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保

A+A-

    叶向高宅,他略备酒菜等候,没等多长时间,转生后的王化贞就来登门拜访。

    恢复年轻的王化贞一袭青衫素锦,面容白净气质成熟不失风流,直接跪在叶向高面前:“学生无能,给老师惹麻烦了。”

    方从哲因为儿子荒唐弄死妓女导致形象破灭,无法执政而下台;王化贞丢失广宁败坏辽东局势,阉党、东林党围绕王化贞的处罚问题持续斗争,首相叶向高处境十分煎熬,那么大岁数不得不撑着。

    “能回来就好,你可知是谁救了你?”

    王化贞自然不知,叶向高却知道,是毛文龙。

    广宁丢失,王化贞败逃的路上,给了毛文龙一道命令,并给兵丁一百九十七人,毛文龙才向着建奴后方挺进,逆袭打出了镇江大捷。

    毛文龙是很感激王化贞的知遇之恩,经常在塘报里提及此事,希望朝廷可以看在东江镇的战功上减轻、甚至释放王化贞。

    朝野党争,围绕熊廷弼、王化贞之间的罪责来回争执、攻讦不已,谁还敢往这两个人身上凑?

    王化贞也是感慨异常,询问:“今蒙文龙之功转生天人,身在牢中不知实时变化,老师有何见教?”

    “道主执政以来锐意革新,所恨不过结党误国、官吏贪腐、烂养宗室勋戚及地方怠政、瞒报等事。道主定下三年平辽之策,三年内鼓励地方大兴水利、屯种,并禁绝党争。”

    叶向高语气缓缓:“道主于汉末得道,亲友可能遭乱兵截杀,故大恨豪强、门阀之私。这等身份,与皇明太祖何等酷似?”

    “然寒冬将至,党争起于内,就在豪强、富庶之家无纳税瘦己之心,处处紧锣密鼓敲骨吸髓,只为多做储备,以应对乱世寒冬。庶民百姓存亡,与斯何关联?故,我以为辽患难平,一旦平定,国内必有酷吏执政,杀伐豪强,大兴均田。”

    “你若有心,就做个酷吏。”

    叶向高着呵呵做笑:“来日为师转生道天,与你一般年轻,也做个酷吏。”

    王化贞神色凛然:“老师的意思是辽东平定,将起内乱?”

    “是,各处侵犯国法损公肥私,为的就是独存。身家丰厚,又横行不法惯了,有几个愿意自缚脚?”

    掌握的资源越多,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能做的选择就越多。不管是带着家族迁移避难,还是转投新王朝,又或者散家财募义兵举大事,这都需要钱财资源。

    党争日益酷烈,矛盾点就在这里,因为竞争资源的人太多,只能抱团竞争!

    没有所谓的帝党、抗税党,有的只是一丘之貉,也不是分赃不均,纯粹的竞争关系!你死我活的关系!

    哪一方掌握的资源越多,真正灾难爆发后的对抗段、优势就越多!

    叶向高嘱咐道:“我等追随道主,势必寿元长久,俗世几十年交情如过眼云烟,不必在意。人生短短,我等唯有冷酷应对,不可用情深厚。近来我也常常思索,可能日后执政,也不会在意地方豪强如何如何,亦不会理会青史如何如何。”

    一句话他没,王化贞也大概能意会。

    江山倾覆天下变色,百姓指望着官员救他们,可官员、名士、豪强们只会自救。

    别救百姓,你个泥腿子敢靠近,人家非一脚踹死你不可。

    时局代入汉末,可能那位道主的亲友们就是嗷嗷待哺,需要救助的寒门庶族,结果不言而喻,不然道主哪里来的仇恨、抵触豪强、勋戚之心?

    一个本该在乱世中带着妻儿避难被劫杀抄掠,或者被刀枪逼着荷土填沟的炮灰没有变成尸骨被黄土埋没,却侥幸参悟天得道成仙,还带着使命降到凡世,偏偏又值一个王朝末期这是不是很好玩儿?

    可能朝中公卿、百官、勋戚、宗室、地方豪强、名士的嘴脸,早被看的一清二楚。

    如今任用京官,只是用得着而已。

    不赶紧跟着步调走,早晚会被清洗掉。

    稍稍吃酒几杯,叶向高又:“田尔耕谋逆以来,近来先有西苑之变,今日又有宣武门施刑,此二事一者出自中宫,一者出自道主,与河阴之变何其酷似?再思及汉武巫蛊之祸,让人不寒而栗。”

    北魏尔朱荣政变,将皇室、鲜卑贵族、汉族朝臣一千多人召集起来,然后摔杯为号刀斧齐出,尽数砍光。砍的很爽,一千多个权贵脑袋掉地,衣冠涂地。

    发财是个人的事情,麻烦是朝廷的事情。

    所有人都贪污,一个人不贪,左右看看同僚,这不贪有一点意义?

    明知道房价有问题,还是带着老婆本砸进去,不是贪不贪的问题了,而是保值的问题,反正出事有朝廷。

    着叶向高却露出和煦笑容,出话却冷冰冰:“可笑地方相互掣肘,层层监察,道主腾出来一道诏令出北京,地方就得杀得尸横遍野。”

    没办法,岁数大一点的官员该享受的也享受了,物欲没那么强烈,偏偏就怕死。

    不仅怕死,还想继续享受,可年老享受不动也就认命了道主能赐予年青生命和长久寿命,人心本私,这帮地方上掌权的年老官员连自己子孙舍得杀,更别杀其他官员、豪强!

    只是目前转世的人还不多,没有大范围引燃老年官员心中的那团火。

    潜意识里认为吕维怎么折腾都是合理的,代表着天理、至理;可皇后近来的举动,让叶向高担忧。

    随着西苑之变爆发,内廷也进行改革,二十四监进一步统合在一起,设立了大内总管府,以及少府两个分管内外的衙门,太常寺职能也得到一定扩展。

    对广大的宦官们来并非好事,除了临时招募的净军外,宫内在编的宦官普遍在一万二、一万四之间,常年保持在一万三千人;宫女数量更为恒定,始终没能突破一千。

    民间男子积极自阉寻求入宫门路,是真的一个个想掌大权,当个王振、刘瑾第二?

    不,他们只是想过好日子,入宫就有一份富足的差事。

    最底层的宦官,每年也有赏赐的衣物,吃的还是三吴五府进贡的白米,不计各种灰色收入,仅仅是俸禄就够他们平日温饱不愁,还能隔三差五赌两把,省着点还能攒一笔养老钱,出宫后养个妾伺候、暖脚,再收养个族子、族孙,简直完美。

    张嫣一口气赶出去三千多名宦官,这些宦官隶属在少府名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去稽查北直隶各处的皇庄、店铺,也有意无意冲击勋戚的产业。能不能吃饱喝足,就看他们自己能创收能力。

    余下的宦官,俸禄大肆削减十倍的削减,底层宦官只能勉强吃饱肚子。

    至于通过十库验收、维护工作中能获取的庞大灰色收入,也被张嫣一刀砍了。

    她同意户部的改革意见,所有贡物执行折算,由户部代为征收、转运;那十库宦官们也就不需要负责验收贡物工作,也就没了刁难、盘剥运户、贡户的会。

    就连今冬宫里需要的柴炭,也进行折钱自买,这个过程中是很亏的。

    皇宫收支亏,宦官们更亏。

    为了多收柴炭,宦官们往往把临时的杂役也算上,往往一万多人需要的柴炭,能虚造名目达到七八万,这些柴炭都由在京卫所的分摊。

    京中柴炭被卫所、勋戚垄断,不需要卫所上缴柴炭折收银子,再拿银子按市价买,卫所收入上涨,宫里只会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