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佛教大兴
封神之战后玄门陷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于人族间的传道理所应当顾不上。
佛教想趁虚而入,奈何没有人选。此前中原被玄门霸占,佛教门中各大明王、菩萨、佛子、持明尽皆没有归位,道教在人间根基深厚。
佛教要想抢占一席之地, 需得派遣佛法高深之辈, 且要一击中的, 未免玄门有所察觉提前防备。
届时,莫弘扬佛教,人间只会被道门守得如同铁桶,他佛教再难翻身。
因左右都选不出合适人选, 准提接引二人反倒宽下心, 不去着急, 将目光转投到雷音寺中的截教弟子之中, 这一观察竟让他们发掘出根好苗子。
佛教不同玄门那般懒散, 每日需得诵经、大法会不断,众多神佛聚在一起, 宛如大型洗脑大会,无怪乎西方二人如此自信,但凡心志不坚之辈都容易被蛊惑。而玄门选出来的这些,品行德行足以做到闭目塞听。
通俗来讲,就是你念你的、我想我的,表面上一派和谐。西方教没有任由玄门弟子看守偌大的雷音寺,其中准提的善尸菩提老祖便在雷音寺常驻,隔三差五的法会就是以他为首的西方耳目举办的,时不时要对答一二。
准提发觉的苗子也是参考对方能行云流水答上来,且与他教义极其吻合。这苗子非但如此,在许多偏拗的地方见解, 竟比起自己的善尸不相上下。
准提当场惊了,要知道三尸与主子相通,那根苗子能胜过自己的善尸,比起自己这传教佛也不成多让。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来自玄门,从未接触过佛教,眼下才多长时间?就能达到这般高的境界,假以时日,他佛教将出一尊不世出的天才。
他前一刻还在暂且放弃人间那块宝地,听见善尸传回来的消息,当场神色一震,特地跑一趟去听听其的法会见解。
朝会中准提敛去身形变作一沙弥,蹲在角落。今日朝会正好于人间有关,只见自己的善尸坐在莲花坐上问:“今儿有一帝王,信佛却又有疑,屡次思虑皆不解其意,遂往云寺中拜访高僧主持,且皇帝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问主持该如何答?”
准提一听登时满脸喜色,这问的极好。王侯将相,本乃人间权贵;自古以来从不行不利己之事,佛教要想服帝王推崇佛教,其中之一这“利”字最为关键。若是答不好,惹帝王不快,那便是免顶之灾;
如若答的一般,不得帝心,只会被其之弃之如敝屣。唯有点中帝心,才能得势。一旦皇族认可,接下来达官贵族便会上行下效,继而扩散至橦橦万户。
所以,上流的肯定是对教派最大的宣传。
准提不错眼地盯着列座神佛,只闻有一人起身立答,想来那便是善尸口中所言的“苗子”。
佛教法会随心,因为教义如此,本就没有十全的正误。善恶两面,不过是看到人从不同角度看而已。
恶极者,尚且有善,怎可以偏概全!
准提听那苗子缓缓而答,清亮的声音在雷音寺内传荡,倒是空灵悦耳:“实无功德,帝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旨为求福,福内敛于己,不在法身。但事无绝对,面上而言,虽无功德,实则何为功?何为德?
“自有云,法不在体内,而在法相中。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但依此作,造寺度僧,是为外行于礼,为王朝立德;布施设斋,是为帝王不离自性,约之称德;如此功德皆有,自隐于不明处,暗得福果。帝私以看长远,佛法本常轻一切故,缘来缘去,何故所得何故所失。”
正如是,世间哪有何一板一眼的功德,不过是于无形中生,于无形中灭。若非要论,自比于福报,功在造民,德在修身。帝唯有德才配位,方能有造福之功。
此解,无误!
准提与菩提双双点头,而后法会继续,菩提每每有问,那根苗子皆有所答,且思来想去解释没有过错,甚至可作为应对背诵的好模板。准提已经按奈不住欣喜,等到法会一散他便现身将那“苗子”请去灵山。
期间借饮茶间隙几次试探,结果又多让自己满意,心底头的疑虑彻底消,他笑道:“短短时日,竟不知阁下对我教教义能有如此深邃的见解,实乃举世罕见,不知在下如何称呼”
那“苗子”一点头:“教主谬赞了,不过是胡乱悟的,不得当真。在下普化尊者,度厄。”
能有如此表现的,自然不可能是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截教弟子,正是卧底头目苏北的恶尸。他之所以会表现的那么积极就是为了让准提看中,因为他知道,依照西方二人的性子一定不会彻底有防备。
自己要想欺天道、瞒九幽,无端弄出场量劫来,就得要将戏做足。眼下看来,准提已经上道了没让苏北失望,准提此番来就是为的让苏北弘扬壮大佛教,替他去人间传道。
“你也明白,人族乃中兴之主,我佛教要想大兴必要借人族大势。可眼下人族被玄门霸占着,我佛教能人屈指可数,倒是一时选不出比你更适合的了。”准提拨云见雾不再隐瞒,他心下已经认可度厄被他佛教所吸纳。
毕竟如若不是真的归降,岂能对他教义如此了如指掌。事实上确实没有,但偏偏多了个苏北这个从后世穿到眼下来的现代人,饱受佛教影响却又对他敬谢不敏。
准提照葫芦画瓢,给了颗甜枣:“此番你若是能将我佛教在中原传扬开,我便下旨让你当我佛教第三位教主,与我和接引平起平坐,雷音寺便归你所管辖,不知阁下以为如何?”
“尚可!教主有心,我又怎敢推脱”嘴上如此牵强,实则苏北内心已经手舞足蹈,他也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轻易放下防备,只能怪自己太会演了。
准提见他答应,霎时松了口气,紧接着喜上眉梢。他原先还他对方不愿意,毕竟入佛教并不等同于当兵卒。有时候还是要给些甜枣好处,这样才适合收买人心。等对方彻底投靠后,往后再指使派遣不过是一句吩咐而已。
正所谓,放长线才能掉大鱼。
待准提将人族的形势以及佛教处境细细与苏北听后,苏北便下界传道去了。且他对人族极其了解,借笼络帝王而下控黎明的手段,不费余力的将佛教传入中原。从东汉时开始兴起冒出苗头。其后到魏晋南北朝时到达巅峰。
彼时大江南北附多寺庙建筑,后世唐人杜牧在《江南春》诗中有提过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将的便是佛教。此番大兴后,人间处处是珈蓝,恶尸重回灵山交差。
准提头回感受到人族磅礴的信仰之力,比起来以往而言,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他大手一挥,兑现承诺将雷音寺彻底交给苏北。
似乎怕显出自己的猜忌,他将原先藏在雷音寺的耳目全都撤了出来。
一时间,整个雷音寺彻底成了截教卧底的老窝。佛教自魏晋后便一直红火,直至到北齐时到达巅峰。
彼时道教已经彻底没落,人间人人只信仰佛教,口口传颂的只有“因果苦海,积功颂德,为求来世”。全国有寺庙四万所,僧尼三百万人,占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
看着已经高高偏离的天平,佛教似乎已经成为当初的玄门。准提他们当然懂这样不行,他们不能重蹈覆辙。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处于贫瘠吃不饱的人来。
一旦让他尝到甜头、吃到山珍海味,即便知道后头会有算计,他依旧会忍不住享受这流于表面的繁华,他们会安慰自己,不怕我们会吸取教训,绝不会走玄门的老路。
当时被迷惑了心窍,又哪里来的心眼去思考。佛教注定要成为众矢之的,无声无息,甚至连准提与接引都未察觉到,才过去不住千年的量劫竟又再一次来临,且这回应劫的是他佛门。
察觉到推演时天机紊乱,三清女娲已然暗下通知恶尸量劫开始了,苏北明白该让本尊动筋骨干活。他去了一趟太阳宫朝羲和将帝俊的神魂要了来。
要整个玄门最适合当皇帝的无疑是修行帝王之道的帝俊。要知道佛教兴盛至今,也是经过三武一宗才彻底将之压下来。
帝俊贵为妖皇曾经没能约束好手底下的妖神,对人族犯下不可弥补的罪孽。这也是他神魂虽然早已经被羲和孕养的完美无瑕,却一直没有苏醒的原因。他需得去将这因果还完,方能重生。
实然太一自然一样可以,只不过他眼下魂魄都没拼齐帮不上忙。羲和千恩万谢,苏北一直没有消息,她已经用元神孕养帝俊太多年了,她还以为苏北是将自己忘掉了。
苏北宽慰两句道:“你也别太客气,世间便是如此巧妙,帝俊他命不该绝,眼下机缘不是送到眼前了吗?你只管放心,不出十年他必定会圆润回来同你再续夫妻情谊的。”
羲和一刹那红了眼眶,苏北留意到另一旁神伤的常仪,他明白对方在担忧太一,不知出于何念头,似乎是想安慰一下这一直惦记太一的好徒弟,又或是想给自己一剂定心丸
他轻声:“太一,他也快回来了”
常仪神色猛地愣住,而后不敢相信地张了张嘴。太过震惊竟不出话来。苏北不敢动用元神,否则还想着将元神拿出来让其看看渐渐圆润的神魂,虽然还缺两魂,这样更能消常仪的疑虑。
留待来日吧,总归等这场量劫过去再也不迟。
因为苏北的神色太过笃定,以至于常仪即便不敢相信,但心里的失落散去不少。
作者有话要:法会对话是摘自百度百科,自己有修改过。
肯定不止一更拉,不出意外,这更结束还有两更,或者一更!!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