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都为宝物
曹性之前可是立了军令状的,若是不能破敌,甘愿受死,但是他也和曹操早就把条件好了,只要曹性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便可。现在曹性已经将颜良文丑两人的大军全部击溃,那么他曹性也该是时候实现诺言了。
颜良文丑败走,看着曹性的军队如风一般的冲入了颜良文丑建立起来的军帐,曹操一开始没看懂,但猛然间一拍脑袋,他似乎意料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糟了!”曹操猛然一惊,转身向后大声喝道:“许褚,许褚!”
然而曹操的声音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曹操正要发火。旁边的谋士戏志才走出来,无奈的叹气一声:“主公,你难道忘了你之前与曹性的约定!”
戏志才这么一,曹操猛然间才反应过来,他当时询问曹性有什么要求,曹性直接他要五里地的距离,曹操一开始没弄懂什么意思,曹性一番解释之后他才听懂。
曹性他要为大家表演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不过有一个要求就是,在场的人不能太多,曹操刘备孙坚他们需将他们的主力兵马,向后撤五里地的距离。
曹操一开始听到这个要求知识,还有些不解他曹性想要干什么,让各大诸侯将自己的士兵调离自己身边,这也是诸侯心中的一种大忌,莫不是曹性想趁着曹操身边没人之时,把曹操干掉,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
如今正是共同讨贼的时候,他曹性有何勇气,敢做出如此大力不逆之事,所以曹操沉吟片刻,便同意了曹性的要求,然而如今他才意识到,这曹性的真正意图。
现在的曹性自然是不会带着兵去杀什么曹操刘备的,若是将他们杀了,在大义上受到谴责的是他曹性,并且最为高兴的人,应该是袁术等人,毕竟曹性为他们剪除一个劲敌。
曹性的目标只有颜良文丑军中的袁术,如今曹性已经冲到了颜良文丑的军营中,准备将袁术提出来,袁术的中可有传国玉玺,也就抓到袁术就等于抓到了传国玉玺,曹操想派人也赶紧跑进去,绝不能让曹性先一步找到袁术,只是这可能吗?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大军可用啊。
看着曹性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冲入了军营之中,曹操站在城楼上无奈的叹息一口,重重地捶了一下城墙,叹息道:“真的是可惜,什么便宜都拿给他捡了去!”
然而旁边的刘备也是无奈的叹息,一口表示非常惋惜,甚至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之处,之前曹性提出这个要求之时,他也没有多想,直接把关羽和他的大军后撤无敌,现在他的身边就只有一个张飞和数千亲兵,即便张飞冲进去了,带着一千多人,打得赢别人的铁浮屠吗?
刘备在心中不由得暗自感叹一句:“玉玺这东西又要落入他曹性的中,大汉江山”
在这三人中,唯有孙坚最后是笑了笑:“这曹性虽心中的鬼主意倒是挺多的,不过话又回来,他的那一只铁军,竟然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颜良文丑二人,这点才是最主要的,如若他不能击溃,我们后撤五里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也是凭别人本事挣来的!”
孙坚所的是实情,最终曹操和刘备都只有认了,随后他们三人也召回了自己的大军,没过多久之后,曹性便带着人将袁术,从颜良文丑的军营中提了出来,时刻的袁术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在地上不断的打哆嗦,一边被人提着走,还一边在那里恳求曹性。让曹性放了他,毕竟这个玉玺,之前就是他曹性卖给袁术的,若是曹性现在喜欢拿去就是了,只求饶了他袁术一命。
然而对于袁术的求饶,曹性只能呵呵一笑,他也是有心无力,袁术的下场究竟如何,曹性觉得他不能一个人决断。
最终曹操曹性刘备孙坚四路诸侯共同商讨,先是回到了寿春城,寿春城在这半个月的治理中,已经再度变得井然有序起来,曹操发布檄文昭告天下,直接将袁术提到了菜市口,将其人头悬挂于高墙之上,天下之人共睹。
百姓看着袁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无不拍叫绝,心里称快,毕竟袁术在位之时,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而无半点贡献,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成为他们的皇帝?
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坐上皇位,才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已身首异处,这也给天下诸侯提了一个醒,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皇帝这个称号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名称,若是没有绝对的实力,千万不要坐上去啊。
解决完袁术之后,在寿春城之内依旧有曹操他们四大诸侯,本来这件事也应该到此结束,但是按照一般的规律,在结束了外敌之后就开始内斗了,曹操等人也不例外,他们内斗的方向很简单,就是曹性上的传国玉玺。
首先是刘备发起了攻击,他对曹性的传国玉玺那是天子的象征,那是皇权的象征。曹性应该当将其交出来,然而曹性却是冷笑一声对刘备道,交出来之后,他曹性又该交给谁,交给刘备吗?恐怕刘备还没这个资格。
曹性毫不留情面的回嘴,直接把刘备骂得面红耳赤,甚至据刘备在回去之后直接大哭了一场,紧接着张飞直接提着刀来找曹性,什么曹性竟然不识他大哥的一番好意。
当曹性听到这些话之时,整个人都有一些无语,这刘备忽悠人的本事倒还挺强的,或许在刘备的心中认为,曹性将传国玉玺交给他,让他来当这个皇帝最为正统吧,毕竟他也姓刘,一直以汉氏宗亲的身份来自居。
不过这件事扯来扯去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虽如今曹性身在豫州,身边就只有铁浮屠车下虎士等一万余兵马,不过曹性有这两只铁军足够,所以曹性直接仍然无不惧,目光灼灼地告诉曹操等人,若是曹操等人真有本事,就过来应抢吧,他曹性要走了。
留下这一番话之后,曹性根本没有在意曹操等人的态度,直接一挥,带着车武等人搬师回朝,曹操等人就在后面看着,虽刘备很想追击,但又惧怕曹性上的那两只强军。
孙坚笑了笑,如今的他已是一方诸侯,对于传国玉玺已经没有那么在意,所以他也不多一些什么,直接带着孙策等人回到了他的江东,至于曹操的态度,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奇怪了,一开始曹操也是想强制留下曹性传国玉玺,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在曹性的中,但是当他的谋士戏志才,到曹操的身边了一番话之后,曹操顿时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一般,对于曹性的离开直接不再理会。
就这样,曹性最终是回到了上棠。
不过袁术之死这件事还在持续不断的发酵,这个在乱世中,敢于第一个称帝的人,他的下场让众多诸侯历历在目。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要是谁跳的最凶,就很有可能被他人联所消灭,毕竟曹性他们灭掉袁术,也只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不过话又回来,虽这个假皇帝死了,但是也正如那句话所的,国不可一日无君,虽大汉王朝已经就此灭亡,但是话又回来,不可能让他一直这样灭亡下去吧,总需要推荐出来一个君主,统领自己自下的子民吧,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家天下的思想还是非常的浓郁的。
公元95年中旬,袁绍在谋士沮授和田丰的建议下,举行了祭天仪式,并且宣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袁绍今日领冀。幽州还有青州三地,顺应民心,当即王位,定国号为赵。
当这个消息传出知识,天下又是一片震惊,没想到袁绍竟然称王了,并且还称之为赵王。
王和帝这两个称号,似乎都代表了一种权威,一种象征,但是经过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一些明显的阶级,已经被划分了出来,称王和称帝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大大的诸侯国加起来有上百个之多,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一开始是被称为公的。比如秦孝公,晋文公齐桓公等等。
但是随着各大诸侯国的不断吞并,那些强大的诸侯国领地的不断扩张,一个公的称号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些君主的野心,所以他们就设置了王的称号。称王者就足以号令一个国家,他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到了秦始皇这一带,秦始皇雄才大略横扫六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他应该称作为皇帝,帝这个称号也因此而由来,所以,在统治阶级的序列中,他们的排序应该是皇帝的名号最大,其次是王,再其次就是公。
自从大汉王朝建国以来,主要就是沿用皇帝这种称号,至于王者称号虽然还有,但是那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分封的也大多数是一些皇室弟子,保证他们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仅此而已。
但如今真正的大汉天子已经死掉,汉朝似乎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因为天下之人没有人再推出一个姓刘的人来当皇帝,所以,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等人就建议袁绍,以祭天仪式为由,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名号,毕竟做什么事情都要顺理成章,师出有名。
袁绍就没有他那个弟弟袁术这么蠢了,急功近利,一下子将自己的名号提到了最高点,袁绍至少退而求其次,没有直接称帝,而改封王。
封建社会皇帝就只有一个,他就代表天,但是诸侯王却可以有很多个,自从汉朝开始,各地大大就有不少诸侯王,比如中山晋王,所以当这个赵王的称号出来之时,天下百姓还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没有太多人反对,所以袁绍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们赵国就此成立,从今天开始,他袁绍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打理赵国的一切军阵事务。
反正他袁绍开了这么一个头,并且还成功了,自然会引起天下之人的纷纷效仿。许多有才之士都意识到,或许那些军阀那些诸侯再也忍不住了,他们也即将封王,只是第二个昭告天下封王的人,让众人有些没想到,竟然是远在益州的刘焉。
刘焉这个人似乎有些低调,虽以前在洛阳为官之时,也曾经亲自参与过平息黄巾之乱的战争中,不过功绩并不是很耀眼。
后来又向汉灵帝提出废史立牧的想法,随后他就选了益州这么一块天府之地,自己搬了进去,当上了益州的州牧,集军权与政权于一,但是自从刘焉到了益州之后,再也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刘焉所做之事也就是更换益州的官僚,稳定益州的局势,不去招惹其他的诸侯,也不会去参与其他诸侯间的战争,就这样守着益州的那块地。一动不动。
但如今刘焉再度发声,他所的话其实和袁绍也差不多,反正也就是大吹特吹,他在益州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如今顺意天意,自封为蜀王。毕竟益州那块地方也可以称作为蜀。
刘焉跟着封王之后,仅仅过了两个月,又有一个人跳出来,爆出了自己国家的名号,这个人众人那事更未想到,居然是韩遂。
韩遂在凉州那块地,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凉国。这一回天下之人更是震惊莫名,这两个平时不出气不吭声的家伙,没想到居然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虽有很多人心中有一些不解,但是曹性听到这两则消息之时,却只是笑了笑,没有话,这两个家伙今跟袁绍之后,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