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正文完
阿坝吉制住刀下的裴谦, 冲着尚在混战的人群连喝三声:“你们的主子已经被捉住了,不想死的,即刻放下手中刀剑投降!”
他的声音回荡在城中, 继而便是叮铃哐啷一阵丢盔弃甲的声响。
沈姣在看清裴谨面容的瞬间泪眼模糊,在视线里晕出一层一层的水花,连裴谨何时靠近都不知道。
当裴谨将她揽在怀里, 把她的耳朵贴在自己温热的胸口去听心脏有力的跳动时,她才恍然间回过神来。然而泪水还是将裴谨胸口的衣衫浸湿了好大一片。
裴谨心疼地揽着她的腰, 俯身吻去她的泪珠:“姣姣, 我回来了。”
罢,他伸手抚上沈姣明显隆起的腹部轻声安抚道:“爹爹回来了。”
沈姣还来不及什么,就感到四肢一阵无力, 难以控制地晕过去。
裴谨眼疾手快地将人揽在怀里, 大喊道:“顾启!”
顾启听到呼唤,连忙飞奔而来搭上脉,这才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大碍,只是忧思劳累过度, 我开个安胎补气的方子喝下去就没事了。”
裴谨微微弯腰, 将沈姣横抱起,大步迈进了青城王府。
此时四周都是方才进来避难的百姓, 外面的动静他们全都听见。沈姣如何向敌军要求保住他们,又如何反戈一击他们都清清楚楚。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 一浪叠一浪的人潮便在两边跪了下去。
裴谨心翼翼将沈姣放在榻上, 给她盖好被子,这才走出去疏散了跪着的百姓。
阿坝吉来请示他怎么处理裴谦,他沉眸想了想道:“先用铁链锁着吧,过几日我带回京交给陛下发落吧。”
“既然承诺你的事情已经完成, 那阿坝吉就告辞了。”阿坝吉抱拳向裴谨示意,转身就要出城。
裴谨唤住他:“我替你的族民们请了一道旨意,在青城设立物资交换点,以后每年你们都可以用牲畜的皮毛来置换你们所需的药品、调料甚至粮食,至少不用再听天由命。”
褐族作为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大物博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同,药品调料和粮食都是最为珍贵难以获得的。往常他们只有在遇到过路商人时才能举全族之力买上一些。
一旦没有商人过路,这些东西便成了无处可寻的宝贝。
阿坝吉回过头,郑重地向裴谨抱拳开口:“多谢!”
“是我和青城的百姓该谢谢你,回去吧,你的妻子一定也在等你。”裴谨冲他扬了扬手。
看着阿坝吉的身影渐远,裴谨转身回了屋内。
顾启开的方子已经熬好端来,松香正在喂沈姣喝下。裴谨快步走过去,接过药碗,朝松香道:“我来吧。”
“好。”松香将药碗递给裴谨,自己转身扶起沈姣。
一碗汤药喂下去,沈姣似乎看着能比先前好些,裴谨守在她床边,轻声对松香道:“你下去休息吧,我守着她就好。”
松香点点头告退,留着裴谨一个人在屋子里照顾沈姣。
五个月没见,裴谨的思念早就如抑制不住的藤蔓一样疯长,他十指扣着沈姣纤细的十指,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刚才被许多事情牵绊着,他还没觉得什么,可是此刻陡然寂静下来,他想想刚才的画面都觉得后怕。
倘若他晚来一些或是阿坝吉手上失误,又或是裴谦警戒心再强一些,他便可能会永远失去她。
他不自觉地加重了扣住沈姣十指的力道,将头埋进臂弯。
“你有点弄疼我了。”沈姣略微虚弱的声音响起。
裴谨将脸庞从臂弯中抬起,看着悠悠转醒的沈姣,将她扶起抱入怀中:“姣姣,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了。从明天起,无论你去哪儿,我都会跟着你。绝对、绝对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沈姣轻轻抚了抚他的背:“我们回京吧,我想阿阳了,也想干爹干娘,还有魏绵。”
“好。”裴谨将下巴搁在她的颈窝,“都听你的。”
修整了三日之后,裴谨携沈姣一起离开了青城,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临走时,青城百姓苦苦相送,直走出十余里仍然不肯归去。
阿坝吉也骑着马儿远远地来给他们送行,马背上还驮着他的妻子和儿女。
因为一直照顾沈姣这胎的缘故,顾启同他们一道回了京都,只等安安生生照顾沈姣生下孩子再去四处游历行医。
路上沈姣才有时间询问裴谨京都的状况:“所以荣妃……”
“荣妃自知无力回天,派遣了五郎那支队伍出来就抱着必死的决心。我们的队伍刚至城下,还不等阿阳他们替我们开城门,荣妃便一跃而下。”裴谨垂着眼淡淡诉。
沈姣掌心覆上裴谨的手背拍了拍。
从皇帝接荣妃入宫起,这一连串的错误就没有回头的余地,荣妃也好、裴谦也好都无路可退。
回到京都的第二日,皇帝召见裴谨。
大病这一场,皇帝看上去像苍老了十多岁,鬓间的白发甚至已经难以掩盖。
他望着裴谨鲜活的面庞,挣扎着坐起身,青筋暴起:“那个贱人和她的儿子呢!”
“五郎也是您的儿子。”裴谨跪在塌前,腰杆挺得格外笔直。
皇帝看向他,目光漠然:“你想保住他的性命是不是?”
“是。”裴谨答的坦然,“荣妃娘娘殁了,您一手造成的恩怨就该到此为止了。”
“你可知道,他几次三番想要你的性命?你是储君,是他觊觎你的位置!”皇帝的胸膛因为愤怒而剧烈起伏起来,每个字都带着不解和困惑。
“可这份觊觎的勇气,是您给的。”裴谨抬起头,凝视着皇帝的双眼。
皇帝心头一哽,无力地倚在靠垫上喘气:“朕没有多少时日可以捱了,天下的事情终归是要你来决断。朕记得,你从十岁起就不把自己当成朕的儿子,这么多年了君臣父子,朕和你之间只有君臣。朕想听你叫一声父皇,一声就好。”
“陛下可知,这世上有的东西补得上,有的东西却补不上。”裴谨垂下眼,“您多少年没替母亲擦拭过牌位了?多少年没去看过她立在清山的衣冠冢了?可笑的是,您同母亲仍是大端开朝以来最恩爱的帝后。”
皇帝张了张嘴,终究什么也没能出。
良久,他看向裴谨的身影自嘲地勾起嘴角:“很快就不是了。传位的诏书礼部已经起草好了,中书省会挑个好日子昭告天下。这副担子,从此以后由你替朕担着。你,会比朕做的好。”
裴谨叩头退出,看着天边那一团火烧云,觉得一切都结束了。
恭顺十七年除夕,沈姣胎动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皇帝的退位诏书也随之颁布天下。
恭顺十八年二月初二,文帝正式退位,新帝登基。
新帝改年号仁和,平南阳侯府沈家一案,册太子妃沈氏为后,不置六宫,自此开启大端又一盛世,史称仁和之治。
作者有话要: 正文到这里结束啦,感谢一直陪我走来的各位姐妹,咱们有缘下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