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有心人
再那秦夫人, 本来还为自己推掉了苏家的麻烦事儿觉得有些沾沾自喜, 可没想到脸来得如此之快, 名不见经传的苏家竟然请动了刘老夫人出任山长。
就连秦知府知道了此事后, 还隐隐有些怪她动作太慢, 以至于让刘家捡了个便宜的意思:“如今洛河州之中何人不知尔雅女学?谁人不知尔雅女学山长是刘家的刘老夫人?如今刘家在洛河州的风头可是一时无两了。”
秦夫人莫名有些心虚地瞥了眼自家老爷, 甚至都不敢告诉他其实一开始苏家是第一个来请的自己出任山长,不过她觉得太过冒险就给推了。双唇微微有些发干的秦夫人端起杯子抿了口水, 一时间都不知道接什么话才好。
“罢了, 错失了山长的位置, 还有副山长, 我记得今年春天的时候苏家的丫头不还来府上找过你吗?想来她也会卖这个面子给你。”秦大人一句无心的话反而让秦夫人更加心虚了,春天的时候苏家的丫头上门来找自己,就是请她出任山长一事啊!
见妻子久久不接话,秦大人略微有些不悦:“夫人以为如何?”
“老爷所言极是, 只是妾与苏家丫头已有数月未曾往来,这贸贸然的......”秦夫人回过神来, 想到自己要拉下脸去求苏家的丫头, 心中有些梗得难受,自来都是别人对自己高高捧着的, 如今竟要她去求人, 这让她的面子往哪搁?
“还请夫人也为为夫考虑考虑, 如今已经输了刘家一头,若是风头都让刘家占尽了,那我秦某人将来在洛河州还要如何立足?”想到刘知川那副得意的嘴脸, 秦大人就觉得自己咽不下这口气,他刘知川是有一个好弟弟跟一个好妹妹,可同样是平级,凭什么他刘知川就事事都要压自己一头?
秦夫人也知道自家老爷与刘家私底下并不对付,虽然自己的脸面重要,可那也翻不过老爷的脸面去,只得犹犹豫豫地点头应承了此事。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秦大人,站在廊下的秦夫人望着有些高的天儿,不由得喃喃自语:“难不成真是我错了?”跟在身边的嬷嬷也不敢多言,又有谁能告诉她,自己到底该如何走好这步废棋呢?
***
幼金是在带着自家孩子们去侯家湾放风回来的时候收到了秦夫人的帖子的。
“邀我去赏菊?”幼金看着帖子上娟秀的字迹不由得有些疑惑,自秦夫人明确拒绝自己的邀约后她们似乎已经半年没见了,怎么突然想起给自己下帖子了?
同样是坐在花厅的月文生听闻此事,想到那日自己听到同窗的闲话,便道:“莫不是为着尔雅女学之事?”月文生在春试中取得三十七名的好名次,如今已是童生身份就读于洛河州府学。
“此话怎讲?”听到月文生这般,幼金倒是有些好奇了,她这个堂弟最是少年老成,怎么还知道这些八卦?而且还是跟尔雅女学有关的八卦,那就更加让人觉得有趣了。
月文生感受到这位最是厉害的堂姐饶有兴趣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不由得有些害臊,干咳了一声,道:“我也只是那日在书院中听到同窗闲话了几句,什么刘大人与秦大人宴饮,提及尔雅女学,众人皆赞扬刘老夫人女中诸葛,深明大义,又夸刘家是书香世家,培养出来的女儿那都是好的。”
“还有这么一出?”幼金看着着着话就脸红的堂弟,不由得有些想笑,这孩子还真是容易害羞,道:“那秦夫人若是因为此事找上我,难不成是她又要来当山长不成?”
想到若是这个原因,幼金还真有些想笑,当初自己第一个去请她的时候,她推三阻四的,如今瞧着尔雅女学办起来了,她又想从中分一杯羹,真是什么好事儿都让她占尽了不成?
腹诽归腹诽,可该赴的约还是要赴的。
而秦夫人的目的,确实就是幼金与月文生猜的那般,就是要在尔雅女学中分一杯羹,人家不图利,只图名。幼金也不是死犟的人,自然不会以卵击石拒绝秦夫人,按照秦夫人的意思给安排了监祀一职。
监祀只需在重大节日露面代表书院行祭祀之礼,既满足了秦夫人要在众家贵妇中露面出风头的要求,也不需要她过多关注书院中的实际事务,对于秦夫人这般嫌麻烦的人正好合适。
当然,秦夫人的加入也让尔雅女学的名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虽然明是一年只有一次集中招生的时间,不过如今如今才入秋,就已经有不少有钱人家又找于、赵二人,想安排他们家的姑娘也到尔雅女学中读书。
尔雅女学作为洛河州第一女学的地位算是彻底焊死了,哪怕后来也有一些人想要开办女学,不过都没有一个能超过尔雅女学的,这也都是后话了。
***
如今苏家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如今外头不仅有黄三爷,苏家还新网罗了一个管事,名叫艾昌的白胖中年男子负责管理苏家宴,艾昌也是个能干的,苏家宴在他的管理下也是蒸蒸日上。幼金也算是彻底闲了下来,就开始张罗幼银的嫁妆。
幼银春日里就已经满十五了,如今已经是秋日里,与韩立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五月十八。
因着韩立无父无母,两人成婚后还是要住在苏家,不过为着两口的生活隐私,幼金与苏氏商量过后,决定在苏家现在宅子的左边新建一栋三进三出的宅子作为两口未来的家。
韩氏知道苏家要新建宅子,自己也动了这个心思,这大半年来她经营的胭脂铺子也挣了些银子,便买下了苏家宅子右边的两亩地,与苏家一前一后都开始动工了。
如今的五里桥河西边已经不是五年前苏家人刚来时的那般荒凉渗人,因着三四里外就是水运的码头,是以不少原先住在河东边的人家开始慢慢地往河西官道两边迁移,如今河西边除了苏家的宅子,还有四五户人家都盖了新宅,倒是热闹了不少。
“听我娘宁妹子的亲事定了下来,不知定的是哪里的人家?”苏家大门外,牵着几条大狗出来散步的幼金正好碰到了收摊归来的赵春华,两人便在河边站着了会话。
赵春华如今不像以前那般每日风吹日晒地种地,倒是养白了不少,看着整个人都比几年前年轻了不少,笑道:“定的城西张家村里正家的二儿子,婚期定在腊月二十,到时幼金你可一定要来捧场才是。”赵春华笑得开心,想来是对女儿这门亲事十分满意。
“我也算是看着宁妹子长大的,就是婶子不请,我也还记着要去给我妹子添妆呢!”幼金笑盈盈地应下了赵春华的邀约,又问了句赵春华孙女儿的情况:“我听妮妮最近不大好?我家中还有些滋补的药,一会儿发人送去给婶子。”
莲花儿今年春末时生下了一个瘦瘦的闺女儿,因着莲花儿孕时忧思过度,妮妮生下来便有些胎里不足,如今都已快半岁了,也总是三不五时地有些不大好。
到唯一的孙女儿,原还笑着的赵春华脸上的笑也没了,叹了口气,道:“不是我嚼舌根,只是我这儿媳妇心思总是太重了些,你哪个女人生了孩子下来不都是疼着宠着孩子的?我们家里谁都高兴,就她一个人不高兴。幼金你是不知道,我们家妮妮才五个月不到,就连奶水都没得吃了!我是真不知道这莲花儿是怎么想的!”
幼金听她这般也不接话,毕竟这是人家的家务事,自己一个外人插嘴像什么样?便也只是一笑而过,道:“婶子做祖母的,总是要多辛苦些的,我一会儿发家里人送点子补品过去,婶子看用不用得上才是。”
赵春华看了看如今已经出落得十分好看的幼金,又懂事又体贴,再想想家里那个三不五时就要作妖的儿媳妇,不由得又叹了口气,都是命啊!
两人了将近一刻钟的话才各自分开,谁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可谁也没注意到不远处的田里,一个身影佝偻在低处,将两人的话一句不差地都听了去。
幼金到家后便叫宋婶子找出了一盒还未开过的品相一般的燕窝另加两根细细的山参装好,然后一起送到何家去了。
送走了宋婶子,回到正厅里开盒子一看的赵春华顿时愣住了:“这是、燕、燕窝?”本以为只是一般滋补的药材,没曾想到竟然是四盏燕窝另加两根山参!虽然赵氏没有见过真的燕窝,可也听人好几次,大概也知道这是多珍贵的补品。
“什么燕窝?”坐在榻上抽着水烟的何浩听到自家婆娘连话都不利索了,好奇地问了一嘴。
赵春华还愣愣地盯着盒子没回过神来,隔了好一会儿才将今日自己遇到幼金一事大略了:“我原以为只是一般的滋补药材,哪曾想这孩子竟送了这般贵重的东西过来!不行,我还是拿去退还给苏家才是!”罢就合起盖子准备还回去。
“等会儿,等会儿,你这收都收了,还回去又是几个意思?”何浩赶紧拦住了她,道:“幼金既然叫人送了过来,那就是她的心意,你就留着吧,炖着你们娘仨吃了补补也是好的。”
见当家的都这般了,赵春华也就将东西留下了:“成,那我明日就炖上一盏给莲花儿补补才是。”
虽然赵氏是有些不喜这个心思太重的儿媳妇,不过有什么好的还是想着她的,毕竟人家也是城里人嫁进了自己家,还给她们家生了个孙女。
第二日一早,赵氏就上苏家去请教了苏家的厨娘要怎么炖燕窝,午后炖好了一盏燕窝,给儿媳妇跟女儿一人一半分了,自己就兑了些水稀稀拉拉地尝了个味儿。
再那莲花儿,昨日就瞧见了苏家的人给送了一大盒子的东西过来,可今日就吃到了这半碗的燕窝,心里头就更憋屈了些:“有甚好的都给自己留着了,给这半碗燕窝是拿我当乞丐发吗?”
罢重重地将碗摔到桌上,“哐当”一声倒是把睡在炕上的妮妮给吓得哇哇大哭。
被孩子哭闹声闹得她心里更难过,想到自己嫁入何家这一年多以来受到的委屈,一时间也忍不住了,索性自己也趴在桌上,嘤嘤地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