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压榨1

A+A-

    三日后早朝恢复,在百里燕安排下,长孙使臣张阶天亮前经由王宫径“秘密”进宫,出现在内阁会议。

    “外臣张阶参见咸王。”

    “哦”咸王态度不冷不热,故作不悦之色瞥了眼张阶与百里燕,而后示意蒋浩,将长孙国主的密函出示内阁观阅。少时片刻,咸王接着又:“事寡人都听了,但寡人看,贵国尚欠诚意,寡人不能出兵。”

    “三地已经不少啦,此三地皆盛产生丝,每年的收益甚是可观,我王念在两国多年交情的大局,忍痛割爱,还望咸王明鉴。”

    “哼!”咸王不屑道,看向内阁众人,先问诺一言:“诺卿,你已看过长孙来函,以为用三地换取我国出兵如何?”

    诺一言从事外交工作数十年,一眼便是看出信中端倪,他激烈道:

    “启禀大王,此信中只约定了桑北一地,桑南两地让予我国,我国同时承认长孙索取卫国两郡,却只字未提我国出兵后对卫国土地所求。按此等法,倘若长孙索取德康、原山两郡,我国出兵岂不白给长孙做了嫁衣。

    而眼下卫国甲士逾百万,精锐数十万,我咸军不足其三分之一,我国单独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还隔着思水江,臣以为风险太大,甭是三地,即便让予我国一郡,也断无与卫国开战的道理,还请大王明鉴。”

    “嗯,诺卿言之有理。”咸王点头表示肯定,又问高勋:“高卿,你意下如何?”

    “启禀大王,臣以为此事当慎重,卫国与我签有修好国书,咸国无故撕毁两国协议,日后势必遭致各国忌惮。再者卫国势大力强,恐非我国所能独御,我国即便要出兵,也因与他国相约一起出兵。此信之中确实破绽百出,不足为信,应向长孙国主再次确认卫地的分割。”

    “那长孙只让予寡人三地,合适吗?”

    咸王追问,高勋继续:

    “大王,我国并非与长孙交战,长孙既已让出三地,可表其诚意。若是再求,这恐怕有些不妥。进一步,有朝一日击败了卫国,从卫国得到的土地远比三地多得多,当此共敌之前,臣以为两国应同舟共济共御暴强。”

    高勋言毕,咸王未做回复,但脸上表情很能明一切,下刻看向赵逊,这时太子上前道:

    “父王,儿臣有话。”

    咸王转过目光看向太子问:

    “太子有何话讲。”

    “回父王,儿臣不赞同出兵。”

    “哦,为何!”咸王乐见有人反对,尤其是太子反对的效果会更好。

    “启禀父王,卫国军力强盛人口众多,而我国兵戈虽利,人口却仅为卫国三成,长期作战,即便会同他国一起出兵,长期久战对我国并不利,有损民力,更有损财力。

    眼下我国普遍实行抚恤制,死伤一人少则十几贯,多则几十贯,与卫国交战必为恶战,伤亡数万乃至十数万都有可能,届时仅抚恤所需钱款将以数百万上千万计,仅此一项支出,便足以令府库倾家荡产,因此儿臣反对出兵。”

    太子事先已从西寰枕边听到了风声,私下表明了晋国不可能出兵的意愿。站在太子立场上,此时咸国如日中天国力日渐强盛,与庞然大物卫国开战,很难能取得更为辉煌的胜利,如果失败,他登基后接的会是个烫山芋,甚至是烂摊子。

    更别咸国单独出兵,按常理而言几乎没有太大的胜算。

    而西寰意在拖延咸国出兵,而好让歧国晋军提前进入战备,让咸国吸引卫国火力。

    太子提出反对的理由也并非没有道理,咸国实行普遍抚恤制度,死伤十几万人的直接抚恤费用超过一千万,间接抚恤略少,折合劳动力损失产生的经济损失,实际的经济损失要大得多。但这是理论上的损失,正如当年卢贾算的账一样。

    真要如其所言,百里燕当初制定抚恤法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笔帐若是算不清楚,还何谈国防建设。

    首先,咸国的经济尚处于早期工业化商品经济的初期,生产力仍然不足,货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与生产力、国民收入挂钩,因此国库发行货币的能力受到制约,能直接调动的货币资源相对有限。

    而钱的最终目的不是储蓄,是进入流通变成可购买的货物,当下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标准仍停留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物资需求,因此抚恤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家庭丧失壮劳力后,带来的经济物质丧失产生的生活困难。

    朝廷只要有充足的商品供应,抚恤资金最终都将回流至国库,同时抚恤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货币形式发放,同时以商品发放。

    其次,盛元64年起,棉布、粮食、食盐三大基本商品库存逐年增加,通过制度化的定期调配和库存调度,始终保持库存货物的有效品质,咸国各地的养殖场、千岳山牧场,广泛养殖牲口和禽类,足以代替货币抚恤亡者家属,其成本要比直接支出财政抚恤低得多。

    最后,咸国经济多样化,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储备的经济潜力是财政收入的数十倍,国债的发行,银行储蓄的金池,期货市场的垄断,都提供了大量可用资金,即便最后国债失灵,银行倒闭,期货市场崩盘,还有三侯家族庞大的经济潜力可以调动。

    因而咸国打一场伤亡数十万的大战,也不会破产,充其量损失一些经济产值,用以恢复元气。

    如今的咸国基本告别了传统经济单一模式,农工商三业齐头并进,尽管政治制度表面仍是君主制,实际上君主已经完全不能控制如今这台庞大的国家器,部门的增多,职能的专业化,势必削弱个人意志的统治,权利的下放和职业领域的出现,是君主权利削弱的必然趋势。

    从根本上,太子并不了解自己即将接管的国家是什么,不再是几个勋戚所能把持的官僚构,而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制度化的行政中心,缺了哪个部门,这个国家都得出问题。

    不过太子言论依然得到了多数内阁的点头认同。咸王也故作难色,又问赵逊、卢皋二人:

    “赵卿、卢卿,二位熟稔军务,出兵攻卫,二位以为我咸军可否胜任?”

    “回大王。”卢皋道:“先不论攻卫如何,单单要我国出兵,三地未免太少了。我军出兵若是胜了,亦将是惨胜。若是败了,恐怕得全军覆灭。但卫国也伤了气力,最终却是解了长孙之围,如此吃力不太好,还得赔本的事断不能做。

    而且我军攻取卫地之后,伤亡惨重不仅需要支出大额抚恤,同时还要安抚卫地百姓,此种损失岂是三地所能补偿,即便是三座金矿也招架不住卫国的怒火。故而臣以为,至少一郡。”

    卢皋言毕,赵逊接话:

    “卢将军所言极是,卫国军容强盛,我军贸然出兵无论胜败均伤亡惨重,三地如何能补偿我国损失,老臣不赞同出兵。”

    赵逊反对,卢皋张嘴一郡县,猛是让张阶吓了一跳:

    “卢将军,贵国未发一兵一卒,便要我一郡之地,未免信口开河吧!”

    卢皋不为所动,疾言厉色予以驳斥:

    “卫军战力如何,贵国最为清楚,而今晋国不出兵,要我国出兵与卫国正面交锋,无论胜败,我咸国都将付出巨大代价,却还要收拾卫国残地抚恤军民,是谁信口开河,以三地骗我王出兵,张使心里自己清楚!”

    “可这三地盛产生丝,数年十数年后足以弥补贵国损失,所求一郡之地,我王断然不会同意。”

    “哼哼,那就请贵国自行退敌吧,反正已经丢了七郡,想必贵国不会介意让给卫国的。”

    卢皋讥讽道,张阶脸色一僵,忙于百里燕:

    “永兴侯你看这”

    百里燕故作同情,替其开拓道:

    “大王,张大人所言不虚,长孙所让三地盛产生丝,转入咸国之后,只要加以经营,日后收益还是颇丰的。”

    咸王挑着眉毛质疑道:

    “是吗!”

    百里燕忙是点头:

    “是的大王。”

    “可诸位爱卿都以为我国出兵风险甚大,长孙只给三地未免太少,还是卢卿甚和寡人心意,一郡之地才能补偿我国的损失。”

    “这个”百里燕故作语塞,忙是回头与张阶言:“张大人,你看你我两国能否折中一下,两国个退半步,贵国再给一两地如何。”

    张阶欲哭无泪一脸难色,都快给百里燕跪下磕头了:

    “永兴侯此前当着本使面前信誓旦旦三地已经足够,为何今日又要索要。”

    “张大人,本侯可从未过三地已经足够,本侯只三地我很满意,现在我王不满意,诸位阁僚不满意,本侯也无能为力啊。”

    “你,你怎能出尔反尔!”张阶气的发抖。

    然此言一出,百里燕脸色大变:

    “张大人,做人要有良心啊,本侯几次三番好言相劝,可张大人呢,一而再再而三不听本侯劝告,如今到了这般田地,反倒怪罪起本侯来了,这是何道理呀。”

    二人争执之际,太子道:

    “父王,生丝虽好,但对卫国用兵弊远大于利,切不可为了蝇头利对卫用兵,而且两国既已签订了修好国书,咸国无故撕毁协议必令世人所不齿,还请父王慎重。”

    “协议嘛,寡人以为卫国是不会遵守的,对其不利时其便会遵守,哪日协议成了阻碍卫国野心的阻碍,其便会毫不犹豫的撕毁协议,此理太子可要谨记。”

    太子迟愣了片刻,表示认同:

    “儿臣记住了。”

    这时张阶见缝插针:

    “咸王所言极是,卫国乃是西海虎狼毫无礼义廉耻可言,其言怎能信呢,对其不利时其会遵守协议,对其有利时,卫国也会毫不犹豫撕毁协议。”

    咸王瞥了眼张阶,不满道:

    “哼,卫国是虎狼,贵国也不见得发什么善心吧,云节会盟之事寡人可还记得清清楚,这笔帐当年未找贵国算清楚,已是便宜了你们,今番有求于寡人,却如此毫无诚意,企图蒙蔽寡人,这是求助我国的诚意吗!”

    张阶闻讯哑口无言,当年云节会盟是晋国提议,长孙并非主谋,但出于盟国的道义,还是表示同意,并出动水军意图干涉。但结果羊没吃到反弄一身骚,为此长孙还死了十多人,颜面丧尽。

    但这件事终归是长孙的不是,咸王当时只记在了晋国头上,没向长孙发难,这也是事实。如今被咸王逮到会秋后算账,张阶总不能做睁眼瞎没有,谁能想到堂堂的长孙如今能沦落到求人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