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信
我等等,什么意思,神还会死?
海泠,我咋知道。
她当时也没听懂,听懂的那部分她还不信。她觉得方才的遭遇就像一场奇妙的梦——不,也许在这之前,之前的之前,梦就已经开始了。
后来她走回家的一路上,那个陌生人一直保持着三四步的距离跟在旁边,点燃的烟头明明暗暗,把夜幕烫出洞来。
海泠以为他和她同路,稍微松了口气——发生了这些事之后,让她黑咕隆咚地一个人走回家,还真是有些怕。
于是她和旁边的人搭起话来。
她谢谢你帮忙修房子,他“嗯”;她你怎么做到的,眨眼就修好了,他“唔”。
海泠你从哪儿来,陌生人吐了个烟圈。
海泠你要去哪儿?
陌生人终于松了嘴里的烟,开口了。
他,我送你到门口。
(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别问了行不行”)
陌生人的烟差不多点到头的时候,海泠也到了区路口。于是他停下脚步,掐了烟要走。
海泠,你要找什么书,出来我帮你找呀。
陌生人的脚步在原地停了一停,转回身。光线太暗,海泠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看她。
他,行,那我明天再去图书馆。
然后他就走了。
我等等,我先问问,爷爷抽烟吗?
海泠,当然不,怎么了?
我那没事了,你继续。
于是海泠回到只有自己的房子里,洗漱,扑床,关灯睡觉。灯泡红亮的钨丝在黑暗中渐渐熄灭,她也一点一点沉入睡眠。
她想明天要好好整理一下书架,把三楼书库的清单也找出来——就算进不去藏书阁,至少对着单子,看看那个外国人要找什么。
这天晚上,海泠又梦见飞将军了,他一剑砍在什么东西上,“当啷”一声铮响,火花四溅。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镇子照常开始运作。昨天晚上看见的听见的发生的那些离奇的事,都像水垢一样沉到瓶底。
海泠出门上班才走到半路,就被街坊阿姨组团拦了下来。她们问她,听昨天有个外国人来了?他是谁?从哪儿来?来干嘛?听他帮你修了房子,你认识他?哎呀他会不会也帮我们修房子呀?
海泠努力伸长脖子,越过阿姨们的肩膀,看到图书馆的三层楼焕然一新——在周围一堆被台风吹坏的房子中,鹤立鸡群。
这镇子就这么点大,屋檐下藏不住新鲜事;在本人(也许)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那个陌生人已经成为镇舆论的关注焦点。
海泠上班的这一路上,听了无数关于那个人的传言。
传中,那个人“念一句咒语,屋顶就自己长回去了”,“一挥手,整栋房子都翻新了”,“他从天上来的,身上有翅膀,转眼就飞走了”……虽然除了海泠之外,谁也没见过“那个人”本人,但每个传话的都是一脸认真,仿佛亲眼看见那个外国人使了法术,把房子变新,把自己变不见了。
我,那他到底是什么人?
海泠停顿了一下,嘴唇抿起,松开,又抿起,十分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她,他是个好人。
……好吧。
多亏了好人,这一天的图书馆人满为患。光是一个上午,海泠就接待了三波来图书馆参观的群众。
他们不是来看书的,他们只是来看热闹,看看被神技修好的屋顶,被神技装好的窗户——以及被神技复原的雕刻。
顺便碰一下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神技的使用者本人。
我那不是很吵,你不赶他们走吗?海泠都是街坊邻居,怎么能赶走——我把他们全留下来,替我干活了。
好吧,是我认识的海泠。
街坊邻居们替海泠整理收起来的图书,对照分类一本本摆上书架。一群人闹哄哄干了一整天,始终没等来他们想看的热闹。
第二天也是,第三天也是,他们把图书馆上上下下都参观遍了, “姜子牙登台封神”图上的365个神仙都认全了——神技本人还没来。
第四天,只来了两个阿姨,隔着柜台和海泠聊天。阿姨真有这么个人吗?海泠有啊,不然这房子是我自己修的吗。阿姨那他叫啥?海泠,不知道。
从哪儿来?不知道。
来做什么?不知道。
为什么帮你修房子?
海泠张了张嘴,话头在舌尖上囫囵一转——“我也不知道啊”。
阿姨们也走了。
第五天的时候,看热闹的人都散了,热闹来了。
海泠,她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是中午,饭点,她正准备关门吃饭,一抬头,看到大门口出现一个高瘦的人影——穿着连帽夹克衫,帽兜盖住了整个脑袋。
陌生人踏着自己的影子进来,径直走到服务台前,视线居高临下。
时隔五天又见到他,海泠心里有些慌。她想起这些天里,越传越玄的八卦(会法术?是神仙?是妖怪?来干嘛?)。海泠悄悄吸了一口气,绷住表情,放下手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那只木雕乌鸦。
她问他,这个是你的吗?
陌生人“哦”了一声,神色有微妙但平静的变化,仿佛在失物招领处看见自己扔掉不要的旧玩具。他接过那只木乌鸦,又随手把它放在柜台上。
他伸手的瞬间,海泠看到他左手背上有一只乌鸦的纹身。右手背上似乎也有什么,动作太快,她没看清。
她你来找书了吗,对方点点头。于是她毫不犹豫地顺着,那你把证件给我,借书要办卡。
这主意她蓄谋已久——这么一来,就算这个外国人不肯,也能知道他是谁,从哪儿来了。
陌生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本子,看起来是护照。
海泠在心里给自己“噼噼啪啪”鼓起掌来。
那是本I国护照。照片上的男人胡子拉碴,金褐色的刘海下有双翡翠绿的眼睛——确实是本人。海泠不认得他的名字,也不知道怎么念,就字认半边地记了名字的首字母,J。
从护照的出生日期看,J 35岁。
护照检查完,借阅证也办好了,正正经经敲了钢印的。海泠把借阅证递给他,J看也不看就和护照一起塞进口袋。
他,现在我可以去三楼书库了吗?
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好在海泠也不是没有准备。
她坦白承认了——“我没有钥匙”。
但对方并不相信,他狐疑地眯了眼。
海泠,你这也知道那也知道,就不知道我没有钥匙吗?
J,你是这里的管理员,为什么会没有钥匙?你连房间都进不去,怎么管理?
这话瞬间戳中了海泠的痛处。
时候,她只要一靠近藏书阁,哪怕只是玩耍时路过,只是想看看门上漂亮的雕花,都会在事后挨上爷爷一顿骂,谁都求不了情。
因为她是“女眷”,不能靠近放“圣贤书”的地方,这是家里的“规矩”。
哪怕后来海泠上学了,学得比家里的堂兄弟都快都好,写的毛笔字还去县里拿了奖——爷爷也没夸过她半句好话。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海泠的毛笔字写得漂亮,今年的春联让海泠写吧。爷爷“哼”了一声,用老风湿的手颤颤巍巍地拿了笔墨,站在八仙桌前,让姑姑扶着他,一笔一晃地写完了。
海泠时候最想做的职业是老师,因为老师被称为“先生”,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
她当初决定接手图书馆,也有赌气的意思——让爷爷知道,他当成宝贝的藏书阁,最后还是得她这个“女眷”来理。
可惜爷爷不在了,而海泠也没能拿到钥匙。她入职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了S城,没给家里寄过汇款单以外的东西。
海泠,你来得不巧,拿钥匙的人不在,改天再来吧。
J,又是改天?这次的改天是哪天?
海泠,那要看他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J又看了她一眼,抬头望望两重天花板之上,藏书阁所在的位置,没再什么,转身走了。
他走后的当天下午,邮递员哥送来了一封挂号信,信封上写着爸爸的名字。
海泠把信拆开,一把钥匙“当啷”掉了下来。
她在一周前的台风夜里发出的留言,终于得到了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