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唇舌交锋

A+A-

    起粮食,周承基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道:“顾大人,粮食的事是关键,这个我来办。其他的事情,我相信顾大人和汪都尉会处理好的。”

    顾千点头称是,心想,这位大公子果然还是这一套。对于周承基背后的动作、和粮行道不明关系,他早有耳闻,即便不是局中人,多少也知道些情况。他自然明白粮食的问题对于周承基来确实不值一提。而其他的问题,呵呵,这位花花公子怎么会去花费心思和时间。有这点时间和精力,他宁可在温柔乡里缠绵沉醉。

    但是,这并非这位大公子是无能之辈,也正是因为他其实很聪明,才会如此做派。一来,他可以把握住事情最要紧的关节,不会失去对局面的掌控;二来,下面这些官员有事可做才显得他不把持权柄,也显得他对下的信任;三来,他也有时间去关爱自己的佳人。

    这对周承基来,是三全其美的事。

    正话间,堂外来人报:“禀告大公子和诸位大人,皇子赵在渊正在城东南灾民营地。”

    周承基听闻,放下茶杯:“顾大人,备马。诸位同我一起去会会这位皇子。”

    赵在渊此时正和杜义、柱子在营地督促各粥棚将在大锅中多加米,让大家都能吃饱。他一个粥棚一个粥棚地看,那些管理粥棚的吏也不敢吱声,只能听从吩咐。营地的灾民都对赵在渊感恩戴德,周围的一些百姓也在称颂他的爱民之心。

    赵在渊心中清楚,此时归州城中有名有姓的人都去迎接周承基去了。他与周承基的交锋从现在就开始了。可他明知道周承基抵达归州,而自己进城的消息必定也会为他所知,他在此看望灾民也不去迎接周承基,就是在向周承基宣示自己的态度。

    我是皇子,在我眼中,百姓比你这个周家公子要重要的多!

    正在营地巡视间,只听一阵马蹄声传来,回头一看,一群人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来。一位穿着华贵、而立之年的公子在前,顾千和一位戎装都尉紧随左右。不用多想,那人定是周承基了。

    周承基骑着马直接来到赵在渊面前仅不足一丈的距离才勒马停立。如此近的距离,是藐视也是示威,杜义和柱子当即护在赵在渊身前,如果那马敢再进一步,两人定要出毙了周承基胯下之马。

    赵在渊背立在原地,神色从容,波澜不惊,静静地看着周承基。自己无视了他,周承基便还了自己一颜色。如果这是在城外华武军营地,他敢立即命人将这狂妄的周承基拿下并予以惩戒。但是现在,在城中,他明白,这不是自己的主场。原本身边的人都不赞同他今日只身进城,害怕周承基会对其不利,只有孔狄支持他,两人都料定,周承基会示威但是却不敢对他怎么样。

    周承基骑在马上冲着赵在渊意味深长地一笑,才下马上前几步,挺胸拱道:“周承基见过皇子殿下。”言语随意,神态倨傲。

    赵在渊示意杜义和柱子退后,然后很随意地:“原来是周公子,我以为是谁呢。”

    对方的轻视如此刻意,周承基脸色尴尬了一下,:“殿下不认识我也是正常的,可我不能不知道殿下您啊。因为王伦之女,庄肃皇后的威胁,您的身份被雪藏十几年,甚至您人在京城何方都无人知晓。如今天下大变,突然之间朝廷就不姓赵了,所幸您成功逃离京城,否则”

    道朝廷不姓赵,周承基似有笑意。赵在渊听了对方的讽刺,内心既愤怒又刺痛,但他维持神色如常,道:“自古以来,奸佞之臣始而不绝,哪朝哪代都有。不过乱世不仅出奸臣,更出英主。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话有多少开辟一代王朝或盛世的帝王都奉为格言。与他们相比,我们赵家所遭受的何足挂齿啊。”

    周承基见赵在渊面不改色,坦然接下了他的挑衅,暗道此人不简单,道:“殿下所言有理。不过对历史,在下倒是觉得只有一句话是至理名言。”

    “来听听。”

    “成王败寇!”周承基心想,纵然你有真的正统身份,可是你无权无势,无方寸之地,如何在这天下争霸。等你泯灭在斗争或战场上,谁还记得你是谁,等天下易主,谁又记得你们这些姓赵的。等我得到天下,我会让后人知道,你们姓赵的都是昏君、鱼肉百姓、荒唐暴戾,最终我周家顺应天下大势,统一九州,坐镇江山。

    “你此话也不错,不过现在不知道周公子是想称王还是灭寇啊?”赵在渊明白,对方根本不认为赵家还有翻身的会,不过此事去争口舌之利毫无意义。他转而将军周承基,看他敢怎么。

    “殿下笑了。我们周家世代忠臣,自然要忠于圣上,灭了王伦那贼寇。”周承基以为时势如此,对方也是无话可。因此对于赵在渊的问话,他笑着起面子话,仿佛自己胜利一般。

    “那就好。乱世看来也是出忠臣的。”

    “那是自然。不知道殿下来归州这些日子怎么样?吃穿用度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那倒不用,我也不住城里。我现在只关心襄州的战事和归州的灾民。”

    “归州的灾民不用担心,吃的穿的,我已经安排人准备了,保证不会让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哦,若是周公子能言出必行,那我真是要替这六万多百姓感谢你了。”赵在渊意味深长地笑道。

    “殿下这不是折煞周家了。我父亲毕竟是山南道的父母官,保一方平安和百姓温饱是应尽职责。”

    “那就好。周公子从襄州而来,对于前线对峙的情况了解的多。不知道现在襄州是什么情况了?”

    “起这个,一言难尽。我刚进归州城就来拜见殿下,一来是表表忠心,二来就是为了襄州战事。今晚,我已备下宴席,一定请殿下赏脸光临,算是我赔您的接风宴。到时候,周某再细细襄州的情况。”周承基客套道。

    赵在渊心,对方这态度果然是有求于自己,只是今晚这宴席不会简单,搞不好接风宴就变成了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