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另类的汝阳之战(一)
平定了毋丘俭,招降了大部江淮兵,坐镇项城一带的司马师左眼剧痛,不能行军。只得令传令邓艾、胡遵南下寿春,接应诸葛诞并应对新城方向可能北上的吴军,又令石苞领军3万人,前往固始,接应诸军并防备从安城可能北上的近卫军江夏部。
毋丘俭起兵以来,一直没有动作的近卫军江夏部果然大举北上。却没有前往寿春或项县前来救援毋丘俭部,自安阳出兵后,数日之内连克慎县,北宜春、安城,上蔡,置固始石苞于不顾,有兵进颖川,切断司马师后路,并兵进许洛之意。
项城的司马师大惊,又接寿春之败战报,急令石苞回师汝阳,自领大军前往颖川,阻遏近卫军江夏部北上。可令人不解的是,已占据上蔡的近卫军竟然放弃了上蔡后退安城。
正当司马师等一干勋臣疑惑不解时,江夏北上的近卫军已分成多股,深入到了汝南各县,远的甚至渗透到了颖川各县,实施了后世褒贬不一的迁民之举。
因毋丘俭、文钦之乱,豫州各郡县兵力被诸葛诞抽调一空,近卫军在汝南、颖川之地,如入无人之境。近卫军每到一地,则聚集兵马,攻击县城,占领县城后,在县城内外及主要乡镇之间,公布吴地各种诏令,并下诏迁民。
各县城内,无论贤愚老少,俱强行掳掠迁往江夏,更出生兵马,于乡下张贴文告,并强迁乡民,一时,自颖川沿上蔡至安城直到江夏的道路上,不时有哭丧脸的百姓排着长长的大队,在近卫军的押送下,或步行或乘车前往江夏。
其实,根据孙亮的意见,江夏近卫军丁温部的主要任务就是掳掠,特别是攻占汝南后,掳掠颖川的百姓。
安城的近卫军指挥所里,丁温沉着脸听着参谋的汇报。这次,孙亮、参谋部没有令其攻城掠地,反面郑重地交待他掳掠百姓,令他十分的不快。
“师长。参谋部来令,我军可驻军安城,并视情况。且上蔡百姓必须尽数迁离。”
听到可以驻军安城,丁温脸色稍稍缓和了些,这样,也算是开壃拓土之功了。
“颖川那边,现在怎么样了?”
“司马师令石苞退军汝阳,其自带大军已回许昌,又分大军分守各县。我部部队已从叶县,舞阳、及西平、定愕等地退出。颖川各地迁民不多,只有三万余人。上蔡各地迁民,还在进行中。”
“让2旅留一个团守安城,其余部队与我北上蔡。这司马师不打他一下,他不会容我们撤迁了上蔡百姓,并安然占据守安城的。”
“是,属下就去安排。”参谋叫道。
舞阳县内,周星领着十余人,行走在山林间。周星是近卫军一个班长,原就是舞阳县人,在前两月夏口一战,被近卫军俘获,并被补充入近卫军,因表现良好,被提拔为近卫军班长。这次近卫军出击,把这两年月前的降卒尽数派了出来。
“班长,你家还要多久才能到?”
“快了,翻过前面那个山就到了。”周星道,“我那个村可是个大村,花人口就有一千余人。”
“一千余人!班长,咱们把他们都掳走,那可不是大功一件?”一个近卫笑道。
“掳,掳你耶耶。这个村,都是我周氏本家。而且,我们舞阳人,平素好武,这个村人光丁壮不下三百,让你们掳,你们掳得了吗。”周星笑着骂道。
“那今天来,咱们是?”
“等会,吴三和林石跟我进村,你们候在村外,我们三人装作逃回的溃卒,先进去看看。”周星安排道,吴三、林石都是上次被俘的魏卒。
转眼,就到了村子边。周星带着吴三、林石进了村。
这个村子果然是个大村子,但也是个穷村,依着士山,到处都是破落的茅舍,村前是一片麦田,麦子已经收获,还是有好些衣衫褴褛的人在麦田拾捡着麦草。
见到三个兵卒过来,俱欲惊恐地纷份走避。突地有人看了看,认出了前头走了周星,惊叫道:“咦,那不是周老旦家的老大吗?”
“喂,是周老大吗?”
“嗯,是二德叔吗?”
那老头走出麦地,好些人也围拢过来。
“大星子,你不是折在了夏口了吗?怎么回来了。”那老者诧道。
“嗯,上次在夏口被俘,被吴军收到军中。这次孙吴起兵北来,我和这两个兄弟一起逃了出来。二德叔,看到我阿耶了吗?”
“你阿耶,唉,等会再吧。你还里去见见宗老吧。”
“我阿耶怎么啦?弟呢?”周星急道。
“你阿耶没什么事,你弟也没什么事。只是,你弟被征往谯县了。算了,还是先去见宗老吧。”见周星焦急,老人宽慰道。
“不行,我得先回家看看。”
“看什么看,你家都烧成白地了。”一个农夫插嘴道。
“怎么?”
“还不是因你弟征兵役的事,亭长征你弟弟,你阿耶阿娘不依,你应征去了夏口。亭长带了些人抓了你弟弟,又烧了你家房舍。”有村人道。
“我阿耶与阿娘呢?”
“被亭长收了地,又烧了房舍。那狗亭长还严令村子里不得收留他们,他们只好去安阳那边投你阿公去了,听安阳那边,现在兵荒马乱的,也不知怎么了。”
“去安阳了。”听得村人父母去了安阳,周星心中反而放下,了,也不回家了,带着两个属下,跟着众村民一起去见宗老。
众人来到村中宗祠,宗老也得到村民通所,特意跑到门前迎接。周星带着两个属下拜见了宗老,与众人一起到宗祠坐下。
“老旦家的老大,你家之事,你已经听过了吧。唉,也怪老夫无能,没庇护好宗人。”宗老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羞愧地道。
“阿爷,朝廷如此。也怪不得你们。”周星叹道。
“哦。”见周星如此镇定,宗老倒是惊异。
“咦,周旦家老大怎么出了一趟差,气度倒长了不少。”有村民赞道。
“周旦家老大,我家的杰儿还在不在?”有个妇人哽咽道。
“是啊,我家的狗儿呢。”
许多的村民都七嘴八舌地问道。上次,钟会征调江夏、豫州等地驻军南下武昌,村子里有不少人如周星一样,折在夏口,今见周星回来,都赶了过来。
“应该没什么事。杰没见着,不过。二狗、大头,林子不久都见着,都活得好好的。”
“你是,杰儿没了?”好妇人大哭起来。
“阿姆,你先别哭,我没见着杰,就不一定死了。其它人也一样。十万人去武昌,夏口一战,仅一千多人逃回江夏。除了少部分战死外,其它都被孙吴给俘虏了。杰或许也如我一样,被俘虏了。”周星安慰道。
“南边的人,不杀俘虏?不是都,南边吴人十分凶狠,把好些人都赶到大江中淹死了吗?”村人疑惑道。
“老叔听谁的?”
“许亭长啊。他,夏口一役,孙吴把咱们魏地降卒八万余人全部赶进了大江。”
“呵呵,我不是回来了吗。老叔放心,大家都好着呢。被俘的人,一些进了近卫军,大部入了吴籍,进工坊做工或到乡下耕种。”周星笑道。
“入近卫军,那不是被抓着给你送死了吗?能有什么好。”有村人愤道。这也是常有之例,被俘的士卒,常被送进死士营,当作战阵的前驱。
“老叔你这就不知道了。这吴军的近卫军,就是吴人都争着抢着去呢”周星慢慢叙述起近卫军的情况来。
听得众村民将信将疑。
“那进工坊的呢,是不是就是做苦役?”有人担心道,生怕自己家人被抓去了工坊。
“这工坊呢,被送进去的人,也都是入了吴籍的。自由进出,与吴人并无不同。这工坊,每天做事都开着薪资,做一个月,包吃包住,差不多能有000到2000不等的工钱。做得好,还可能升职,工钱也会增加。”周星笑道。
这时,好些人吡了一口气,这北边。给人佣工一个月,也就是几百钱的佣钱。
“能有这么好,那大家不都赶往工坊去了,能有住去刨地?”有村民怀疑道。
“吴地的工坊很多,还有许多大工坊,有的大工坊一个工坊就佣人几千人。当然那边种地也不差。大吴有规定,凡入吴籍者,每人可授田十亩。现在大吴对农家免了口算钱,只收农赋。农赋征收,家庭有田50亩以下免收,有田百亩以下的,除去50亩免收的,再按原有田赋的一半征收,差不多占收成一成左右,有田百亩以的,50亩免收,50亩收一成租,其余的按二成租收田赋。另外,农夫每年还在出劳役5天,但都在本乡里修路、修水利。兵役都还有,但已经很少征兵了,近卫队,不用征人人也想去。”
“能有这么好,征卫这么点田赋,那当官的吃什么,用什么?”有人不信。
“这自然是真的。吴地朝廷就指着工坊和商税过日子。你们吃过香洗、琉璃吗?那都是朝廷办的工坊,十分的挣钱。”
“琉璃没听过,这香洗我倒是听过。隔壁村的许老爷家就曾有过。听是南边来的,十分的珍贵。”有个村妇道。
“周旦家老大,南边被你得这么好,那你怎么跑回来了?”一个老者淡淡道,这倒一下打中了周星的软肋。
周星看了看四周,好些村民都露出了似信非信的眼神。又看了看两个同伴,终于一狠心,道:“好吧。这里都是自已人,我就实了吧。我现在已是近卫军的班长。今天前来,是来接我阿耶阿妈去南边的。”
人群顿时扰动了起来,似乎,周星一下子就成了陌生的吴人,众人纷纷后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