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

A+A-

    夏日的清,还未到辰时天已经大亮,平日里素来安静的穆府意外地迎来了一群人倏忽间变得热闹了起来。

    “奉太后懿旨,绣女崔氏技艺精湛,绣法巧妙,所献绣品别具匠心,特赏赐白银千两,彩缎十匹,以示嘉奖,钦此。”

    魏公公宣完旨立即换上了一副笑脸,“穆大人,又见面了。”

    “魏公公为太后娘娘宣旨,辛苦了。”

    一旁的常和将准备好的银子递上,魏公公脸上的笑意更甚了几分,“为太后娘娘办事,是无上的荣耀,何谈辛苦。崔姑娘,太后娘娘还等着您进宫谢恩呢。”

    崔绣上一世作为丞相府唯一的女眷也曾进宫赴宴,不过毕竟身份尴尬,所以太后娘娘从未亲自召见,没想到这次刚进京就要进宫面见太后,心里不免忐忑。

    “毕竟是觐见太后娘娘,容不得半点轻怠,魏公公不如去前厅喝杯茶,容民女仔细梳妆一番再随您入宫。”

    魏公公看了穆辰一眼,见他对着崔绣安抚一笑,忙开口答应下来,“好,咱家就在此等上片刻,不过崔姑娘可要快些,咱家等得太后娘娘可等不得。”

    “多谢魏公公。”

    穆辰跟着崔绣一起回到倚墨阁,“绣儿,此次进宫只为谢恩,太后娘娘不是严苛之人,你不必太过紧张。”

    “我初来乍到不知太后娘娘脾性,只怕不心错了话,惹她不悦......”

    “这样,我教你一个办法......”穆辰对着崔绣轻轻了一句话,完,两人相视一笑。

    目送着崔绣进了宫,穆辰把穆一唤来书房,“让你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属下正算向大人汇报,”穆一脸上带着喜色,“跑遍了京城所有的钱庄和当铺,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据一家当铺的掌柜交代有个丫鬟曾经拿着一些女子的首饰来他的铺子进行典当,为了提价,曾向他透露这些首饰来自丞相府,对此他一度有所怀疑。”

    “后来属下让人按照掌柜的描述画下了这名丫鬟的画像,去其他商铺进行核对,发现她还曾经去过其他两家当铺进行过典当,只不过并未透露过任何信息,这几家铺子的银子加起来差不多也有五六百两了。”

    穆辰心中有了答案,脸色显得更加肃穆,让人望之生畏,“我知道是何人指示了。”

    “是谁?”

    “丞相府的大姐,肖青洛。”

    “既然大人知道是她,那属下这就让大理寺去抓人归案。”

    “慢着,”穆辰抬手止住了穆一的动作,言语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冷静,“那是丞相府,没有人证物证,不可轻举妄动。”

    “那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看着凶手逍遥法外吧,大人可有法子?”

    “俗话,捉贼拿赃,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让肖青洛自己亲口吐出实情。”

    “大人快。”

    “从今日起,你要派人监视着肖青洛的一举一动,然后寻个她外出的机会,你再找人扮作无影阁的杀手,埋伏在肖青洛出行的道路上假意行刺,并且不经意透露出无影阁的身份,若肖青洛真是幕后主使,倒时候自会露出破绽,那时正好再带人将她拿下。”

    穆一眼冒星星,一脸崇拜地看着穆辰,“大人英明,属下这就去办。”

    进了宫,崔绣就只能下了马车跟着魏公公一路步行,这御花园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一如记忆中的模样。

    崔绣收敛目光,一路行至慈宁宫宫门停下了脚步。

    “崔姑娘稍等片刻,我这就进去向太后娘娘通报一声。”

    “有劳公公了。”

    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再出来的却不是魏公公,而是一位言语大方,举止得体的年轻宫女,她对着崔绣微微一笑,“崔姑娘这边请,太后娘娘正等着呢。”

    崔绣低着头进了殿,隐约可以瞧见上首主位上坐着一个身穿藏青色华服,头带各色珠钗,艳光逼人的妇人,心知那必是太后无疑。

    “民女崔绣拜见太后娘娘。”

    “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太后并未立即叫起,一双凤目量了崔绣片刻,突然笑了出来,“哀家原以为绣技如此精湛的女子想必是个早已成婚的妇人,没想到会是个貌美如花的丫头,岸芷啊,你看这姑娘是不是比你还要些。”

    岸芷笑盈盈地答道,“太后娘娘的是,崔姑娘年纪轻轻就有这等技艺,岸芷也是自愧不如呢。”

    想到穆辰的,在太后面前无需太过拘谨守礼,崔绣于是不再如初时一样垂头不语,反而对着太后娇俏一笑,“太后娘娘谬赞了,民女不过是喜爱刺绣而已,万万比不上岸芷姑娘蕙质兰心,才貌出众。”

    太后新奇地看着崔绣,“你这丫头倒是胆大,好了,起来回话吧。”

    “谢太后娘娘。”

    “你那绣法甚有新意,可有名字?”

    “多谢太后娘娘夸奖,此绣法民女给它取名为双面绣。”

    “双面绣,这个名字倒是贴切,”太后端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一口,“除了可以绣成屏风,还能制些什么?”

    “无论男女,身上的衣裳,手中的巾帕,腰间的香囊,只要是能绣的物事均可。”

    “哦~那倒是新鲜,哀家之前给你的赏赐你可喜欢?”

    崔绣装作一副欣喜至极的表情,“民女此次进京本只想能有幸见识一下天子脚下的繁华,不曾想能受到太后娘娘如此厚赏,民女自家境贫寒,何曾一下子见过这么多银子,实在是受宠若惊。”

    太后似是被崔绣逗乐,“哀家看你举止乖巧,想着再给你一个恩典,让你留在宫里做个女官,掌管宫中的绣房,专门为哀家制衣裳,你愿不愿意?”

    若是进了宫,想要出宫就没那么容易了。自己来京可不是为了进宫做女官,每日听人差遣,丧失自由,而是为了开设锦绣坊,但是太后一言既出,如何才能让她改变主意,又不惹她动怒呢?

    崔绣提着一颗心思虑了许久,终于开口道,“能得太后娘娘如此恩典民女实在是喜不自胜,能够进宫伺候太后娘娘确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喜事。只是,太后娘娘喜爱民女的绣法是因为这绣法之前无人绣过,娘娘这才觉得新奇,若是日后日日见着,难保不会生厌,连带看民女也面目可憎了起来。相比起这份荣光,民女更不愿惹娘娘不喜。”

    不得不崔绣摸准了太后的喜好,太后沉默了一会,又看了崔绣一眼这才开口,“你的也不无道理,这御花园的花何其娇艳也有看腻的时候,更何况这刺绣呢……”

    见太后似是被自己动,崔绣急忙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太后娘娘若是喜欢民女的绣法,民女倒有个法子既能让民女有机会为娘娘效力,还能不惹娘娘生厌。”

    “哦,什么法子?”

    “民女自此就在京中长住下来,在民间多收罗一些新鲜点子,每一季为娘娘精心献上一套衣裳,准保能让娘娘既新鲜又满意。”

    “这主意哀家喜欢,准了,”太后难得这样开怀,岸芷看着崔绣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和。

    “民女斗胆想向太后娘娘再讨个恩典。”

    “你,哀家既然了要给你个恩典,只要你的合理,哀家许了你又如何。”

    “民女自然不是那种得寸进尺的人,”崔绣扬起灿烂的笑脸,鼓起勇气向前迈了一步,“既是为太后娘娘制衣,环境岂能简陋,所以民女想在京城开家绣坊,多招募些人手,让百姓都沐浴到娘娘的恩泽,不过口无凭,民女想向太后娘娘讨幅笔墨,制成牌匾,挂在店门上,日日瞻仰,以提醒自己时刻铭记娘娘的大恩。”

    太后在宫里摸爬滚了这么多年,崔绣的这点心思又怎能逃得过她的眼睛,不过这丫头伶牙俐齿,人又机灵,倒是让她有几分喜欢,所以她也就懒得计较这点事。

    “哀家许久不曾动墨,你倒是好心思,吧,你那个绣坊叫什么名字?”

    “多谢娘娘,锦绣坊,民女的绣坊叫锦绣坊。”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不错,岸芷,你去书房把哀家的笔墨拿来。”

    “是,娘娘。”

    “皇上驾到~”

    一身明黄龙袍的景宣帝径直走到太后面前,并未留意一旁跪下行礼的崔绣,“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这是想做什么?”

    太后示意皇上往左边看,“这就是上次过的那位绣女,哀家正准备为她的绣坊赐墨。”

    “哦~原来这就是住在穆爱卿府中的姑娘,平身。”

    听皇上提起穆辰,崔绣心里生出一丝不好的预感,“谢皇上。”

    见皇上神色有异,太后有些好奇了,“穆爱卿,皇上的是谁?”

    “自是平章政事穆辰。”

    “就是那个还未到而立之年,却整日板着脸,一本正经,毫无意趣的穆辰?”

    听母后如此评价,皇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母后得极是,就是那个每日只知醉心政事的穆爱卿,可是他却为了这位崔姑娘向朕接连告假几日,连句解释也没有就出了京,就为了接她回府。”

    这倒是一件怪事,太后把目光转向崔绣,灼热的眼神似乎能把崔绣看穿,“你和他是什么关系?”

    “回太后,穆大人是民女的未婚夫婿。”

    太后娘娘想到往日穆辰的做派,相貌虽是数一数二,但实在太过沉闷,要是每日对着这样一张脸,岂不是要把人憋死,想到此,太后看着崔绣的目光不由多出几分怜悯……

    好不容易出了宫,崔绣这才察觉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此时被宫门口的风一吹,瞬间一阵凉意袭来。

    虽然太后最后的语气过于温和,让人有些奇怪,但好在成功化险为夷,还得到了太后御赐的墨宝,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再看见宫门口等候的身影时,崔绣脸上的笑意更添了几分,“子辰,你怎么来了?”

    穆辰上前几步拉住崔绣的手,“我来接绣儿回家,来,先上马车。”

    “此次入宫可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很多事,子辰教得法子果真管用,听我慢慢和你……”

    阳光下,马车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大红宫墙的转角处。

    作者有话要:  恭喜穆辰成功收获穆一迷弟一枚!

    要是崔绣知道太后是在同情自己,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