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贾诩徐晃
董卓倒也干脆干就干,离开别苑后,直接找到杨奉,把刘辩的想法告诉杨奉,问杨奉是不是愿意追随刘辩,得到杨奉肯定的答复以后,就让杨奉直接前往黄河北岸大营,点齐兵马来文陵听候刘辩差遣。
又问李儒,是不是有一个叫贾诩,贾文和的人。
“贾诩,贾文和呀?他就在婿账下,替岳父大人哦整理文书呀!不知岳父大人,找贾文和有什么事?”
“不是我要找,是济王点名要找贾诩。”
李儒有点诧异,贾诩来董卓账下不久,能力还是不错的,李儒不明白的是,刘辩怎么会知道贾诩这个人物,还点名要贾诩追随。
贾诩(4年-223年月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庶族出身,如今已经四十二岁了,还只是一个的文吏,如今的贾诩,除了阎忠过他是智慧可比张良、陈平的人,是没有任何名声的。
其实这也是庶族出身的悲哀,任凭你能力非凡,没有人推举,没有人提拔也一样不可能上位,不能上位,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会,更不会有名望。其实像贾诩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汉末的天下大乱,也许就这样埋没了,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就算后来在曹操账下,也是言语不多,心谨慎,生怕太过张扬而得罪了世家大族中人。这也是我们后世人眼中,贾诩深谙自保之道的原因。
他也是无奈呀!曹操五大谋主,除了他,那个不是士族出身,就算相对落魄一点的郭嘉,也是颍川士族出身,虽然是有点落魄的士族,但是当时颍川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人才的集聚之地呀!就人脉关系这一点,贾诩拍马也比不上。
当贾诩来到董卓面前,听董卓明是刘辩不知道从那里听了贾诩,想让贾诩追随,前往济阴负责帮刘辩处理公文等一些事情时。贾诩也是一脸懵逼,自己有什么名声,连自己的上官董卓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的名字,刘辩这个一直没有离开过雒阳的人,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贾诩看了一眼李儒,他以为是李儒在刘辩面前提到了自己,才让自己引起了刘辩的注意。
而此时的李儒正在看着贾诩,微微的点头,想暗示贾诩答应此事,毕竟这是一个会,如果错过了,以贾诩的出身和他的年纪,想上位太难了。
而贾诩见到李儒点头,却认为是李儒在暗示自己就是他告诉刘辩的,其实是他们当时考虑的问题不一样,才造成了这个误会。
贾诩心中感激,也就答应了下来,同意去追随刘辩。毕竟刘辩是皇族出身,对他以后的名声会有很大的帮助,至于刘辩禅位刘协这件事,他不了解内幕,也不好提意见。
董卓见贾诩答应了,就马上道:
“贾诩是吧?既然你同意了,就去济王那里吧!以后好好为济王做事,也好混一个好前程。济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想来不会亏待尔等。你可以放心,济王不是庸碌之人,只要你尽心尽力,将来前途无量,你准备一下去找济王吧!记得从后门进去。”
贾诩谢过董卓,告退离开,如今在外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就直接问明道路,寻刘辩而去。
文陵离黄河渡口平津,只有十几里路,快马片刻可至,杨奉此时带着不足十人的亲卫已经到达渡口,随即吩咐道:
“公明,准备渡河船只。”
身后一个三十有余,圆脸短须,持一把开山大斧的壮汉,拱应命,下马朝渡口而去。
此人正是徐晃,徐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被曹操赞为颇有“周亚夫之风”的五子良将之一。如今只是杨奉的亲卫首领。
待徐晃准备好渡船,与杨奉一起登船,向对岸而去。渡船之上,徐晃道:
“将军,如今董刺史升为太尉,掌天下兵事,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何故弃董太尉,而随济王?”
杨奉神秘的一笑,拍了拍徐晃的肩膀道:
“公明,你我二人是同乡故旧,不要叫将军了,还是像以前那样叫我大哥吧!你我当年一起加入黄巾只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得不如此,我见董卓势大,又为人豪爽,本来想就此投靠董卓,混一个出身,也好光耀门楣。如今董太尉决定效忠济王,而济王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必不是碌碌无为之人。若是平时,你我想追随济王怎么会有会,没想到刚好济王却人,董太尉就举荐我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会,我自然要答应下来。公明啊!从今往后你我兄弟齐心协力,定要在济王麾下博一个名头,也好让士族中人看看,我们也不是无能之辈。”
徐晃没有会见刘辩,自然不知道刘辩的为人,当听到杨奉如此推崇刘辩,就觉得不可思议,若刘辩真的有如此本事,为什么要禅位给陈留王刘协呢?一脸疑惑的道:
“杨大哥,既然济王有如此本事,就连董太尉都愿意效忠,为什么还要禅位呢?”
杨奉摇摇头,毕竟不是刘辩心腹,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知道刘辩不是庸碌之人,而是思虑长远的有位之君,这就足够了。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济王肯定有他的打算,再,如果济王待在雒阳皇宫之内,我们也没有效忠的会呀!”
徐晃低头沉思良久,还是不明所以。就这样杨奉、徐晃二人都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回到北岸董卓大营,出示调兵令牌,留下五百多士卒看守营寨,带领两千兵马往文陵而去。
贾诩一个人来到刘辩居住的别苑,首先看到的是别苑大门外的几十名大臣,这些人以卢植、曹操、何苗为首,一直在请求林德,让他通报刘辩。林德满脸委屈的对众人道:
“诸位大人呀!济王过了,谁也不见,你们就不要为难人了。”
“济王不见我等,我等就不离开此地。”
“济王啊!要以大汉为重啊!”
“陈留王年幼,怎么可担此重任呀!若济王如此,大汉必亡啊!”
贾诩见此,摇了摇头,没有理会径直朝后门走去。心里想的却是:今日见济王作为,杀伐果断,颇有威严,不是没有能力的人呀?为什么要禅位给陈留王刘协呢?难道是看不惯朝堂之上被士族把持,想另辟蹊径,从外部着?也不对呀!这样有可能再也收不回皇位了,自己也有可能被人陷害。就算不怕被人陷害,可为什么要选择兖州这个四战之地呢?难道是看到大汉不可救药,想做个闲散王爷
就这样一直思索刘辩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功夫,贾诩来到了别苑后门门口,轻轻的敲了三下门,有一个太监问道:
“来者何人?”
“贾诩,求见济王。”
“贾先生,请进,济王已经等候多时了。”
太监听到是贾诩,急忙开门请贾诩入内,又赶紧关上门,带领贾诩朝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