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小论国策

A+A-

    在门下省政事堂商议了半天时间,孙亮才再薛莹,周处等人簇拥下回了太初宫。

    贴身秘书周昭被提拨成了一郡之首,如今薜莹顶替了周昭的职位,而周处,则是林杆极力推荐前来的侍卫。这位可是流芳后世的名人,做事一丝不苟,甚得孙亮喜爱。

    “陛下,你是回昭和宫看奏章吗?下臣这就去谁备。”薛莹问道。

    “不了。朕回后宫,用过餐睡一会,明天再来看奏章。”

    “陛下,您明天上午还要去上书房学习,下午又要昭见全尚书、全待郎等。”薛莹数起了孙亮明日安排,很有一副后世秘书派头。

    “好了。你等会把奏折简要让人送来我先看看。”孙亮有些头痛,这都偷不得平生半日闲了。

    “是。下臣这就安排去。”薛莹退去。

    “这薛莹,真里精力充沛啊,连朕都被他带得忙忙碌碌的。”孙亮摇了摇头。

    “恭喜陛下得遇良才。”周处拱道。

    “哈哈,算了吧。走,去后宫,今天阿牛哥回建业,一定会入宫的。”孙亮笑道。

    回到太初宫城后侧的后宫,洛勇、全纪、孙基果然都在。遣散了待卫,孙亮带着周处走了进去。

    “咦,牛嫂呃?”

    “呵呵,牛嫂现在已成了我妹子,哪有这么容易被他带出道理。得阿牛哥诚心诚意上门去求才行。”全纪笑道。

    现在北方战线基本稳定下来,为了着力处置国内之事,魏吴两军都保持了一定克制。洛勇告假回建业,是为了完婚的。女方却不是勋贵之家,而是山里走出的野民罗妹。

    罗妹只有一个哥哥,随工程师远赴了交州,因路途遥远,洛家费了好大力气征得了罗山当同意。罗山现在已是近卫工程师的一个团长,又远在交州,一时哪能赶到建业来。还好全婷让父亲全尚收罗妹为义女,代为主持婚礼之事。这也算洛全两家联姻了。

    洛、全两家是孙亮最为信重的两家,如今再结姻亲,自无不高兴之理。

    “一家有女百家求。阿牛哥,你今天得好好陪着子瑞。”

    “怕什么,求不到,我就叫兄弟们到全府去抢亲。把静哥儿,仪哥儿都叫上,元林、子瑞、子隐,你们也是我阿牛兄弟吧,咱们一起去!”

    “哈哈,你阿牛哥不亏是当了副军长的人物,果然不一般,竟然把主意打到子瑞头上。子瑞同意,你抱得美娇娘回家,不同意,就得帮你去抢亲。”孙基笑道。

    “这是当然。汝南那边情况紧着呢,我可得速战速决,争取快些回汝南去。”洛勇道。

    “呵呵,阿牛哥这次回来,就在建业多呆些日子吧。”孙亮笑道。

    “陛下,我可不能多呆。这曹魏在汝阳驻屯大军,离我军不到二百里,我可不放心留在建业。”洛勇急忙道。

    “依我看,是舍不得你刚当上的副军长吧。这近卫军将领调动,以后是常态。”全纪道。

    为了消除军队中山头主义和各种锢疾,近卫军总政治部已经决定,各级中上层将校以后将在各部近卫军中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轮换调动。

    “不用急,没不让你回汝南。”孙亮笑道,“总参准备抽调一些将校到近卫讲武学校培训,以后各级将校都会参加。你正好回建业,就参加培训好了。培训好了,再上前线。”

    “那好。培训完,我就回汝南。”洛勇道。

    “这个,以后再吧。”

    “看阿牛哥这么喜欢呆在前边,前力就有这么大的魅力?不会是想图谋曹魏的许洛之地吧。”孙基笑道。

    “若朝廷下令,我阿牛自然挥兵许洛。”洛勇昂了昂头道,“陛下,我看,不如就聚集起近卫兵,把近卫第四军也调上去,以三个近卫军,攻下许昌、洛阳也应该够了。”

    “贪多嚼不烂,会吃坏肚子的。几年之内,都不能主动北上了。就是能拿下许昌、洛阳,朕也不想挥军北上了。”孙亮摇了摇头。

    “陛下,这是何故?”洛勇不解道。全纪、孙静、周处俱露疑容。

    “这是因为,孙吴还没有作好一统天下准备。”

    “哦,这一统天下还需准备?”

    “自然需要。一个国家不能光有军队,还要有一套成熟的体制,包括各种法令制度、官员体系,否则军队在前开疆拓土,后方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再大国家也会分崩离折。昔年,前秦始皇帝一统天下,秦兵横扫天下,所向无敌,但因为秦没有采用适当的体制去治理天下,横扫天下的秦卒反倒被揭杆而起的百姓给打败了。”

    “哦,所以,咱们大吴要推行新政?”周处不觉道。

    孙亮看了看周处,道:“是啊:不推行新政,咱们大吴世家豪族拥有大量土地、百姓,横行无忌,百姓呢,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还得当兵服役,你,他们愿意去战场死战吗?咱们近卫军英勇,是光凭轰天雷、大炮吗?”

    “那倒不是。咱们近卫军人人敢战,士气之高,可不是那些强征上阵的百姓可比的。”洛勇道。

    “那近卫军为什么人人敢战?”

    “呵呵,咱们近卫军,只要敢战能战,就能升职,而且,陛下也厚遇将士,让他们与家人衣食丰足,没了后顾之忧。”

    “那你可知道,现在十余万近卫军,一年消耗了多少钱?朕告诉你吧,现在朝中赋税,近九成用以养军。每年近卫军消耗不下一百二十亿钱。”

    “一百二十亿钱?”洛宏震惊道。

    “分配到每个近卫军也就十万钱。不算多,但已到了朝廷财力的极限。近年内,近卫军不可能再大规模扩军了。”孙亮叹道。

    “十二万近卫军也够了。陛下,取许昌、洛阳,我看有万近卫军,再抽调各处郡兵,应该也够了。”洛勇道。

    “哎,你真是敢想。现在曹魏一急,征调个五十万到百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你带十万来人去,真当曹魏好欺负吗?”全纪冷笑道。

    “子瑞得对。若攻不下,我军将招致重大损失;而且就算攻下许昌、洛阳,若曹魏不投降,继续抵抗。则我战线拉长,得处处驻军,力量也将分散,反而变弱,让敌军有可乘。”孙亮道。

    “那我们怎么办,什么时侯能北上啊?”洛勇愁怅道。

    “战争,终究还要回到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孙亮道。

    “综合国力?陛下,那是什么?”

    “综合国力,就是一国的军队、财政、制度、百姓等各方面力量综合起来。比如,你一国家若无钱无粮,官吏贪多腐,勋贵骄奢,百姓流离,再强的军队也是会败亡的。”

    “哦。”

    孙亮如此,大家都算明白了。

    “怪不得陛下不遗余力推进扬州新政。扬州的那些世家确实该敲打一下,隐匿大量土地、百姓,横行乡野,族人弟子充斥官府,郡兵也敢役使,简直国中之国。若曹魏南来,世族为了自己利益,肯是不战即降。而饱受盘剥的百姓,又哪个肯战!再多军卒也会哄然而散!陛下,对这些世家,我看还要严厉山上。”

    “世家子弟中,还是有明理之人的。朕还是会给他们出路的。无论世族、百姓,大家劲往一处使,咱孙吴才能欣欣向荣,强盛起来。”

    “那就到那时再,咱们再组建二十万近卫军,那时取许昌、洛阳易如反掌。陛下,你得允我领一部前去。”洛勇道。

    “其实,两国相争,也不是一定要等到那时。即使不大举北上,边界之地,还是大有可为。边界之地,我们占据要地,敌方则只能处于不利之地;多占肥沃之地屯垦,敌方”

    “陛下,这不是东征之战前傅暇谏阻司马师之策吗?”

    “正是。傅暇之却是十分有理,如些,两国相持,则一方渐强,一方渐弱。时间一久,弱者愈弱,不败自败。”

    “怪不得陛下让远和到豫州,重夺其民而轻其地。如今,骡骑将军也这样,原来有这个道理在其中。”

    “哦,寿春那边,招附了好些民众吗?”

    “有不少。听闻大吴入籍授田,豫州北部也有好些百姓南下。只是听闻曹魏那么也开始搞授田减赋了,流民少了。”

    “呵呵,这不怕。派些人去宣传我大吴政令。北边可不敢搞差别田赋。”全纪笑道。

    “可汝南、寿春也没这么多田地啊!”

    “不怕。朝廷正拟撒昆陵屯田校尉,正欲招民屯垦。那里地广人稀,正适合安置流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