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四散

A+A-

    亭中诸人,想象着几年后近卫军大举北上的情景,都十分无奈。气氛十分的沉闷。

    “嗣宗兄,这次文会就算结束了吗?”向秀问道。

    “这建业文会前后历时近三个月,也差不多告一段落。”阮籍点了点头。

    “这孙吴不是要决出华夏文脉之传承吗?可有结果?”王戎问道。

    “怎么有结果,这不过是孙吴的词而已。自古以来文无第一,哪家甘于承认不如他人。现在孙吴一改汉武以来儒术独尊之国策,各家份纷襄襄的,牛鬼蛇绳都出来了。”阮咸愤道。

    “虽是这样,但这次参加文会,也确实让阮某收获不少。”阮籍制止侄儿的怒言,“孙吴教育部把各家讲论、争辩都让人记录了下来,印刷成册,并把一些经典也整理印刷起来,向参加学者发放。孙吴教育部还特意向蜀、魏发送十套,供两国学子学习。”

    “新学的书籍也包含在内吗?”刘伶问道。

    “应该都有。”阮籍点点头。

    “这孙吴倒也慷慨。新学里面有好些实用之术,想不到意也舍得送出去。”刘伶笑道。

    “这算什么?我总觉得孙吴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王戎道。

    “管他什么用心,总不成有毒不成。咱们尽管运回去,送到太学院去,看不看还不是由我们。”刘伶道。

    “书自然是要运回去的。你们呢?”阮籍问道。

    “我们?”刘伶疑惑道。

    “今日孙吴礼部、教育部召集我等,言欢迎诸鸿学名士在建业授学,言不涉及官府,由诸人自行开馆或入建业大学没院,朝廷不会束缚诸人行动,随时任其去留。阮某受朝廷之托,需回去复命。诸位若想留下,可以留下。朝廷那边,阮某尽力周旋。蜀、魏都有好些学者准备留下,开学授徒。”阮籍道。

    “刘伶特喜此处美酒美食,若可能的话,我就再留些时日,专心学些新学。”刘伶想了想,道。

    阮籍点点头,道:“子期,你呢?”

    “我也留些时日,这里环境极佳,我就多留些时日,潜心研读,也好向一些人名家学者请教。”向秀道。

    “嗯,那浚冲、仲容呢?”

    “王某也想多留些时日,不过,我倒不想留在建业大学。听建业有近卫军讲武学校,王某倒想前去看看这近卫军到底有何蹊跷。”王戎道。

    “这个,孙吴朝廷怕不会答应。听去近卫军当兵都千难万难,这近卫军讲武学校乃军国重地,恐怕不会让浚冲前去。”向秀道。

    “这个。据孙吴朝廷安排,留下之人,可随意走动,还可以在建业大学教书、习学,倒不曾可以进讲武学校。”阮籍沉吟道。

    “哈哈,那孙吴的陛下不是不分什么吴人、魏人,俱是华夏之民吗?我王某就要看看这孙子明是不是口是心非!”王戎笑道。

    “也罢,看看再。仲容,你陪为叔回去吗?”阮籍看着自己侄子道。

    “侄也想多留些日子,把那三首曲词谱好。但又怕叔父一人北返,要不,叔父就再留些日子?”阮咸迟疑道。

    “好。你留在此。我一人回去。你也不用担心。这次,为叔这次就雇艘船,从东兴前往寿春,再从寿春北上。”阮籍叹道。自已数人,整日悠游林下,不依附权贵。现如今,这北边朝廷之势日渐紧张,如果能选择的话,倒不如留在建业逍遥度日。

    “叔父不多留些日子,咱们再一快北返?”

    “不了。某皇命在身,就不久留了。你们再此,万事谨慎,家中也无需挂念。我等会和那个主事明。”阮籍道。

    定好去留,阮籍就找到会友楼主事,论及诸人去留。

    “诸位,礼部已有安排,留下愽学名士,或可自行安排,亦可由安排至建业大学开课讲学或学习。只是这位王先生想进近卫讲武学堂,恐怕有些麻烦。”杨主事有些为难道。

    “你们陛下不是常,不分什么吴人、魏人的吗?看来,也只是口上而已。王某领教了。”王戎愤道。

    “王先生误会了。”杨主事陪着笑道:“这讲武学校招生,就是吴人也不是随意能进的,必须通过学校的考核,但并不是分吴人、魏人。”

    “那是王某不才,不能通过讲武学校之考核啦。”

    “王先生莫急。这个我也做不了主。容我向上汇报。”杨主事拱道。

    事情很快上报,最后报到韦昭处。这王戎,可是曹魏名流,韦昭也作不了主,立马前往昭和宫。

    “哦。这王戎想入近卫讲武学校?”孙亮笑了起来。这王戎可是竹林七贤中极有作为的一个另类,其为人并不如清新脱俗,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俗之人,位列公卿,富甲京城,却爱钱吝啬。让孙亮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吝啬之事。

    他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之女嫁给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

    “王戎是琅玡王氏大族子弟,其意入近卫讲武学校,怕别有用心。以臣之意,莫如婉拒了。”韦昭拱道。

    “别有用心,朕倒想看看他能有什么用心。让他去。告诉讲武学校,按一般学员对待,这次就算特招。以后,若有魏、蜀之人若欲入讲武学堂,就按规定考核。”孙亮淡淡道。

    “陛下,蜀魏都有好些学者留了下来。建业大学准备筹建名家学院,聘请一些人前往授课。”

    “嗯,不错。这些人,即能留下来,各方面照顾一些。德才兼备之人,若有意出仕的,吏部也可留意些。但考核取官仍是我孙吴用人选才基本之途。朕看,过些日子,就令吏部、教育部进行一次招考。”

    “陛下的是。现在许多学子汇聚建业,正宜组织一次招考,为朝廷纳得有用之才。”韦昭点头道。

    几天后,随着二月后于建业进行第二届公务招考的诏令颁布,建业大学门庭若市,门外挤满了欲前往大学求学的学子。

    全仪紧急召集属下各主事进行协商。最终决定,建业大学紧急招录学生200人,并临时开办公务招考短期辅导班。

    建业大学会友楼,杨主事领着一个戎装的近卫军尉官来到刘伶等面前。

    “诸位,这位是近卫讲武学堂的许尉官,今日前来接洽王先生入学之事。”杨主事介绍道。

    进来校尉挺胸,抬向众人行了个颇为怪异的军礼,道:“近卫讲武学堂上尉中队长许明见过诸位先生。”

    “许校尉客气了。”刘伶、向秀等拱四儿。

    众人坐下,许明道:“许某奉命前来接新生王戎。不过,有些话在前头,至于去不去,还任王戎先生自择。”

    “劳烦许校尉,请讲。”王戎对着较自己还些的许明拱道。

    “近卫讲武学校是培养近卫军骨干的学校,学员本需经严格招考,且为现役军人。鉴于王先生身份特珠,经研究决定:对王戎进行特招,免于考核。在校其间为近卫军人,毕业后,可由其选择。但入校后,将为普通学员,不得丝毫优待、特珠。”许明转述完学校命令,又道:“王先生,命令就这样。我再解释一下,这讲武学校,学期一年。在学校,任何学员一视同仁,俱为普通一卒,不论家世,只讲服从。学校操练十分辛苦。王先生要让谨重考虑,进入之后,就不允许反悔了,否则将按逃兵论处。”

    见许明得凝重,刘伶、向秀等都甚是忧心。

    “浚冲,这讲武堂,还是不要去了。”阮咸劝道。

    王戎摆了摆,笑着对许明道:“许校尉,王某有一事相询,不知可否?”

    “王先生但无妨。”

    “王某见许先生年岁较轻,不知许校尉哪年进的讲武学校?也是从普通一卒做起的吗?”

    “哦。王先生是想问我情况啊,这自无不可。我就自我介绍下。我姓许名明,合肥人。华夏4年来到建业,华夏42年月入武昌近卫讲武学堂,华夏43年月毕业留校。今年调来建业,现任中队长。许某进校,也曾是普通一卒。我也可以告诉王先生,无论王侯将相,进讲武堂,俱从士卒做起。王先生意下如何?”

    “既然许校尉如此,王某又有何惧。王某这就随许校尉去。”王戎傲然道。

    “浚冲,你还是再考虑一下。”刘伶皱眉道。

    “不了,我去意已决。”

    “好。新生王戎,收拾随身物品,不得多带。我在楼外等侯,一刻钟后随我出发!”

    许明完,径自出门去了。

    王戎随意收拾了收拾,把少许随身物品包成个包,提着走出门来。

    会友楼前,许明笔直地站在一辆马车旁。

    “唉,浚冲还是不要去了,听,这近卫操练极苦!你还是留在建业大学。”刘伶劝道。

    “哈哈。开弓岂有回头箭!弟还不至于如比不长劲。诸位兄长保重!”王戎爽朗笑道。

    “一切心在意。得空再去探你。”事亦至此,刘伶等只好拱相送,目视王戎上了马车,随马车缓缓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