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懂医理
祝老太太从矮榻上站起,祝妤君等一众姐妹跟随老太太,至廊外接迎。
两厢见礼,祝妤君余光悄悄量初次见面的沈夫人和沈家姐。
沈夫人精神很差,目光虚浮,面上笑容勉强,沈家大姐约十二、三岁,二姐年纪,梳一对丫髻,乖巧地牵着沈夫人的手。
“可算到了,快进来。”
祝老太太满面笑,走在沈老夫人身边,关切地询问沈老夫人身体,原来前几日沈老夫人感风寒,好在不严重,几服汤药痊愈了,否则今日也不能来。
到内堂坐定,祝老太太请沈老夫人与她一同坐上座。
相互介绍认识,祝老太太目光落在沈大姐和沈二姐面上,欣喜又慈爱地笑道:“长得真水灵,快过来让我这老太婆仔细瞧瞧。”
沈大姐带幼妹缓步到祝老太太身前,蹲身见礼,端的是令人称赞的好礼仪。
“稳重端方,比我家那几只猴子乖多了。”祝老太太着朝祝妤君看一眼。
祝妤君没反应,自顾地端起茶喝,祝妤婷却是忍不住,径直上前挽住祝老太太胳膊撒娇,“祖母嫌孩儿调皮,不如让沈大姐教孩儿。”
“要我,你是该多向沈大姐学学。”祝老太太嗔道。
上首一片热闹,祝妤君略听一耳朵,记住沈家两位姐闺名,大姐叫沈云琳,二姐叫沈云馨,听名字该是婉约的性子。
“和苍蝇一样,哪腥往哪钻。”祝妤桐冷笑,抓了把松籽放手心里剥,斜睨祝妤君,“你不也喜欢凑热闹,怎不过去沾点荤腥?”
“我虽然喜欢凑热闹,但不想当苍蝇啊。”祝妤君趁祝妤桐没留意,伸手把祝妤桐剥了一堆的松仁拿走,待祝妤桐反应过来,松仁已被祝妤君塞进嘴里。
祝妤桐眉毛竖起来,要骂人,祝妤君了个噤声的手势,“别那么大声,否则会被苍蝇笑话,我是你姐姐,分姐姐一点松仁,母亲知道了高兴。”
祝妤桐哼一声,捏紧拳头偷偷在祝妤君眼前晃。
祝妤桐表面上警告祝妤君,心里并不真的介意,她甚至觉得六姐孩子气地与她玩闹,很暖心。
“八妹,你快看,那几只苍蝇各自寻到主了。”祝妤君低声道。
祝妤桐拿锦帕擦了擦手,抬眼看去,众人已经凑堆儿各自攀谈起来。
大夫人董氏和三姐祝妤瑛不知何时坐到沈夫人身边,董氏在聊祝妤瑛平日吃的丸药。
沈夫人身体不好,祝妤君仔细地看了她面色,因其施了较厚的脂粉,故一时无法准确判断,应该是虚寒体征还有胃病。
而祝妤瑛除了咳疾,恰好亦体虚。
只听董氏道:“蒋郎中是祝家医馆的坐堂郎中,医术在绥陵县很有名,蒋郎中替瑛儿制了一味温香丸,是用性子温和的中药配伍炮制而成,乃调理的滋补药,吃了不伤身体,我瞧瑛儿每日吃着十分好,不如沈夫人也试试。”
沈夫人渴盼的神情里夹杂几分犹豫,她到绥陵县后有听蒋郎中医名,但替她看病的大夫,已经是荣亲王府推荐的,是北地都有名的,她怎会再去请其他郎中。
祝大太太推荐的温补丹丸,大约是不差,可她不敢胡乱吃药。
沈夫人想要丹丸配方,亦知祝家靠药发家,丹方定不肯外传。
祝妤瑛似乎看出沈夫人犹豫,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开口唤祝妤君过去。
祝妤瑛朝沈夫人解释道:“夫人知晓我们祝家有草药营生,府里不少人懂得药理,尤其是晚辈的六妹妹,读了许多医书,对了,六妹的外祖父曾是太医院医官。”
沈夫人很惊讶,祝妤瑛一提,她立即猜到祝妤君的外祖父是谁。
张太医医术精湛、品德高尚。
若非德高望重,皇上当初也不能请张太医坐镇詹事府,也不会将张太医之子提为詹事府左谕德,只可惜世事难料……
沈夫人目光温和,朝起身见礼的祝妤君招手,“六姐过来一起话。”
祝妤君歉疚地看祝妤桐一眼,祝妤桐混不在意地耸耸肩。
走到沈夫人跟前见礼。
沈夫人笑着将腻在她身侧的幼女沈云馨推开,请祝妤君坐下。
“六姐懂医理?”沈夫人问道。
祝妤君发现沈夫人的目光中没有轻视没有质疑,反而暗含欣慰,这一点令祝妤君有些讶异。
“回夫人话,女确实读了医书和药典,除了前贤医书,还有外祖父的手摘。”祝妤君回答,她看医书在府里不是秘密。
“真难得,”沈夫人赞许地点头,“依六姐看,你三姐平日吃的温香丸,我可能吃了。”
“晚辈也不敢妄下定论,三姐,能否将您服用的温香丸给我一粒。”祝妤君在琢磨祝妤瑛点她名字的用意,是想看她笑话,还是想让她出风头?
她若丢人被笑话,正好衬托祝家另外几位姐妹,她若出风头,也是祝妤瑛在贵人面前提携她,惜姐妹情深。
祝妤瑛自袖笼取出一只巧的滴水白瓷瓶,祝妤君开白瓷瓶上木塞,一股淡淡的幽香飘出,倒出一粒闻了闻,又放入口中,祝妤君很快辨出其中药材和炮制方法。
除了一味升麻,入胃能引清气而上,用的精妙些,其余药材和炮制法皆常见,依祝妤君看,该丹丸算不得什么秘方。
心思百转,神色却不动,尝完丹丸,祝妤君不慌不忙地替沈夫人把脉,脉象沉细,血亏脾胃虚,有湿热……
沈夫人这边动静引起祝老太太等人关注。
祝老太太见祝妤君亲自尝药,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
祝妤婷则在心里嘲笑,认定祝妤君是装模作样,还把脉呢,真当自己是郎中,反正一会祝妤君只要一句‘三姐服用的药丸对沈夫人病症’即可。
可真是轻松,换成她去她也行啊,根本不需要会医术。
祝妤婷思索着,附在沈大姐耳边道:“我六妹刚看医书不久,逢人就喜欢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