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念苍生之苦,染之。

A+A-

    “杜某有眼无珠,不识先生高才,还望先生恕罪!”杜牧终于朝着刘克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刘克明看到,赶紧走上去把杜牧扶起来。他红着一张脸,满脸惶恐道:“杜兄言重了,我算哪门子的先生”

    他刘克明再轻狂,也不敢让这位流芳百世的大诗人称一句“先生”啊。

    “先生才高八斗,要是还当不得的话,那天下之大,谁能当得?”杜牧正色道。

    “”

    这一刻,刘克明突然生出了一股冲动。他都想告诉杜牧,这几首诗其实是杜牧自己作的了。

    可是貌似就算自己出来,他也不会相信?

    搞不好最后弄巧成拙,杜牧反觉得自己是在侮辱他?

    想到这里,刘克明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几首诗是自己所作”这个悲痛的事实他觉得自己很委屈。

    为什么这种不要碧莲的事情,每鬼都要自己来做?

    难道这就是传中的忍辱负重么?这种感觉好伟大

    杜牧见刘克明脸上不见倨傲之色,反而一脸的不安。他叹了口气,心中对刘克明的观感更好了。

    年纪就这般才华横溢,还这么谦虚明明有一个大好的锦绣前程,怎么就想不开去当了阉人呢!

    杜牧似乎想起刘克明之前的话,然后他问刘克明道:“先生自己如今在给太子殿下当差,难道先生莅临寒舍,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额杜兄还是不要叫我先生了,听着挺别扭的。”刘克明扭捏道。

    “哈哈哈想不到贤弟如此高才,脸皮却这么薄。”杜牧摇头笑道:“好好好,称呼什么的本来就是过眼云烟,以后,我就叫你贤弟好了。”

    刘克明点头。他知道绕了这么大个弯儿,眼下杜牧才算彻底接纳自己了。

    他拢了拢身上白袍,突然满脸严肃道:“杜兄,我知道你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我好端端的男人不当,非要跑进宫里去当太监?”

    “确有此惑。”杜牧不像刘克明这么满嘴炮仗,他心中想的是什么,就会什么。

    他这么想了,也就这么承认了。

    谦谦君子,理当如此。

    见杜牧落落大方,刘克明从自己怀里掏出了一团皱巴巴的宣纸,双奉给杜牧,正色道:“杜兄,这篇拙作,应该能表达出我的心境,你看了,应该就懂了。”

    杜牧接过那团被刘克明搓弄得皱巴巴的宣纸,他打开之后,一篇名为后爱莲的骈文印入了杜牧的眼帘:

    莲出之东水,自有清风作陪。

    世人皆赞、皆敬、皆谓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月西来,投之以清晖;涧水东流,荡之以清波。与苍松翠柏为友,融日月山川之姿,发于春夏之交耳。

    东晴西雨,红蜓舞于花侧;秋霜冬雪,枯叶落至塘前。世人皆爱汝之“青蓬蔽水”,谁怜此时风消雪涨?

    汝曰:“千赏万怜,徒虚名耳。吾,志不在此。”

    “‘香远益清’如何?无过是花开花落;‘亭亭净植’又何?抵不过北风吹过。”

    “吾之志,在乎千金之间。”

    “粉一身傲骨,任炉火焚烧;投药罐之中,系杏林春暖。”

    “出淤泥而不染,俗也。”

    “既出淤泥,念苍生之苦,染之。”

    杜牧攥着里那篇皱巴巴的后爱莲,嘴里不停重复着最后的两句:

    “出淤泥而不染,俗也。既出淤泥,念苍生之苦,染之”

    念着念着,杜牧突然就泪流满面

    “贤弟,我似乎懂了。你忍辱负重也要进宫,是要好好侍奉太子殿下,等太子将来登基之后,你再好好辅佐于他?”

    “知我者,杜兄是也。”此刻刘克明的脸上再没了半分玩世不恭,而是一脸的“悲天悯人”:“太子贪玩,句大逆不道的话,他的言行举止,比起当今的圣上,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克明到这里,满脸的痛心疾首:“曾经的大唐万国来朝,可现如今,别吐蕃、回纥,就连偏安一隅的弹丸国高句丽,都对我大唐蠢蠢欲动。每每想到暗无天日的天、毫无生气的地以及沐浴不到阳光雨露的花花草草我的良心都会痛。”

    刘克明的这番话可以是贴着杜牧的心坎儿的,虽然平淡无华,可听在有志中兴唐室的杜牧耳中,就句句如刀似剑了。

    只见杜牧捧着里的那篇后爱莲上,泪水滴到干了的墨迹上,又一滴一滴晕染开来:“所以,贤弟情愿挨上一刀,也要进宫,是想要倾尽全力,去影响、改变那位贪玩儿任性的太子殿下?”

    额这可是你自己的,我可什么都没。刘克明在心底碎碎念道。

    刘克明承认,这篇后爱莲确实是自己的原创,接受任何锤砸、火烧、泼硫酸、挠痒痒等炼狱级检验。

    他嫌自己野兽派的毛笔字太“文艺”,这篇文章上娟秀楷书,其实是出自墨青之。

    他让自己的青姐姐为自己代笔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青姐姐的反应比杜牧还夸张,看着这篇文章哭得撕心裂肺的。

    天地良心啊,刘克明就是想拿着这篇文章明一下己志,顺便证明一下自己不仅会抄,还会原创。

    怎么青姐姐一介女流哭哭就哭了,眼前这么一位千古大文豪,怎么也哭哭啼啼的?

    看到没,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你的文章里感悟到了哪些就连你自己都没想到的内涵。

    想起初中高中时候捧着鲁迅的文章逐字逐句写读后感,什么“这声叹息,充分体现了先生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悲悯情怀,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人的麻木不仁”

    刘克明觉得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估计会把棺材板拍到这群不肖子孙的脸上,再表示我那就是寻常叹了一口气老子还不能喘气儿了是不是?

    看到杜牧在那儿哭哭啼啼的,刘克明又不好驳了他的面子,只好顺着他的话在一旁慷慨激昂道:“*******,*******。杜兄,青史留名的事你们去做就好了,挨刀子背骂名的事,我来。”

    “痛吗?”杜牧的感情也是细腻,刘克明稍微一煽情,他的眼泪又开始汹涌澎湃。

    怪不得以后能成为千古流芳的大诗人,单单就这丰富多彩的情感,自己就比不上。

    见杜牧紧紧地握着自己的,刘克明心底发毛,却还没忘了一本正经胡八道:“痛是痛了点儿,不过比起天下苍生所受的刀兵之苦,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