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快到重阳了。
宁放却病了,大概是着了凉,受了风寒连日打喷嚏流鼻涕,头脑也昏昏沉沉地,李冶给他熬了红糖姜水,又去西门口药铺哪里抓了药,回来一日三顿熬。着凉的原因是,宁放夜里偷偷去城外回龙观捉蛐蛐,结果受了风寒。
外面已经是秋未,护城河边的垂杨柳萧瑟凄凉,寒气逼人,连中午太阳照着都感觉后背冰冷,一碗红糖姜水喝下去,人才稍微暖和点。
躺在床上,自然不能像往日游逛,好在宁放从顾老哪里借了好几本斗蛐蛐书,聊以解闷。
那天在香会上,宁放听泼皮无赖起黑背蛐蛐是在城外回龙观捉的,就动了心思悄悄前去,他在回龙观的院墙外面冻了一夜,连蛐蛐影儿都没见,回来就受风寒了。
这一病就病了十余日,李冶精心照看,倒也好的很快,早上他感觉身体好点了,就信步走出门。
刚下了一场雨,外面空气一片清新,胡同里,齐大壮夫妇赶着牛车准备去东城卖菜。
“宁公子,好几天不见了。”
“齐兄,去东城?”
“哦,随便走走。”
两人寒暄两句,齐大壮夫妇推着牛车走了。
走出胡同,宁放和往常一样信步向河边走去。他身体刚痊愈,一出门走动,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秋未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丝丝寒气,这个时节,城外已经是白菊遍野。每年这个时候,很多达官贵人富家公子成群结队去西城外登高赏菊。
重阳登高由来已久,每逢此日,不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登高望远,念古思怀,不消文人雅士也会赋诗作词凑兴。
宁放信步走着,不知不觉间就出了城,抬头看见白山棋院就在前面,不禁笑了一下。
对白山棋院,宁放并不陌生,幼年时他经常在河边玩耍,去棋院里玩,常常被哪里打杂的范五爷赶出来。那时他还,只知道范五爷以前还是当官的,不知犯了什么错流落到白山棋院当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打杂。
白山棋院外面,郑秀才正在柳树下锻炼身体,看见宁放招了招。
宁放走过去,郑秀才招了招,指着棋院旁边院墙角落的白菊,道:“宁公子,你看今年的白菊盛开得格外苍劲,骨骼清奇,怕是因为天气被往年冷的缘故。”
“郑先生的是,今年的菊花确实格外清雅。”
这倒是有可能,今年是被往年冷得早,宁放点点头,好久未来棋院,想了想便推门走了进去。
棋院里,满头白发的赫老夫子正蹲在院子里看菊花,听见脚步抬起头来。
“是宁公子来了,来来,天冷快进屋坐。”
赫老夫子虽然在齐州也算名流,但平素和蔼可亲,待人和善,连忙把宁放让进屋里,又忙脚乱地生火炉。
这几天冷,宁放在家都生了火炉,赫老夫子这里居然连火炉也没有,可想而知棋院的境地。白山棋院看起来高大上,却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州府衙门发点微薄薪水,棋院平时也就是三两个人。偶尔有大户人家的的子女来学棋,付点报酬入不敷出。
火炉生上,屋里才暖和起来,赫老夫子喊了一声,打杂的范五爷才进来奉茶。
范五爷花白胡子,身板却很硬朗,平时就在院外种菜卖钱,供院里用度。
“宁公子,最近可好?”
“多谢赫老,还好。”
宁放父母在世时,没少接济过棋院,赫老对他一直很关心,询问最近情况。自然也委婉地劝他务点正事,老大不了该成家立业了。齐州府只有吴安世敢当面痛斥宁放,其他都如赫老夫子般委婉劝。
自从父母去世后,宁放穷困潦倒,浑浑噩噩吃喝嫖赌,过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日子。此番赫老夫子的好心劝,他只是表面装作听,内心却早已木然。
聊了一会儿,棋院来了客人,宁放便告辞出来,范五爷在院墙外面的菜地干活,向他点头示意。
许是身体还未痊愈,和赫老坐了这会儿,宁放感觉身体又虚弱冒汗,就回去了。
转眼又过了两日,天气放晴,稍微暖和了。宁放身体才慢慢好起来,不再冒汗了。他这几日看书有些疑惑,便想去顾老家。
出了胡同,远远看见护城河两岸都是妇女在洗衣服,叽叽喳喳,花花绿绿的衣着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李冶也在里面给大户人家洗衣服。
雨水冲刷过的护城河,清澈见底,难闻的臭气也减了很多,待他走到顾老家,顾老正在院子里围炉喝茶赏菊。
院子里摆着几盆菊花,有白,黄,紫好几种,清香淡淡,顾老喝着茶悠然自得。这种生活在齐州府算得上是康家庭了,一般普通人根本不敢奢望。
“宁公子,快请,喝茶。”
顾老看见宁放,赶紧让座,喊姜氏奉茶。
姜氏端上茶,顾老笑呵呵道:“宁公子,老朽正准备去找你,刚好你就来了。”
“顾老,有事?”
“呵呵,老夫有个旧友,过几日便是重阳,相约一起去城外登高赏菊,他就住在城外回龙观附近,老朽想引荐你们认识,哪位老友也喜欢斗蛐蛐。”
“哦,顾老您费心了。”
到玩的事,宁放满口答应,这段时间在家养病,快闷出病了了。正好出去走走,看看。
聊了一会儿,宁放便向顾老到那日在白马寺香会上见到的黑背,顾老闻听,沉吟了一会儿,才道:“宁公子,你这一我倒是想起一件事。”
“顾老请讲。”
“听你所言,那黑背应该是记载中的浅色土出深色虫。”
“浅色土出黑色虫?”
“对,书中记载过这种法,凡地土颜色浅,但却能出深色虫者,背黑腹厚,必凶猛无比。回龙观一带地土颜色浅,符合书中所,能出猛虫倒也有可能。”
宁放连连点头,若论斗蛐蛐之经,顾当真是称得上博学了。
而顾老听宁放一,也怦然心动,相约改日一起去城外回龙观挖蛐蛐。
姜氏看他们话功夫,熬了粥端上来,顾老半生在外地做官,于此地没有几个相识,和宁放谈得来,也拿他不当外人。宁放也不客气,吃完饭又聊了一会儿便告诉回去了。
过了几日,到了重阳那日,宁放早早起来换上新衣服,去参加登高赏菊会。
回龙观在城外,宁放到了顾老家,顾老和姜氏已经准备出发了,顾老叫了一辆马车,拉着三人出城。
时值秋未,寒气逼人,马车出了城,便见城外落木滚滚,黄叶飘零,一片萧瑟之色。在这一片潇杀中,道路两边的田野上白菊盛开,傲骨铮然。
于路不时可见马车载着城里的达官贵人和扶老携幼的普通百姓出城而去,人流滚滚,都是出城登高去了。
齐地的白菊素称寒地之花,风骨铮铮,历来为文人雅士墨客称颂,每年这时候,涟水书社那些酸秀才都要赋诗作词,赞颂白菊,有做的好的词便广为流传。今年不知道是不是时候还早,倒是没听。
马车霖霖,一路到了回龙观。
回龙观很早是一座废弃的道观,宁放幼年时常去玩,一群孩子在大殿爬来爬去,撒尿生火烤偷菜农的红薯玉米。黄河决堤那年,来了几个道人整修收拾了里面,从此就有了香火。
观中的道人平素深居简出,很少和外人来往,也很少有什么消息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