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日本的环境保护

A+A-

    第四十五章日本的环境保护

    日本的环境保护位居于世界前列。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会被日本整洁干净的环境所折服!天蓝地绿,水清鱼跃,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处处都呈现着天然氧吧的味道。日本的环境治理只所以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也是整个日本国在经历了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之后才引起政府和全民重视的。

    二战结束后,日本为了快速恢复经济。在“经济增长第一”、“生产第一”的理念下,一味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使整个日本一度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很多河川里都流淌着臭不可闻的黑水,不仅使河水中的鱼类大量死亡,很多水生物也近乎灭绝!水中的汞污染使很多人得了水俣病;大气污染导致无数人得了哮喘病;镉污染引起很多人全身疼痛;砷污染引起很多人五官失调等。

    工业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到全民健身。日本政府及其国民在严重的教训中也逐步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与保护。

    96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巜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90年对公害基本法进行了修改,加强了公害监督管理体制和污染惩罚力度。

    在治理污染方面,从废物减量、资源优化和无害化方面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使污染物做到了达标排放。并对企业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力度的同时,开发推广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并在有关文件中删除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强调环保优先的原则。政府设立了由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日本环境厅”,在全国各地都道府县都设立了环境保护构。

    在一系列缓解污染的政策和措施实施下,日本的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了0年代,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引进,又出现了高新技术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以开发新能源为中心的“新阳光计划”、以节能为目的的“月光计划”和“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开始实施,较好地实现了新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有融合。

    进入90年代,日本政府又相继颁布了巜环境基本法、巜节能法、巜再循环法,旨在推动日本社会经济和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994年,日本出台了2世纪议程行动计划,致力于在2世纪建立循环型社会系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启发全民参与环保的一种口号和动员。从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民间成立了300多个消除公害问题的组织。环保从每一个公民做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股民、当地居民投向企业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各个企业为了给民众留下良好印象,都把环境治理和保护做为企业发展的长效制,定期向社会公布。

    如今,日本已成为环境治理最有成效的国家。这既与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政府高度重视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日本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热情密不可分。

    日本的优美环境与日本四面环海的地理有关,也与日本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很大关系:没有覆盖地砖、水泥和道路沥青的地方都植满了花花草草,能绿的地方都绿。据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由于绿色覆盖着大地,日本即使刮台风,也不会有沙尘飞扬。沙暴和尘暴日本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

    经过治理后,日本的河流从七十年代起开始变的清洁起来,河川里的鱼虾也开始逐渐増多。

    现在,日本有的河川里大鱼成群结队,看似好像一道奇特的风景,但鱼太多了对水质也会有一定影响。

    比如大阪和尼崎市之间的昆阳川,这条河的水流很平稳,如果不是下大雨,河水几乎看不出明显流动。但是,这条河有的地段河水很清,有的地段河水比较浑浊,凡是水浑的地段,大都能看到有大量的鱼群在活动。

    有一天休息,我骑着自行车去尼崎市游玩,在经过昆阳川大桥的时候,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里拿着半个面包站在桥边,他一边往桥下看,一边将面包一点点撕下来往桥下投放。出于好奇,我停住自行车也向桥下望去:“好家伙”!五六十米宽的河面上游荡着数百条大鲤鱼,这群鲤鱼的能有五六斤重,大的能有十几斤重。可能是鱼太多水中缺氧的缘故,一个个大鲤鱼的头和鱼脊都露出水面,当老先生把一块块面包扔下去的时候,面包还没到达水面就会有几十条大鲤鱼张开比人嘴还大的口等待着面包落入自己的嘴里

    日本的河里和湖里成群的鱼我没少见,可象个头这么大,数量这么多的鲤鱼群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当我从尼崎市返回再次路过这座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那位往桥下投放面包的老先生,可成群结队的大鲤鱼依然在桥下的河水中不慌不忙的浮游着。

    在桥面上骑车和走行的人络绎不绝,可除了我之外却见不到有人停下来向桥下观看。

    常在这里行走的日本人只所以不被这么大的鱼群所吸引,那是因为大群的鲤鱼浮游在河面不是今天才有的事,也不是这几天才有的事,而是多年来天天都有的事。

    日本的河里湖里水生动物很丰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虾,就连比中国的阳澄湖大闸蟹还要肥大的河蟹在日本的一些河流或淡水湖里也有很多,可是日本人认为这种生长在淡水里且带有毛爪的河蟹不可能洁净,所以没有人食用。

    日本的河流和湖泊里还有大量的甲鱼和乌龟,在公园的水塘里,只要人们随意向水中投放一点食物,就会引来很多的甲鱼和乌龟以及鱼群争相抢食。

    在一些只有几十厘米深、几米宽的河沟里,也可以看到有鲤鱼、鲫鱼、鲶鱼以及乌龟在悠闲的游荡,虽然很容易就能抓到,却很少有人去惊扰它们,除了特别洁净的一级河川中的少量品种的淡水鱼有人吃外,普通河流或沟塘中的淡水鱼虾是不会摆上日本人餐桌的。听日本人讲,排水沟里的鲤鱼有野生的,也有专门放养的,放养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水质。如果水质异常,鱼就会死,人们就能很直观的看见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日本喜欢钓鱼的人很多,尽管有些河流算不上一级河川也会有人垂钓,大多数人把鱼钓上来之后都喜欢用随身带的弹簧秤或带钩的电子秤称一下鱼的重量,然后在鱼身边放一把刻度明显的尺子用拍几张照片,当照片拍完之后,就会把钓上来的鱼再放回水里。

    这种鱼我和会社的研修生们也吃过几次,并未品出有什么异味或不好吃,只是有些鱼因为生长年头过长,肉质不够细腻鲜香。

    日本河里的鲤鱼、鲫鱼、鲶鱼以及甲鱼等由于没有“天敌”,也没有人捕捞,基本都是自生自灭,直至老死之后,漂浮到岸边的尸体会成为乌鸦的食物。

    日本人为什么不吃淡水鱼或对食用淡水鱼心存余悸呢?

    956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现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患这种病的人步履蹒跚、面部痴呆、足麻痹、视觉丧失、震颤、足变形,直至死亡。经过世界卫生组织检查确认,患有这类疾病人大都是食用了水俣湾里的鱼和贝类之后才生病的,河流里的有水银污染了鱼和贝类,人们食用了受有水银污染的鱼和贝类之后,使有水银侵入人的脑神经细胞,导致神经失常和平衡能障碍。这种怪病最早发现于水俣镇,所以被命名为“水俣病”。是世界八大公害疾病之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病不仅发生在水俣镇,在日本全国各地凡是大量食用过含有水银污染的鱼贝类的人都有轻重不同的水俣病症状。这种病状的成因在日本家喻户晓。尽管日本现在的河流变得非常清澈,河流湖泊的淡水鱼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对淡水鱼是否洁净依然持怀疑态度,所以日本人很少吃淡水鱼,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大都产自太平洋深海水域。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的环境得到了综合治理,江河里的鱼虾越来越多,河岸两边的树林里、草丛中或河滩上栖息的鸬鹚和野鸭以及各种以鱼虾为食的飞禽也越来越多,也有狐狸、野猫和黄鼠狼等动物。各种动物汇集在江河水岸,抑制了水生动植物的快速增长和泛滥,确保了生态平衡和环境的优美。

    到日本的环保,不能不提及日本的垃圾分类。

    日本垃圾分类相当细致,每家每户必须按可燃和不可燃分别装入不同的垃圾专用袋。每个街区都规定了扔垃圾的时间和地点,然后由环卫工人收走,送到垃圾处理厂,或再利用、或掩埋和焚烧,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从日本国内各个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并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具体分类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可燃垃圾。包括厨房生活垃圾(菜叶子、剩饭剩菜、蛋壳等);不能再生的纸类(餐巾纸、面积大于明信片的纸张属于“资源垃圾”);木屑及其他(棒棍、烟头、湿毛巾、宠物粪便、干燥剂)。

    处理方法:厨房垃圾需要沥干水分用报纸包好;棍棒类要砍成约50厘米的长度、并捆绑好才可以投放;食用油或废油瓶要用抹布擦干净,瓶口用报纸封堵才可以投放;牛奶盒尽量装到回收箱里。

    第二类:塑料瓶类。包括饮料、酒类、酱油等塑料瓶(酒类、酱油、食用油、洗洁精的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塑料)??

    处理方法:拧掉瓶盖,揭去塑料商标,用水洗净瓶内,压扁瓶身,装入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袋里。

    第三类:可回收塑料。包括商品的容器或包装袋、蛋糕、蔬菜的口袋、方便面的口袋、洗头香波和洗洁精的瓶子,蛋黄酱塑料瓶、牙膏管,洋葱或橘子等的眼口袋,超市购物袋等。

    处理方法:洗净并撕下附着在口袋上的东西,将蛋黄酱或番茄酱的塑料瓶用剪子剪开,以利于清洗;瓶罐的塑料盖及装食物的发泡包装应当装到塑料袋里或投放到超市门口的回收箱里。

    第四类:其他塑料。包括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录像带、cd及其盒子、洗衣店的口袋、牙刷、圆珠笔、塑料玩具、海绵、拖鞋、鞋类、布制玩具等。

    处理方法:含有金属或陶瓷的物品属于“不可燃垃圾”,软管类需要剪成30厘米的长度。

    第五类:不可燃垃圾。包括陶瓷类(碗、陶瓷、砂锅等)、型电器(熨斗、吹风等);其它(耐热玻璃、化妆品的玻璃瓶、保温瓶、溜冰鞋、雨伞、热水瓶、电灯泡、一次性取暖炉、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打火、铝制品、金属瓶盖)。

    处理方法:耐热玻璃、化妆品瓶与其他玻璃的溶解温度不同,故不能一起回收,应视为“不可燃垃圾”,一次性打火必须将可燃气体用尽才能投放。

    第六类:资源垃圾。包括纸类(报纸、宣传单、杂志、蛋糕包装盒、信纸、硬纸箱等);布类(旧衣服、窗帘等);金属类(锅、平底锅、金属制罐子、空罐子);玻璃类(酒瓶、醋瓶、酱油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处理方法:硬纸箱需要折好、报纸杂志等用绳索捆牢;喷雾器瓶子必须用尽,在无火且通风的地方将瓶身凿开若干孔,啤酒瓶尽量返还商铺。??

    第七类:有害垃圾。包括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等。

    处理方法:有害垃圾应当分门别类打包。装有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的垃圾口袋上必须注明“有害”二字。

    第八类:大型垃圾。家电回收法规定范围内的电器(空调、电视、冰箱、洗衣、冰柜);家具、家用电器(柜子、被褥、电磁炉、炉子等);其他(自行车、音箱、行李箱等)。?

    处理大型垃圾需要打电话预约,并支付一定“处理费”。

    垃圾分类既是为了环保,也是为了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达到物尽其用。

    垃圾经过分类后,由于可回收的资源垃圾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这就出现了一个资源垃圾经济价值归属的问题。对此,日本政府也有明确的规定: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这项规定与经济创收紧密结合,对于调动居民区和社区垃圾存放点按照垃圾处理方法进行细化分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