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A+A-

    季冬差点没被噎死。

    大爷, 你再这么破砂锅问到底,咱可就没法好好聊天了啊。

    怎么心诚。

    季冬:“不管男女,什么样的孩子都欢欢喜喜好好教养就是心诚。”

    话的大爷一头雾水外加一脸的犹疑。

    季冬最近忽悠人愈发顺手,甚至还总结出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经验。忽悠这样一个年过五十, 没读过几天书, 出村子最远距离是到过金山县城的人, 讲什么科学道理都是没有用的。

    得用封建迷信以毒攻毒。

    季冬给他解释道:"阴阳五行轮转, 如果你们对女孩子不好, 更甚至于了胎, 就破了生生不息流转的那股气!再了。"

    季冬讲完道理开始“摆事实”:“泰山老奶奶好心好意给你们家个娃, 结果你们嫌三嫌四不要, 搁你你开心啊?”

    大爷果然被镇住了, 连连点头, 是的是的,这么简单的道理, 自己往常咋就没想到呢。

    “这么。”他压低声音偷偷摸摸问季海明:“这药你们从山上求来的?”

    所以

    这个……

    要穿帮!

    季冬阻止季海明不及,认命的捂住脸。

    哪成想季海明同样压低声音道:“可不, 我特意托人去求的。”

    人走了之后, 季冬给季海明竖了个大拇指。

    调侃道:“季海明同志,恭喜你开窍了。”

    “什么?”季海明不知所以。

    季冬看季海明傻愣愣的表现,不确定的问:“你不会……跟那大爷的……是实话吧。”

    嗨。

    季海明低头挠挠脑袋,尴尬的:“要不我跟你,这药贵呢。”

    ……

    季冬彻彻底底的无语了。

    一山更比一山高,在这条道路上,她只是刚刚出道的萌新。

    她在外面终日雁,哪成想自家后院里的人已经被雁啄瞎了。

    季冬捂胸口,她已经不敢去问季海明究竟花了多少钱了。反正, 以她对“同行”们的了解,这不是个数目。

    “你过来帮忙捣药!”

    季冬扔下捣药锤,指使季海明过来帮忙。

    谁的锅谁接好!自己花的窟窿自己挣回来!

    季海明吭吭哧哧捣了两下,嫌弃蒜臼太,效率太低,自己一个大老爷们拿着个锤不顺手。

    跟季冬建议:“干脆用磨(四声)磨算了。”

    “好啊。”季冬甩甩酸胀的胳膊,露出MMP的微笑:“你去吧。”

    季海明把剩下的药材放到竹子编成的簸箕里,抱着簸箕去了村子里的嗮粮场。

    家里吱吱扭扭一分钟转八圈,八圈磨不出两个豆子的磨他懒得用,直接光了膀子到村头去推大磨。

    季家如今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引村里人瞩目。

    村里晒粮场上既有大人在干活,又有孩在玩,场边的大树底下,还有不少乘凉的人。

    季海明担着簸箕过去,起初没有引人在意。

    他在那里磨啊磨,被磨成粉的中药材的气味渐渐飘散在空气中。

    什么味道这是?

    众人找找源头,发现源头在推磨的季海明那里。

    等季海明全部磨完,晒粮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季海明为圆心,周围一圈围观好奇的乡亲们的大圆圈。

    “他二叔,你这磨的啥?”张大娘问季海明:“我咋闻着有药味?”

    季海明:“就是中药。”

    “中药不都是熬的吗?你磨它干啥?”

    季海明如今也学精了。自从季冬给村部里捐了十本书之后,他算是看出来自己这闺女“不守财”。他可不想把自己家辛辛苦苦求来方子再分给大家。

    结果季海明越是如此作态,越是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季海明分开人群,抱宝贝一样抱着自己磨好的药粉匆匆离开。人群里有反应快的,立马跟季家在村部里“捐”的那些书联系起来。

    再结合季家这一两年来“飞黄腾达”的发家事迹,有心人开始琢磨,季家真的撞了什么大运,攀附上什么大人物不成。

    “你们发现没,咱村部那些书,编书的人也姓季。”

    “真的吗?”

    “那这些药,不定……”

    牌坊村里传开季家有“包生儿子”的神药,连季德茂都听了信,亲自到季海明家一问真实。

    季德茂来的时候,季海明和王荣花不在,季冬正把磨好的药粉装到王荣花缝制好的香包里。

    听了季德茂的问话,季冬道:“村里传的太玄乎了,怎么可能。”

    “如果包生儿子,我咋还没弟弟?”

    季德茂一想,也是,哪能有“神药”自己不用的。

    季冬跟季德茂:“你看村里都传承啥了,爷爷你可得出去正本清源。”

    “放心,包在我身上。”

    自认为比别人更加掌握了“核心机密”的季德茂,终于感觉到自己在村里又有了用武之地。

    季德茂走后,季冬叹了口气。

    她并不想“造神”,也不热衷“造神”。所谓的造神,不过是把人放在火上烤罢了。但有时候,造神运动,并不是被强行架上神坛的人了能算的。大家总是相信他所相信的,无数人的意志汇成洪流。

    现在季家在村里已经被笼罩上某种神秘光环。

    季冬尽力把自家的“人设”,从神棍的道路上,往“企业家”方向拉。

    所以原本算在村里分发的香包,被她留在家中。

    原本算让王荣花这个妇女主任号召全村妇女一起缝制香包的事情,也暂缓行动,被她往后搁置。

    不能做成“包生儿子”、“泰山神药”之类的神秘物件,还是要造文化产业,造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

    香包在宁泽市不是什么稀奇物件,五月端午之前,很多家里的老人都会给孩子缝一个装着艾草的香包,牡丹园周围,也有人把牡丹花瓣装进去,做牡丹香包。

    就连王荣花日常,她插缝衣针的“针棒”,都是里面填了东西的一种“香包”形态。

    缝制香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法。农村针线好的妇人,不用一晌午就能学会。

    季冬一直想在牌坊村造一个香包的品牌。但跟冬天草莓的特殊性不一样,这些香包太普通太常见了,人人都会人人见过,反而大家不觉得稀奇,很难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让人一提到香包就想到牌坊村。

    如今“自下而上”这条路,由于看起来太容易跑偏被季冬掐死了。

    那么……

    季冬现在心里有两个可以执行的方案。

    她拿了一本《福寿绵长》,拿了一个香包,让王荣花做了个精致的盒子。

    找了块黄绸布铺到盒子里,把《福寿绵长》和香包装进去,又找了块红绸布,在外面系上一个结。

    拾掇完之后,季冬满意的点点头。

    看起来像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品了。

    带着这件“礼物”,季冬让季海明开着三轮车把她送到乡镇府。

    她这次去乡政府,不但是为了看看香包能不能开销路,还想问问颜长民自己家申请的项目拨款的情况。

    马上开学在即,高中学业比初中要繁忙,能在暑假搞定的,争取在暑假敲定,免得到时候还要请假回来。

    再,刚刚上高中,她还想装,不对,当个好学生呢。

    季海明的三轮车停在乡镇府大门外,季冬一看,呵,好家伙,比自己上次来,大变样了!

    原来两扇笨重的大铁门,竟然换成了电动伸缩门,在八十年代充满了高科技感。

    “啧啧,有钱,真有钱。”

    季冬跟季海明:“我觉得,咱的钱估计正在银行抱崽。”

    “什么呢!”

    季海明去停三轮车,季冬先下来,对着门卫室里的人:"我牌坊村的,来找颜乡长。"

    “颜乡长。”看门的人一看是个丫头,面无表情的:“我们这儿没有姓颜的乡长。”

    “开玩笑吧。颜……”

    季冬还没把颜长民名字完,就看见颜长民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颜长民离得还远,门卫就开了门。

    满脸堆笑起身来到屋外。

    这狗眼看人低的。季冬气的心里大骂,指了指颜长民,对门卫:“不是没姓颜的吗,他是谁?”

    颜长民已经骑自行车过来了。

    门卫理都不理季冬,直接跟颜长民招呼:“颜书记,您回来了?”

    颜长民敷衍的点头,只是对着季冬话:“你是来找我的吗?”

    季冬点点头,季海明停好三轮车也过来了。

    颜长民跟门卫道:“这是牌坊村的,过来找我。以后看见他们,可以直接让进。”

    “好的好的。”门卫忙不迭点头:“我正跟着丫头聊天呢……”

    季冬也懒得拆穿他,笑了笑跟着颜长民进了乡政府大院。

    到了颜长民办公室,季冬把包装盒往颜长民跟前一推:“颜叔,恭喜提拔。给您备了点薄礼。”

    “啥玩意?!”

    颜长民被包装盒子吓了一跳,赶紧往回推。

    “季冬你让我犯错误呢。”

    季冬开盒子盖,颜长民看里面不过是放了一本书,一个香包。

    香包看起来挺精致,隐隐有点中药的香气。

    颜长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没发现什么关窍。就是常见的香包而已。

    再拿起那本书抖了抖,呃……没有钱掉出来。

    颜长民放心了,这“薄礼”,真挺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