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树下赏月

A+A-

    四名威武的义军将士,持长枪腰挎短剑,肃立在辕门的两旁。

    辕门前高高的旗杆上,两面金黄色的“张”字帅旗,在晚风中轻轻舞动着旗面。

    挂在辕门两旁的大红灯笼,绽放着耀眼的红光。

    明月的余晖,从树上透了下来,洒在辕门外的黄土地上,隐隐约约,斑驳陆离。

    辕门内,紧靠西厢房,一株两人才能合抱的桂花树,约有两丈多高。

    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一张朱红色的八仙桌上,香甜可口的桂花糕,酡红圆润的大红枣,清香扑鼻的龙井茶,已经摆得琳琅满目。

    桌上铺着一张黄绸桌布,洒满鹅黄色的桂花。

    淡雅的桂花香味,随着晚风扑面而来,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惬意连连。

    清晨出门之前,张献忠吩咐厨娘,准备些桂花糕之类的食物,以备今晚赏月之需。

    厨娘姓王,名翠花,年约四十,老家榆林镇。

    当年张献忠在榆林镇当边兵时,一个偶然的会,与翠花相识。张献忠的义军转战榆林时,王翠花执意跟着张献忠,于是做了张献忠的厨娘。

    王翠花是乖巧伶俐之人,做得一好菜和点心,早已经按照张献忠的吩咐,将赏月的诸多食物,悉数准备停当。

    “姑父,诚儿要吃桂花糕呢!”刘诚拉着张献忠的,颤颤巍巍,央求着姨父张献忠。

    刘诚虽然年纪尚,却乖巧伶俐。只要看见张献忠,就缠着张献忠问这问那,颇得张献忠喜爱。

    此时见厨娘王翠花,端着满盘的桂花糕,从身旁急急走过,哪有不垂涎三尺的道理?

    张献忠和刘燕,带着健生和刘诚,向西厢房慢慢走去,转过一处花台,来到桂花树下。

    健生跟在张献忠身后,见刘诚要吃桂花糕,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刘燕:“娘,健生也要吃桂花糕呢!”健生一边话,一边摇着刘燕的臂。

    刘燕看了看刘诚,又看了一眼桌上的桂花糕:“那些桂花糕,等舅舅和舅娘来了,健生才可以吃的。如果此时就吃,舅舅舅娘来了,没有桂花糕吃,岂不坏了体统?”

    健生抬眼看了看刘诚,回头看了看辕门的方向:“舅舅舅娘,何时才来呢?健生见了桂花糕,快要馋死啦!”健生毕竟年纪尚,心里老是惦记着桌上的桂花糕。

    张献忠看了看树下的八仙桌,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刘诚:“好子,等一会儿大大和娘亲来了,姑父让诚儿吃个够!好不好啊?”

    刘诚听罢张献忠的话,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健生,调皮地伸了伸舌头,拌了一个鬼脸:“今晚吃桂花糕啦!今夜吃桂花糕啦!”

    健生连忙大步上前,站在张献忠的身旁,看着兴致勃勃的刘诚,也学着刘诚那句话,奶声奶气嚷了起来:“今夜吃桂花糕啦!今夜吃桂花糕啦!”

    张献忠摸了摸健生的后脑勺,连忙微笑着夸奖健生:“健生真是个乖孩子,大大心里真高兴!”健生被张献忠夸奖一番,乐颠颠地看了看刘诚,不觉也做了一个鬼脸。

    辕门外传来刘威话的声音,张献忠连忙看了看辕门方向:“健生,快去辕门那里看看,舅舅舅娘来了没有?”

    “舅舅,舅娘,快来吃桂花糕啊!快来吃桂花糕啊!”健生转身朝着辕门方向走了几步,连忙停下脚步大声呼喊。

    刘诚转头看了看辕门方向,也跟着健生,“呼啦啦”跑了过去。

    “大大,舅舅舅娘来了,可以吃桂花糕了吗?”健生从辕门方向跑了过来,踮起脚尖,看着八仙桌上的桂花糕,馋得“吧嗒”着嘴。

    张献忠看了看健生,突然“噗嗤”一声,笑出声来:“舅舅舅娘已经来了吗?健生难道等不及了?年纪,嘴只知道嚷着吃。咱家的健生,已经成馋猫啦?”

    张献忠看着垂涎欲滴的健生,顿时不觉乐不可支,喜得一旁的刘燕合不拢嘴,只是看着身旁的张献忠。

    杨依莲走到张献忠身旁,看了看健生和刘诚:“谁人家的孩子,不贪吃啊?这可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杨依莲素来喜欢孩子,尤其对健生,更是如此。

    即使有时健生与刘诚闹口角,杨依莲依然护着健生,不留情面斥责刘诚,闹得刘诚告诉刘威,诉杨依莲袒护健生。

    “健生,到娘亲身旁来,让大大和舅舅,多几句话吧!”刘燕看了看缠着张献忠的健生,连忙上前牵着健生的。

    杨依莲则拉着刘诚的,看了看刘燕身旁的健生:“快去和表弟玩一玩,再等一会儿,就可以吃桂花糕呢!”

    “今夜中秋之夜,好不容易有了闲暇,献忠请将军和嫂嫂一起赏月。厨娘翠花早已经备了桂花糕等零食,咱一大家子,一边赏月,一边吃桂花糕,岂不是美事一桩?”张献忠见刘威杨依莲依次入座,看了看当空的皓月,来了个简单的开场白。

    刘威看了看张献忠,连忙慢慢欠了欠身:“大王是有心之人,末将代依莲和儿子刘诚,谢过大王盛情。”刘威虽然是张献忠的妻舅,却依然有礼谢过张献忠的邀请。

    张献忠见刘威彬彬有礼,连忙看着刘威和杨依莲:“献忠与刘将军依莲嫂嫂,本来就是一家人,何来谢谢一之理啊?”

    杨依莲听罢张献忠的话,连忙看了一眼身旁的刘燕:“大王如此的心意,依莲真是过意不去!大王对依莲一家的好,依莲已经记在心里。”

    杨依莲十分懂得礼节,虽然与张献忠是一家人,还是敛衽彬彬有礼,谢过张献忠盛情。

    “刘将军和嫂嫂,不必太客气。俗话有言,一家人,不两家话。既然桂花糕已经准备好,不妨一边欣赏中秋明月,一边吃桂花糕吧!”张献忠站起身来,将一块桂花糕,慢慢递到刘诚里。

    刘诚看了看张献忠,接过桂花糕塞进嘴里,乐呵呵地看了看健生。健生嘴里含着桂花糕,里拿着一个大红枣,对表哥刘诚点了点头。

    桂花,飘香阵阵。

    月影,已经西斜。

    桂花树下,张献忠与刘威,窃窃私语。

    刘燕与杨依莲,看着熟睡的健生和刘诚,笑逐颜开。

    如此温馨和谐的场面,张献忠观之,自是欣喜不已。

    “曾几何时,才有如此难得的场面啊!”张献忠看着和睦相处的两家人,不禁在心里喃喃自语。

    看了看西斜的明月,想着面临的处境,张献忠满腹的欢欣,顿时慢慢荡然无存,郁郁寡欢的思绪,像一席挥之不去的梦呓,久久纭绕在脑际。

    眼前虽然接受熊文灿招抚,蜗居在谷城这片天地,但毕竟不是长留之计,终有一天,要离开谷城的。

    前天,监军道张大经,在马廷宝徐起祚陪同下,又到大营向张献忠索贿,被张献忠狠狠怒斥一番,老羞成怒拂袖而去。

    前不久,朝中几位大臣,也派人捎来口信,数落张献忠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胁迫张献忠,送去不少珠宝银两。

    熊文灿许诺的义军粮饷,却一直没有下文。数万人的队伍,竟然没有粮饷,怎么维持得下去?

    张献忠不得不派将士们,到谷城西部的山里开矿,弄些银子,用于义军粮饷。想到这里,张献忠长长叹了一口气。

    刘威正与张献忠聊得起劲,突然见张献忠紧锁眉头,连忙向张献忠问起缘由:“大王又在为何事,自寻烦恼呢?如果大王一并道来,末将也许能为大王,想想法子呢!”

    刘威熟知张献忠,是心胸开阔之人,世间没有何事,难得住张献忠的。如果见张献忠唉声叹气,就知道张献忠心里,有无法排解的烦恼。

    张献忠看了看刘威,将头摇得拨浪鼓似的:“眼前的状况,真令献忠担忧啊!那些贪官污吏,视献忠为唐僧肉,都想来咬上一口!如果得不到,顿时老羞成怒。朝廷招抚时,许诺的军饷粮草,却没有一点踪影。如果再如此下去,别怪献忠翻脸不认人!”

    “大明王朝已经没落,朝廷官吏嗜钱如命。如此**的天下,总有一天,会坍塌的。”刘威看了一眼即将西沉的明月,回头看着怒气冲冲的张献忠,心里顿时愤懑不已。

    刘威,是张献忠的心腹将领。

    张献忠自打决定假降之日起,无论何事,都与刘威商议。刘威对朝廷官吏肆意勒索,也是义愤填膺。

    “刘将军得对!犹如房屋似的,旧的坍塌,新的建立起来。”张献忠看着愤愤然的刘威,连忙幽幽地接过话头。

    刘威迎着张献忠的目光,连忙若有所思:“既然新的房屋要建立起来,大王为何不做新房屋的建立之人呢?如此,可以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呢!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大王又何乐而不为呢?”

    张献忠顺捋了捋胡须,慢慢站起身来,靠着身后的桂花树,微笑着默默点了点头:“献忠正有这个意思呢!愿刘将军与献忠一道,在坍塌的旧房屋的地基上,建立起一间崭新的房屋,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