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赵岐的左右逢源
一秒记住全本,全本!
闻言,贾诩微不可闻的吸了口气,目光悠悠的看向赵岐,知道关键的一刻来了,若是赵岐没有按照自己的吩咐,还是坚持将姬昀在长安的所作所为全告诉了姬溪,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姬溪将即刻班师回朝,阻止姬昀的计划。
在来之前,赵岐确实打定主意要将姬昀在长安的专横跋扈如实道来,可经贾诩提醒之后,他顿时什么也不敢了,可不也不行,不的话姬溪更会生疑,必定会亲自派人去长安查证,介时,谁也别想瞒住姬溪,所以,他只能提心吊胆的遵照贾诩的交代:“长安一切顺利,大将军不必忧心。”
姬溪自然不可能这么容易便相信,是以狐疑的看着赵岐。
赵岐方才为难的:“近日来,境内乱象四起,朝廷焦头烂额,故想请大将军回长安总览大局。”
将军队全部撤离之后,国家巡查兵力出现了空白,出现一段时间的乱象是必然的,这一点姬溪是有预料的,也是他自身赌气所造成的,只不过,姬溪却没有预料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偏偏,这严重的后果在姬溪看来也并不是不可能发生。
贾诩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并以这一点出发,瞬间打消了姬溪的疑虑。
此时的姬溪再想:皇帝要封他为王,当然有试探的意图,但除了试探之外,一方面要以封王之举表达皇帝对姬溪骤然撤出兵力的不满,还有一方面便是朝廷确实难以为继了,需要姬溪的协助。
这个逻辑是通顺的,确实贾诩强加于姬溪的。姬溪并没有察觉,所以很快便认可了这个逻辑。至于班师回长安,确实不可能的,国内的乱象只是一时,出动些兵马也就解决了,在姬溪想来,朝廷也并不希望自己回去,只是想借赵岐之口向他索要些兵马而已。
注意已定,姬溪:“高祖曾定下铁律,异性不得称王,某绝不敢受,并且必将曹操之流踏平以彰显大汉威严。请赵大人代为转告陛下。”
赵岐俯身应是,后有期盼的看着姬溪。
姬溪呵呵一笑,:“另外请赵大人转告陛下,国内之乱局乃患,强兵方为国之大事,不可因失大。某将遣两旅之师随赵大人回长安,交由兵部指派,想来应该足够了。”
闻言,赵岐顿时松了口气,却隐晦而诧然的看向贾诩,暗叹此人当真了不得,对姬溪的反应竟预料的丁点不差,连姬溪会派出两旅之师都计算的极为精准。
贾诩神色淡然,然而心中也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已经过了。
接下来,姬溪又和赵岐闲谈了几句,二人也不熟悉,性情也不相投,是以寥寥几句后姬溪便没有兴致,赵岐适时的告退离去。
次日,姬溪指派了两个旅的兵力随赵岐反悔长安,便再也不管长安的那些闲事,继续隔三差五的去攻击云中城。眼见着军队的实力稳健的上升,将士们身上的铁血日渐觉醒,姬溪乐在其中。浑然没有发觉自己早已落入了姬昀的局中。
却赵岐挟两旅之师回到长安,立刻引起了朝堂的震动,大家都在猜测姬溪为什么派遣军队进城。而刘协的第一反应更是,姬溪之所以派遣军队入长安,是为了给姬昀壮声势。
对朝堂上的议论,赵岐只能按照贾诩吩咐回应,姬溪不肯受封,却感念皇帝恩德,故而反省之前仓促撤离兵马对国家造成的损失,所以派出了两旅之师交由兵部差遣,以弥补先前的祸端。
这个解释,能解决朝堂中绝大多数人心中的疑惑,赵岐自己也是认可这个逻辑的,可在刘协心中,事实却决然不会是这个样子。
归根结底,国内的乱象日渐趋于平静,根本就不再需要姬溪的兵马,那么,刘协自然认定姬溪派遣军队如长安是别有居心。瞧,在贾诩的作梗下,赵岐对姬溪有一套辞,对刘协又是一套辞,刘协又不能将自己的疑心对赵岐,于是乎,刘协和姬溪的矛盾更加的激化。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要朝中谁最清楚其中的曲折,那么非姬昀莫属,他看透了所有人的心思,所以,他胜券在握。
接下来,姬昀要做的是,合理利用姬溪遣如长安的两个旅,去坐实刘协的猜测,逼迫刘协进行下一步的动作。这很简单,姬昀直接跳过了兵部,接了两个旅的兵权,而后,更加的专横,打压官兵的势力,逐步接长安城的巡防。
而姬昀的做法,无疑是踩了刘协的底线的,眼看着自己刚刚才拥有不久的东西正在逐渐的失去,刘协焉能做的住。
这一日,刘协叫来了田丰和杨修,询问他们的意见。
因为赵岐的左右逢源,两边都没有实话,所以此时的田丰,也已经认定姬溪要反了,至于之前所的,只要姬溪不受封便可证明姬溪的忠心,此时已经不合时宜,这派遣军队入长安比之直接受封更能证明姬溪的野心。
于是乎,三人再也没有丝毫的侥幸,认定姬溪要反,目的统一,开始计划扳倒姬溪。
可是,面对姬溪那滔天的权势,三人却是毫无办法,都天无绝人之路,可摆在三人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这条路还是死路,三人似乎只能被动的等着结果的到来。
最终,杨修狠狠的咬着牙:“趁现今的长安还在陛下的掌握中,请陛下当立断,抓住姬家上下为质,威逼姬溪交出兵权。以姬溪对家人的看重,此事大有可为。”
闻言,刘协有些不忍,有些犹豫,更有些意动,而田丰却坚定的反驳:“不可。此事玉石俱焚之策,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万万不可如此。”
杨修急声道:“事急从权,先生还有别的计策吗?”
田丰:“虽事急从权,可此举等于自掘坟墓。且不姬溪会不会因为家人而交出兵权,便是姬溪交出了兵权,介时也必定引起滔天的大浪,别忘了,曹操,孙坚,刘协三人尚在在虎视眈眈,若然关中大乱,陛下岂不是新脱虎穴,便入狼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