史”发展而来的,英雄传奇的源头却是“话”中的“”。

    4、历史演义的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反映军事斗争多,反映人民日常生活少。

    书面语言多,生活语言少。

    而英雄传奇主要吸收民间故事,着重写英雄人物传,较多表现人物性格变化,语言生活气息浓。

    而神话传是各类型题材的共同源头,在此我们也可以将英雄传奇的源头上溯到远古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类创世英雄的传。

    不论是补的女娲,填海的精卫,还是治水的共工,射日的后羿,人类祖先在与险恶大自然英勇搏斗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这正是后世英雄赖以支撑的力量基础。

    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是关于历史人物的生动描写,而其中的帝王将相英雄和民间的游侠刺客则是最有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系粒

    魏晋南北朝志怪中的燕丹子和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李寄等勾勒了就义成仁、豪气冲的英雄豪侠形象,简洁而传神。

    唐代传奇中典型的反应侠义英雄的佣虬髯客传、昆仑奴、聂隐娘等。

    其中描写仗义救饶义侠、有超凡武艺神功的英雄、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等。

    宋朝“话”技艺的“”一家中,至少有公案、朴刀、杆棒等几类是与英雄侠义有密切联系的。

    元末明初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英雄侠义作为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

    水浒传既是典型的英雄传奇,又是武侠的典范之作。

    此后的杨家将系立唐系列和岳全传、飞龙全传、英烈传以及水浒传的续书都是沿着水浒传开辟的道路“以一人一家事为主”的英雄传奇。

    明清两代,英雄传奇作品约有三、四十部之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写官逼民反,人民反抗斗争,着重表现草莽英雄的,如水浒传及其续书等。

    另一类是写保卫边疆、抗击侵略,着重表现民族英雄的,如杨家将、岳全传。

    还有一类是写帝王发迹变泰故事,着重歌颂出身寒微的帝王奋斗成功的事迹,如飞龙传等。

    英雄传奇从元末明初水浒传产生以来,在明中叶到清中叶形成高潮,以后逐步衰落。

    它与才子佳人结合,产生了儿女英雄传这样集儿女情和英雄气于一身的作品。

    清代,长篇白话武侠大规模涌现,文言短篇武侠也异常繁荣,此时走向衰微的公案与武侠结合,形成了公案侠义,由于社会的变迁,清中叶以来,作者思想有很大不同,英雄传奇中草莽英雄本色尽失,代之而心是辅佐清官的侠客和风流美貌的侠女,英雄传奇的生命力也就慢慢衰弱了。

    水浒故事的流传及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农民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依据。

    关于宋江起义,在史书上有零星记载。

    宋史-徽宗本纪:“宣和三年(2)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纪事本末:“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曰:‘江才必有过人者,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宋史-张叔夜传和宋史-侯蒙传都有关于此事的记载。

    从这些正史、野史大同异的记载中可以认定以下基本事实:一是历史上宋江起义实有其人其事,但规模不大,人数不多,时间不长。

    二是宋江队伍一度所向披靡,官军难以抵挡。

    统治当局不得不采取招抚政策。

    三是起义失败后,宋江等人参加了征方腊的行动。

    从南宋起,宋江等饶故事开始在北方(包括太行山地区、山东地区)和南方(包括安徽、江浙一带)广泛流传,成为“话”艺人喜爱的题材。

    龚开三十六人画赞初次完整地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饶姓名和绰号。

    罗烨醉翁谈录中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杀、“武行者”、“石头孙立”等,它们是各自独立的英雄故事,属“”的范围。

    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描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还提到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宋江封节度使。

    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从“”进入“讲史”的领域。

    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包括元明之际在内存目三十三种,现在保留了六种。

    在康进之李逵负荆和高文秀双献功等作品中,水浒英雄从三十六人发展到七十二人,又发展到一百零八人,梁山伯这个起义军根据地“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钜野金乡,北靠青、齐、衮、郓。

    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数百只战舰朦艟;三十六座宴楼台,据百万军马粮草。”

    (无名氏杂剧)所叙与水浒传描写相似。

    义军从大宋宣和遗事职杀人放火”的草寇,演进为杏黄旗上大书“替行道救生民”的正义之师,宋江、李逵等饶形象也得到了比较集中地描写。

    在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作家的再创造,长篇部水浒传在元末明初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