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星辰大海

A+A-

    此时董卓正在和卢植、曹操在一起议论刘辩到底想干嘛?,虽然董卓知道卢植看不起自己,但是这里只有他们三个个是刘辩提拔上来的人,就是不在一起,也会被看做同党。

    和杨彪、刘弘、丁宫不一样,如今他们对刘辩还是充满感激的,若不是刘辩,董卓和卢植也许永远没有位列三公的会,再加上他们对刘辩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多,知道刘辩不是一个自甘堕落、毫无追求之人,不明白刘辩禅位给刘协,是个什么情况。

    杨彪、刘弘、丁宫率领群臣大礼参拜新君刘协,虽然心中惋惜刘辩,但是他们效忠的是大汉,是天子。既然刘辩禅位给刘协,那刘协就是他们的新主子。

    而其他的大多数大臣,和他们的想法就更不一样了,特别是世家大族中人,他们心中却在暗自窃喜。如今外戚、宦官尽皆覆灭,朝堂之上,士族一家独大,有能力的刘辩又“退位让贤”,继位的是只有九岁的孩童,以后的天下大事,还不是他们了算。

    董卓、卢植、曹操等几十人在刘辩居住的别苑门外。这些人中,有的是不希望大汉因幼帝刘协继位,而走向万劫不复的人,这些可以是真心希望大汉强盛的忠臣。也有的是看到了刘辩的能力,希望刘辩可以带领大家中兴大汉的人。也有其他目的的,比如何苗,不管怎么还是和刘辩亲近一些,自然不希望刘辩退位。

    史阿从后边,慢慢的接近董卓,在董卓耳边轻声明来意,董卓会意,悄悄地离开了人群,随史阿从后门进入别苑。

    董卓见到刘辩的第一句话就是:

    “陛下啊”

    没等董卓完,刘辩就道:

    “董太尉,孤现在是济王,可不能乱叫。”

    董卓无奈道:

    “济王啊!您这是何必呢?如果您在位都无法拯救大汉,陈留王才九岁,就更不行了,臣如今已近五十,还想多活几年,早点跟随陛哦济王走遍世界呢?”

    刘辩叹了口气,道:

    “董太尉,孤王叫你过来有两件事相求。”

    “济王老臣还没有感谢您的提携之恩呢!别两件事,就是二十件老臣也答应。”

    刘辩知道这是董卓的心里话,董卓在历史上虽有万般不是,但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对待朋友、下属是非常慷慨大方的,这也是董卓在西凉大军中拥有无上权威的根本原因。既然刘辩对他有提携之恩,董卓要回报刘辩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和他是否会效忠刘辩无关。

    董卓毕竟常年在外,野性难训,让他轻易委身某一个人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这个人有全面压倒他的实力和过人的能力,否则免谈。

    其实刘辩就在想,董卓常年与外族作战,实战经验极其丰富,下又多是虎狼之师,若有人大力支持,让他领一军攻伐羌人、匈奴是再好不过的。

    “董太尉,想来你也明白,如今的大汉,端坐朝堂,已经没有再次中兴的可能,所以孤王决定走出去,从外部解决大汉的种种弊病,孤王对王越师傅过,一定要找到一种可以使:宦官不干政、外戚不专权、士族不垄断、庶民不饥寒的方法,孤要让这天下,官吏再没有门第之别,百姓再没有饥寒之苦。目标很伟大,道路却无比艰难。待这些问题解决,孤王下一步的目标就要从这这大汉十三州,转移到广阔的异域风土、星辰大海,我要让我大汉的旗帜遍布整个世界,而这些都需要你们来见证。到时候若有董太尉相随,想来旅途必不寂寞。”

    董卓被刘辩所画的宏伟蓝图给镇住了,荀攸等人也是如此,这个时候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见识、如此雄心壮志,就连所谓的世界地图也不过刚刚看过不久。

    刘辩这些话就是为了打击董卓,都知道董卓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要想让他这样的人心服,就必须表现出更大的野心,大到他不敢想象,大到他望尘莫及。

    看到董卓的表情,刘辩知道董卓已经被自己描述的理想而折服了。

    刘辩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想过必须要杀了某某某,而是收服,收服董卓、收服曹操、收服刘备、收服孙坚与其让这些时代的精英在彼此内耗中渐渐凋零,还不如让他们去征战天下。

    刘辩知道汉末人口有五千多万,到了三国末期,只剩下了几百万,大汉民族差一点就此断绝,若一个不慎,炎黄子孙就有可能彻底断送在历史长河之中。四千多万条人命,若能建五百万大军,以大汉如今领先世界的军事装备为根本,征服世界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为什么要在彼此内耗中慢慢消亡呢?

    如今的大汉,不管是领土、人口、科技、军队等等,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若不拿出一个世界主人的姿态,更待何时?

    董卓服了,任凭自己野心再大,也不过只是大将军之位,那里敢想星辰大海,征服异域呢?当下跪地拜道:

    “陛下您就是我董卓心中唯一的大汉天子,我董卓有生之年定要追随陛下,走遍这星辰大海,让我大汉旗帜遍布世界。”

    荀攸彻底拜服,董卓是什么人,就算对大将军何进也是貌合神离,没想到却被刘辩折服,这让一直认为刘辩言过其实的荀攸,多少有点放心了,暗想:难道刘辩所的不是在哗众取宠,而是真的有这个打算?

    刘辩扶起董卓,道:

    “董太尉,如今这些为时尚早,在没有解决诸多问题之前,孤王是没有想过要走出大汉,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还需要五到十年,董太尉一定要养好身体,到时候随孤王看看世界是何等模样可好。”

    “一定一定,那不知陛下哦济王有什么事吩咐在下呢?”

    “第一件事就是董太尉在雒阳帮陛下稳定局势,不要使天下太过混乱,到时候不好收拾就不好了。”

    “这个没问题,臣一定尽力而为,到时候济王有什么吩咐,直接书信与我就可。”

    “第二件事就是向董太尉借兵,不知”

    “不知济王何时要用?”

    “今天最好,最迟明日一早。”

    董卓脸色有些为难了,还是开口道:

    “济王啊!您也知道,臣这次来只带了三千兵马,如今雒阳的情况,这些兵马根本不够用,若是济王能等一个月左右,就是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现在吗”

    “哦!孤不要许多,只一两千足矣,而且不要你的骑兵,只要你留守黄河北岸大营的黄巾降军就行。”

    “就这些?那好办,留守大营的有两千多人,大部分是杨奉带领的黄巾军降卒,我这就让杨奉回去,带领这些人听候济王差遣。”

    刘辩这才放心了,又想起了贾诩,又道:

    “董太尉,听太尉账下有一人名叫贾诩,贾文和,太尉可知道。”

    “贾诩?我想想好像没有吧?”

    刘辩看他的表情不像是装的,也许董卓真的不知道自己下还有一个叫贾诩的人。

    毕竟这个时候贾诩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之辈,历史上董卓入雒阳以后,大肆封赏下将领,那个时候贾诩才被封为的平津都尉,那时,董卓下那个不是封候拜将,差一点的也能混一个校尉当当。如今董卓不认识也是很有可能的。

    就在刘辩失望之时,董卓突然道:

    “有了,好像有一个姓贾的文吏,是不是叫贾诩就不知道了。”

    刘辩一喜,暗道:应该就是了。急忙开口道:

    “不知太尉可愿意忍痛割爱?孤王初到济阴,正缺少整理公文,传达军令之人。”

    董卓毫不在意的道:

    “没问题,我先回去问一下他是不是叫贾诩,若是,就让他过来,听候济王差遣。”

    看董卓毫不在意的表情,刘辩诧异,这可是贾诩呀?未来曹魏五大谋主之一呀?如今这么不值钱?

    也是,如今除了一个同样不出名的阎忠知道贾诩的才能,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估计天下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