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A+A-

    不等宋问拒绝, 太史和工部先站不住了, 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太史道:“皇上,皇宫设计建造乃五行排演, 一宫一殿对应星辰,一步一景皆落在人和之上,以庇佑大理千秋万世。若是随意挖掘,开垦田地,牵一发而动全身, 坏了祖宗气运,此举万万不可啊。求皇上收回成命!”

    工部官员恳切道:“皇上, 我大理朝田地稀少,荒地十分多,朝廷已颁布开垦荒地相关惠民之策,何需连皇宫都大动干戈, 开垦成田地。我泱泱大国, 这般穷酸, 实在有失大国身份。何况动土,皆是劳民伤财, 工部如今举国上下多处水利等工事在建,实在分不出精力来改建皇城。”

    户部赶紧跟上:“皇上, 国库空虚啊!”

    这三部门,全在皇帝面前声泪涕下,恨不得以死铭鉴。至于罪魁祸首—宋问,那是集合了所有仇恨, 被瞪眼都是轻的,那眼神很不得能化成刀子,片了这个妖言惑众的长安县令!

    朝中众官都深深觉得,是时候让宋问离开京城,换了他长安县令这官身了。年青人,还是去地方多加历练,才知道分寸。

    宋问泰然处之,皇帝到底是皇帝,一句话就能让这朝堂上半壁江山就对自己怒目而视,不愧是皇权之术下的帝王!

    这回连萧略回瞪,都没能挡回户部、工部以及太史的怒气。

    皇帝装大尾巴狼:“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是朕所思欠妥。宋爱卿,这皇城怕是不行了,但以你之才,定能得出良方来。”

    “诸位大人考虑周详,是下官浅薄了,幸而皇上不怪罪。”

    宋问一脸深受教诲的模样,冲着几位大臣施礼道谢,再向皇帝道谢,脸上满是感激皇恩浩荡的神情,登封演技在这一刻真假难辨!

    不过宋问可不是这般大气之人,面上笑嘻嘻,心里已经绸缪好了旁策,今儿在朝上吃的亏,下了朝,定是要让他们吃回去的。

    于是,今日朝堂之上虽有波折,但下朝前“皆大欢喜”。

    衙门里剩下的秧苗,宋问直接移栽到萧略庄子上,临时开了方水田出来,等水田润好,再移栽过去,秧苗已经长到七八寸有余,超出了正常一般秧苗移栽的高度,不过好歹是全部移了过去,衙门这边的水田也空出了足够的生长空间。

    种在衙门里的水稻,施肥不易,特别是没有现代技术生产的肥料,多是人畜粪便作为肥料,味道上非常不适合用在宅院种植上。

    因而宋问要在水稻田里养鱼,形成稻鱼共生系统,让鱼吃掉水稻田里的杂草,为水稻田松土,提供肥料等,还能让长出的水稻米和田鱼都更好吃。

    宋问在现代时最喜欢稻鱼共生长出的稻谷碾的米,甜糯、黏性和弹性十足,便是用电饭煲煮,锅内水沸腾的传出来的蒸气都能香飘十里。这种米,便是原产地买也要十几块一斤,出了产地,那价钱就是翻倍了。

    那田鱼,也好吃得不像话!宋问现代时候吃过的用的是红鲤鱼,当地上千年的培育专门养殖出了田鱼这种品种,无鳞油炸后,能吃到脆生生又甜滋滋的鱼皮,便是从来不吃鱼皮的他都能吃上好几张皮。

    稻鱼共生好吃是一方面,还好看。红彤彤的田鱼在土色地、清凉的水、翠绿稻间来回穿梭,挽起裤脚下田,抓田鱼,一脚也许还能摸着田螺、泥鳅。一望无际的翠绿稻田,水里红色田鱼穿梭,有个挽裤脚嬉闹的少年,随随便便就是美景如画!

    宋问光想起吃法,就雄赳赳地拿了渔网,从萧略庄子的鱼塘里,专门盯着红鲤鱼苗捞。至于庄子管事如何肉疼地看着他搅和了好不容易养起来的几苗红鲤鱼鱼苗,那宋问就……全不放在眼里了。

    要知道鱼下鱼卵后,要是不及时把鱼卵跟成鱼分出来,那成鱼准保将鱼卵吃个干净。庄子管事因为萧略让多种些水稻秧苗,耽误了些时日,加上后来水苗种多了,事也多,一时忘了,鱼卵被吃了不少,一时养成的鱼苗也就很少。

    这会儿,全叫宋问捞了去!!!

    宋问捞的兴奋,到底是白拿萧略的,想了想还是决定多少表示下:“等田鱼养好了,我给将军做田鱼吃。用花生油煎得表皮脆香,然后下水滚,放上甘脆口的冬笋,汤煮成奶白色的,汤又鲜又甜,笋也鲜的你吃舌头。”

    萧略看着宋问认真点头,觉得起这些的宋问像是浑身染了层光,亮得晃眼。

    宋问笑:“等割稻子前,田鱼太多吃不完,还能做成田鱼干,直接吃脆香,还可以拿来做汤面,最好吃的是炒粉干吃。”

    “粉干?”萧略疑惑。

    好吧,这时候的北方没有面,没有粉。而且现代除了当地,粉干也少见。一种介于粗粉和细粉之间,又更有面的韧劲道的一种粉类。

    宋问实在解释不来,只能粗暴总结:“到时候,我做给你吃。”

    萧略肉眼可见的高兴,不再是浅笑,或是勾个唇的那种,而是眉眼弯弯的那种,眼底深邃似海。宋问这话出口,他瞬间理解为宋问起码在水稻和这田鱼丰收前不会辞官,不会回乡,这样就很好了,吃不吃到,萧略都很满意。

    连着十来日折腾稻鱼,这会儿总算能缓口气,歇山几日。等鱼苗再长大些,还需要喂辅食,以及换水晒田等等,不过那些暂时不用急。

    得了闲,宋问就将上回大朝上吃得亏还回去这事提上日程。

    宋问在衙门召集衙役,发下告示,通知长安城所有百姓城中所有街道两侧的空地衙门全部征用,只能留下私人宅院门前已经修葺完成之处。并且在告示下发之日起,衙门丈量之前,城中所有私人宅院不得擅自在自家宅院门前动土,进行圈地。

    所有丈量衙门将在三日内进行完毕,若是有异议可在衙役丈量后三日内前往衙门申报,衙门会专设官员进行申报相关问题处理。

    告示一夜之间张贴在长安城大街巷!

    这消息也一夜间,在百姓之间传了个遍。

    不过百姓不太明白,这衙门要路两边的空地做什么?平日还真就是空着,没什么用处,也就几个偏些区片,会形成自发的集市,拿来摆摊,不过这都是临时的,不能长久占用,否则衙门也是要管的。

    总而言之,那当真是平白空着的没用的地。

    不过着对于那些官宦之家以及富户来,就另当别论了。他们宅院门口,总建造的比较大气恢弘,空地多了,偶尔也拴马,当真有什么用处又不出来,但要被衙门征用走,还不知道是做何用处,他们本能就不愿意,当即就要反抗。

    没门路的,全去了衙门。不是有异议的可以上衙门申报么。

    而那些在朝中做官的,毫不客气纷纷上折子,联名参宋问。

    皇帝难得清闲几天,上回大朝还没有人参宋问,正念叨呢,谁知这般不经念叨,转脸没几日就是下回大朝的时日,宋问来了个大的,没人参了,朝臣该联名一块儿参了!

    内侍被皇帝拉着话的时候,也是不知该什么话了。

    这宋大人当真是能耐!

    宋问还当真想着了,那些宅院庞大的官宦世家会不答应,告示上三日,他却是发动衙门里所有衙役,以及将军府上下所有人,连萧略和自己都没放过联系将长安城大街面,能量的全都量了。

    而次日,大大的官员忙着参他的时候,长安县衙迅速再发一则告示。

    这则道是衙门已经超预期完成全长安城丈量计划,计算出空闲之地甚多,故而决定由衙门发下种苗,让长安所有百姓一起将所有空地利用起来,种植蔬菜或粮食。

    若有不愿意种植的,要在三日内前往衙门申报,衙门也会专设官员执掌此事项。若经过衙门介入后,还是不同意种植,那么那块空地将收归衙门所有,由衙门派专人进行种植。

    空地种植后产出,衙门种植和百姓种植的也不同。衙门种植的,那是收归衙门所有的空地,产出全部收归衙门,而百姓种植的地,衙门负责种苗,占收成的一层,百姓所种之地,所有税一律全免!

    而这日早朝之上,皇帝让内侍将朝臣联名参宋问的折子上所列罪状刚念完,就听闻宫外有最新消息传来,还是关于宋问的。

    皇帝让得了消息的内侍直接当朝明宋问又做了什么事。

    等那内侍完衙门出的新告示,朝臣全是要昏过去的,以及要跳脚的,也有两个都想干着,不知该先跳脚还是先昏了好。

    皇帝:“……”

    朝臣纷纷表示,不然两罪并成一案?之前的联名折子先收回来,等他们不上今日的再重新上过?不管规矩上行不行,反正这宋问他们是参定了!要是不行,那就今日下了朝,他们马上再去补上一道折子,还是联名参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