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人间浩然凌云志

A+A-

    白衣和尚便没有再话,当然不会是他做的,也不会是他做的,一个凌云,入不了他的眼,对于很多人而言,凌云只是一颗时有时无的棋子罢了。

    他只是在路过的时候,随便给凌云摸了一下脉络而已,总归是个可怜人,佛门心善,就不在凌云身上下棋了。

    陈貂寺无奈的揉了揉头发,忽然笑道:“既然你们修行修心丢修到这个地步,那我也不客气,帮你们剔除一些糟粕了。”

    “心志坚硬,勇气可嘉。”白衣和尚缓缓消失,化作一片片的莲花瓣飘向天地间。

    陈貂寺伸了一个懒腰,又躺了下来,六月酷暑难挡,好在又凉风祛除暑意,“好兄弟啊,哥哥可是为你跟佛门大佬对上了啊,咱现在可是两清了。”

    凌云将绿衣拉在身后,中毛笔笔尖滴落鲜血,四周分别站着四个修士,是一个的护卫,一个年轻人捂着嘴站在凌云对面,眼神冰冷,“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需要知道。”凌云淡漠的道,他真的没有想到,绿衣的体质会引来这些人的觊觎,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是寒玉之体演化而成,承了老板娘天大的人情,可以绿衣的体质就是先天体魄,最近寒冰一道,天赋异禀。

    所以当他们发现绿衣不凡的时候,就想要将绿衣带走,当然如果其持身正的门派,凌云当然舍得让绿衣拜在对方门下。

    可是张口就要绿衣当侍女,凭什么?

    那些大富大贵之家的公子姐有些什么癖好,凌云不用想也知道的,只不过在那些bt的人圈子里,都不算是什么隐秘。

    凌云不可能看着绿衣陷入险境,况且对方也不是什么好人,也是些沉不住气的人,好在自己五境武夫体魄还在,受得了。

    再则他不久之前,能够得见浩然长河,虽然修为真个儿是没有多高了,但是浩然气,已经可以击败别人的。

    书生以笔杀人!

    儒家书生的攻伐之术,自然不仅仅局限于修行之法,圣贤书籍,诗词歌赋,同样也是攻伐利器,只是此道所需要的文运便是极多,或则换个法,是需要作为读书人的天赋,真的很高,要求很多,每个人也不一样,但能够以诗词歌赋作为攻伐利器的儒家读书人,又真的是极其不一般,哪一个不是名动天下的才子?

    最为出名的便是以诗仙名动九州天下,惊动三教,却又是一位大剑仙的太白。

    再则便是以词同太白并列苏子。

    凌云自己本身是没有多少才气的,读书多,能有,未必能写出什么惊艳的诗词,只是单以儒家而言,圣贤书万卷,文字可杀人!

    凌云单背负,以浩然正气为墨,天地为砚,尽情书写!

    凌云凌空书写一个“御”字,便有浩然气将他和绿衣包裹,四个方位的修士有合击之法,威力巨大,飞舟管事却忽然出现,看着凌云,眼眸深邃,他是忘幽州玉玲宗管事,同家接触也有,对于九州天下儒家更是神往,谈不上多么喜欢哪一脉的学问,但对于儒家学问多少有些了解。

    他们这些常年四处乱跑的人,对于看人,眼力还是有的,凌云这一,不管他出自儒家哪一支文脉,都会是各大书院的君子候选之人,是有望登顶儒家学问顶峰,甚至可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脉学问。

    当然这是最好的,但最不济的,也是个儒家君子,这浩然气之精纯,远飞寻常书生可比,尤其是立身正,持身正,心有浩然正气。

    “都散了吧。”管事淡淡的道,朝着凌云作揖,温和的道,“这位公子,敢问师承何人?”

    “弟子愚钝,不敢提及先生。”凌云回礼,他之所以没有下杀,便是不想因为自己心狠辣,而导致绿衣往后受到伤害。

    不提及先生名讳,也是不想先生因为自己蒙羞。

    那年轻公子却是不依不饶,冷声道:“老家伙,我警告你”

    管事姓杨,叫作杨戟,是忘幽州掌握三座渡口的玉玲宗中的幽林州管事,修为在八境,不过交友广泛,所以在忘幽州也是有名气的一位,当然他也不会惧怕这个年轻公子身后的实力,至少没有被玉玲宗放在眼里。

    而且同凌云这样的书生比起来,很明显的是凌云要重要许多,自己家的那位青年才俊长老,可是极为喜欢儒家学问的。

    凌云虽然身受重伤,他也看得出来修行艰难,但是天下大道,道道通天,儒家学问更是博大精深,如何不能通天?

    “你家长辈还没有敢这么跟我话的人,你个黄口儿,也敢乱嚼舌头?”管事邀请凌云去贵宾间,一边道,“来人,将他扔下去。”

    “算了,寻常修士从此处坠下,必然身死道消。”凌云阻止道,他去忘幽州,一是去玲珑山看看,再则是将绿衣留在陈貂寺身边,跟着自己,总是要多受阻挠的,也不愿意因为自己,而使得绿衣在忘幽州待得不安全。

    “友宅心仁厚,那便放过他吧。”杨戟挥挥,此前之事他一直在看着,不管弱势的那方是不是凌云,占据道理就是占据道理,他自然是要出帮忙的,忘幽州在九州天下的风评不算好,那青年所在的在忘幽州的风评更差,出了名的墙头草。

    要有多喜欢灵玉州的人,那根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凌云与杨戟对坐,杨戟缓缓的道:“老夫杨戟,见过公子。”

    “前辈多礼。”凌云起身还礼,杨戟此人到底是何居心,凌云不知道,不过对方既然帮自己解围,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

    “听公子口音,不大像是忘幽州之人,来此可是有要事?”杨戟温和的问道,“老夫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在忘幽州里,还是有点名气的。”

    “好意心领了,”凌云轻声道,“前辈邀我来此,是有什么事情吗?”

    “老夫一生阅览圣贤书,觉得儒家学问委实极好,故而想请问公子师承,若是有会也可以为老夫解惑。”杨戟不是瞧不起凌云,只是心中困惑已多年,总是要个学问高些的人来解惑,不过他的身份又无法接触到真正愿意一心治学的大儒。

    凌云温和的道:“先生两年前便已经回了稷下学宫,前辈若有闲暇时间,也可以去稷下学宫拜访,若是前辈着急,晚辈虽然才疏学浅,或许也能为前辈提点建议。”

    “此事我已困惑极久,也是天下大多数的疑惑,近日又听到了风声,是儒法两家要定规矩,更彻底的约束修士,所以我一直好奇,三教之中,道佛两家禁止百家,独尊己身,儒家有实力效仿道佛两教,为何又要放任百家,且约束修士?修士修行,无非是为长生大自由,如此约束,反而本末倒置。”杨戟缓缓道。

    凌云沉吟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修行修力不修心,前辈既然有此问,又常年作为渡船飞舟管事,所见所闻比之于晚辈多上太多,也必然是见过修士草芥人命,视凡人如草木蝼蚁;也必然是见过大富大贵之辈,贪赃枉法等等事情,儒家有礼,法家之制,能够使人向善,遵规守矩,修士与凡人各安一方,但修力不修心,天下大乱,如拿妖族天下,弱肉强食,那么以晚辈为力,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今日都可能惨死于此。”

    “儒家给九州天下众生画了一个圈,在这个圈中,行事自由,规矩之下的自由才是大自由,能戍守本心才是最好的,或则在晚辈看来,哪怕退一万步来,没有儒家,天下尚有大道规矩,常人不可逆,也无人可逆天道而行,但天道为何?天道更多也是世间的公道与自在,修士修行,遵循天道规律,万物生长老死也是自然循环,如何能超脱出去,不然为何修士得长生,三灾九劫又为何存在?”

    “至于前辈所言,听到的‘风声’,不外乎八个字。”凌云嘴角微微扬起,他读书极多,三教百家都涉猎极多。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凌云轻轻敲动桌面,“实际上这件事对于某些山门而言,的确是坏事,但对于更多的山门而言,也是好事,如何自处,约束心性,才是自身最为重要的,修行先修心再修力,大道有望,虽远不长。”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杨戟喃喃自语。

    实际上法家始祖,应该追溯极为久远的时代了,比之于至圣先师他们的时代也差不了多少,重要的是诸子百家,法家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到了儒家那位提出与亚圣学问相悖的圣人出现之后,法家的学问也真正开始灌输到天下之中,即法家之集大成者的出现。

    凌云此前提出的策略,当然极多的都是法家之规矩,儒家之礼仪,真正要实行起来,很难,当然并非是凌云最先提出的,同样的事情,儒家极为教主副教主都是有提出过的,只是后来被阻止了,或则在一定程度上很是偏激。

    凌云能够接触到这些,当然也是因为先生留下的书籍太对,他才有会看到,才有会看到这些事情,并且就清泉镇一事,能够得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治理天下的方法。

    倘若真正开始实行,以一国比一州,以一州当一个天下,不难,也很难。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要那天下自以为要得大自在的修士们,通通遵守律法,不得滥杀无辜,不得视天下百姓如无物,厮杀可以,但是不要被抓住把柄。

    将稷下学宫的权利下放到各个王朝之中,儒家不会过多参与,儒生入仕治学都是其自己选择,敕封山水神灵之事,朝廷自行决定,又儒家最终考校其德行,诸如此类,若是真正得以顺畅,儒家轻松,王朝权利加大,修士得到约束,天下黑白分明,清浊同行,再无此前紊乱。

    随意将凡人当作那棋子,任人摆布。

    杨戟朝着凌云深深鞠躬,“受教了,到底是因为老夫多时站在修士角度去想,才得如此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