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谷城相会

A+A-

    刘威待张献忠李自成寒暄之后,连忙看着身旁的张献忠:“大王,来真是巧得很呢!末将刚刚拐过前面那道山梁,见李闯王已经策马而来,就与弟兄们陪着李闯王,打道回府啦!”

    李自成抬眼看着刘威,连忙朗声接过话头:“刘将军好眼力,大老远就认出了自成。如果没有刘将军带路,自成只得边走边问,何以会如此快,就见着了八大王呢?”

    李自成虽然与刘威,只见过两次面,却没有多过几句话,今天在路上不期而遇,李自成对刘威,转眼之间刮目相看,故而借,与刘威起话来。

    张献忠看了看刘威,将目光转向李自成:“刘将军是献忠的左右臂膀,与献忠是生死之交的老朋友。此次刘将军是代献忠,专程前往商洛,拜访李闯王的。”

    李自成听罢张献忠的肺腑之言,顿时不知道如何答话才好,连忙抱拳“哈哈哈”,笑个不停,以掩饰不知如何答话的尴尬。

    此次到谷城之前,有人曾经面陈李自成,枉言张献忠既足智多谋,又阴险狡诈,李自成只身前去谷城,怕是凶多吉少,要李自成三思而后行。

    未曾想,尽管李自成兵败潼关南原,此时已经大势去也,张献忠仍然没有忘记李自成,特派心腹大将,前去商洛寻找李自成!

    李自成极力掩饰内心的激动,看了看身旁的张献忠:“难为八大王的深情厚谊。自成在此,谢过八大王!”李自成一边话,一边拱缓缓施礼。

    “献忠与闯王是生死之交,又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何来感谢之理啊?”张献忠看着感慨万千的李自成,连忙拉着李自成的,顿时不觉笑容满面。

    刘威见张献忠李自成喜笑颜开,也连忙“哈哈哈”笑着上前两步:“今天,李闯王与大王,在谷城不期见面,真是应了坊间那句俗语,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一阵开怀的寒暄之后,张献忠陪着李自成,慢慢走进辕门,迎面见刘燕和杨依莲,带着健生和刘诚,从辕门里不远处,打打闹闹走了过来。

    健生一眼看见张献忠,连忙扑进张献忠怀里:“大大,健生要大大陪健生,去后面的山坡上玩呢!”刘诚跟在健生身后,也嚷着要去后山玩。

    “健生快过来,大大正陪叔叔伯伯,着呢!娘亲带健生,去后山坡玩吧!”刘燕拉着健生的右,连带笑哄着健生。

    刘燕虽然跟随张献忠多年,却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陌生人,连忙腼腆地看着来人,羞涩地掩面笑了笑。

    “八大王,如果自成没有猜错的话,眼前的男子汉,一定是八大王的儿子无疑吧?而美若天仙的年轻少夫人,是八大王的贤妻吧?”李自成看了看刘燕和健生,微笑着问起身旁的张献忠。

    李自成走南闯北,已经多年,如今学着文绉绉的,没有按照陕西人的习惯,称呼刘燕为张献忠的“婆姨”,而是学着那些文人,称刘燕为张献忠的“贤妻”,让此时的刘燕听罢,感觉有些怪怪的。

    刘燕看了一眼李自成,巧笑嫣然点了点头,不觉脸上就是两朵红霞,喜得乐颠颠的。

    张献忠走到刘燕和健生身旁,看着笑容满面的李自成:“闯王猜得没有错!站在献忠身旁的,是献忠的儿子健生,以及婆姨刘燕呢!”

    李自成看了看刘燕和健生,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没想到,八大王的儿子,已经快半人高啦!八大王的少夫人,居然如此年轻艳丽!”

    李自成完话,就将眼光从健生身上,若有所思地移到刘燕身上,心里顿时想起爱妾高桂英。

    高桂英自潼关南原领兵,向东撤退而去,至今却毫无音讯,让李自成寝食难安。

    “献忠听闯王的夫人,还是一位巾帼英雄呢!一定比献忠的婆姨,还要年轻漂亮吧?”张献忠看着李自成,恭维李自成婆姨一句。

    张献忠虽然没有见过高桂英,却知道李自成的婆姨,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女中豪杰,此时也连忙打听打听。

    李自成看了看张献忠,强压内心夫妻分离的悲痛:“自成的婆姨还好,只是比少夫人,老了一些!想当年,自成迎娶桂英时,桂英是一朵貌美如花的大姑娘呢!”

    张献忠听罢李自成所言,连忙轻轻点了点头:“闯王言之有理!女人十八一朵花呢!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可苦了孩子和婆姨啊!”

    此时,袁明清和李继伟,来到张献忠身旁。

    张献忠看着李自成,指着袁明清和李继伟:“站在眼前的高个子,是献忠的师傅袁明清袁将军。身旁年轻一些的,是献忠的学友兼同乡李继伟李将军。”

    李自成看着站在张献忠身旁的袁明清李继伟,连忙笑呵呵地接过话头:“八大王视才如命,身边竟然都是栋梁之才,让自成羡慕不已啊!”

    其实,李自成也是爱才之人。

    如果不是潼关南阳兵败,身边也是人才济济。

    潼关南原一战,李自成所部损失惨重,诸多将领战死沙场,以至爱妾高桂英,眼下依然了无音讯。

    张献忠看了看李自成,连忙做了一个“请”的势:“闯王路途劳累,快快请到客厅用茶吧!”

    李自成看着张献忠,脸上满是笑容:“俗话有言,客随主便。自成虽然远道而来,却与八大王,已经是老朋友。八大王如果再客气,自成不知如何是好啊!”

    张献忠与李自成有有笑,健步向会客厅走去。

    初来乍到的李自成,一边走,一边看着井井有条的大营,以及军容严整的巡逻将士,顿时赞叹不已:“看不出,八大王带兵,竟然如此严厉。难怪八大王的将士们,愿与八大王在一起搏命呢!”张献忠听罢李自成的话,连忙轻轻地摇了摇头。

    会客厅,是一栋晚唐风格的阁楼,离辕门大约百步之遥。

    阁楼前,一个长方形的花园,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远远望去,年代遥远的阁楼,依然保留着那个时代的风貌,让人仿佛回到还算辉煌的晚唐年代。

    李自成一边走,一边欣赏院里的景色。

    眼前晚唐风格的老旧阁楼,依然吸引着李自成的目光。

    李自成原本是西夏党项族人的后裔,西夏国王李元昊的后代,出生成长于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

    其父死后,当过朝廷负责传递公文的驿卒,走南闯北见过许多古老建筑,故而对晚唐风格的阁楼,倍感兴趣。

    “闯王,那座阁楼,始建于晚唐**零年间,如今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尽管年代久远,依然屹立而不倒,让人顿生感叹啊!”张献忠见李自成停下脚步,仔细看着长满苔藓的房顶,雕梁画栋的群阁,连忙朗声赞叹不已。

    “不瞒八大王所言,这栋楼阁,确是晚唐的建筑。八大王快看,那细细入扣的建筑风格,与西安古城的唐代建筑,有着与众不同的必然联系,仿佛出于同一位建筑师之呢!”李自成看了看满目的雕梁画栋,以及细如发丝的纹路,也不禁连声惊叹。

    张献忠听罢李自成之言,抬眼看着眼前的楼阁:“原来闯王对古代建筑,竟然还颇有考究,让献忠突然开了眼界,自觉也是自叹弗如啊!”张献忠见李自成兴致勃勃,也连忙停下脚步,观赏起眼前的楼阁。

    “哎!八大王不要拿自成开涮,自成那是一派胡言而已,倒有些班门弄斧之嫌呢!”李自成看了看张献忠,连忙自嘲地笑了笑。李自成一边笑,眼光又看向阁楼。

    “闯王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献忠哪能与闯王,相比而论呢?闯王在天上,献忠在地上,可是差得太远了啊!”张献忠见李自成自嘲,微笑着看了看身后的刘宗敏,转过头来朗声不已。

    将领们见张献忠李自成,相互欣赏笑逐颜开,纷纷报以爽朗的笑声,竟然也不免打趣连连:“大王与闯王,恰似不同姓氏的亲兄弟,见了面,就有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兄弟情啊!”

    不善言辞的刘宗敏,听罢将领们的赞誉,默默地点了点头,微笑着跟在李自成身后,也不时欣赏着阁楼的风格。

    李自成动身来谷城之前,以为张献忠对一败涂地,没有多少人马的李自成,一定会另眼相看,或置之不理。

    没想到,张献忠仍然将李自成,视为上宾,毫无怠慢之意,让李自成顿觉自己,有些肚鸡肠。

    张献忠站在李自成身旁,抬起右做了一个“请”的势:“闯王先请!闯王先请!”

    李自成看了看张献忠,也谦谦有礼:“八大王请!八大王请!”

    李自成知道张献忠,是真心相请,感觉再推辞,不免拂了主人好意,连忙与张献忠携起来,向楼阁大厅慢慢走去。

    张献忠来到谷城,看上这座高雅气派的院落,就想将大营扎在这座大院里。后来受了熊文灿招抚,张献忠名正言顺,成了熊文灿的红人。

    眼前院落,原是谷城一位富豪老宅,住着几位远房亲戚,房东已经举家迁往襄阳。得知张献忠意属这座院落,就将院落赠与张献忠,以图攀上张献忠的势力。

    走进阁楼的会客厅,厅内富有特色的一丝淡雅,顿时吸引了李自成欣赏的目光。尽管阁楼建于晚唐,但是客厅里的装饰,却是富有诗意的明代风格。

    客厅正面墙上,一幅华山烟云图,似有朦胧的神来之笔,将华山的险峻秀美,远方虚无缥缈的云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天地之间,是梦幻般的柔和美丽。

    “八大王,此幅山水画,如果自成没有猜错的话,一定是唐寅所画的山水画无疑!南直隶苏州的山水画大师唐寅,以画山水画见长。其风格,在诸多画师中,又独树一格!”李自成站在花屏之前,看着墙上略有褪色的山水画,细心评价不已。

    张献忠看着山水画,连忙轻轻点了点头:“闯王真是好眼力啊!此幅华山烟云图,确是山水画大师,唐寅的杰作呢!据,唐寅以画山水画著称。献忠没有想到,此幅画,是唐寅大师的真迹!”

    李自成看着眼前的山水画,脸上流露出一丝的不解:“据史料记载,唐寅所作的山水画,都以江南的山水人物,为素材,少有以北方山水人物,为素材的画作。大师何以会在谷城,以华山为素材作画,自成竟然也是不得而知。”

    站在画前的李自成,捋着长长的胡须,仔细看着画面的布局,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久久地沉思,仿佛要融进画里去似的。

    张献忠见李自成轻抚画作,连忙俯在李自成耳边:“此幅画,是唐寅来谷城探亲时,这座老宅的富豪先人,慕名请唐寅即兴而作的。想必唐寅大师,对华山情有独钟,就以西岳华山为素材吧!”

    “可惜,唐寅的署名,已经模糊不清。只是题款的日期,依然看得清晰罢了。如此看来,此画,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李自成环视着整幅画作,不觉连声叹息。

    张献忠原以为,李自成只是随意看看。

    没想到,李自成竟然有这么深的诣,心中不觉默默自语:“看来,献忠孤陋寡闻呢!原来,高人就在眼前啊!”

    此时的张献忠,看着全神贯注的李自成,心中的崇敬之情,竟不住油然而生,对身旁的李自成,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