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刘苦瓜的幸福生活(二)
实话,垦荒绝对是最辛苦的活。但是只是见到了这块分配给刘苦瓜家的荒地,刘苦瓜就忍不住要忙活开了。这片土地虽然长满了荒草,但是没有石砺,全是肥沃的黑土,捏一把,几乎能够捏出油来。而且,不远处,就是一条河,可以很方便的引水灌溉。
虽然由于耕牛的紧缺,导致垦荒速度大大降低,但是刘苦瓜一家已经忍不住动作起来,早上天一亮就开始干活,太阳快要落山才返回简陋的住处。其实,何止是刘苦瓜一家,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是这么干的,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种上粮食。
后来,官府也给大家安排了十几头耕牛。耕牛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那就是战略物资啊,几乎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紧缺的。李岩下令在大明本土四处搜罗,才能够给每个村庄配上十几头耕牛。显然这是杯水车薪,大家也只能轮流着使用,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艰难的垦荒工作终于结束了。
看着那整整齐齐的水田,刘苦瓜就十分开心,有了这些地,自己的粮仓很快就能堆满了,每顿也都能吃上大米了,这样的日子,以前哪敢想过?
自己一家,有四名成年人,除了自己这一对老夫妻,还有一个大儿子与大女儿也成年,另有一个十三岁的二儿子,总共获得了0亩土地,这么多的土地,能够种出多少粮食啊?不过,刘苦瓜也不担心自己的粮食烂在家里。琼州官府了,大家不要担心多余的粮食卖不出去,官府愿意敞开收购,并且还制定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那就是两银子一石,当然前提是你的粮食合格,比如里面不要有太多石子什么的。
垦荒结束,刘苦瓜一家才终于有时间来打理自己的房子。原本,刘苦瓜一家只是住在搭的窝棚里,又矮又,琼州又是极其炎热的天气,住的十分难受。
正于此时,上面派出了施工队,前来为大家建造房子。施工队建造房屋自然不是免费的,除了张、李这两大家愿意建造一些,像刘苦瓜这样的散户是舍不得出这个钱的。
不过,没关系,刘苦瓜他们可以参照这些建筑样式自己建造房屋。
琼州炎热,并不用考虑保暖要求,建筑主要要求还是防潮与通风,还有就是琼州的蛇与蜈蚣等毒虫不少,这些都必须心应付。李岩想到了四川、云南等地的吊脚楼。吊脚楼一般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才是饮食起居的地方。由于有了下面一层的隔离,即使外面倾盆大雨,地面烂湿,也影响不到上面一层。最方便的却是,吊脚楼主要材料是木头,而琼州一向人烟稀少,完全就是一副原生态的模样,参天巨树比比皆是。
按照官府所谓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琼州所有的农村民居,都必须参照吊脚楼的建筑样式。由于是木料,又是施工队这样的专业团队来执行,一栋吊脚楼仅仅耗费十余天时间。
刘苦瓜等人在观察了已经完工的一栋吊脚楼后,就发现了这楼的优点,对官府的强制要求心理上也就不再抵制了。
刘苦瓜与几个相处的还不错的村民一道,合作建房,人多力量大嘛,砍树、运输木料、竖桩,都必须大量的人。刘苦瓜一家是最后建造好房子的,因为刘苦瓜一贯谦让,坚持给大家建造好房子才建造自家的。
刘苦瓜发现,这房子是真的好。这房子的四面都是密布的窗户,前后左右那么一打开,山风就只往房间灌,就一个字“爽”,可比那低矮的茅草屋舒服多了。
刘苦瓜一家最终还是为建造这吊脚楼花了4两3钱银子,就是为了买那红瓦铺盖房顶。虽然当时有点心疼,但是看着自家漂亮的房子,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而且,这4两3钱银子也是朝官府借的免息贷款,可以通过粮食偿还。
终于,刘苦瓜的稻子终于成熟,经过测算,一亩地竟然收获了3石斗的稻米,刘苦瓜一家的0亩地可就是二百多石稻米。如果再种上一季,就是四百多石了。
刘苦瓜看着面前的粮食,眼角含泪,“我刘苦瓜,也终于能够顿顿吃上白米饭了。”
这个村庄原本只有张姓一个大家族。后来,上面出了一个什么政策,强行让张姓分支,并迁移一支到了外地,又移来李姓大族,除此以外,还有刘苦瓜这样的散户。
按照上面的意见,他们所在村将选举出三个村老。这三个村老,除了张、李两大家各有一个名额外,散户也将选出一个村老。刘苦瓜是种田的好,又是一个热心帮助人的人,就被散户推上了村老的位置,只让从来没有当过“官”的刘苦瓜激动的一个晚上没睡好。
按照上面的意思,这所谓的村老也并不是吃闲饭的,必须将带领村民致富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刘苦瓜苦瓜着脸看向乡里的一名乡老,“乡老,我刘苦瓜只是一个农夫,哪知道怎么赚钱呢?”
那乡老眼睛一瞪,“谁农夫就不能挣钱了?而且,上面也给出了意见,就是你们要大力发展副业!”
“副业?什么是副业?”
“养鸡、养鸭甚至养鱼,还有种植水果蔬菜这些,都是副业啊。你可是不知道,我们这里临近临高县城,城里人每天也要吃吃喝喝,你,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吗?这即使我们赚钱的会啊。”
刘苦瓜连连点头,“不错,不错,真没想到,上面为我们考虑了这么多,我,我真是不知道该些什么好了。”
乡老拍着刘苦瓜的肩膀,“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是,是,是,有侯爷在琼州,我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刘苦瓜连连点头。
随后,刘苦瓜就带领村人大力发展副业,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就以刘苦瓜来吧。因为粮食连连丰收,多到吃不完。刘苦瓜一合计,干脆就种了十亩地的蔬菜,卖到县城。仅此一项,年收益就超过0两银子,这可比种粮食获利大上近2倍啊。在此前,自己可是想也不敢想会有这么多的银子在。
不对,拿到刘苦瓜上的已经不是银子了,而是银币,重量5钱的银币。鉴于银两使用不便,大家在使用时还要剪来剪去,成了碎银子,李岩干脆下令铸造银币,与铜币配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