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贾放将山匪们安置在胜利新村, 最原始的动机自然是想利用这些年轻的壮劳动力。
但既然利用了这些劳力他就得对这些人负责,良好的卫生习惯、营养且美味的伙食,以及教授文化知识, 都是贾放算为他们“负责”的方式。这些山匪早年间毕竟都是误入歧途,从现在开始改造, 未必便没有希望改造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从两个村子的初步建设情况来看, 贾放做的这些安排是相当成功的。新村刚刚建好的两旬里, 改造对象们迅速清理开垦出不少土地, 日常生活秩序井然——最让人吃惊的事, 二十天后, 清点人数, 竟然一个不少,一个都没跑。
但是令贾放头疼的还有另一个人群:那两千平南大营的士兵。
大皇子飞骑抵达武元城下的时候,曾经评价平南大营的官兵“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这些平南大营的官兵确实熊了一窝, 而且既熊且怂, 但是并不表示他们所有人都乐意乖乖服从安排,老老实实地在此屯田。
有些人来当兵图个吃饱穿暖,也有些人想着挣些军功,一步步地晋升上去。把他们放在武元县屯田,便是绝了这个指望。
此外,官兵的管理难度也比较大,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手中握着管教“改造对象”的权限, 如果滥用起来,随时可能造成官兵与改造对象的冲突。
贾放却对他们寄予希望,希望他们能洗去原先平南大营的腐朽习气, 训练成为战时能战,平时种的一手好田的多面手。此外他还想让这些官兵们拥有一技之长,不仅能为自家补贴家用,将来退出行伍之后也能自谋出路。
然而他一片好心,这些官兵们却未必领情。
很快,胜利一村就闹出了官兵们随意处罚辱骂一村改造对象的事,导致一村的改造对象集体反抗,与官兵们起了冲突。贾放带着刚刚升值的吴申学和桃源寨的稽查队一起赶到一村,才平息了这样一起冲突。随后贾放细究一番,发现是官兵们率先挑衅,导致犯下的大错。
“当初是怎么你们的?”贾放这回动了真怒,把一村所有的官兵叫到一起,自己背着手在他们面前反复踱步,半天才冒出一句,“真的嫌自己在百姓面前丢人丢得还不够吗?”
“当初武元县城之外,你们一个个那副熊样,是百姓和山匪全都看在眼里的。现在可好,本官给了你们一个机会,将功补过,你们却胆敢妄用权柄,是谁借给你们的胆子?”
贾放显得怒不可遏,但一旁听训的吴申学稍稍松了一口气,觉得贾放还没有自称“老子”怎样怎样,应该还没有愤怒到极点。
“我告诉你们,改造对象们有改造积分,你们也有军屯积分——想借着军屯的机会吃饱穿暖吗?想攒下一份家业或者本钱吗?想住上自己的房子成家立业吗?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想节节晋升吗?”
一村的官兵顿时耸动——这谁不想?
“我只是告诉你们,这些都在本官为你们安排的计划之中。但是——你们的军屯积分不够,就永远也别想!”
贾放恐吓他们。
“如果再有无端肆意欺辱改造对象,你们全村的官兵将一起扣除军屯积分,同时把这些分数给改造对象们加上去。”
“你们别看这些人是要服苦役一服便是很多年,但只要他们肯学,肯干,肯改造,能够攒下足够的改造积分的,将来他们的境遇成就,兴许在你们之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以为眼前什么样,将来就是什么样吗?”
“你们想象过,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旁人都在飞速向前奔跑,而你们却在原地踏步吗?你们想象得到,将来你们也许要听命于你们负责管理的这些改造对象吗?”
贾放描绘的这一幅场景之中,对于官兵们来,眼前这些改造对象都过得比他们好,爬得比他们高——这也太可怕了。
关键按照贾放的法,他们越是虐待欺负这些改造对象,对方将来咸鱼翻身的机会就会越大。
万万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一时间人人都挺直了胸脯,表示他们一定会听从贾大人的吩咐,心维护与改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不会辜负贾大人的厚望。
将这群官兵们教训完了,贾放这才放缓了声气,问:“和以前平南大营相比,觉得待遇比以前好了吗?”
官兵们一致点头反映:吃的的确是好多了。
贾放一拍额头:就知道吃。
看来他这一生,就始终在吃货与吃货之间游走啊!
*
胜利新村的建设,也极大激发了桃源寨的生产热情。
别的不,五千人的村落,每天消耗的口粮都不在少数。三村食堂承揽了两个村落的集体烹饪,每天敞开从武元县和桃源寨采购粮食、蔬菜与肉类。
桃源寨里前些日子损失不重,乡民们挂在梁上腊肉和腊肠都没遗失,这时允了一部分出来给胜利新村,厨娘只要往炒菜里加一点煸炒过的腊肉片,那新鲜菜蔬就自带一股肉香与腊香。
各家各户养出来的猪羊鸡鸭都有了销路。冬日里没有蚊虫,稻田里肥美的稻花鱼这时也被村民们“恩将仇报”地捉了出来,抹上盐,风干两日,直接送去胜利新村,蒸一蒸就是一道美味。
在这些日子里,桃源寨此前萧条多日的农副食品产业重新恢复了元气,各家各户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青坊城的修筑完成,“锦花”纺织厂和“红香”糖坊也纷纷复工,并且不约而同地扩大了规模——
“锦花”的妇人:“咱们现在已经在城里(青坊城)了,有城墙护着怕啥,能造几台机器就造几台,可劲造就是。”
于是,被山匪们毫不留情地毁坏了的水力纺线机和织布机又都重新被制造出来。
锦花的妇人们立即发现人手不够用了,而田家的糖坊因为扩大了采购的规模,肉眼可见地缺乏人手。两家一拍即合,一起去武元县招工。
现时正是农闲的时候,武元县的百姓们买来的稻种还没到下种的时候,种猪和种鸡还未成长为奔跑猪与走地鸡。武元县的百姓们纵使浑身是劲儿,也使不上。一听招工,都来了兴趣。
两家厂子招工的标准都不算太高:糖厂是有一把力气,没有疾病,爱干净就行;纺织厂则专招有纺织经验的妇人,并且承诺安排食宿。
待贾放看到这两家招工的势头,忍不住笑,:“等他们在你们这厂里做工做习惯了,怕是就不想回武元乡里去了。”
他有理论依据:等到工业逐步发展,务农人口一定会逐渐朝城市转移的。
实情也确是如此。在纺织厂和糖厂做工,东家提供食宿,工钱预支。每日工作时间以四个时辰为上限,如果工作时间超过上限,东家要额外支付加班费。虽然很多时候工人们愿意多干多赚钱,但也绝对不能超过六个时辰。
而两家厂给的工钱,不止在桃源寨和武元,在整个永安州都是极具竞争力的。
简易活动房飞快地在桃源寨靠近青坊河的位置建了起来,作为纺织厂和糖厂的员工宿舍。从那里去青坊城里的厂子,约摸只有两百步路。
宿舍对面就美食街,现在美食街背靠防护墙,又重新修了起来。厂子的工人们刚来没多久,就养成了早起一屉肠粉,晚上逛一趟美食街夜市的习惯,各种滋味别提多美了。
待到年节之前工厂放假,将工人们暂时遣返回家的时候,工人们个个苦求东家,千万保留他们的位置,等过了年还要来,哪怕是农忙时候也还要来,哪怕是家里的田佃给别人去种……也还要来。
按照贾放所总结的,这就是“钱多活少离家(宿舍)近”的魅力。如今在工厂上班,劳动强度远逊于在家种田,劳动报酬却有过之。这样这些工人即便家中缺人手种地,也可以通过雇佣长工短工的形式予以补充。
这一笔账不复杂,人人都算得过来。
除了经济利益以外,桃源寨所初步展现的城市生活也给了这些年轻的工人开了眼界,熙熙攘攘的各种商业设施,到了晚间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种娱乐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毫不避忌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相遇……虽然还有令人烦恼的夜校识字班和文凭考试,可是这座城——他们不得不爱。
*
贾放却于这时偷偷溜回到了大观园中,不为别的,快要过年了。
他通过缩地鞭运送了一些南方土产到稻香村,却得托付双文偷偷将东西从大观园后门运出去,然后再找车驾从荣府正门运回去。
史夫人收到了贾放“千里迢迢”送来的各色土产,乐开了花,逢人就炫耀她一手养大的儿子如何如何孝顺。惹得别人侧目:替皇家养孩子竟能有这等好处吗?
而贾放本人在宁荣二公的劝阻下完全不敢露面,只在园中与贾赦私下见了一面,连新婚燕尔的二哥贾政,也是不方便见的。
贾赦一见贾放,就追着贾放询问:“大哥那座翠嶂堆得怎么样?”
贾放赶紧拜谢贾赦:“都还没来得及向大哥道谢。”
当初他在情势最紧张的时候,将大观园入门处的“曲径通幽处”交给了贾赦。贾赦在材料紧缺的情况下,竟然真的利用各色花木,在三天之内堆了一座翠嶂出来。
后来贾放有再返回大观园,与双文一道研究了那幅卷轴上的堆石形状,由赵成和李青松出面,又采买了一些湖石,在贾赦的设计基础上增加了几块堆石。那座名为“曲径通幽处”的翠嶂便就此完成了。
完成的翠嶂不甚高,但是奇石花木掩映成趣,成为大观园入门处的完美屏障。
谁知贾放道谢之后,贾赦却背着手笑,道:“你都还没来得及向大哥道喜才是真的?”
道喜?——贾放一问才知道,原来张氏又怀上了二胎。贾赦喜不自胜,搓着手道:“如果也是男孩,就叫贾瑚,这家你大哥的‘连胡’一对就凑齐了。”
其实贾赦早已不玩牌戏也不赌钱了,他手下各种生意都忙不过来,至多年节时摸一把骰子消遣。但是“把把连胡”这样的好彩头已经成了贾赦日常挂在口边的吉祥用语,舍不得丢。
贾放赶紧向贾赦道喜,表示贾瑚洗三的时候一定会将厚礼奉上。他这次在南方,连贾琏的周岁都错过了,只能听贾赦描述荣国府长子长孙抓周时的盛况。听贾琏一伸手就抓了他祖父的官印,贾放连声相贺:“将来显见的是会出息的。”
贾赦却叹了口气:“即便是做官,也难啊!”
贾放便知是贾代善或是贾代化在官场上遇了什么事,再问贾赦,后者却怎么也不肯再了,只在大节下的不这个。
辞别贾赦,贾放总算有功夫回到自己的地方稍歇一二。他提笔写了一封信,到自己进来在大观园的时间会多些,想邀水宪来见一面。可是他一封信拟成,墨迹都还未晾干,忽然又有些犹豫,没有吩咐双文把信拿去,只是放在一边。
他又拿起了那副卷轴,在心中默念一声“感谢”,然后将卷轴开。
当初他刚拿到这副卷轴的时候,上面是一片空白,如今却已经是水彩图景多过留白。图轴之中的大观园多了一座固若金汤的院墙,园门处多了一座翠嶂,虚虚实实,意境深远。
贾放的第一眼直观感受是:这图上留白已经不多了,等他将整座大观园建完,也许就该是他回去的时候了。
而他没有马上把信送出去的原因也是这个:如果他真的很快就要离开这个时空……这般招惹别人,又何苦来?
待看到第二眼,贾放登时把脑海里那些杂念都给忘了:原本这卷轴上面积最大的一片留白已经被水墨画填上,水墨绘就的,是一座富贵绮丽的院落。
只见那院内是一座面阔五间的大屋子,一入院,两边都是抄手游廊。院外是大片大片的碧桃花林。院墙是树篱与花障做成,前院种着一株西府海棠,数本芭蕉,而后院则种着一墙一墙的蔷薇、宝相,其余如月季花、金银藤之类常见的花草,则更是数不胜数。
贾放心里暗暗叫苦: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卷轴上画着的是,很明显是整座大观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怡红院”。
这卷轴的画艺绝妙,即便用的只是淡淡水墨,却依旧让人凭空想见那“东风袅袅泛崇光”的海棠,“绿蜡春犹卷”的芭蕉。整座院落的气象奢华、富贵逼人,却没有一处透着俗丽。
可为啥“怡红院”这个意象,到了后世便成了与风俗业相关的代名词呢?
贾放凝神沉思,心道或许是这“怡红院”的内部装饰太过香艳绮丽,所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才会格外惹人联想?
他正在沉思,双文刚巧进屋,见到贾放手捧卷轴,“咦”了一声,道:“三爷,又有什么新变化了?”
贾放点点头:“嗯,这一处景致,交给你再合适不过了。”
怡红院最大的园林装饰特色就是院中遍植各种鲜花。贾宝玉号称“绛洞花王”,自然是惜花护花。双文经过了红香圃的建设之后,对于鲜花的培育格外有心得。所以贾放才有意将这处院落交予双文建设。
双文好奇地望着卷轴上的图样,问了一句:“这一处叫什么?”
贾放随口答道:“怡红快绿!”
谁知那卷轴竟然表示不对,留白处显示出两个字:“非也!”
贾放:这真是活脱脱脸。
好在双文绝不会笑话他,只是认认真真地等待贾放思考。
贾放心想:这没错啊!怡红院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怡红快绿”这四个字——不过这好像不是宝玉最初拟的四个字,宝二公子最先拟的四个字是啥来着的?
“红香绿玉!”贾放终于想起来了。
卷轴留白处显示出:“然也!”二字,接着字迹消失得干干净净。贾放总算是答对了。
*
贾放将卷轴交给双文,怡红院的大致设计理念也都与她交代了一番。随后贾放出门,算在园子里实地看看,让双文把卷轴收好之后也跟着一起来。
双文便独自一人留在屋内收拾卷轴,却留意到贾放的书桌上有一份信,已经写好了,却没封口。
双文看了信皮就知道这信通常是送到百工坊去的,于是便也没想着再向贾放确认一遍,将那封信笼在袖中,准备找个时间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