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会
一秒记住本站:9“你们两个就是奸贼,还有脸保护先帝子嗣,老夫羞与你们为伍。”魏仁浦指着王溥和范质大声骂道。
“你不是病了么,怎么还来上朝。要不是我们,估计你早就被陛下砍了脑袋。”王溥反驳道。
三位当朝宰相,居然在大殿上骂了起来,周边朝臣也停止了私语,围观看热闹起来。只要自己地位不变,谁当天子,他们并无意见,甚至有人更看不惯七岁的柴宗训。天子年幼,符皇后垂帘听政,在座的哪位大臣愿意听一个女人的呢。
“是啊,要不是你们,他哪有会掌了这兵权。”
原来,在正月初一,朝会收到大辽联合北汉攻打周土,王溥和范质,根本没认证消息真伪,就上请天子命殿前督点检赵匡胤出兵抗辽,而赵匡胤以兵少将寡为由,不能出战,出战必败。范质只好让赵匡胤统领天下兵马。然后就发生了陈桥兵变。所以魏仁溥就痛恨此二人给了赵匡胤会。
当赵匡胤被下拥为天子,带兵回来时,魏仁溥不承认赵匡胤的地位,还带领大臣集体抵制。而范质和王溥却倒向了赵匡胤,没有一个宰相承认他地位的话,赵匡胤怎么能登基做皇帝。
之后,魏仁溥就病倒了,一直没处理政事。今天朝会上要决定的事情太过重要,所以又拖着病来上朝了。魏仁溥先后辅佐过周太祖郭威、柴荣两位后周皇帝,一直兢兢业业,而且为人清廉、足智多谋,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
“陛下驾到。”有宦官大声喊道。
“臣等拜见陛下。”众大臣赶紧低头排好位置,然后跪下,同时大喊。
“众卿平身。”
站直之后,群臣才发现陛下旁边还站有一人,穿着龙袍。自己一看,倒吸一口冷气,居然是前皇帝柴宗训,居然还敢穿龙袍,不怕诛九族吗?今天闹的是哪一出啊。自己还是等别人先开口,望望风向。
“臣有本奏。”赵普抢先开头,按照昨晚和天子的密谋结果行事,免得让人抢先带了节奏。
“呈上来,你先看。”
“我朝承于周,皆以孝立国,今闻梁王宗训,祖上为柴姓,其父柴荣改姓为郭,臣常听闻郭荣不能祭祀祖先偷偷难过,臣建议,恢复其柴姓,使其可以尽孝。”赵普为了使郭宗训改姓也是煞费脑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尽孝作为改姓的借口。
柴宗训在继位之前就是梁王,赵普故意不称呼他为先帝,而是梁王,也是为了弱化他的地位及影响。
“众位爱卿以为呢?”赵匡胤问到。其实根本就没人反对,且不他登基之余威,而是这事跟其他人没什么关系啊。
“臣附议。”没有一人反对,当然也有人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比如三位宰相,但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
“你也没有意见?”赵匡胤问旁边的柴宗训。
“谢陛下隆恩。”柴宗训赶紧谢恩。
“好,此事准了。”赵匡胤在赵普的奏本上画了一个圈。
赵普见状,看来陛下和柴宗训已经商量好了,赶紧抛出第二个议题。“臣建议给梁王重新确立身份,以消众人疑虑。”
柴宗训之前是后周的梁王,现在到了大宋朝,虽然禅位下台了,最好重新定位他的位置,大家也好知道怎么待他。
“这个就由朕来独断一次好了,以免以后有人上奏之人其心不轨。”“那就封郑王,食邑万户,实封三千户。就番房州。”
群臣一下轰动了,居然不是流放,而是就番,而且还食邑万户,可是万户侯了啊,历来只有得大军功者才授,连赵匡胤登基之前都没获得过。这么是莫大的荣耀,不过人家之前是皇帝,现在不过食邑万户而已,也就没什么好羡慕的了。
“陛下,臣以为不妥。”宰相魏仁溥进言。
“有何不妥?”赵匡胤也疑虑。
“食邑太多,财物结余,恐生异心,或被人安上莫须有之罪名。”
“朕信得过郑王。”
“那陛下子嗣后代,信得过郑王呼?而郑王子嗣也忠心可信呼?”
“这事就这么定了,我的算。”赵匡胤知道柴宗训活不过二十,所以根本无后顾之忧嘛。钱财乃消磨志气的毒药,只要柴宗训不醉心于权术,闹翻了天,也逃不过自己掌心。
“那符皇后呢?”
这下大臣们更把握不准风向了。
其中牵扯到一段旧事,那就是大符皇后符金玉还未出阁之时,大家都知道赵匡胤喜欢符金玉。可惜被周世宗柴荣抢了先,而符皇后符金环长得跟符金玉相似,现在正死了夫君,难免赵匡胤不动心思。所以大家也不知道怎么了。
“那就先休息一下,大家先讨论讨论,找出个妥善法子来。”赵匡胤带着柴宗训到后殿去了。
“你猜他们会讨论出什么结果来?”在后殿,赵匡胤问柴宗训。现在赵匡胤完全把柴宗训当做自己儿子看待。
“出家。”
“还有呢?”
“软禁。”
“还有呢?”
“改嫁。”
“改嫁?前朝的皇后谁敢娶?”
“你呢?自然是本朝的皇帝了。”柴宗训嘿嘿一笑,看着赵匡胤。
“嘿,你胆子还真是大了,讨打。朕没那个想法,朕之前是喜欢你母后,可并不是因为她的容貌,所以她们两长得再相似,符后也不可能走进朕心里。”
经过这玩笑似的交谈,两人的关系拉近了许多。
赵匡胤让宦官送来早茶。边喝边谈。
“那就让二娘跟我去房州。”柴宗训喝了一口,暖暖身子。满嘴的茶叶末,宋朝的茶叶,不似后世,宋朝的茶叶是碾成沫煮出来的,加入各种调料,一股怪味,就像喝汤一样,远不如后世茶那么醇正。自己把炒茶做出来推广一番那银子是不是大把的啊。
“嗯,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你真的甘心,就这么退了。”
“不甘心,如果陛下让我去这普天之下游历一番才甘心呢。”柴宗训趁提出要求。
“好,朕派一队侍卫专门护送你。”
“那我没钱了怎么办?”
“你可以找人借嘛,或者乖乖回封地,等食邑收上来了再去游玩。”
“借了还是要还的啊,要不,陛下帮我还?”
“好,好,好,你打了欠条,盖上你的王印,就由朕来帮你还。”赵匡胤心情大好啊,连三个好。
“那就好了,我们拉钩。”柴宗训发挥其孩的优势——卖萌。
“好拉钩。”两人指钩在一起,算是达成了一项契约。
“陛下对宗训这么好,我等下帮你几句好话。”
终于等来了这句啊,不枉自己洒出这么多饵,许下这么多承诺。
赵匡胤怕时间长了柴宗训又反悔,于是就拉着柴宗训返回大庆殿。
赵匡胤和柴宗训离开大概半个时辰又回来了,对于符后的处理意见,而朝臣们还没讨论出一个结果。
赵匡胤见大臣们讨论出了四个意见。跟柴宗训猜的一样。
魏仁溥为代表的建议把符后出家。
范质建议软禁。
王溥建议出嫁。
赵普建议跟着跟着柴宗训。
赵匡胤见自己的宰相和心腹们意见不一致,而且各有各的理由。既然各自为政,以后就好方便自己分化拉拢了啊
因为安置符后这件事,和大家也没有利益之争,所以平时结党的人,不知不觉就团结在了一起。其实这件事根本就没必要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赵匡胤完全可以自己做决定。
通过这事,赵匡胤对即将想推行的中书、枢密、三司制度更加有信心了。
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
“陛下,臣建议,让符皇后去给先帝守陵。”吏部侍郎陶谷提出了新的建议。
这个陶谷就是柴宗训禅位,抢先拟好禅位诏书,让符后盖印的那个陶谷,最后把诏书送给了赵匡胤。史书上记载,陶谷品行卑劣,善于钻营,见风使舵的本事一流。本来禅位诏书由礼部来拟的,被他抢先一步,抢了头功。
而他提出让符后去守陵的建议,却是一条毒计,为先帝守陵,确实是历朝以来都有的规矩,可一般都是犯事的妃子、宫女才会被罚守陵,守陵比关冷宫还受折磨,而且妃子守陵也是轮流制,现在就符后一人,那是要她在皇陵孤老死去。
柴宗训母子失败了,所以没被杀头就已经是君上仁德,贬去守陵也是受恩了。别人确实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赵匡胤心想,要不是事先和柴宗训商议了一番,怕是真有可能采用此计。一来能解决问题,二来不伤名望。
“符皇后,乃先帝的皇后,也是郑王的生母,郑王年幼,正需要人教导,朕不忍他们母子分离,就让符皇后也去房州。”“赐符金环为周太后。”赵匡胤独断朝纲做了主。
心里又觉得陶谷的对,先帝柴荣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柴宗训远去房州的话,确实不方便祭祀。自己可以让他继续奉大周祭祀嘛,他想到哪里祭奠先祖就到哪里祭奠先祖,自己真实聪明。
“郑王、周太后,迁居房州,以奉周祀,行周正朔,车骑服色一如旧制。”赵匡胤直接就口头下了旨,然后又补了一句“郑王年幼,允其游历各州求学,所需之资,可先佘之,朝廷补给偿还。”
这可以一份巨大的优渥啊。史上最自由的亲王诞生了。
“谢陛下隆恩。”柴宗训赶紧谢恩,生怕他反悔。
既然赵匡胤答应自己的条件做到了,那么是该自己表示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