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次日一早, 薄阳初临大地, 少原县县令带着一帮着工匠上门。里头还混迹了三个县里的举人、秀才,当然这些都是宋问同窗。
平溪村已经定下第一架水车就在溪流中央一个较大的下水塘里建造, 正好是下水的位置,有一定的落水,刚好能推动水车转动,省了人力。
工部研究水车图纸,觉得人力灌溉对宋问那种室内种地, 面积的田地确实十分好,庄子上用用也可行, 但对村里大面积的田地不太好。于是他们多番研究,造出了能利用水流下落,来带动水车旋转的水车。故而水车推广一事,朝廷才迟迟没动作, 就是因为研究这事, 耽搁了!
定了建造地点, 里正安排了村里的壮劳力去砍了竹子回来,运过去。村里的木匠也早早过去守着, 将竹子按要求先帮着处理了。少原县令带来的工匠们一到地方,先看图纸, 然后由两位员外郎带着造一架水车。
造水车那边一切有序开展,宋家院子里却有些尴尬。
跟着少原县令来了三个据是原身同窗,两个秀才、一个举人。宋问翻了翻原身的记忆,发现对这三人毫无影响, 最多也就是知道与他们在一个地方读过书。
这三人倒是热情,送了笔墨纸砚为礼,贵重不贵重,宋问还真不知道。他穿来之后,除了那本在京时常放在怀里的辞官奏折是自己写的,其余的都有秦温如代劳,他还真没怎么写过字。
送礼也是有心,宋问好生寒暄了几句,依着大理朝读书人时常会聊的,多问了几句他们日后是否还考试的话。
那举人一拍大腿道:“哎呀,你们瞧我,金科状元就在眼前,我等竟然还舍近求远,去隔壁丽县求学。功课上有何不明其意的,问宋兄岂不是更合适。”
这会儿宋大人三个字直接改口成了宋兄。
两个秀才倒是想多读几年书,不急着去考试,故而没举人那般急,也就赔着笑了几声,不搭话。
宋问是回乡来推广水车的,可不是做先生的,何况与眼前三人比起来,他算是胸无点墨的那个,当下推辞道:“恐怕你还要去丽县一趟,请个先生指点才行。不曾与你们提及,我在京城出了点事,摔坏了脑袋。十年寒窗,算是白读了。”
着他似模似样,哭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会?”举人不信,惊讶问。
宋问道:“你们不在京城,不知这事也是寻常。天意弄人吧,幸得皇上恩典,命宫中太医为了每七日看诊一次,只可惜太医也没寻出好的治病方子,只能姑且将养着。”
有皇帝撑着场子,举人也不再怀疑。几人又是长吁短叹一番,多是感慨。
宋问觉得当初自己装失忆,简直是神来之笔,这病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为他省了不少事啊!
今日本就安排了不少事,他们来回绕着话,宋问实在懒得发。正好隔壁几个村的里正由平溪村里正带着过来,他忙上去迎了。
平桥村里正是个面目严肃的老头子,话直接道:“宋大人,我老头子也没旁的要的,大人一心记挂百姓,是百姓福气。只平溪村杨梅林看着不多,但加上桃子、杏子等等,要是都酿酒,那最后酒出来数目就不少了。要再加上我们几个村里,那就更多了。宋大人一心为我们村子着想,没道理最后我们赚了宋大人的银子。”
十八岭村里正跟着点头,正色:“季里正的是,大人一年薪俸能买下多少酒!我们几个老的商量过了,这酿酒的法子我们厚颜从大人这边学了。但后头如何卖出去,就我们村里自己想法子,不能麻烦大人。”
平阳村里正道:“确实!听闻大人赚了银钱,头一个就往我们少原县免费造,我们都记在心里。你是个好的,我们不能没良心,都占你便宜!”
里正跟着:“昨日回去,村里也商量过了,不能白拿你方子,我们卖出去一坛子酒就给你一成银子。也没多少,你收着,我们也能安心。”
“对,我们村也是如此。”另几个村的里正附和。
宋问有感他们实在是醇厚,心下感怀。
萧略对此也乐见,当下点了暂时负责这事的阿二出去应付。
阿二知道杨梅酒要是运去京城,赚的银钱岂能少了。怎么能叫他们坏事,立马:“几位里正多虑了。这杨梅酒是我们将军府收了,要运往京城卖的。不愁赚不到银子,至于你们的给宋大人一成银子作为方子的银钱。我们将军也想到了,不要你们的方子钱,将军府所得利润会分宋大人两成,只一个条件……”
他心下腹诽,这将军府银钱都快都落宋问手里了,还分他两成,也就是随口。前头宋大人是还钱,后来倒是赚了不少,但没一文进自己口袋的,全败出去了,回头还不是问将军府又借了银子。
能不出买方子的银钱,又有卖酒的路子,这等好事,里正们都心动,但还是要听听条件才行,忙问了:“二管事,敢问是什么条件?”
阿二道:“你们日后酿的酒不能卖给除了将军府之外的人,我们不收的,你们可自行处理。”
“这是自然,自然。”
里正们连连点头。
宋问早早让阿眠去取了里正那买来的一坛子白酒出来,昨日让孩儿今日一早去摘杨梅送过来,也早就送来了,糖一早阿大去镇上买回来了,准备十分齐全。
也不耽搁,宋问直接摆出架势,要教里正们怎么酿杨梅酒。
里正们面面相觑,还是平溪村里正仗着关系近,心提醒:“这、要不我们去屋里酿?这般酿,要是被有心人传了出去……”
“是的,是的。虽村里都是自己人,但也总有些外嫁的媳妇有外心的,要是传了出去……”
宋问拿酒泡了泡手,权作消毒了,然后举起手来,听着他们这般,笑着摇头道:“我本就是想为村里谋个赚银钱的法子,不拘谁学了去。你们回去只管放胆子教了。但将军府虽然有银钱,可也买不下全天下的酒。只收我们这几个村的酒,要是有其他的村的酒混进来,品质上有了出入,就不能怪将军府不留情面了!”
丑话当然也要在前头。
里正们连连点头称是,心喜宋问之心,又是十分感怀好在宋问是平溪村的,也在平桥村读过书啊!
杨梅酒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只一层杨梅到铺到干燥的缸底,撒上一层糖,再一层杨梅,一层糖,最后倒满白酒,封存个把月就行。这杨梅酒是酒味重,还是甜度重,也就看杨梅和、糖、酒的比例。
宋问依据穿来前自家酿时候的比例了,当然也提点了下:“这比例喝着最好,杨梅也吃着最好,再多了杨梅不好看,酒也不好看了,吃喝都有偏差。不过你们要是酿了自家喝,就可以按照自家口味增减,但将军府收的,要照我这比例。”
“还有,杨梅一定要刚摘下的,不能放了一两个时辰,有了杨梅虫的。杨梅虫就算盐水泡出来了,也伤了杨梅和酒的味道,这样的酒不收,且发现一家,这家以后的酒都不收。”
里正们自然赞同,他们心里也琢磨着回去要好好敲敲自己村的,可不能叫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是遭了宋问的眼,日后村里还能有这等好处?必须紧紧抱住宋问大腿的,他们几个里正,要帮着宋问也帮着村里,好生管束住才行。
阿二在边上看着,对宋问的话直点头。别看宋大人乱花将军府的银钱,这帮着赚钱也还是不错的。他不用担心日后宋大人真进了将军府,败光将军府了!他表示十分欣慰啊!
一坛子杨梅酒,封上,也就酿好了!剩下的,等时日够了就行。
杨梅已是最后一拨,里正们着急回去,宋问也不留,直接发了他们赶紧走人。之后的桃子酒、杏子酒,法子也不多,只是要用米酒,比例也相应了,让他们回去自己弄,要是不对,再来问。
宋问提了一点:“果子、酒缸一定要洗干净,晾干了,绝对不能带水!手也是,不能带水,酿酒前,先用酒将手泡一泡。”
里正们都记下了,相互对了对,没错处,这才辞别宋问离开。
同窗三人适才一直在旁看这宋问和里正对话,以及当场酿酒,自然也听到了宋问不拘旁人学的法,他们早记在心里,想着回去酿了,拿着在县里卖卖,也能赚不少银钱。
举人来意本还端着,这下想着宋问一心为民,肯定不会拒绝,于是直接与宋问提:“宋兄,其实此番前来,我还有一事相求。”
两个秀才面面相看,多有尴尬,但明显来意想同。
宋问笑:“不知是何事?”
举人脸色一僵,没听到肯定包办的回答,他多有不满,不过有求于人,只能继续笑:“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年岁大了,却是一事无成。家中父母实在头疼,也不知他从哪里听朝廷大力推行水车,负责官员乃宋大人。这不,我只能硬着头皮上门,求个人情,让我那弟弟学上一学,也算是有一技能傍身。”
两个秀才忙:“我家舅子(妻弟)也是。”
他们家中求人情的要是工匠,少原县令凭着这三人的身份,肯定直接早早考量让他们送人来学。这会儿人没来,反倒是他们上门求人情,明显不是工匠,且还不是省心之辈。
宋问却是干脆:“可以。你们明日送人过来,我先看看人,要是能行,我便让亲自教了。”
他们三人顿时喜形于色,没想到宋问这般好话。至于谁教,这有什么问题?如今天下谁不知道宋问是水车最先造出来的。何况宋问身份高,跟他学,出去更体面。
他们家都离得远,当下也不多留,几番道谢告辞走人。
萧略皱眉,他一向直接,当场问了:“他们口中之人怕是不省心,何必……”
宋问笑颜狡黠:“哦,明日我要做个新的东西。正愁没人帮手,这送上门来的人,不用白不用。不能都叫你们辛苦,有外人能用,正好让你们松快松快。”
阿二:“……”不愧是宋大人!
毕竟是能自己在躺椅上晒着日头,让将军种地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