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使一样的外婆
南瓜和姐姐就这么紧巴巴地又过了一个月,这中间爸爸有回来过一次,给了姐姐一点钱,让两姐妹在这段时间里不至于饿死。
可很快爸爸给的这点钱也用完了,而爸爸又不知道去了哪里,姐姐愁得不行,家里现在连白饭都变得奢侈,开始煮稀饭吃了。
好在隔壁家阿姨经常会给两姐妹送点新鲜蔬菜来,两姐妹就着咸菜吃稀饭,再加上一些新鲜的蔬菜,也还勉强度日。
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南瓜头上开始长出水泡来,又疼又痒,一抓就破了,破溃之后还会化脓,然后感染得满脑袋都是。
因为这个原因,南瓜都不爱洗头了,每次姐姐要给她洗头,她都会发出杀猪一样的叫声,实在是太疼了。
姐姐见她疼得厉害,也不敢硬逼着她洗,这样又不洗头又不治疗,南瓜头上的疮变得越来越严重,晚上睡觉都睡不好。
姐姐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好找了个周末,带着南瓜步行好几公里到另一个县城上去找外婆了。
外婆一见到两个外孙女浑身脏兮兮,南瓜头上还一头疮的样子,眼泪就扑扑地下来了,抱着她们不停抽泣:“我的乖孙女,让你们受苦了!”
可外公却不一样,他不仅不同情,还大发雷霆,破口大骂起爸爸和妈妈来:
“两个混账东西,闭着眼睛生了两个姑娘,还不好好养,做出这可怜样子给谁看,想让我们帮忙养着吗?不可能,打的主意可真好,一群不成器的东西,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生下这样一个女儿,找了这样一个混账老公,还想来打我们的主意”
外公喋喋不休骂了好一阵,一直骂到最后累了才停下来,好在他看到南瓜头上的疮再不治疗可能会出大问题,便没有立刻赶她们回去,只叫外婆带南瓜去诊所看看,给她弄点药就让她们走。
外婆流着泪带南瓜去了诊所,让医生开好药之后还带她们到镇上一个便宜馆子里吃了一顿饱饭,最后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都塞给了姐姐,对她:
“你们暂且先回去,外婆想办法多攒点钱再去看你们,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妹妹知道吗,她还,你是姐姐,马上就十岁了,要懂事。这点钱节约点用,外婆一定会去看你们的。”
姐姐默默接过钱,点点头,然后就带着南瓜回去了。
无论如何,这点钱又能撑过好多天了,最重要的是,南瓜头上的疮也终于可以治好了。
其实,对于这种缺吃少喝的日子,两姐妹也没觉得有多难受,很多东西都是习惯之后就好了。
就像南瓜,在妈妈离开三个月之后,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天天想她了,现在,她就是偶然看到别人的妈妈才会强烈地想念自己的妈妈。
而对于白兔糖啊,冰棍啊,排骨啊这些好吃的,在很久都不吃之后,好像也不太记得是什么味道,也就不那么强烈地想吃了。
所以,物质生活上的苦难,对于孩子来根本不值一提,只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才是她们最可怕的敌人。
南瓜才五岁,胆子又,怕黑还怕打雷。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已经独立生活了好长时间的南瓜和姐姐躲在被子里,紧紧依偎在一起。
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姐姐,其实也很怕打雷啊!
炸雷一个接一个,轰得人头皮发麻,闪电时不时把房间照得透亮。
南瓜抱着姐姐,眼睛都不敢睁开。
姐姐也是强自镇定,抱着吓成一团哭都不敢哭的妹妹轻轻安慰:“没事的,很快雨停了就不打雷了,不怕不怕。
怎么会不怕呢?瓢泼一样的大雨像是要把房子都冲垮,轰隆隆的雷声就像是天上的神仙在发怒,对自然界还非常陌生的南瓜,简直觉得这就是最最恐怖的时刻。
雷雨下了不到一会,姐姐就听到堂屋里滴滴答答的,她知道肯定是漏雨了,本应该出去拿个盆子接着,可这一声大过一声的炸雷和时不时亮得刺眼的闪电却逼得她一步也不敢离开这个床。
更何况,由于雷雨的影响,家里早就停电了
轰——隆隆——
又一声炸雷像是在头顶响起,南瓜和姐姐被吓得同时抖了一下,正要绷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了大力的锤门声:
“快开门,乖宝们快开门是我”
天啊,那不是外婆的声音吗?真的是外婆吗?
南瓜和姐姐再也顾不得什么,鞋都来不及穿,风一般跑到堂屋,拉开门栓,“哇——”地哭喊出声,齐齐扑进浑身湿透的外婆怀里。
此时的外婆,在她们眼里简直就像天使一般,她带着温暖和安慰降临在了她们的黑夜里,给她们带来了爱和光明。
外婆来了之后,姐妹俩就一点也不怕了,紧紧跟在外婆身边,外婆做什么她们都要跟着,就像两个甩不掉的尾巴。
外婆,她今年还没见过这么可怕的天气,想着自己的两个宝贝孤孤单单地在家里,肯定怕得要命,所以她不顾外公的阻拦,什么都要来看看。
姐姐:“外婆,还好你来了,不然我都要吓哭了呢!”
外婆和蔼地摸了摸姐姐的头:“外婆知道,外婆知道,你虽然坚强,但也还是个孩子啊!”
抱着南瓜和姐姐睡了一夜之后,外婆决定不能看着两个外孙女再这样下去了,虽然她有一个顽固不化的老头子阻拦不让他照顾两个孩子,可南瓜不是还有一个独自在农村的奶奶吗?
虽然农村条件不好,但有个老人照顾着,怎么也比让两个孩子独自在这里瞎闹好。
就是有一点外婆有些踌躇,因为南瓜的奶奶和他爸爸闹过很大的矛盾,几乎已经不和他们来往了,南瓜长这么大也都从来没有见过奶奶,也不知道奶奶那边愿不愿意照顾这两个孩子。
“还是先试试吧,毕竟是她的亲孙女!”
外婆叹了口气,她决定了,明天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一趟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