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宫中密谋
李准要等,还真就等了起来。一连三天,连个面都没有露。
叶妙安对着铜镜照了照,摸了摸额头,肿下去了些,只剩下隐隐地疼。这几天担惊受怕没怎么合眼,生怕那狗宦官过来欺辱她,一时想死,一时又怕死,几番折腾下来,人看着格外憔悴。
红玉手脚利索地把她的青丝高高挽起,盘成了当下时兴的桃心髻,缠上金银丝,把首饰盒子端到叶妙安面前,恭敬地问:“夫人今日戴什么花?”
叶妙安恹恹地看着李准给她备的这一匣子珠红玉翠,随手挑出了一只梅花簪。整个簪子通体乌木,只那一点梅花是和田玉造的,白润可爱,倒像是枝头一点雪。在一盒子的莺莺燕燕里,这只簪子格外质朴有趣。
红玉应了,伺候叶妙安收拾完毕,又把早食盒子端进房里,献宝似的一掀,香气扑面而来。这几日朝夕相处,她稍微摸到了点叶妙安的门路,便自作主张撤了大荤碟,单留下一碟麻油调的青笋,一碗牛乳蒸蛋,一碗添了数十种干果的白糖粥。[1]
叶妙安看那牛乳白盈盈的,上面还顶着几枚红枸杞,煞是可爱。忍不住拿了调羹挖了一勺,味道甘甜可口。但心里喜欢,还是吃了两口就放下餐具,不肯再吃。
红玉脸上是藏不住事,急着道:“夫人不多吃点,伤怎么能好得快呢。”
叶妙安只管摇头。
红玉低头,表情甚是黯然,把盒子盖了一盖:“哎,又该挨罚了。”
叶妙安正端着茶漱口,听到这话微微一怔:“谁罚你?”
红玉急急给自己掌嘴:“奴婢多嘴!奴婢该!”
叶妙安哪能见她伤了自己,慌忙地拦下:“你就是了。”
红玉忽闪忽闪大眼睛,半晌才吞吞吐吐:“老爷了,夫人剩一口,便叫马夫抽我一鞭子。”
叶妙安听了这话,不禁大骇,心道李准真是个活阎王:“你恁地不早?”
”夫人不吃,那就是奴婢伺候的不好,当然要罚。”红玉倒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她不过十五六岁,长得五大三粗,就一双大眼睛生的好,有几分俏皮。叶妙安还记得,宋姨娘生过一个妹妹,四岁的时候害寒症没了,要是还活着,左右也不过这个年纪。
想到这,她心突然有些软:“我吃便是了。”
碟子和碗不大,一会儿的功夫也就吃完了。红玉一边收拾,脸一边笑的跟朵花似的:“老爷猜得不错,夫人果然是天下第一大善人,和老爷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话的,倒像是李准对她颇有了解似的。这几日那人倒是言出必行,弄得叶妙安也孩心气,好奇起来:“你家老爷也是善人?”
“那是自然。”听着语气还挺自得似的。
“宦官奸佞,哪来的好人。他们本就不该娶妻,有违纲常人伦,更何况我是……”叶妙安顿了顿,如今自己的身份,反倒不能了。
红玉哪懂这些,没心没肺地:“我是不懂,爷把我从乱坟岗子里捡回来,给了我口饭吃,就是好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夫人跟着老爷有吃有喝,又不挨,不比在裁缝铺里做活计强?有什么不好呢?”
夏虫不可语冰。叶妙安觉得下去,也不通,干脆不话了。
红玉突然想起了什么,跑了出去,一会儿回来,手上举着个的布袋子:“那日给夫人换衣服,这个东西掉了,我给收起来了。”
的香囊握在叶妙安手里,重如千斤。
***
京郊校场。
连日的酷暑晒卷了杨树叶子,士兵们的汗湿了肩巾,短罩甲愈发沉重起来。
“都精神点!”武校尉鞭子往地下“啪”地一抽,箭雨齐发,纷纷冲着在木靶奔去,叮当作响。
“所中之数,十之有几?”李准转了转扳指,低声问。
有人跑来报:“十之六七。”
李准点点头,腾骧四卫个个年轻力壮,骁勇善战,是内廷之中太子最有把握的依仗。
十之六七,尚有三四分不中。这数字已经是日日操练的结果,他执御马监掌印才三个月,留给他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太子年幼,根基不稳,晋王虎视眈眈。单凭这几千骑射禁军,一旦宪宗薨了,晋王强攻,这北京怕是守不住。宪宗多撑一天,于他,胜算便大一天。只是不知宫中那位肯不肯。
李准转了转扳指。这三日他泡在校场,日夜苦思冥想,有了思路。掣肘之人太多,看来只能冒险试试了。
想到此,李准没有喊人,自己牵了马,翻身上去,直奔紫禁城而去。
***
李准绕过崇楼,东华门进来,在直房换了面驾的衣裳,清清爽爽地洗了脸,一路走到承乾门廊下。
宫中人受宠,住的地方自然也讲究。大殿琉璃瓦歇山式顶,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2],绿树红花,伴着些许蝉鸣,隐隐有点佛意。
在站了不多时,听见着扇子的宫女柔声道:“有请李公公。”
李准躬身迈步进去,远远的瞧见那双凤头履,就行大礼:“的拜见皇贵妃娘娘。”
他跪着,眼前一片方砖墁地。半晌,才听见头顶懒懒地一声:“起来吧。”
庞贵妃被宫人虚虚的扶着,正在赏案台上的海棠。她容貌艳丽,金钗头,玉步摇,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她是太子生母,深得宪宗宠爱,贵妃前端的一个“皇”字,是宫中多少嫔妃求不来的荣耀。
“公公看这海棠可好?”庞贵妃问。
海棠繁盛似锦,盛夏时节还能开的如火如荼,一眼看过去就不是凡品。
李准扫了一眼,没有再看,低下头,垂手站着,这是行走内廷的规矩:“能长在这承乾宫的,自然气象尊贵。”
“公公眼力好。太子知道本宫喜欢海棠,特特从南边请回来了这一株,剪了枝插进盆里,花期倒是比院子里的长些。”庞贵妃停了停,吩咐随侍,“你们退下吧,李公公伺候就行了。”
众人鱼贯而出,一时走的干干净净,只剩万贵妃和李准。
庞贵妃伸出一只玉手,长长的鎏金甲帽发出淡光。李准上前,搀住了,顺着她的意思往奥室走去。
庞贵妃边走,边道:“有日子没见公公了,一切可好?”
“的早该给贵妃娘娘来请安,只是杂事繁多,兼着腾骧四卫操练,一时分身乏术。的还要谢贵妃娘娘赏识,在御前力荐御马监掌印一职。”
庞贵妃道:“后宫哪能干政,是圣上赏识,你心里记着圣上的好便罢了。”
李准连连称是。
两人在博古架旁定了下来。
“的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李准沉吟了会,还是决定和盘托出。
庞贵妃盯着青瓷美人瓠,微微笑了:“公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讲就是了。”
“前朝造火铳,威名远播。京中有善火器者,拟制着前朝样子改良,倒做出几分成绩。的请兵部来看过,威力颇大,百米外可破甲,远非寻常□□可比。若是能给腾骧四卫配上,必然如虎添翼,多一分胜算。只是……”
“只是?”
“只是火铳制作操练都需要时间,至少三个月。”
她沉默不语,李准只能把话讲的再白些:“腾骧四卫绝对忠于太子。”
庞贵妃听得懂这话外之音。腾骧四卫忠于太子,京中其他禁军就不一定了。
宪宗多活一日,便多一日的风险。太子靠的无非是一纸诏书,是生是死全凭宪宗心意。京中权势林立,多少人恨不得给她们母子俩扒皮啖肉。就连太监头子里,司礼监掌印东厂提督刘宝成都不是她的人。
龙椅坐不稳,又被叔父抢了去的,本朝也不是没有前例。这话虽不能直,但大家心知肚明。
庞贵妃沉吟,看向李准。这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刚进宫的时候还是个半大子,跟在老祖宗身后面畏手畏脚的,如今出落得沉稳了。要不是割了卵子,也有几分翩翩贵公子样。
她温声道:“太子是好孩子,有着一份孝心,只是年轻些,有些事情不懂。那海棠花离了根,开的再艳,也不过是一日日奔着死路去。公公是吗?”
李准明白,庞贵妃这是在敲他,太监再势大,也不过是主子的一条狗,生死都系在主子身上。
李准点头。
庞贵妃笑了笑,杏仁眼边上起了皱。日日静心保养,也抵不过时光拉朽。李准恍惚间记起,十来年前,眼前的妇人还是个爱热闹的性子,看个八哥架都能笑的前仰后合。爱吃甜果子,又怕发胖失宠,吃两口便使唤宫人藏起来,夜里饿的长吁短叹。
深宫好像一口井,吸干了她的人情味,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熬成了石头。话听音,心思藏着,喜怒不形于色。
还好,叶妙安没进宫来。
想起她,李准心里突然暖了暖,却也有点茫然,不知道自己这一步走的是对是错。
“两个月,不能再多了。”庞贵妃如是。
李准松了口气,“是。”
事情敲定,气氛松快了些,万贵妃和他拉起了家常:“太子这几日功课读的紧了,一直念叨着骑马,你且去看看吧。
作者有话要: [1]白糖粥的设定来自《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2]瓦歇檐画那句话来自百度百科关于景仁宫的建筑介绍,链接我一放上这一章就被锁了,感兴趣的请自行搜索查阅,链接就不放了,实在找不到的,可以给我留言,我将链接发给你
[3]本文只是借明代背景,具体内容都是架空,请不要当成历史故事来看。早在永乐年间,火統就基于元代基础上大幅改进,在军中的使用已经很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