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秀色可餐

A+A-

    卢象升看着吐沫飞扬的崇祯,仿佛崇祯讲的那些事,已经与自己无关似的。此时的卢象升,所关心的,是京畿的安危。

    崇祯依然在皇极殿上高谈阔论,卢象升却没有听进去只言半语,巴望着崇祯话锋一转,也谈谈京畿的防卫话题。

    卢象升对议和之事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自万历末年以来,清廷越来越锋芒毕露,屡屡南侵山海关和长城一线,威胁京畿的安危。

    朝廷的衰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陷于内外交困的崇祯,要想扭转眼前颓势,是不可能的事。

    朝中,杨嗣昌高起潜等重臣,游崇祯与清廷议和,则是由来已久。由此,在朝中形成一股议和的势力。

    杨嗣昌和高起潜,之所以挑头主张与清廷议和,也是见朝廷已无回天之力,以期与清廷达成议和,让崇祯王朝,得以苟延残喘。

    崇祯自继位以来,面临内外交困的形势,也颇感回天乏术,继位时的雄心壮志,此时已经荡然无存。

    见杨嗣昌和高起潜,提起议和之事,崇祯就有些动摇,悄悄吩咐派心腹之人,去关外打探消息。无奈走漏了风声,在朝中弄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

    卢象升从河南进京不久,得知杨嗣昌高起潜,鼓动崇祯议和,顿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借问起崇祯个所以然。

    卢象升历来对议和之事嗤之以鼻,知道杨嗣昌高起潜,是议和的始作俑者,心里十分郁闷,想劝劝崇祯,打消议和的念头。

    哪知道,崇祯一听议和之事,顿时火冒三丈,怒斥卢象升妄议朝政,令其回相府面壁思过,卢象升悲愤不已。

    与清廷义和,是朝廷密大事,依崇祯刚愎自用的秉性,哪里容得让卢象升插上几句。

    崇祯看了看御阶下的卢象升,顿时话锋一转:“近来朝中流传,朕与清廷议和。朕对此事毫不知情,也决不会让此类事项发生。自即日起,但凡朝中大臣,有擅自议论此事者,当按律重处,朕绝不姑息迁就!”

    卢象升看着信誓旦旦的崇祯,顿时不觉热泪盈眶,连忙低头泣声连连:“皇上心系天下,匡扶社稷,忧国忧民,一定会带领众臣,重整朝纲,再壮国威的。”

    性格倔强的卢象升,见身为皇帝的崇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怒斥与清廷议和,此时竟然有些失态,以为议和之事,被崇祯拒之于千里,顿时不觉感慨万千。

    “卢爱卿对朕赤胆忠心,无私无畏,日月可鉴,是当今朝中大臣的楷模。京畿的安危,是社稷的安危。社稷的安危,关乎天下百姓。朕望卢爱卿忠于职守,调集精兵强将,加强京畿防守,确保京畿,万无一失。”崇祯毕竟是当今皇帝,应付眼前区区琐事,倒是绰绰有余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象升听罢崇祯的话,顿时热血沸腾,连忙敛了敛衣袖,“咚”的一声,跪在御阶下,连呼三声“万岁”,以袒露心里的喜悦之情。

    崇祯见卢象升顶礼膜拜,脸上露出惨淡的笑容,连忙慢慢站起身来:“爱卿免礼!爱卿免礼!”

    崇祯完话,眼角流下两滴浑浊的泪水,既为有卢象升如此的忠臣高兴,又为朝廷面临的危局,感到悲哀。

    昨天清晨,东方的天际,刚刚有了鱼肚白,王承恩走进崇祯寝宫,气喘吁吁连声禀报:“皇上,大同府宣府送来塘报。”

    王承恩完话,将眼睛的余光,瞅了龙床上的田妃一眼,心里顿觉有些异样,连忙慢慢低下头来。

    崇祯还沉浸在温柔之乡,田妃依然躺在崇祯的怀里,抚摸着崇祯胡子拉叉的脸庞。

    突然听见王承恩的通报,崇祯猛地推开怀里的田妃,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而起:“大同府宣府送来塘报?究竟又有何事啊?”崇祯狠狠瞪了王承恩一眼,看了看身旁意犹未*尽的田妃。

    王承恩忙不迭迭,走到崇祯身旁,又瞅了瞅衣不遮体的田妃,连忙将塘报恭恭敬敬,呈给龙床上的崇祯。

    见王承恩投来的眼神,田妃轻轻扬了扬眉,朝王承恩淡淡笑了笑,连忙将莲藕般的玉臂,慢慢放进薄被里,看向王承恩里的塘报。

    崇祯连忙接过塘报,看了看身旁的田妃,又看看站在身旁的王承恩,起身走到一柱红烛旁,慢慢展开塘报,仔细看了起来。

    田妃看了一眼崇祯的背影,又看着站在床前的王承恩,连忙掩面巧笑嫣然,欣赏着诧异的王承恩。

    王承恩见田妃的眼光,柔柔地扫了过来,连忙低头向后退两步,转头看着窗外的景色,思索着刚才香艳的画面,以避开田妃柔柔的目光。

    田妃素来与王承恩熟悉,但却已经许久没有蒙面。

    虽然早在信王府时,田妃就与王承恩认识,见王承恩目光投了过来,顿时有些花容失色,不觉悻悻然恼怒,进而不觉满脸娇羞。

    田妃虽然知道,太监在寝宫行走,是天经地义的事,自然无可厚非,却仍然感到一丝的羞愧,连忙将红绸缎被掀起一角,朝着王承恩的背影浅浅一笑。

    王承恩不由自主,慢慢回过头来,用眼睛的一缕余光,瞅了一眼田妃粲然的艳容,连忙转身向崇祯身旁走去。

    王承恩已经将田妃艳丽的容颜,无声无息记在了心里,以致两眼看着崇祯的背影,心里却想着龙床上的田妃。

    王承恩的异常举动,对于身居后宫的田妃,其实并不感觉陌生。

    一次,田妃与姐妹们,在宫里聚会,曾经听姐妹们起过,王承恩与江南名妓陈圆圆,在暗地里交好,让身处后宫的田妃,顿时大吃一惊。

    田妃自从进宫之后,全身心爱着崇祯。今天见王承恩深不可测的眼神,索性暗暗横下一个心思,意欲丢个石头试水深,看看王承恩如何应对。

    “哎!真的让人伤透了脑筋。如果再如此下去,还要不要朕,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崇祯一边展开塘报,一边牢骚满腹。

    当崇祯就着摇曳的烛光,只见一行刺目的字眼,突然猛地映入眼帘。那行字眼,也只有区区十九个字,却让崇祯五雷轰顶:“清军铁骑两万人,今晨由长城喜峰口南侵。”

    崇祯见罢十九个触目惊心的柳体,就知道边塞军情危急,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仿佛坠入无底深渊,慢慢闭上双眼,缓缓抬起右,狠狠敲着前额。

    “皇上,蒙古长城方向,又有军情?可是清廷,又南犯京畿?”王承恩见崇祯六神无主,知道大事已经不好,一定是清军南犯,连忙问起崇祯。

    王承恩依然满脑子,想的是田妃,却见崇祯连连叹气,只得上前轻声询问,究竟是何事,让崇祯懊丧。

    田妃已经收拾妥当,听罢崇祯与王承恩的对话,顿时不禁大惊失色,哆嗦着走到崇祯身旁,断断续续柔声惊呼:“皇、皇上不必为事担忧,京畿有卢、卢大人杨、杨大人守着呢!”

    田妃一边话,一边捂着胸口,以免胸口衣领开口很低,将胸前瑰丽的春光,让太监王承恩,悄悄看了去。

    王承恩却暗暗为崇祯着急。崇祯是一国之君,比居于深宫的田妃,更清楚京畿的兵力防务。

    崇祯看了看身旁的田妃,连忙提高嗓门大喝一声:“朝中大事,爱妃不得胡言乱语!”崇祯正在气头上,听田妃在旁插嘴,连忙大声呵斥田妃一句。

    田妃没有想到,就因为刚才一句宽慰的话,居然被崇祯训斥一番,眼里顿时有了两滴伤心的泪水。

    田妃看了看焦虑的崇祯,不禁“嘤嘤”哭泣起来:“皇上,臣妾已经知错!还望皇上降罪与臣妾吧!”

    王承恩见田妃楚楚可怜,心里不觉隐隐作痛,仿佛有种怜香惜玉的冲动。碍于崇祯刚尅了田妃几句,王承恩只是看了看田妃,以免话语不当,又被崇祯所责骂几句。

    田妃可怜兮兮,看了一眼王承恩,连忙转身向龙床走去,撩开及地的粉红色围帐,将一条鹅黄色轻纱,轻轻围在颈脖之上,看着窗外绚丽的景色出神。

    銮舆还没有准备好,崇祯已经站在乾清宫,等得有点儿不耐烦。看了看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崇祯心里突然烦闷之极。

    昨夜,崇祯又一次失眠。

    躺在龙床上的崇祯,无瑕回应田妃,满脑子是令人胆战心惊的血腥场面。

    田妃见崇祯索然无趣,只得慢慢侧过身去,悄悄抹了一把眼泪,在长叹一口气之后,进入幽幽的梦乡。

    清军铁骑已经越过长城南下,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崇祯作为大明国君,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居然束无策。

    “哎!兵到用时方恨少啊!”崇祯想起前不久,卢象升前对京畿防务的担忧,心里顿时悔恨不已。心绪纷乱的崇祯,在龙床上翻来覆去,依然理不出一点儿的头绪。

    寝宫里,烛光摇曳,灯火通明。

    一股冷风,从窗户吹进宫里,烛光闪闪烁烁,窗外更加朦胧。

    崇祯卒不及防,突然打了一个寒颤,连忙将身旁的薄被,又往身上掖了掖,抬眼望了望窗外的夜色。

    天刚蒙蒙亮,鸟儿的叫声,吵醒了似睡非睡的崇祯。

    崇祯翻了翻身,闭目养了养神,掀开被褥坐了起来,看了看侧卧在旁的田妃,连忙轻轻摇了摇头。

    田妃慢慢睁开双眼,看了看睡眼惺忪的崇祯,不觉巧笑嫣然:“皇上,别坐着发愣,时辰还早着呢!皇上别再想那些烦心事,躺下再睡一会儿吧!”

    善于撒娇的田妃,伸出白皙柔嫩的右臂,搭在崇祯的臂膀之上,将头靠在崇祯的胸前,看着窗外晨曦初露的天空。

    崇祯轻轻推开田妃的右臂,看了看已经有了亮光的窗外:“爱妃多睡一会儿吧!朕今天还得上朝呢!那些朝中事务,还要朕去定夺呢!”

    王承恩拿着崇祯的龙袍,诺诺站在龙床旁,一边帮崇祯穿上龙袍,一边偷瞄了田妃一眼。田妃柳眉下纤细的睫毛,正微微地龛动着,王承恩心里,突然荡起微微的涟漪。

    田妃目光流转顾盼生辉,回应了吴承恩一个媚眼,连忙扯了扯薄薄的被角,将头埋进被子里,不让王承恩看见半分。

    自那天见了田妃之后,王承恩一门心思,想着何时,再与田妃见上一面,岂料昨晚崇祯,又在寝宫临幸田妃,梦寐以求的王承恩,得以与田妃又不期而遇,王承恩心里按耐不住的情愫,自然而然就有所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