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A+A-

    常松年噗嗤笑出声, 嘴里的冰渣子喷出去几米远。季叔,哈哈哈,季叔和“高人”这个词一旦联系起来……

    常松年笑得捂着肚子低下头,右手举着的冰棒颤颤悠悠。

    “季叔是不像。”

    齐北辰抬脚在常松年腰上踹了一下, 这子太讨厌了。

    常松年被突然袭击, 重心不稳往前栽, 趁左手撑地的功夫, 顺手捡一把石子, 看也不看, 跟着感觉顺势往齐北辰的方向一扔。

    “艹!”

    齐北辰躲闪不及, 只来得及把手里的冰棍往上举了举, 白衬衫上粘了一身泥。

    季冬懒得理他们, 吃完冰棒走到河边, 蹲在身子撩水洗了洗手。

    身后传来齐北辰和常松年笑闹的声音,男生们的精力总是无从发泄。

    “能不能不那么幼稚。”

    季冬愁死了。

    齐北辰和常松年的冰棒早都没了踪影, 不知道是被三两口啃了还是化成了滴滴答答黏糊糊的糖水。

    “洗洗手走了,找地方吃饭去。”

    齐北辰路熟, 领大家左拐右拐, 按照季冬的要求,找到一家宁泽市档次高的馆子。

    夏天天气热,东西容易坏,季冬才不会去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苍蝇馆子。

    “这家……”季冬看看环境:“还行,挺干净,在这儿吧。”

    常松年有点犹豫,悄悄跟季冬:“太贵了,不太好吧。”

    “不用你出钱,担心什么。”

    季冬坐定, 让服务员上菜单。

    常松年依旧坐立不安:“那也太不好意思了。”

    “好啊。”季冬:“你买俩馒头,去门外坐着啃等我们吧。”

    “哈哈哈哈!”

    齐北辰笑得超大声。

    常松年怼不过季冬,怼齐北辰还是火力十足:“比不过你,软饭吃的这么硬气!”

    “老板有本事,当然理直气壮跟她吃肉喝汤。”齐北辰一点儿也不恼,跟常松年:“老常,你得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季冬是个女的,吃她的喝她的不好意思。”

    常松年撇撇嘴:“没你脸皮厚。”

    “这怎么叫脸皮厚。”齐北辰继续教育常松年:“难道将来工作了,你头儿是个女的,你就不要她发的工资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老常你这思想可要不得。”

    “这都哪跟哪儿。”常松年反驳:“我即便头儿是女的,那也是国家发工资,有什么不好意思拿的。”

    季冬点好菜,听他俩吵架听的牙疼。

    她激常松年那一句,本是看不得常松年在一些事情上想太多,只是还没等她“发散教育”,那边吵架已经把重点吵跑偏,话题拉不回来了。

    季冬索性将错就错:“对,我是老板。”

    跟常松年:“这是你劳动所得,今天中午是工作餐。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吃饭!”

    吃完饭,齐北辰把季冬和常松年送到汽车站。

    齐北辰问季冬,这些印好的书,能不能送他一本。

    季冬吃了一惊,上下瞅着齐北辰看,怎么看也不像这本书的目标受众啊?

    齐北辰被季冬看的有点不好意思,跟她解释道:“我姥姥姥爷年纪大了……我觉得这书挺好……”

    “不是跟你过我家没高人大师。”季冬满头黑线:“这书是我写的啊……”

    xjb乱写的。(×)

    “我知道是你写的。”齐北辰难得拽文:“项橐三岁当圣人老师,只要写得好,谁写的有什么关系。”

    “你……你这样我会忍不住扒马甲的。”季冬抽出两本书递给他:“货卖识家,冲你这句话再赠送你一本。”

    “我也同意齐北辰的观点!”

    常松年看到齐北辰竟然拿走两本,赶紧凑上来拍季冬马屁:“我也是识家!能给我一本吗!”

    “不能!”

    季冬跟常松年:“余下这些我准备放咱村部里,咱村的所有人都能免费看免费借。”

    “卧槽!”常松年被季冬“大手笔”惊着了,对季冬:“你信不信,这些书放村部第二天全没有。”

    常松年对村里人的性情理解的比季冬深刻的多。

    宁泽地区老百姓们敬字惜纸不假,但那惜的是自己家里的。

    不是自己家的,要先让它变成自己家的。

    很多村里人家里,日常想找张纸片找支笔都不容易,家里最好的纸,是每年的黄历。

    季冬这套书,印的这么精美,如果允许借阅带回家,两天,不是,半天就都得没有。

    “那怎么办?”

    回去的路上,常松年给季冬出主意。

    “你不要全放出去,先放十本。只能在村部看,不能带回家。”

    “这样我大规模宣传的目的就没有了啊?”

    “你不是又加印了很多吗。”常松年:“先让大家知道有这本书,有这么一档子事情。等书多了,再一人发,不对,要让他们花钱买。”

    常松年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心:“你这书质量好,不让他们花点钱,都拿回家糊墙。”

    季冬:……

    你的对。

    回到村里,季冬听从常松年的意见,先让季海明拿了十本到村部,并且严格规定,谁都不能带出去。

    想看可以,只能在村部看。

    季海明看着印刷的这么精美的书,又加了一条:看书前先洗手!

    这么雪白的纸页,你们怎么能好意思一拿一个黑印子!

    这书是自家“捐”的,季海明恨不得一天到晚在村部,盯着人看到底爱不爱惜这些书。

    他还特意找了个过年给大家写春联的,毛笔字写得不错的村民,找了张大红纸,把几条要求一一写在红纸上,做了个牌子立在村部。

    没几天,村里就传开了,村部里有一套能教人长命百岁的神书,既有孔家流传千年的秘方,又有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识点字的都想去一看究竟。

    有人听到,是季海明拿到村部里的。

    季海明自己挣了钱,如今又领着大家伙一块儿挣钱,特别是最近,村里几乎人人领过季海明发的“工资”,一时间季海明威望高涨。有什么事情,哪怕村里村部的事情,都“先跟海明大哥商量商量”。

    一时间,季海明家的院里人流不断。

    季海明心眼子的悄悄问季冬:“咱家里剩的那些书你藏好了吗?”

    “藏好了藏好了。”

    正忙着捣药的季冬头也不抬。

    她现在终于腾出手来,有时间开始收拾一直堆在墙角根的那堆中药。

    家里没有专门收拾中药的工具,她先把捣蒜用的蒜臼拿出来,吭吭哧哧捣了几天,发现效率太低。

    捣的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还有一堆中药堆在那里。

    有来季海明家商量事情的人,看到季冬在院子里捣药,问:“丫头忙什么呢?”

    “捣药。”季冬想了想,:“写书的那个先生给我的方子。”

    她看了看旁边的季海明和王荣花,不好把瞎话编的太离谱:“强身健体的。”

    没想到季海明比她更离谱,当下问道:“不是药效一样,能生儿子吗?”

    什么?能生儿子?!

    这是什么神药?!

    农村人没有对生儿子不热衷的,来人眼睛直接亮了!

    养生什么的,活那么大岁数也没意思。但这生儿子这个,这人年纪也不了,他家有两个儿子,但多子多福,儿子多少也不嫌多!再,自己家不生,自己亲戚家也要生。将来自己儿子也要生孩子嘛!

    “真能生儿子?”

    季冬拿着大理石的捣药锤,狠狠瞪季海明。

    脑子里现场开始“编瞎话”。

    轻了不行,自己将来还要靠“药包”把牌坊村的香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名堂,重了更不行。这特么的,不要香包,连很多中药都是“安慰剂治疗”,把牛皮吹上天将来戳破了容易脸。

    季冬想做的,也根本不是靠“洗脑”来忽悠大众。

    那怎么办呢?

    季冬揉揉下巴,对她不认识的这个大爷:“这让我怎么跟您呢?咱中国讲究八卦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左右轮转,没有什么一定不一定。我们这个药包,佩戴在身上,改变你周遭的五行之气……”

    季冬叫出系统,用哪段系统给她快速搜索,不磕巴的把大爷忽悠晕了。

    最后大爷只听明白四个字:心诚则灵。

    “怎么才能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