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A+A-

    “你这丫头!”

    颜长民呵呵笑着摇摇头, 想占你点便宜,比登天还难。

    “颜叔,颜叔?”季冬恍若未觉,眨巴眨巴“无辜”的大眼睛问颜长民:“乡里有钱了?”

    “是!”颜长民无奈道:“项目钱刚刚拨下来, 现在在乡财政所账上。”

    季冬眨眨眼, 微笑不语。

    “走程序!现在在走程序!”

    “知道知道。”季冬:“我们不着急, 真不急。国庆前能拨到村里账上就可以。”

    现在才八月下旬, 到十月一, 还得有一个多月快俩月呢。

    够给乡政府面子了吧。

    呵呵。

    颜长民一眼看穿季冬的心思, “大度”的想自己不跟丫头片子一般见识, 全然忘了乡里商量的过了年再把资金往下拨。

    这半年多也不少利息呢。

    所以等隔了一天, 颜长民在乡里开工作会的时候, 财政所钱所长不乐意的问:“不少好过了年再给。”

    “人家姑娘都我脸上了。”颜长民指指自己鼻子, 对钱所长:“你有意见你去。我没那脸欺负个丫头。”

    钱所长撇撇嘴,心道, 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手里有钱了开始讲脸面了,也不知道之前是谁着急上火恨不得把乡政府都给卖了。

    不过这话, 钱所长在工作会上可不敢, 晚上哥几个一起喝酒时可以拿这话好好挤兑挤兑颜长民。

    工作时颜长民是领导,酒桌上大家都是哥们儿。

    颜长民的性格,豪爽、豪气、豪饮,四海之内皆兄弟。

    跟季冬一个丫头关系处的这么好,固然有季冬脑子活眼头活会办事儿的因素,也少不了颜长民“折节下交”没有太大的架子,跟谁都能成一片的性格有关。

    颜长民这性格,在宁泽地区很能吃的开。所以他在上任乡书记退休之后,顺理成章接了平安乡的一把手。

    平安乡是金山区面积大, 人口多的大乡镇。当上平安乡的一把手,以颜长民的年纪,即便是熬资历,也能熬到县城做个主要领导。

    季冬开学前,跟季海明交代,让他跟乡里搞好关系。

    “这你放心。”季海明现在眼界也开了不少,心也大了,跟季冬:“你爹知道怎么办。”

    完之后,季海明又觉得,人家都是孩子上学之前,爹娘嘱咐孩子,自己家怎么反过来。

    不行。

    季海明想来想去,强行嘱咐了一句:"你到了学校好好学习。"

    但是这句话,正忙着收拾东西,商量应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的王荣花和季冬,都没听见。

    咳。季海明尴尬的待了一会儿。

    发现比尴尬更尴尬的,是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尴尬。

    算了算了。

    季海明只好去了村部。

    一路上人人或是恭敬或是羡慕的叫声“海明”、“二哥”,还是在村子里干事业更有成就感。

    季冬在家里收拾东西为开学做准备的时候,宁泽市里,屠老板也没闲着。

    他搞到书号,正式印刷的《福寿绵长》,一批印了十万册正式出厂。

    这年头,“养生类”还没有成为书店里的一项专门的大类别,《气功怎么练》、《太极拳怎么》、《鸡血的五种方法》零零散散的扔在书店不同的分类里。

    这年头,印刷不易,运输困难,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些书、工具书,书店里的其他书也都少的可怜。有时候这本书卖完,来不及补货,书架上剩下个空空的位置。

    屠老板这次一口气印了十万册,头天晚上跟市里新华书店的老总喝了一场酒,你好我好哥俩好,大着舌头送给新华书店老总和酒桌上的众人每人一本《福寿绵长》。

    第二天中午大家醒了酒,新华书店老总翻了翻手里的《福寿绵长》,一看就入了迷。恨不得马上去市场上买点绿豆红豆黑豆青豆,按着书里的方子熬一碗养生粥。

    好在还没有忘记这书哪里来的,去菜市场买豆子之前,先给屠老板了个电话。

    接着,一辆辆卡车开进了屠老板的印刷厂里。

    一车车的《福寿绵长》从印刷厂里被拉出来,送到宁泽市所有书店门店里。

    从日头正盛,拉到满星满天。

    宁泽市的各大书店,纷纷想办法制作新的标识牌,增加了个“养生类”的书籍名目。

    屠老板看到了这本书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他没想到这本书的市场潜力如此巨大。

    季冬高中正式开学时,《福寿绵长》不过投入市场刚刚一个星期,已经有很多书店开始告急,要求补货。

    要知道,在市区铺货十万册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宁泽市的户籍人口计算,如果十万册全部卖光,平均五户人家里就得有一户买的。

    现在虽然只是告急,还没有卖光,但平均十户人家里有一本,目前已经差不多了。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啊。”

    屠苏屠老板正和新华书店的老总在办公室里闲扯淡的时候,季冬到了印刷厂。

    印刷厂经理一看是这尊神,不敢怠慢,赶紧给屠老板电话。

    屠老板在电话筒里给季冬:“您先在印刷厂办公室里喝点茶,我马上派车去接您!”

    季冬:???

    我怎么觉得老屠这态度,又热情了一点?

    难道《福寿绵长》已经赚钱了?

    还没等季冬发问,屠老板已经自行解答。

    跟季冬:“您过来,新华书店的王总正好也在。”

    季冬听着话筒那头隐隐传来……高人子弟……《福寿绵长》她拿来的……

    哦。新华书店的老总,季冬明白了,看来《福寿绵长》卖的不错。

    难怪屠老板态度更加热情,有钱不赚王八蛋,谁会跟钱过不去。

    特别是自己上次来的时候还按时他,告诉他这是一个“系列”,不要以为一本书赚钱就可以撇开我们。印刷厂有的是,知识可是无价的。

    想明白了这些,季冬施施然坐在印刷厂办公室里,喝着泡好的茶等着屠老板派车来接。

    不一会儿,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印刷厂院子里。

    可以啊,季冬看着这辆黑色的桑塔纳。

    上车之后给司机攀谈。

    司机知道这是老板的“贵客”,自然对季冬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特别是涉及到自己老板的问题,更是滔滔不绝自行发挥,多讲了几件“老板牛逼”的轶事。

    季冬这才知道,屠老板的“王国”大的很。

    从屠老板他爹起,就是开大货车的。那年头,大货车司机可是个令人羡慕的眼红的职业。后来他爹慢慢成了车队队长,再后来屠老板接了班。

    等到78年政策变动,屠老板把家里的家底全都拿出来,又借空了亲戚朋友,砸锅卖铁盘下车队。

    这个司机的爹,原来就是跟着屠老板开车的车队中的一员,现在屠老板成了老板,他爹还是司机。

    “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的。”

    这个司机跟季冬感慨:“当时有人跟屠叔抢线路,听我爹,跑车的时候座位底下都藏着招子。”

    “嗯。”

    季冬面无表情,心里狂呼侥幸。

    妈蛋,要是知道屠老板这背景,印书的时候什么不找他的印刷厂。

    “怎么又想起来干印刷厂?”季冬问司机:“货运多赚钱。”

    “何止货运。”司机答非所问,老板事迹还没讲完,怎么能岔。

    “现在我们老板成立了建筑集团,你看街边这些楼,有一半是我们老板盖的。”

    妈蛋!这可是朝阳产业。

    季冬心中一动,透过车窗看看街边的楼,盖房子在未来四十年都是朝阳产业。

    “你们老板,挺有眼光。”

    季冬真心实意的夸了一句。

    有眼光有魄力,比季海明强多了。

    “你还没跟我,为什么又干印刷厂了呢。”

    “嗨。不就是我们老板发达了,有人眼红呗。”司机显然是屠老板的铁杆粉丝,对任何一个屠老板不好的人抱有恶意:“车队里有些怂货,开始不敢出钱买车,等屠叔发达了又酸话。屠叔文化低。”

    “屠叔忍了他无数次,越忍那人越来劲。然后屠叔就……”

    哦。季冬点点头,了然道:“然后屠老板为了跟文化有关,就买下了印刷厂?”

    “不是。”司机轻描淡写的:“然后屠叔就把那人砍了。”

    什么玩意儿?!

    “咳咳咳。”

    季冬被自己口水呛到,屠老板这么野的吗??!!!

    “屠叔进去两年,在里边认识了原来印刷厂的老板。”司机跟季冬印刷厂的来历:“听原来是公家的,反正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出来后那老板没钱,屠叔给他一笔钱,盘了他的厂子。”

    司机这件事的主要目的,还是夸屠老板仗义:“你不知道,这印刷厂年年亏,从来没赚过。屠叔不是看他可怜,坚决不能接这厂子。现在每年挣的钱,一多半都要填印刷厂里。”

    “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季冬搞清楚了屠老板的“前世今生”,果然,人还是可以貌相的……跟这种人交道,和跟颜长民他们交道可不一样。

    季冬存了十二分的谨慎。

    屠老板,屠老板被改造了两年之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单靠杀杀是走不远的,你拳头再大还能大得过政府?得学会社会规则。

    所以出来之后,他为了“洗白”自己凶神恶煞的形象,拼命往“文化人”人设上靠,所以盘下了个年年亏本亏吐血的印刷厂,加入了个狗屁不通的“周易文化研究协会”,砸钱砸成了副会长——这样往名片上一印,好看不是。

    现在季冬带来的稿子,竟然让他看到了印刷厂扭亏为盈挣钱的希望。他能不高兴能不上心吗。

    傍上个“高人”,不定能彻底在文化界出个名堂。

    新华书店的王总呢,新华书店在规定上属于“国企”,可国企也分三六九等。特别是近几年改革,什么都改革,他们这企业,一方面要承担政府给的一些任务,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进货进一些规定的书,卖规定的书。一方面呢,特么的又改成了“自收自支”的单位,所有的钱要自己挣。

    选书进书既考眼光又考财力,进不到畅销书,畅销书成本高,其他书不挣钱,年年下来恶性循环,扣除成本、维护,年年亏吐血,人员工资都发不下来。

    他这个老总,看着风光,每到年底都愁的睡不着觉,没少让人家去家里堵门。

    现在竟然有了本地印刷厂印的畅销书!

    “王总,这是季冬!”

    “季冬,这是王总!”

    屠老板站起来对着刚刚进门的季冬,给两人互相做介绍。

    “王总,你好你好。”季冬笑着伸出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季冬,你好你好。”王总肥厚的手掌虚虚握在季冬手上:“高人子弟,久仰久仰!”

    两人商业互吹完毕,季冬又伸出手来要跟屠老板握手。

    屠老板跟季冬握在一起,又用左手把王总的手拉过来,盖在自己手背上。

    “咱仨合伙,未来远大!”

    屠老板拽了句半通不通的文。

    “是极是极。”王总附和道:“赚它个钵盆体满!”

    季冬抽抽嘴角,不得不也跟一句:“造福宁泽,造福全中国。”

    三个有点儿社会资本和能力,目标一致的人,聚在一起……

    大事情:我已经在被来搞的路上【/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