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揽星河
凌云并不因为自己失去这一次顿悟而失望难过,心海惊雷,总不是老天爷看不下去吧?不过对于凌云而言,算不上多么大的失落,他已经饱尝失落的感觉,缘于自己,若能拿着里自然算是好事,若是不能拿到,也不能是坏事。
练剑之后再练拳,玄月依旧躲在暗中查看,四境神意武夫,既是剑修,也是儒生,领头羊的资质真的不是很好,而且肉身经脉都是受过伤的,想要修行走到很高的境界,终生无妄,但是再走武夫与儒生修行,就又不一样的,儒家圣人的境界,口含天宪,言出法随,与修行者无异。
其实这并不是让玄月惊讶的地方,而是凌云可以同时兼顾这么多修行之路,并且根基扎实,走得慢是一回事,走得稳又是一回事。
如果凌云一直这样稳扎稳打,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年轻一代,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凌云练拳结束,有月辉洒落,清冷缥缈,他身上拳意尚未散尽,玄月眼中,仿若是看见有仙人踏白玉盘,欲飞仙而去。
凌云转身,朝着玄月站的地方笑了笑,淡淡的道:“夜色已深,玄月姑娘不休息吗?”
玄月大惊失色,她的修为远高于凌云,莫她也学过不少隐匿段,就是寻常藏匿暗处,凌云这样的修为也很难发现,他的灵觉太敏锐了。
凌云离开之后,玄月走到凌云站过的地方,深吸了一口气,抬头望向星空,星河流转,犹如有神人伸入星河,星河波澜起伏,她心底再一次震惊,“难道真是某位大佬转世不成?”
拳意不散,异象仍在,如神人揽星河!
不许我摘星,我便揽星河!
第二日清晨,凌云从入定之中醒来,陈曦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凌云头上,凌云笑了笑,少年周白昼看向凌云的目光有了一丝忌惮,凌云倒是无所谓,温和的道:“要一起上山吗?”
“不用了,我们打算先四处看看风景。”玄月淡漠的道。
凌云点点头,牵着陈曦的,去往山间的溪,给陈曦洗脸,看着凌云他们走远之后,周白昼皱起眉头,“玄月姐姐,他当真是一位大佬转世?”
“至少应该是十三境人皇境界,”玄月摇摇头,“但是我昨晚撑着他入定的时候,以观月镜查探过,他无所察觉,而且并无转生者的种种迹象。”
“心为妙,如果真是某位大能,恐怕少不了些麻烦的。”周白昼紧紧盯着凌云他们远去的方向,心中思虑极多。
青云山上可摘星,这是一个法,但实际上,“摘星”二字,得之于三百年前一位本命飞剑名为“摘星”的大剑仙,他于此地飞升,留下摘星,为其一半传承,多少年来,来此地论剑,游览的修士,六成都是奔着“摘星”而来,至于他那么好朋友好兄弟弦乐,同样是为了“摘星”而来。
他不是为了取得摘星,而是为了借此砥砺自身剑道,磨炼自身剑意,故而才有这一场问剑青云山上。
陈貂寺里捧着糕点,淡淡的道:“那两人为何对你我如此忌惮?”
“谁知道呢?可能是你红袍太惹人怀疑。”凌云笑着道。
陈貂寺耸耸肩,“那个玄月还好,周白昼是个老江湖,年纪不大,为人处世都十分老道,警惕心不。”
“反正对我们暂时没有害处,就没有必要挂在心上了,”凌云摇摇头,给陈曦擦干了脸,又捏了捏,“我记得青云山上倒是有不少风景极佳的地方,从这里往北去,由望北竹林,风景极好,要不要去看看?”
“你是想去看竹林,还是想去看看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题字?”陈貂寺轻笑,如凌云与他这样的读书人,也难免不对前人那些极好的诗词心动,这首竹石不够昳丽,文辞也并非多出采,但他们读书是看文辞吗?
自然不是,他们看的是道理。
“与风景有何异?”凌云反问道。
陈貂寺揉了揉陈曦的头,温和的道:“走吧,曦儿。”
陈曦跟着陈貂寺和凌云一起去了望北竹林,竹林四方,分以毛竹,楠竹,水竹与琴丝竹,错落有致,水竹外侧有河,围圆一圈,自上而下,水竹环绕,楠竹在后而依山,山壁题诗竹石,与毛竹对立,毛竹临崖在北,楠竹在南,水竹居于东方,而琴丝竹在西,中有亭台,周有青神竹,环境清幽淡雅,时有儒生至此饮茶泼墨作画。
凌云他们到的时候,还没有人来,青驴自己找了一个地方趴下,打了个哈欠,显得很无聊,凌云也没有急着去看题诗,而是坐在亭台之中,神色淡然,翻书看书,如此环境,当然极好。陈貂寺微微一笑,他精通百家学问,自然也是喜欢读书之人,不过他读书不如凌云多,都是挑拣各家经典阅读,学以致用才是最好,否则读书再多都不行的,凌云则是与有些不同之处,在于凌云如果真心要入儒家,得取功名,自然是要读更多的。
当然也并非是读书多就一定会有儒家功名,除却学问一事之外,总是要做些实事的,否则读书读书,总不能学以致用,岂不是白读书了。
凌云一路之上,待人接物都在秉承亚圣一脉的学问,与人为善,处处讲理,坚信世道会好,坚信人心本善。
“凌云,你真觉得人性本善?”陈貂寺忽然问道。
凌云点点头,又摇摇头,他温柔的看着陈曦,“稚童能懂什么呢?”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陈貂寺语气平缓,他的学问应该比凌云高一些,他也知道一些很难的问题,“人人皆是从稚童而来,稚童本性无善恶,但后来却有善恶之别,那么是稚童先善后恶,还是先恶后善,还是善恶本存,只是后来走的路不一样,或则我们可以换一个比较简单,但是比较直接的话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恶还是先有善。
凌云皱起眉头,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或则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的结果的问题,先有鸡,是因为鸡从蛋里出来,那么鸡从哪里来的呢?
若是先有蛋,那么蛋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是先有鸡啊,不然为什么叫鸡蛋呢?”陈曦回答道。
“那如果先有蛋,不是该叫蛋鸡?”陈貂寺大笑。
凌云紧皱眉头,“可以反推,如果先有蛋,但是蛋需要鸡来孵化才会出来,如果是先有蛋,那么根本不能出现鸡,故而先有鸡,才会有蛋,如同人族千万年的演变成如今的三教百家是一个道理。”
“不太对,也不算错。”陈貂寺站起身,单背负,走向山壁,“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诚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些有是什么的解释呢?”
陈貂寺转身看向凌云,温和的道:“凌云,为什么不先跳出因果之规律,再来看这些问题呢?”
“跳出因果?”凌云疑惑的问道。
陈貂寺笑了笑,“大圈圈,可大圈包围圈,可以是大圈和圈交叉,可以是大圈和圈分别在一个地方,天地之大,为何一定是要因果的?”
“先有鸡和先有蛋,如果看作是因果关系,那么这其实无法解释的,或则在先有的学问之争解释很少,也不大会被接受,那么就道祖五千言而言,大道和仁义,大道是大道,仁义是仁义,智慧是智慧,大伪是大伪,六亲不和和孝慈没有必然的关联,国家混乱与忠臣也并没有关系,是不是这样想就不太一样?”
陈貂寺看着凌云皱眉沉思,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因果很递进其实应该是可以多加专研的,尤其是在这样的世界之中,但是如果可以跳出因果去看待事情,对于自己,对于凌云而言,都是很好的事情。
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为这天下苍生谋些福祉,在现在遇见的所有人里,凌云目前是最合适的人,凌云心中的杀与杀意,难以消弭,等日后心魔若生,他必然难以度过,甚至就此身死,现在给他种下一个可以跳出的跳板,往后就会轻松许多。
陈貂寺看着山壁上的题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陈貂寺淡然一笑,朝着天空竖起了一根中指,一位衣衫简朴甚至有些破烂的老儒生站在陈貂寺身后,刚才陈貂寺的提问他当然听见了,跳出因果,年纪,智慧很大,学问不高,思想太高,这个孩子,也是很好很好的嘛。
他的身形骤然消散,天地之间有大道,大道从来无情无欲,但人也是大道下的众生,**无数,杂念更多,是好事也是不好的事情,善恶之分别,先后之顺序,跳出这样的因果关系,善是善,恶是恶,无本无根之缘由,这样就很好,善恶都是可以改变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
凌云紧紧皱起眉头,陈貂寺朝着陈曦招了招,陈曦担心的看着凌云,陈貂寺道:“曦儿,不要打扰你哥哥哦。”
“可是哥哥看起来很痛苦。”陈曦担忧的道。
陈貂寺叹了一口气,温和的道:“现在是痛,想得通了,以后就没有大痛,不担心的,你也不要想那么多。”
他知道凌云想怎么对待陈曦,孩子是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不应该想大人的事情,这也是一路上凌云很是拖沓,不着急去往麟州的原因,他想带着陈曦单穿的多走一段时间,也不要想那么多事情,陈曦很聪明,越聪明的孩子,就越不应该太早的长大。
所以凌云不想陈曦那么快长大,走得慢一点更好,可是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的啊,凌云额头冒出虚汗,将因果跳出,这样对于习惯性的思考前因后果的凌云而言,实在是太难了,聪明的人认定一件事,其实最难改变,因为认识很深,才越难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