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第二十六个人

A+A-

    沈环起身走下大堂,继续对着众人道:“自从到了这扬州城以来,本王就听了罗刹婆的故事。一开始我原本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些神神鬼鬼的传而已,可当我亲眼看到那些从淤泥里取出来的那二十四具白骨时,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以为这个传是真的!因为根据从那些取出来的尸骨判断,这些人死亡的时间最早的是在二十四年前,而罗刹婆的出现也恰好是在二十四年之前,这种惊人的巧合一开始让人不得不相信罗刹婆是真实存在的,然而一个偶然的发现却让我又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我发现这些死者有一个人居然是当年那四十八盗成员!原先我以为这应该是一起连环凶案,死者都应该是一些无辜受害的可怜人,但这个发现让我第一次对那些死者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拿出了那枚银月鉴,接着对众人道:“这枚银月鉴就是当年四十八盗的信物,每次他们主动出现之前,他们都会在目标上留下这样的印记,在确认了他是四十八盗之一后我立刻对其他死者的身份展开了调查,只可惜由于时间实在太久远,而且并没有人真的亲眼见过四十八盗到底长什么模样,所以一直查无线索。”

    “就在这时,我忽然想起来了当初发现尸体时孟婆婆那怪异的举动!那天孟婆婆为清理二十四桥的民工们送来了包子,一开始我也以为是这样,可后来仔细想想却觉得并非是这样!因为这场洪水,扬州城附近有许多的村庄受到了灾,就连孟婆婆所在的官塘镇也不例外!按理来孟婆婆送包子到清理工地上应该是出于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可孟婆婆她却偏偏舍弃了自己所在的官塘镇,而是舍近求远,推着车走了十几里路来到了二十四桥那边!”

    “不仅如此,更古怪的是孟婆婆当时的表现!她并没有对那里的乡亲们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反而对那些从淤泥里取出来的尸体更加感兴趣!当时那些尸骨从淤泥里取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其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有些人连看都不想看一眼,可偏偏就是孟婆婆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却看得目不转睛!着实让人感到惊奇!”

    “当时我虽然对其感到疑惑,但并未细想,直到我了解到官塘镇上的那个银月标记出现之前孟婆婆也曾经出现在那家客栈时,这件事情才又跃入了我的脑海,为了解答我当时的疑惑,我直接去找了孟婆婆我本以为她会和上次一样一句话也不,然而让我意外的是她那次直接指点了我去罗刹庙”

    沈环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忍的神色,不过他很快又继续道:“经过孟婆婆的指点,我在罗刹庙的房顶上的瓦片下面找到了一件血衣和风车,以及第二枚银月鉴。除了这两样东西,孟婆婆还告诉我,罗刹婆之所以把人杀死之后都埋在了二十四桥底下,那是因为她的孩子也埋在那里同样,我们返回二十四桥之后在里面的淤泥中竟然真的又找到了一具孩童的尸骨!”

    “实话当时我看到这些时,心里是非常难过,因为孟婆婆那天告诉过我,这件案子不是人干的而是罗刹婆为了给她的家人复仇而做下了这累累的血债!罗刹婆是不存在的,就算存在,罗刹婆也不可能把这件事情告诉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而孟婆婆之所以会知道的如此详细那么也就只有一种解释,这个罗刹婆其实就是她自己”

    到这里,在外面看热闹的老于忍不住插嘴道:“孟婆婆这么做岂不是不打自招吗?只要她不也没人会知道,可她为何要这样做呢?”

    “那是因为孟婆婆她自己心中的善念在作怪,我想这一点官塘镇上乡亲们应该很清楚!若不是因为孟婆婆那至真至善的一面,我想你们也不会我在把她带回了衙门以后这么没日没夜地守在这里吧?”

    “孟婆婆心里的善念虽然为自己赢得了人们尊重,然而也同样给自己心里带来了莫大的负担!虽然杀的都是自己的仇人,可是那终究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每杀一个人孟婆婆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浓浓的负罪感,甚至她会觉得自己其实和那些被她自己杀死的那些仇人一样,双都沾满了血腥。日积月累这种负罪感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减弱,反而愈发地强烈,而且孟婆婆早就知道这件事情早晚有曝光的一天,她的心里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在那天她才会没有丝毫地隐瞒,自己把自己给推上了断头台!”

    到这里,沈环不禁有些感慨,在抓捕的那天晚上,孟婆婆的所做所为给他的心灵造成了莫大的冲击!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竟然会无私到那样的地步!孟婆婆几乎是用尽了自己所有的一切,来回报乡亲们

    沈环的话也在人群之中引起了不的冲击,但在人们纷纷感慨孟婆婆不该如此做时,却还是有些人提出了疑问,他们不明白沈环为什么如此确定这些死者都是四十八盗中的人,因为毕竟有二十四具尸骨之多,其中会不会有可能有些是孟婆婆认错了给错杀的?而且更有人质疑沈环的结论,因为四十八盗都是一些身强力壮的强盗,就算他们也上了年纪,但是像孟婆婆这一个年老体弱且又身患残疾的老婆婆又怎么可能能够杀死他们呢?

    虽然这质疑很快就被其他人讨论的声音给压了下去,但毕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沈环不得不对其做出解释,“大家心里的疑惑我明白,不过这件事还是让耿三兄弟来告诉你们吧。耿三兄弟,请你上大堂来。”

    听到沈环叫自己,耿三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惨白,他连忙想要向着外围挤出去,可就在这时老于却一把拉住了他,“你怕什么,让你上去就上去!难不成你还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成?”

    被老于推上大堂,耿三这下想走也不行了,心怀忐忑地对沈环道:“我只是一个寻常百姓人家,哪里又会知道这些死人到底是谁呢”

    沈环笑道:“你是不知道,但是你身上的那件东西却可以证明死者的身份,拿出来吧。”

    “没有!没有!我可没拿任何东西,王爷您一定是搞错了!”

    “我搞错了?不能吧?我劝你还是早早拿出来,你可知道私藏证物是什么后果吗?清白了半辈子的人了,为了那点握着不暖闻着不香的东西,不值当的!你呢?”

    看到耿三在沈环的威胁下不情愿地从怀里把东西掏出来交给衙役,老于立马就想起了那次耿三在吃饭的时候还在桥底下磨蹭的那一幕,“好子!我那天你怎么连吃饭都不起劲呢!原来是在那摸东西!”

    耿三上交给沈环的是一枚银月鉴,正是因为这银月鉴是银质的所以他才迟迟不肯交出

    沈环拿着那枚银月鉴道:“这枚银月鉴是耿三从那具并未腐烂的尸体边上发现的,一开始我以为这位死者有可能是洪水冲来的,可是当我重新回思此案的时候却发现这也未免太过巧合,于是我重新检验了这具尸体,最终找到了这第二十六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