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启航

A+A-

    由于垦殖团近二万人选择从水路出发,孙亮回驾日程被后推。大江之上商船被征集一空,朝廷又调用了近十艘水师楼船,才把二万余人及一些物资顺江输送往江口。一些商船将会将人员物资送到钱塘后返航,然后换乘航海舰队的大海船,大型水师战船将直航候官。

    这了这次的百姓的南迁,在朝廷的高度重视下,各部积极配合,户部紧急征调了大批的物资,并紧急征调一批钱粮,武汉大学、女子学校都也征调了医学、护理专业的一些老师、学生随队出发,并准备在交州、台湾、珠崖建立新式学校。据据总参命令,从近卫军军2师抽调2个团近卫军,一个团将屯驻珠崖,一个团将前往交州,一批一批军医、卫生员也被抽调出来,随军出发。

    江夏的长江码头上,人头攒动,人们背着简单的包裹,心情沉重地登上一艘艘高大的楼船,大多数人怀中都牢牢揣着一包家乡之土,有的泪流满面,掩面大哭。

    “快上船啊。快上船,后面人等着呢。”码头上,四海商铺及近卫军维持着秩序。

    “官耶,我不出了。”队伍中有人似乎醒悟,哭泣着抓着队伍边的管理,高叫道。引得正等着上船的百姓一阵迟疑。

    “朝廷有令,自愿前往。你不想去,请站出队来,莫挡着别人上船。”主事淡淡道。这种事,这两天他不知遇到了多少起,也懒得再多什么。

    “能让俺们不去?这朝廷不会怪罪吧。”有人问道。

    “自愿前往了,不去的,请出队。朝廷当另行择地安置你们。不过,不去的,等会把领去的钱物交还到官府就行了。快些跟上。”主事冷冷道。

    “老叔,走吧。呆在家是好,饥荒来了,没地没粮,也不免到处逃荒,一把老骨头还不知道填了哪个山沟了呢。”有人一边走,一边道。

    “是啊,朝廷仗义,又不强迫我们前往。再,五年之后,不是又能回家了吗?”

    “哼,真能有百来亩地,我还舍不得回来呢。到哪活命不是活命啊。”有人强笑道。

    队中的百姓纷纷议论起来。

    那个哭泣的百姓也收的泪,迷茫地看着眼前缓缓走过的百姓。

    “不想走的,请离开码头。”主事看了看,道。

    “这官耶,我还是去吧。”那百姓迟疑道。

    “这可由你自己决定,要上船尽快到队伍中去。到了船上,可不兴后悔了,船可不比马车,在水上不能为你一个人停着。”主事淡淡道。

    那百姓脸一红,收了收泪,又回到了队伍中去了。

    远处,一队近卫军排着整齐的队伍,也走了过来,准备登船。队伍中一个百姓眼尖,看到一个熟悉身影,扬叫了起来:“周旦家的老大,周旦家的老大。”

    一个近卫军尉官与同伴交待了一下,跑了过来。

    “槐叔,是你们啊,你们也报名去了。”周星跑了过来,道。

    “是啊。咱们村子里大多都报了名了,宗老和一些人昨天就乘船走了。你们这事去哪?”

    “噢,我们团被调到交州去。”

    “太好了,咱们村里一多半人都要被送到交州去,有你正好照应着。”那百姓大喜道。

    “哦,到哪都一样,朝廷都不会让百姓吃亏的。这不,还把我们也派过来保护你们呢。”周星笑道。

    “你阿耶阿爸找到了吗?”那百姓关心道。

    “找到了,他们在安阳入了籍,等着我弟弟呢,要不然来江夏,也会报名去交州了。”

    “那就好,那就好。”

    “这位校尉,该你们上船了。”主事过来,提醒道。周星一看,不过处,身已下三十余人,正在不远处等着自己呢。

    “呵呵,各位大叔,反正都去交州,咱们到时再谈。”向主事点点头,向部队跑去了。

    队中的百姓目送周星领着一队近卫士卒登上楼船,心底没来由有了些底气。刚刚哭泣的百姓也定下了心来。

    “呵呵,都找着了主心骨了?要我,哪有这么多的乡愁,又不是不能回来。这世道,活命才是最重要的。这交州,我哪年不跑上个一两趟。”主事轻轻笑道。

    “呵呵,好是我们亲族的后生,去年,夏口之战时被俘了,如今参加了近卫军。”

    “哦,不错嘛,能参加近卫军,这短短的几个月,竟然做到了排长。不错,不错,是个有出息的人。”那主事赞道。

    “呵呵,这后生人挺能干的。”那槐叔笑道,“官耶,那排长是啥,算啥官?”

    “也不是很大吧。领着三十余人。不过,如今就是想进近卫军当个兵卒都难,能当个排长,十分不错了。”

    “呵呵。”见主事夸奖,周家村的百姓都笑呵呵的。

    “官耶,你到过交州,那边是个怎么样的地方?”有人问道。

    “那里啊,土地挺多,也挺肥沃,雨水也充足。只是山林挺多,满山都是树。而且,那里天气也和这里不一样,不冷,庄稼一年到头都能长。”主事缓缓走着,边聊道。

    “哦,一年到头都能长庄稼,那咱们一年能多收多少粮食啊。看来,这交州是去对了。”一个百姓喜道。

    “呵呵,能长庄稼就行。咱们百姓就指着庄稼填肚子呢。”

    “哈哈,到了地头,有牛有锄,我得多开些荒。朝廷不是了,开荒不限吗。”一个汉子纵声笑道。

    “也不怕累死你。”有人笑骂道。

    “累死了也甘心,耶耶家自祖辈以来,就没有过自己的土地了。累死了,就埋在自家地里,天天看着儿孙在地里忙活。”那汉子笑道。

    “五年后,你不打算回来?”有人问道。

    “回来,回来做什么?有田有地,朝廷赋税又轻,不是挺好?”

    汉子一番话,着众人无语。纷纷瞳景着自己未来,盘算着将来的日子。

    这次前往台湾、交州的百姓,五年后,真如那汉子所言,回来的百中无一。

    这也是孙吴第一次大规模地向南边沿海边地移民。对这次移民的意义,后世历史书上大书特书,是北方移民,为沿海各地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边地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这自然是后话。现实历史是,三万移民,尽管孙亮强调了卫生防役的重要性,仍有几千人因水土不服或得染疫病身死。

    这次移民,更被后世华夏狂热分子称之为启航,标志为我华夏一族,正式向此走向世界,开启了殖民世界的征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