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打探

A+A-

    沈家女眷有县令沈世霖的母亲沈老夫人、妻子沈夫人,及两位尚未出嫁的女儿。

    前世沈老夫人似乎也有带媳妇、孙女来做客,可祝妤君因为走路崴了脚,没有见上。

    桂枝离开不久,周嬷嬷进来与祝妤君从外头听来的消息。

    “最近老太爷和大老爷上赶着巴结沈县令,两边往来密切不少。”

    祝妤君伸出纤细的手指摸摸下巴,县令仅是七品官,论起在绥陵县这半方地,祝家‘呼风唤雨’的能力比县令还要强些。

    而且沈县令为官清廉,赋税、利益纠纷等处从不含糊偏袒祝家。

    去年祝老太爷意识到从沈县令那捞不到好处,便淡了歪心思。

    祝老太太与沈老夫人之间倒是有几分交情,但除了沈老夫人以外的沈家女眷,鲜少来祝家做客。

    两边相处远近得宜,相熟不沆瀣,倒有几分君子气。

    “老太爷他们是不是听到了什么?”祝妤君问道。

    “姐聪明,可不是听到消息了,前些日子沈县令到安阳城,连同知府被一起请去荣亲王府做客,有人看见知府与沈县令从荣亲王府出来后谈笑风生,知府还邀请沈县令同乘马车,没有半点上峰的架子。”周嬷嬷道。

    “这样……”祝妤君若有所思,仅是七品官,祝家人不会上赶巴结,可若对方与知府,甚至是荣亲王府有往来,便大不一样。

    那个安阳城的蔡知府,祝妤君印象颇深刻。

    前世蔡知府于次年调回京中任兵部要职,紧接着在蔡知府推荐下,中毒已深的太子被送来北地疗养。

    可惜太子到了北地身子非但不好,还越来越差。

    眼见太子不行,荣亲王要去深山求李神医,无奈京中下一道圣旨,皇上不管太子是否经受得起舟马劳顿,定要求太子回京,荣亲王万般无奈,唯有亲自护送。

    太子没熬住,半路上一命呜呼。

    皇上悲伤过度,缠绵病榻,荣亲王请皇上治罪。

    皇上念手足之情,让荣亲王回北地,可北地却传起流言,言太子是被荣亲王害死。

    不出半年,皇帝驾崩,二皇子继位,瓦刺趁举国吊唁侵犯北地。

    为抵挡鞑子,荣亲王无法回京送皇上。

    瓦刺刚退,新皇以大不敬和谋逆治荣亲王罪,同时蔡知府任钦差大臣下至北地。

    荣亲王军队不知什么原因爆发矛盾四分五裂,军队一乱,朝廷对荣亲王彻底没顾忌。

    那愚蠢的新皇对荣亲王府没落沾沾自喜,以为他的江山已稳,却不知瓦刺也没了顾忌。

    区区蔡知府和都护府邓长决岂比得过荣亲王带兵仗……

    祝妤君手指轻叩扶手,又问道:“嬷嬷,明日摆宴,府里多少姐去。”

    “未出阁的都去,包括庶出的四姐,大房三姐的咳疾因天气转暖也好了,明日亦会去。”周嬷嬷道。

    祝妤君点点头,“我知道了,吃顿饭而已。”

    “对了姐,”周嬷嬷想起什么,“奴婢还听到一件事,那沈县令在中进士前曾是鹿鸣书院学生,沈县令与鹿鸣书院许多先生、博士相熟,其中不少世家大族出来的学生,见到沈县令还会唤一声师兄。”

    沈县令是从鹿鸣书院出来的?这一点祝妤君真不知道。

    周嬷嬷继续道:“现在祝家人都知沈县令不简单,下人间还传沈老夫人与老太太关系好,若祝家姐得沈老夫人喜欢,将来能有更好的姻缘。”

    祝妤君好笑道:“沈家有两位闺女,有好的能不先留给自己,周嬷嬷,明日让香巧替我准备寻常裳裙,你们可别歪心思,拿些大红大绿的出来。”

    周嬷嬷不好意思地笑道:“姐连奴婢心思都猜中了,奴婢哪还敢违逆姐意思。”

    ……

    翌日,祝妤君辰时中刻进合寿堂向祝老太太问安。

    沈家女眷进府时,大太太董氏带人去垂花门接迎,五姐祝妤婷也一同跟了去。

    祝妤婷不论大事事皆喜盛装扮,穿一身桃红绣百蝶纹锦缎褙子,百合髻上的牡丹金钗明晃晃的,不要太显眼。

    祝妤君坐在妹妹祝妤桐身边,听见祝妤桐声评价祝妤婷,“丑人多作怪,穿个桃红,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生得黑。”

    祝妤君忍住笑,拿手肘轻碰八妹。

    “父亲又去安阳城参加什么诗会了?”祝妤桐随口问道。

    祝妤君含糊地嗯一声,父亲确实去安阳城,但并非为了诗会,炮制坊事情安排了八九成,最后一成需要父亲亲自去,此事不能让东府人知晓,正好借诗会遮掩。

    “听六妹妹最近在看医书。”

    身侧忽然有声音响起,将想心事的祝妤君吓一跳,偏头见是大房的三姐祝妤瑛。

    脚步悄悄的,祝妤君和祝妤桐都没留意她是什么时候过来。

    “吓到妹妹了?”祝妤瑛脸颊泛起红晕。

    祝妤瑛长得很漂亮,巴掌大脸,五官线条柔和,薄唇高鼻,一双黑白分明的鹿眼眨啊眨,大约是体弱缘故,祝妤瑛形容动作有弱柳扶风之姿,瞧见令人心生怜惜。

    祝妤桐翻了个白眼,“知道吓人以后走路声响点。”

    祝妤瑛不好意思地道:“许多时日不见妹妹们,心里想念,着急过来反而思虑不周。”

    “三姐姐坐。”

    待祝妤瑛挨着她坐下,祝妤君笑问:“三姐姐身子可大好了?”

    “嗯,大好了,”祝妤瑛对探祝妤君看医书一事锲而不舍,“妹妹都看的什么医书。”

    祝妤君道:“之前看了《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现在在看我外祖父的手摘,其实皆是寻常医理,闲来无事发时间的。”

    “妹妹好心性,我也喜欢看书,对医理亦有兴趣,祝家产业与药、医皆有关,无奈我这身子,书未看多会儿就头疼眼花。”祝妤瑛丧气地道。

    “我是胡乱看,姐姐将养身子,别累着才是。”祝妤君淡淡道。

    “心中还是遗憾的,妹妹若得空,能否过来紫馨院陪我,或者我去碧云居寻妹妹,妹妹与我些医理。”

    祝妤君正算拒绝,堂外丫鬟通禀沈家女眷进合寿堂月洞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