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毕方济

A+A-

    话朱桓为何会知道澳门存有金尼阁当年带来的七千册书籍呢?这还要从物理学刊的筹备起,宋应星多次向朱桓推荐一些精通西方语言及熟知西方科学的士人时,曾专门介绍过一人,此人名叫王徵,字良甫,陕西泾阳人,当年曾经协助西方传教士邓玉函翻译过一本远西奇器图录最,正是这一本奇器图让朱桓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王徵请到荆州来。

    此书译成时间在天启七年,是明朝第一部最完备的械工程学著作。由于当时刻印的册数不多,最完整的刻本保存在紫禁城中,朱桓也无法看到,其余大多由当时参与翻译的士大夫收藏,朱桓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从松江府徐光启的后人那里求得一整套译本。

    此书分为:“正用”列学习械学必修的力学、测量学、数学等七种引目。“引取”列勾股法义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西方译著参考书十八种。“制器器”列度数尺、规矩等测绘工具十九种。“记号”列拉丁字母20、葡文读法之汉字对音。“每所用物名”列梁柱、轴、轮、曲柄、车、索等六十六项。“诸器所用”列器、人、马、风、水、空、重等动力二十九种。“诸器能力”列以力拉大力、使重者升高等十一项。

    当朱桓翻开这本书时激动万分,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当即与宋应星商议今后物理学刊的最主要目标就定于向士大夫们普及力学、数学、度量衡等知识,改变当时士大夫普遍将其视之为奇技淫巧的思想。

    当得知参与翻译这本书的关键人物王徵尚在人世时,朱桓立即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请他能到荆州来一起参与物理学刊的创办。

    王徵自从天启四年被罢职之后就一直居住西安城里,当朱桓第一封书信送到之后,王徵很快就给予了答复,不过朱桓接到回信之后却哭笑不得,王徵在回信里首先对纪王殿下能够邀请他创办学刊表示十分感谢,然后详述了当时翻译此书时的一些心得,最后以年老体衰经不起折腾、而且南方阴冷潮湿,恐待不习惯为由婉言拒绝了。

    令朱桓哭笑不得的原因就在于这位王徵是个不服老的人。当时宋应星向朱桓介绍此人时曾提起过他五十二岁才受洗入天主教,是明末第一代士大夫身份的天主教徒,而且非常虔诚。他天启二年中进士,天启四年就因事被罢官回西安,此后邀请金尼阁来家中为家人讲解天主教义,并在此时向金尼阁学习了拉丁文。

    天启六年王徵进京见到了正在修改历法的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也正是在此时王徵看到了当时金尼阁从西方带来的书籍,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请求一起参与翻译,这时他已经五十六岁,后来崇祯三年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为登莱巡抚时仿铸西洋大炮,王徵当时就是孙元化的得力助,如此求新求异,可见王徵此人绝不是个服老的人。

    朱桓并不气馁又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明自己想要将西方的一些著作捡“最切要者”“国家工作之所急需”“最精妙者”翻译过来,希望借此能经世致用,在内忧外患之际能够于国有利。这封信与王徵当时翻译此书时在序言中所表达的愿望是一致的,朱桓希望以此来打动王徵。

    不料王徵的第二封回信依然没有答应前来,不过他在信中提了一点,当时有个传教士金尼阁曾经带了七千册书籍到了澳门,后来金尼阁去北京时只携带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书籍,当时的大学士徐光启、李之 你现在所看的大明最后的藩王第三十四章毕方济只有半章,要看完整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大明最后的藩王

    免费,无弹窗,t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