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灭佛
帝俊下凡转世, 苏北看准的北魏拓跋皇族。
他们原是鲜卑族人,为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组织形式,乃是北方少数民主政权。彼时天下割裂,人族群龙无首, 东一块藩王扯旗封王, 右一块诸侯招兵立国。有的甚至立国不足三日, 便被推翻。
如此动乱割裂的境况,北魏皇室游牧方式占据的优势。明光帝拓跋嗣稳扎稳的守着祖宗的江山,并无雄心韬略。
直至长子拓跋焘出世,随着年纪增长明光帝看出长子的野心与韬略, 早早就立长子为储君。
明光帝深喜这个儿子, 几乎挑不出丝毫错处, 唯一让他头疼便是长子对佛教极其排斥。不管下头人怎么劝, 就是明光帝亲自出面劝依旧无果。
有回考其功课, 明光帝顺势问出自己的疑惑:“佛普度众生,能助已故之人得来世好报, 能让未亡之人立身立德,焘儿为何不喜?可能同父皇?”
那时拓跋焘才过垂髫之年,脑袋上带着冬日里鲜卑族的毡帽,眼睛圆溜溜地转,粉雕玉器的像是个瓷娃娃,出的话却丝毫不像是该年纪该有的心思。
他:“佛本无过,只是朝臣将之供奉如神,僧侣遍布我北魏疆土,明明不行兵却有厚实的俸禄,达官贵人每回法事更是成千金银,僧侣过的甚至比权贵还要好, 即便违逆律法,官府也不能按照律例判罪,因为要照着僧律来办。如此,怎可比让军营之内以命为国的将士信服。”
“僧侣连律法都可无数,往后谁还愿意做官仗,全都去寺庙里做和尚,岂非日子更加洒脱。照儿臣来看,僧侣无法无度,长此以往,任其壮大,必是我北魏江山的祸根。”
稚童之声竟有片刻铿锵,如似钟暮鼓,让明光帝的如梦初醒。
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僧侣已经渗透进达官贵族、平头百姓心中,树大而根深,若是冒然有所动作,势必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比起牵动朝纲,明光帝更想知道究竟是谁在点拨长子:“焘儿,你告诉父皇,这话是何人教你的?”
如今满宫廷之人皆供奉神佛,已有将佛教视为信仰,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决计不会是长子从书中看到的,因为宫廷之内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书。思来想去,只有这一条路。
明光帝眉眼攀上慈祥,哄诱道:“焘儿别怕,父皇不是要抓他。他既能看透这般道理,必定是目光长远之辈,父皇倒想一睹其真容,不乏想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
拓跋焘闻言才淡淡松了口气,他能如此早慧有人指点是其一,实则是他生来便对佛教厌恶,连他自己都不清。
看着父皇的期许,他记得那位恩师似乎不喜欢被人知道,如果自己的话惹他生气,他以后是不是就不会来看自己了?
“看来这位师傅对焘儿来很重要,竟是连父皇都不能吗?”明光帝看着长子纠结的脸,不由得失声一笑。
拓跋扭着手指,支支吾吾道:“我不敢,不让师傅可能就不来找我了”
找?明光帝这才意识到,自家孩子的老师似乎并非宫内之人。而且看样子,焘儿更是不知他是何人?所居何处?能在北魏皇宫来去自如,虽佛法当道,人族修士的传言却还是有所传的。
莫非焘儿的师傅,乃是修道之人?来去无踪,这般解释合情合理。想通此念,明光帝晓得修道之人最忌讳被窥探,所以没有再多加询问,让其回了府邸。
心底下更加坚定自己立长子为储是件良策,长子能被修行之人看重,不定往后自己百年后继位,他北齐能定鼎北方。
而拓跋三缄其口的神秘师傅,并非旁人,正是下界的苏北。同理,拓跋焘的身份不不明而喻。
苏北每回听到其一口一个“老师”喊自己的萝卜头,心底下盘算安慰自己,这不算占便宜,毕竟转世之后就的行为就不能算在本相身上。
所以他做一回人间拓跋焘的“老师也没问题,况且自己一想劝不要乱喊,萝卜头就露出一张被厌弃的神色。
苏北只好躺平,等帝俊恢复记忆要是敢找麻烦,他就拿他弟弟要挟,虽然不人道,但确实是保命的最好办法。
要不请帝俊的神魂转世,拓跋焘年纪尚已经展露帝王才干。有时会缠着自己询问道术,有时则会以治国为题自问自答。
拓跋对道教极为感兴趣,十有八|九都会追问,所以苏北甫一现身,他便圆蹬蹬跑过来,端茶倒水捏肩。
细声细语的问:“老师,你总算来了,快跟我讲讲通天圣人与元始圣人为什么经常吵架啊,他们不是亲兄弟吗?虽然我与父皇的其他子嗣关系也不好,但从来没有吵过架。”
在自己影响中,同为皇族要有礼数。圣人想来更应如此,因为他们比自己爹爹掌控的疆土还要大,如果都破口大骂没有礼数,那以后岂不是要经常架?两国交战必劳民伤财,委实不是件好事。
所以,两位圣人都不是好圣人,在拓跋焘心里头如是想。
“这个吗”苏北轻咳两声,心下给两位师兄深深道歉后,转头道:“仙人日子不如人间那般繁忙,日日里都很闲散,要是再礼数来礼数去还不得憋死有时候拌拌嘴,也能热闹热闹不是。”
“原来如此”拓跋点了点毛脑袋,又缠着问起道教其他尊神。从头到尾,牵涉道佛教,哪怕只是最为点缀出现,他两条细细的眉毛都会皱紧。
苏北明白即便是轮回转世,帝俊对佛教的厌恶是深深刻进骨子里,根本不用自己多。兴许是准提害他失去十金乌。一因一果,如今帝俊借人族托生,势必将成为西方教的一大噩梦。
毕竟一个对自己教派毫无好感,甚至于想处之干净的帝王,佛教即便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没办法讨得半点巧儿。
明光帝猜到长子有修行之人相助后,并不再特地请太子太师,他对太子殿的关注也日渐加深,每回考验学问都让他欣慰。渐渐他那点不大的野心莫名壮了胆,为给长子铺路,硬是在细枝末节处暗暗地压佛教发展。
只可惜他身体并不好,没等做出个什么花样,在拓跋焘年仅十六之时,明光帝因病驾崩,临终前床边扶跪着一群皇子皇孙。
明光帝的目光一直留在长子身上,他下令屏退闲杂人,而后让长子走近,行将就木的躯壳上涌出抹慈祥。
回光返照,让他忽地掷地有声道:“焘儿,父皇寿元已经不能在照顾你,你要记得每日记得膳,帝王归是帝王,天下归是天下,到头来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不过云烟,唯有你自己康健,这一切才有意义”
拓跋焘彼时身量抽条,一身蟒袍能看出少年英气,性子格外沉稳,即便是自己这生父将逝去,他也没有崩溃嚎啕失礼。这是好事,因为若是一朝储君因自己而一蹶不振,那将是一国之哀。
长子这模样自己已经不用在惦记担忧了,他相信其能处置好一切,明光帝想起或许自己当初的举措是对的。那位仙人果然将焘儿教的很好,远比他们这些凡人见解高深。
明光帝哑着声问:“你那位师傅今日也不出来见见父皇吗?”
他想临终前看看,能把自己孩子教得这么好的仙人,该是何样的。
拓跋焘,严格来已经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拓跋焘了。因为帝俊的神魂已经苏醒,对于明光帝的要求,帝俊抿了抿唇,破天荒地点头道:“父皇既想见见,我这就请师尊出来”
明光帝嘴里着“算了,不见了”,下意识忽地顿住,他睁着浑浊的老眼,颤巍巍道:“真的?如若不成,父皇也不是非见不可”
这回没等帝俊回答,虚空之中便轻轻传来一声轻叹,只见一青衣道人缓缓现身,道人的眉目格外好看。
苏北目光复杂的看了眼如若枯槁的明光帝,叹了口气道:“我知你心中所想,你想追查我想了九年,如今我便向你作保,焘儿此生实乃明主,势必为你北魏开疆拓土,功绩举目,你且宽心”
被道出多年所思,明光帝微微瞪大了眼,旋即他猛地剧烈咳嗽起来,也是泄了气的皮球般,身子重重地软榻上,他看着长子顾自笑道:“好,好啊,有此良师在侧,佐你共就大业,父皇走也能安心”
而后又是一连串的咳嗽,他原本早已经生机败尽,一直考一口气撑着,如今经年心愿了然,再无留恋,轻松地撒手离时。
立在一侧的帝俊身子不见的轻轻一颤,身为洪荒的先天生灵,天生地养惯了,头回感受到人族生父对孩子的疼爱,那片刻他的神识有些恍惚,为自己纵容妖族厮杀人族而悔过。
苏北怕了下他的肩道:“生死轮回,他是拓跋焘的父亲,自然也是你的父亲,来而往,去而终,你且送他最后一程吧”
帝俊的声音微不可查地应了声:“好”
帝王丧钟响彻在皇城,祭灵祷告。即便是帝王,凡人一身都是一样的归途,无非是从哇哇坠地到棺椁下葬。皇城白雪连下了三日,似乎在祭告亡灵。待扶灵后,新帝继位,定国号为“始光”。
先朝老臣本想着这的少年如何能是他们的对手,都想着倚老卖老,结果却让他们始料未及。
新帝手段雷利,快刀斩乱麻清算朝廷内的顽固,那些心思不正的老臣被革职查办,轻则告老还乡,重则下大狱等候问斩。
不过两年,新帝将朝廷内的风气肃然一清。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被大刀阔斧的斩断,继而为安抚民心,新帝又做出一举震惊世人的举措--灭佛。
要知道北魏贵族格外信仰佛教,以至于佛教在民间也流传甚广。僧侣的地位已经扩展到比朝廷命官早有体面,不但朝廷要发放粮饷,他们能够招兵买马,在寺院内操练和尚练武。
和尚各种特权横行,导致寺庙之内多酒肉和尚。非但如此,僧侣除了是一水的光头外,与正常男子再无差别。
不少贵妇人上寺庙烧香,暗地里却与和尚苟合。又或者被迫,又或者自愿,总之佛门四大戒律已经成为一纸空话。
僧侣压榨百姓的行径屡有发生,百姓怨声载道,准提与接引二人尚在西方享受佛教大兴带来的香火,丝毫不知大难临头。
而且西方灵山上,却是来了四个不速之客,正是三清同女娲,将其绊住脚,方便苏北在人间大动干戈。
北魏太武帝也就是帝俊托生的拓跋焘,颁布诏书下令清缴全国内所有的和尚,并且将他们全都押解到换成刑场。
犯过财、色、酒气的和尚一律斩首示众,而那些罪孽轻一些的则待看完斩首后发配边疆流放,且监斩之人正是皇帝本人。
这下那些和尚根本不敢喊冤,因为他们深知新帝不喜他们,甚至对他们厌恶入骨,眼下他坐镇,密密麻麻的光头竟是无一不是脸如白纸。
他们不停的祷告念经,然而却发现往日里享受香火的神佛并没有相应他们的求助,前来化解他们的危难,直至第一颗头颅落地,在场和尚的信仰宛如玻璃般,瞬间土崩瓦解。
随着一颗颗大好头颅的飞起,鲜血染就织成一片血海。那些留有一命的和尚,已经彻底疯癫了,他们信仰的佛原来那么自私,既然不能保佑自己,他们为何还要供奉他?
一时间那些僧侣脱下僧袍还俗,更有激进之辈,拿着木棍斧头冲进寺庙之中捣毁神像。那些积压的怨恨一旦爆发出来,势必会形成一片无法抵制的浪潮,将神佛淹没成虚无。
正在西方品茶的准提接引二人,忽地心头一跳,推算之后整个人都僵住了,他们两相对视一眼,皆是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恐,他们连忙下逐客令:“三清师兄,女娲师妹,我灵山出了些要紧的事要去办,这儿便不留你们了。下回我二人再亲自上门赔罪。”
通天眉眼一吊道:“不知是何事,我们正好也闲着,不定还能帮帮准提师弟,不若出来,咱们好好商议”
他憋了这些年,眼下知晓苏师弟计谋得逞,谁都比不过他幸灾乐祸。想当初他截教分崩离析之时,准提居然不顾情谊对他们下手,那一刻厌恶的情绪已经刻进骨子里。
不过是一报还一报而已。
准提心想这事哪里能商议,只要硬着头皮推脱,结果发现三清他们越发不对劲。左右一想,忽地才反应过来,他满脸惊恐道:“是你们对不对?是你们.....在害我佛教”
难怪了,难怪人间信仰崩塌,他们却正好赶上们来喝茶。都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们这是来看他们热闹的。非但如此他们还兵分两路,一面拖住自己,一面到下界搞毁他们。
如此心肠,歹毒啊!!
通天“啧”地一声,不屑道:“准提师弟这话本尊就有些听不懂了,当初你渡我玄门三千弟子入你佛教,本尊也从未怀疑是师弟你使的鬼,怎么反过来准提师弟却最先怀疑起我们。莫不是做了亏心事,眼下看着瞧出有些相似,就想起自己当初所作所为,便这般快的想明白了?”
准提:“......”
接引:“真的是你们?”
所以,他们忽然大兴难道也是他们使得鬼??
这一想准提头皮都要炸了。看着三清同女娲一字不提拂袖而去,他们直上雷音寺,才踏进门他们就察觉到不对劲。
时刻梵音阵阵的雷音寺,眼下宛如一潭死水,里头所有神位皆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没有,正要动身去找,身后哐当一声忽地传来异动。
他二人转身看去,只见两条硕大的横幅降了下来,红底金字写着“祝大乘佛教千古,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横批“善恶终有报”,下头提笔的是两个偌大的名字,准提即便是瞎了也能认出来。他几乎将一口银牙咬碎,愤愤地喊出那个令他作呕的名字:“通天儿,你竟敢算计本座!”
随后却是止不住心寒,因为他们佛教一番大起大落竟都是通天一手策划的,他们被当成猴戏耍了一通,也就玄门在他们面前造了一场量劫,将他们佛教所有的成果销毁殆尽。
人族,再也没有他们佛教的一席之地。
如此谋算,即便早已经迈入圣人境,准提依旧忍不住遍体生寒,与此同时脑海里浮现四个字“佛教完了”。
而被准提记恨错了的通天表示并不紧,他截教门徒散的散,已经丝毫不惧西方。苏北深藏功与名,从人间回来后便感受到第四扇门的异动,他心里头大喜,速速遁入闭关。只见眼前一花,他便进入识海。
灿如繁星的识海上,太一的残缺神魂缓缓帝转着,如同大日。不知为何,苏北看着两扇半遮半掩的青铜门,没由来的生出股“近乡情怯”的紧张来。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给自己鼓了一把勇气,想着按顺序开始,先走第三个青铜门。
啪嗒啪嗒
他朝着青铜门而去,提脚要往里头迈时,那扇门忽地流光闪烁,连同边上的第四扇开始两相呼应,不过弹指一瞬原本并排的门,猛地掉了个位置,变成两相对峙,而苏北像是块午餐肉,被两片面包片夹在中间。
青铜门朝内洞开,快到来不及思考,就撞在一处,苏北失去意识前脑海里想的是“我这究竟进的是那一扇啊!”。
与此同时,那颗滴溜溜的神魂也在青铜门撞在一起前,随着苏北一同消失。
作者有话要:正文还有最后一章,明天跟番外一起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