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A+A-

    杜卫国他们能回忆起的事情也不多了, 只是不断地跟梁悠重复着她父亲很好。

    梁悠点点头, 了句“我知道”,又转而问起了他们这些年的事情。

    要杜卫国他们这些年实在是不容易。退伍后原来的战友们各奔东西,他们几个离着近的, 偶尔凑在一起回忆着当年并肩作战的日子,聊着聊着就起了最后离开部队的杜卫国带回来的那些没主儿的东西。

    “要物归原主啊”,“应该送还给家属才对”。久而久之的, 这就成了他们几个的心病。

    等到日子稍微好一点了,他们几个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帮这些物品找到原来的主人。一是对主人而言这些物品承载着在部队的回忆。二是对于牺牲的战友家属来,这些物品都是珍贵的遗物,寄托他们对亲人的哀思。

    只是事情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晚班困难的。杜卫国他们向连队申请要来了以前战友登记的地址, 可因为年代久远, 很多地址都写的十分模糊。再加上这年头没几个地方装了电话,只能坐车过去。所以杜卫国他们用了最笨的方法,一个一个去找。

    他们把战友登记的地址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 到了农闲的时候几个人把钱凑凑, 派两个代表带着东西过去, 直接让战友看,哪个是自己的,有时还能从他们嘴里得到其他物品主人的线索。

    开始时他们只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等到了后来,在一次次的见到昔日战友时和他们一起流着泪回忆着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在见到了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欣喜的烈士遗属。他们觉得自己做的,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二十年多来,他们当初带回的物品大多都已经物归原主。唯独这个笔记本和这张相片,却成了众人的心病。

    他们之前曾经分析过,在部队时普通战士不识字的多,不大会随身携带笔记本。而且看照片上的女子衣着扮,也不像是普通人家。

    杜卫国他们专门为了几个识字的,或是家庭条件不错的战友,结果都照片和笔记本不是他们的。这一通对着名单找下来,最后有可能的就只有梁连长了。

    梁连长的名字没在名册上,他们也只知道他家是首都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原来的部队,把事情的原委了一遍,没想到突然就受到了重视。

    那位邵科长带着干事来了好几次了,每次都只问梁连长的事情,他们再迟钝也知道问题源头在哪儿了。

    杜卫国他们以前隐约听过梁连长家世不错,不过后来看他待人和气,跟战士们都是同吃同住从不搞特殊,渐渐的也就没人再提起了。

    这次见到了梁连长的女儿,再想到英年早逝的连长,心中不免唏嘘。

    梁悠了不把她的事情写进去,弄得本想把报道重心放在梁家上面的邵科长一下没了方向。

    邵科长在旁边一会儿吟两句诗抒发一下感想,一会儿又长吁短叹的大呼可惜,是个破坏气氛的一把好手,好好地气氛都被他破坏的差不多了。

    最后梁悠收下了笔记本和她母亲的照片,看着杜卫国他们离开的背影,犹豫了一会儿,摸了摸口袋追了上去。

    “这个。”梁悠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一股脑的要递给杜卫国。

    杜卫国看到后连胜拒绝,一再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不用感谢。

    “这不是为了感谢。”梁悠解释,“你们之后如果继续做这件事的话肯定还是需要经费的,这就算是我一个辈的心意吧。”

    “这怎么行。”杜卫国他们还是不肯收。

    “您就收下吧,真的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而已。”梁悠有些后悔,早知道今天应该多带些钱才对。

    两边还在推辞着,岳青松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将手里的钱也递了过来。

    “岳连长,这……”杜卫国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梁悠看着岳青松手里叠的整整齐齐的一沓钱,忍不住再一次感叹军人做事就是有条理,再看自己那一把随手揣在口袋里的已经团成了一团的纸币……

    “您就收下吧。”梁悠跟岳青松一起劝着。

    “好吧。”杜卫国叹了口气,接过两人手里的钱。“我替其他的战友谢谢你们了。”完敬了个军礼。

    “是我要谢谢您才是。”梁悠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感激的看着他。

    “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了。你……”杜卫国看着梁悠,郑重的道:“你好好保重,照顾好自己。”

    “我知道了,您也是。”梁悠笑了笑,挥手给杜卫国一行人告别,看着他们越走越远。

    “给。”岳青松递过一个纸包。

    “啊,是萝卜糖。”梁悠接了过来,开油纸包捏了一块儿放进嘴里。

    自从上次赶集时岳青松给她买了一包萝卜糖吃之后,萝卜糖已经一跃成为目前梁悠最爱的零食了。

    “还好先去买的,不然就没钱了。”岳青松笑道。

    梁悠想起刚才岳青松递给杜卫国的一厚沓,问道:“你平时也带那么多钱在身上吗?”

    “当然不是了。”岳青松摇摇头,“只是今天早出门的时候觉得或许用的到,所以多带了些。”

    “这样啊。”她怎么就没想到呢?梁悠再一次反思。

    “对了对了。”把油纸包塞给岳青松,梁悠拍干净手上的塘渣,从自己的背包里心翼翼的拿出了笔记本,开将相片取出来。

    “看,这是我妈妈,是不是很好看?”

    岳青松笑着看着她的动作,看着她一脸灿烂的笑容,然后才将眼神转到了她手中的照片上。

    “很好看。”岳青松点点头。梁悠长得很像她妈妈,同样都是大大的杏眼,不过照片里的女人神色温婉,梁悠则是灵动娇俏。

    “还有这个。”梁悠又拿出一张照片,不是杜卫国给的,而是刚才王教导员给她的,据之前一直收藏在部队的档案室里。王教导员听她这次过来,专门从档案室里找出来一起带给她的。

    梁悠很惊喜,没想到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后来想想,可能是王教导员考虑到杜卫国他们带来的不一定是梁国安的遗物,担心她会失望,所以才找出照片来带着,万一不是也能让她心里得到些安慰。

    梁悠因为他妥帖的做法觉得心里一暖,把两张照片一起夹在了笔记本里收好。

    梁国安的照片应该是在部队指挥部拍的,身后的建筑跟岳青松在老照片里见过的连队原来的样子很像。照片上年轻的男人带着军人的意气风发,笑起来和梁悠很像。

    “很英俊吧。”梁悠带着几分炫耀的道。

    岳青松点点头,“很英俊。”

    梁悠摸摸自己的脸,十分满意。“唉,我可真是把他们两个的优点都集中起来了。”

    “得没错。”岳青松肯定道。

    岳青松神色认真,弄得梁悠这么厚脸皮的一个人也有些不好意思。

    她将两张照片心收好,又把萝卜糖也放在包里。岳青松接过他的包挂在了手臂上,指了指不远处的纪念碑。

    “过去看看吗?”

    “好。”梁悠点点头,两人一起走了过去。

    上次来之后又发生了好多事情,梁悠挑着自己能想起来的,絮絮叨叨的给梁国安听,顺便还起了过年回家的事情,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

    岳青松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等着她,也去扰。

    等梁悠的想不起还有什么了,抬起手摸了摸上面梁国安的名字。

    “等我下次再来。”完一步跨下几节台阶,走到了岳青松身边。“咱们回去吧。”

    “好。”岳青松点点头。

    祭扫活动已经结束了,连队的战士们都已经回去了。岳青松开着吉普,带着梁悠在附近找了个餐馆吃了顿午饭,然后回到了研究所。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岳青松那边还有事情,梁悠也算去石窟里看看。两人在研究所门口挥手暂别,梁悠换好了衣服去了洞窟里。

    梁悠到时所有的人都围在周师傅身边,十分的安静。梁悠凑过去,看到他手里拿着的工具和平时不大一样。

    张冲看到她回来了,声跟她了个招呼,然后跟她解释那是周师傅最近研究改进出来的新工具。

    针筒后面的推杆换成了气囊,变成了气囊注射器,可以把计量控制的更精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木制工具。张冲告诉她组里有个师弟家里是做木工的,从也学了手艺,从年后就帮着周师傅研究这些。

    梁悠忍不住为周师傅的敬业和钻研精神而感叹,自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暗自下定决心,以后工作起来一定要更加的用心。

    周师傅做完了眼前的工作直起身,看到站在后面的梁悠冲她招了招手。

    梁悠凑了过去,周师傅开始跟她讲解这些工具应该怎么使用。

    梁悠拿起来试了试,又提出了几个意见。周师傅听得点头,招呼着学木工的徒弟,进一步再改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