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奴才心计
田妃从龙床上坐了起来,看着正在穿衣的崇祯,目光与王承恩不期相遇,又连忙迅速移了开去,艳若桃花的脸颊之上,泛起若隐若现的笑容。
田妃妩媚艳丽的笑容,王承恩看得真真切切,心里不禁有了些许期待,连忙不露声色转过头去,跟在崇祯身后走出寝宫,陪着崇祯去了皇极殿。
干燥的春风卷起的黄沙,从乾清宫席卷而来,弥漫在皇极殿前的广场上。滚滚而来的燥热空气,裹着细细的沙粒,让人睁不双眼,仿佛有种窒息的感觉。
崇祯看了看渐渐停息的风沙,继续着刚才过的话题:“皇太极觊觎大明已久,多次从山海关和蒙古长城,窜犯大同宣府京畿等地,掠财抢物无恶不作。昨天,朕又接大同府宣府塘报,清军铁骑两万人,又从蒙古长城方向,气势汹汹杀了过来。”
御阶下的文武百官,听罢清军又从蒙古长城南犯,顿时惊慌失措议论纷纷,窃窃私语之声,刹那之间,不绝于耳,都清廷铁骑,是如何的厉害和可恶。
崇祯看了看春阳下,惊慌失措的文武百官,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卢象升,慢条斯理地问文武百官:“大敌当前,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何退敌良策?”
往日夸夸其谈的高起潜,此时却默不作声,看了看御阶下卢象升,脸上露出鄙夷的笑容。
高起潜前天从辽东回京复命,今天也按惯例上朝议事。
那天,卢象升在乾清宫,与崇祯谈论议和的事,高起潜已经知道几分,故而今天上朝,将注意力投向卢象升。
“议和的事,是皇上的旨意,卢大人胆大包天,竟敢当面质问皇上。大人究竟有几个脑袋,居然敢在皇上面前耍威风,难道大人是活腻了不成?”高起潜用挑衅的目光,看着郁郁寡欢的卢象升,在心里恨恨地默默自语。
卢象升从高起潜的目光里,读出了一股暗暗的杀气,不禁大吃一惊,心里顿时也了然了许多:“看高起潜那个神情,那天与皇上所谈议和的事,一定是真的无疑呢!”
想到这里,卢象升的脸上,露出些许痛苦的表情,转头看了看不远处,身居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对退敌究竟有何高见。
崇祯见没有大臣答话,将目光从卢象升身上,移向默不作声的杨嗣昌:“杨爱卿是兵部尚书,兵马之事,悉数由爱卿调遣。爱卿对此事,究竟有何见解?不妨一并道来,让朕也细细听听!”
杨嗣昌既是朝中重臣,也是官场老人。
在此种情形之下,崇祯想听杨嗣昌的见解,帮崇祯出出主意,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故而对崇祯的提问,是不出意料之外的。
“皇上,依微臣之见,清军铁骑两万人马,向宣化京畿而来,依然不足为惧。微臣以为,大同宣化和京畿等地,皇上尚有八万人马可以调动,只要指挥得当,足以保京畿无忧。”杨嗣昌看了看崇祯,理了理头脑里纷乱的思绪,连忙心翼翼接过话头。
杨嗣昌老谋深算,知道崇祯束无策,想以区区几句话,对崇祯的问话,搪塞了事。
大同宣化京畿有多少人马,身为担任京畿防务的卢象升,心里自然是一清二楚。
卢象升知道,除了自己下八千亲兵以外,杨嗣昌高起潜里,还有足足两万人马。其余的,是守卫城池的守军。即使将守军全部算上,无论如何,也没有八万之众。
卢象升轻轻叹了一口气,看了看只有十步之遥的杨嗣昌,眼里露出一丝悲切的神情。卢象升知道,此乃杨嗣昌凭空杜撰的谎言,妄图以此稳住崇祯惊慌的心绪。
崇祯也不是不知道,京畿连同宣府大同,也绝没有如此多的人马,转头看着杨嗣昌:“杨爱卿的话,朕是无论如何不会相信的。朕是一国之君,宣府大同和京畿,究竟有多少人马,朕心里,难道还不清楚吗?”
杨嗣昌没有想到,崇祯居然在文武百官面前,让身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一时下不了台,心里顿时没有了主张。
杨嗣昌看了看崇祯威严冷峻的脸庞,连忙“噗通”一声,突然跪在御阶之下:“皇上明察秋毫!微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崇祯看着御阶之下杨嗣昌,心里之气不打一处来:“朕怎么就明察秋毫?爱卿怎么就罪该万死?统统是无用的鬼话!”崇祯气咻咻的模样,杨嗣昌不觉一惊,连忙将头,埋得更低。
高起潜站在崇祯身旁,见杨嗣昌被崇祯骂得狗血喷头,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平日里和言悦色的崇祯,此时一旦骂起人来,居然毫不留情,高起潜也不寒而栗。
高起潜看了看阴沉着脸的卢象升,顿时已经方寸大乱,连忙用眼睛的余光,注视着崇祯脸上的表情,担心此时的崇祯,问起京畿的防务。
卢象升见崇祯怒斥杨嗣昌,心里俨然有着漠然的畅快。
卢象升看了看察言观色的高起潜,转头看着焦急不安的崇祯,慢悠悠地接过崇祯的话题:“微臣以为,当下应该集中京畿宣府和大同人马,依托当地地理条件,抵抗阻滞清军进攻。同时,令洪大人熊大人,调集各路人马,连夜进京勤王,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崇祯看着御阶下的卢象升,感觉只有这两个法子,可供当下的崇祯选择:“卢爱卿是大明栋梁,驱逐清军铁骑于长城之外,要靠卢爱卿此等的俊杰!”
其实,此时的崇祯,知道如此夸奖卢象升,只是为了和缓卢象升心里的不快,也是为了稳定文武百官的情绪,以便集中京畿的各路人马,拱卫危急之中的京城而已。
卢象升做梦也没有想到,方才冒死所的寥寥数语,竟然让崇祯欣喜不已。
卢象升戎马生涯数十载,还没有听崇祯对哪位大臣,过如此的褒奖之语。在不知不觉之中,卢象升顿时热泪盈眶,在心里默默自语:“哎!还是当今皇上,理解微臣啊!”
崇祯将目光转向文武百官,站起身来急急吩咐:“从即日起,卢爱卿杨爱卿高爱卿,即刻调集人马拱卫京畿,朕命洪爱卿孙爱卿,火速从陕西来京勤王,不得有误!”
杨嗣昌卢象升高起潜,连忙齐齐地跪在一溜,应承着崇祯的圣谕。
末几,连呼三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也连忙跪在地上,看着御阶上的崇祯三呼“万岁”。
燥热难耐的天气,已经持续十余天。
从燕山山脉北部,到华北平原南部,骄阳依然灸烤着大地。
紫禁城里,原本郁郁葱葱的植被,因干旱少雨,显得更加枯萎。
碧波荡漾的太液池,已经露出湖床,往日在湖里追逐嬉戏的水鸟,竟然没有了一点踪影。
王承恩带着两位太监,打着黄油布雨伞,陪着郁郁寡欢的崇祯,走在太液池边的林荫道上。
那天下朝之后,崇祯颁下御旨,命洪承畴孙传庭来京勤王,此时已经快十天,却依然杳无音讯,崇祯为此焦急万分。
今天早朝之后,闷闷不乐的崇祯,让王承恩备下銮舆,来到太液池边,看看风景,顺便也散散心。
崇祯以往,由高起潜侍候。高起潜近来因公务缠身,无瑕陪同崇祯前往太液池,就由王承恩侍候崇祯。
然而,崇祯嫌今天前往太液池,似乎有些孤单寂寞,让皇后周氏和田妃袁妃同行,也可以借这个会,与妻妾们见上一面。
王承恩不愧是崇祯的心腹之人,更是内廷事务老,不到半个时辰,皇后周氏和田妃袁妃,陪着崇祯来到太液池。
此时虽然烈日高照,酷热难耐,但紧靠太液池的树林旁,几把宽大的遮阳伞,已经矗立太液池边,艳丽的绸缎围成的凉棚,按时悉数搭建而成。
凉棚里,明亮几净的茶几上,摆满可口的西瓜葡萄荔枝等果蔬,远远望去,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几张黄花梨木躺椅,安放在茶几两旁。淡淡的龙井茶的芳香,弥漫在酷热的空气里。
“皇上,奴才今天斗胆将凉棚,置于此地,不知皇上以为如何?”王承恩恭谦地站在崇祯身旁,看了看硕大的凉棚,连忙低头柔声不已。
崇祯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凉棚,轻轻点了点头:“爱卿将凉棚置于此地,既凉爽,又能欣赏太液池的美景,很合朕意呢!”
王承恩听罢崇祯赞许,连忙笑盈盈地看着崇祯:“奴才谢过皇上夸奖!”
崇祯看了看王承恩,指了指不远处的凉棚:“爱卿,陪朕去凉棚里,歇歇吧!站在太阳下,朕热着呢!”
王承恩连忙点了点头,扶着崇祯,向凉棚走去。崇祯一边慢慢走着,一边看了看皇后周氏等妻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