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没这么严重,老太太您就放心罢。”老太太难缠的很,吴老也头疼的揉揉额头,给妻子使了个眼色。
吴老太太心疼孙子,同样的,她更疼爱吴灿这个大孙子,每回出了事儿不都这样。未等吴太太给丈夫回应,吴灿就一路跑了进来,走到吴老爷身旁蹲下来对吴老太太道:“祖母怎么了这是,可把孙儿吓坏了。”
趁着老太太分神,吴老爷赶紧抽身,从上房走了出来。他心里虽不情愿,到底兄弟一场,真看着侄子出事,他也还干不出来。不过之前也没完全弄清楚来龙去脉,这会只能叫了管家去打听清楚。
原以为要费上好些时辰,吴老爷这会都吃上了。没想到不到半个时辰,黄管家就回来了。他只得放下筷子,移步书房。
黄管家一边走一边和吴老爷明,又掏出一张纸心翼翼道:“的去衙门打听过了,那些个也没为难,就是几家的公子,各个不轻不重的打了几板子,是得拘两天。这是人家誊的贾家大公子的状子,的花了五十两才拿回来的。”
吴老爷瞪大眼睛看了黄管家一眼,看了两遍状子叹了口气。他想了想问道:“其他几家怎么。”
“咱们家算是晚的啦,其他几家早就打听清楚缘由了。”黄管家回道。
看着花团锦簇毫无一丝漏洞的文章,吴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明晃晃的叫几家把这亏吃下,还不得生出怨言。其余几家也不是傻的,人家摆到明面上来了,还能怎么办,这会都蹲在府里装鹌鹑呢。
这亏别人吃得,吴家却不能吃下。按吴老爷的想法,关几日吃些苦头也好。可老太太那里毕竟不好搪塞。再一个,即使贾家势大,也没有这么打人脸面的。私底下解决不好,这是连宫里娘娘的面子也不看了。若是他不出,往后都只当他吴家好欺负谁都要踩上一脚了。可贾家也不是个好对付的,怕是撞上去也讨不着什么。最好也就两败俱伤罢了。
吴老爷左右为难,一时竟那不得半点主意。
好在黄管家也没让人失望,这会派出去打听的几个子都回来了。
听完几个子的消息,吴老爷一拍桌子,喝令道:“去,给我去那几家送个口信。”撼不动贾家,还不能去找和后族联姻的杨家。
随着吴老爷的喝令,平静无波的京城又要热闹起来了。
外头还不知道是怎样的风雪交加,贾赦这边却可以的上是四季如春了。当然,刨去桌子上一摞礼单。远的那些,他早就在金陵那会已经备好了。剩下的这些是京城几个亲近好友的单子。往年都是他亲写,这会更不可能将这些抛了。
他的年礼和府里是一道送的,得赶在这几日备妥,时间太紧迫了。好在库房的东西今日已清理了大半,还有一些得等明日过数。他这边对着库房的单子筛选,还得酌情加减,幸有两个认字的丫鬟帮,才勉强没有熬出黑眼圈。
等他准备入睡,麦冬提醒后罩房还有一位丫鬟等着,贾赦已经无力了。他看着麦冬那战战兢兢的样也不吓她,只道:“后头那位你瞧着能做什么就帮着做点,咱们院子不养闲人。还有,别让她靠近我屋子。”不光丫鬟年纪,他的年纪也不大,对这些事,他暂时一点想法都没有。
麦冬在主子的恫吓下半点不敢多言,等出了门口又幸灾乐祸起来。这院子里大大盯着,谁能知道会有今天。
且不论贾府如何。天还未亮的朝堂才算是热闹。几家都还没个动静,那御史就弹劾开了。
天可怜见,这里头还有几家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如何申辩。
随意占据要道,聚众闹事,哪家纨绔子弟没干过这事。也就贾赦那一批人,要么窝在府里,要么跑到京郊庄子上玩闹去。本来这种事儿可大可,经贾赦这么一揭皮,也不过三五天再缴点银子的事儿。就是脸面难看了些,找会再找回来就是了。
可多事的御史又跑了出来,这就比贾赦狠多了。这不是揭皮,这是要掘坟。
教子不严的罪名可大可,端看皇帝怎么。往大了丢官降级,往了罚点俸禄就当为户部做创收。
羽圭也糟心啊,他登基才多久,也才一年多一点。好容易最近才把权利慢慢拢起来,正想等着把上的弄弄,过个好年。赶时间都来不及,芝麻大点的屁事也来烦他。
御史哪里知道皇帝的想法,还没等他再接再厉,另一个御史就弹劾起了杨家。还是和皇后家联姻,在朝中颇有些能量的杨家。
在龙椅上的羽圭坐直了身子,只看那御史讲收集来的证据交给宦官,他接过来一看,久久没有言语。
原本朝堂上还闹的厉害,这会却鬼精的不行,各个都不敢言语了,就连呼吸声都的可怜。
“哼,一个个都能耐啊。周爱卿,你来念念罢,也让众卿家听听。”
周爱卿就是弹劾杨家的御史,名叫周振远。他利落的接过奏折,细数起杨家的罪状。
杨家家主杨清涛现领着吏部侍郎职位,就站在文官第三列,这会看着周振远嘴唇上下动个没停,整个背后都湿透了。
等着周振远念完,羽圭扫视了一眼堂下,“你们都听清楚了,那就罢。”
杨清涛不敢喊冤,只低着头。众人打眼一瞧,就有人出列,请求圣上将杨清河拘拿回京。
这罪名现在不定下,等回京一抹还有啥落下。趁着这个当口,四品以上的官员也出列了几个,有定实罪名的,也有开脱的。来来回回不过老三篇。
三品以上的大臣却少有发言,为的不就是看钱家的态度。钱家要保人,那就看皇上。皇上若没表示,那就可以开撕了。
“派人去查,趁着年前把人带回京城。”羽圭也不去猜想臣下的心思。近来钱家是过了,也该敲打敲打了。
得了,这回谁也别话了,杨家现在就是大,麻,烦,谁沾上谁倒霉。
这案子一出,谁还有时间理会前头那的弹劾。
一时间真如贾赦所,贾家连个水花都没飘起来。
听着下朝的响鞭,贾代善撸撸须子,背着迈着官步,忍不住得意起来。
“贾大人请慢。”高团一路跑,将人拦在了宫门口。
“高公公。”贾代善心里一惊。
高团眯着眼,圆滚滚的脸蛋元宝形的嘴角上翘道:“大人走的可真快,皇上传唤,可不得耽搁。”
看样子倒不像有事,贾代善猜度着掏出一个荷包往高团里塞,很是客气道:“还请公公给点提示。”
他自己都不知道呢。高团只能摇摇头,又用指做了个往下压的动作。这是指明皇上没发怒,但也没高兴。
至于旁的,那就得靠个人领会了。
贾代善知,松了口气。好歹不是祸事就成。
“贾爱卿教子有方啊。”羽圭两指间夹着一片纸页。
“皇上恕罪。”贾代善连看也没看赶紧就先跪下了。
羽圭一笑,“贾爱卿何罪之有,快赐坐。”他看了贾代善两眼道:“若不是今年乡试和今日之事,朕都不知道爱卿家里还有一个会写文章的公子。”
“回皇上的话,那是臣家中长子,略读了些书。”贾代善探着大半个身子弓着回话。
“那可不是略读了些书,爱卿谦虚了。唉,莫慌,朕可不是来问罪的。”羽圭摆让人赐茶,又接着道:“朕都不曾听你提起过,可见你这是藏着呢。”
“并非如此。来皇上别见怪。”既然有人想将儿子推出来,他也就来个顺推舟。这么一想,贾代善苦笑道:“不瞒皇上,臣家中有二子,大儿子还是家中老太爷带大的,臣倒不常亲近。前两年非闹着回老家,家中老人宠着,臣违逆不得,也只好应了。”
“老国公教养好。”羽圭感叹一声,“怕是爱卿也宠着罢,否则他年纪竟拿着主意。”
贾代善可不敢让皇上觉的大儿子被娇生惯养,摇摇头颇为遗憾的诉苦道:“相比起大儿子,臣和儿子方亲密一些。大儿落草那会,臣初入朝堂,竟是没分出心思来。如今想来时常觉的亏欠。”
“爱卿慈父也。”羽圭一叹,“朕都有些羡慕爱卿了。”
“臣时常也烦恼,孩子大了不听话。”贾代善一惊,皇上膝下凋零,快得收住,“起来臣最疼的还是家中女儿。”
羽圭笑着摇摇头,他这个臣子啊,忠心又识趣,还好用的很,就是心了些。想起朝堂那些人,他可不舍得把这么好用的臣子推远了,“你家大公子很是不错,贾家教导有方,当赏。”
从宫里出来,贾代善带着一堆赏赐,百思不得其解。
熟不知,这是贾赦做的事暗合了皇帝的心意。羽圭能当上皇帝,贾家和其他几家都使了不少力。所以他相当信任这几家,也非常乐意宽待。可这一代不如一代,纨绔子弟倒是比求上进的还多。放任着不管只怕要出事,可他也管不过来啊。
这贾赦不仅勋贵出身,为人还颇为上进,又有功名在身。这一赏下去,估摸够那些个勋贵琢磨一阵子。若真有几个领会的,也不枉他一片苦心。
作者有话要: 新鲜的,还没经过捉虫的。
我太困了,去睡觉了。大家晚安。么么哒(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