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竹海对弈

A+A-

    朱丹阳看后大为震惊,凭他如今对武学的了解,已能看出这老和尚定然内功精湛,否则恁大年纪绝不会像孩子的面孔一般红润。这是因他体力充沛,以致面容不衰。刚才隐隐听得那一声笑,自然是这老和尚发出无疑。

    另一人是名三十来岁的中年和尚,此人一张国字脸,眉青目秀,玉面朱辰,鼻梁颇高,印堂似有金光闪烁,大有一股盛气凌人之势,让人望而生畏。

    朱丹阳对面相本没多少见识,不过见了那中年和尚后,心中有一种不出的畏敬之意,他生平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若敬畏,平常只有别人敬畏他。他现在为何一见此人,便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其实连他自己也不上来。

    但他心中猜测,这中年和尚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他摸不清这二人来历,悄悄躲在一旁窥视,不便吱声。

    但见这二人乃是出家和尚,心中稍宽,想这出家之人,慈悲为怀,不该是大奸大恶之辈。

    那二人精力尽都放在棋局之上,似乎并未发现朱丹阳。

    朱丹阳本是局外人,更不认识这两名和尚,此刻只想一走了之,但又怕发出响动,惊扰对方思考棋路,只觉走又不好,不走也不好。

    左右没有主意,只好凝神屏气,先让二人下完这一局,再走不迟。

    那二人对弈,并非围棋,而是中国象棋。

    朱丹阳也懂象棋,知道这种棋局比围棋要简单得多,假若对弈围棋,往往几天几夜不分胜负也是极有可能。

    不过象棋便没那么复杂繁琐,只要不悔棋,很容易就能分出胜败。

    朱丹阳到此也有一会儿时间,但见二人凝神思考,均没落一子棋,想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更加不敢滋扰。

    只是相距甚远,堪堪看不到局面,大为憾事。

    忽见那老和尚微微一笑,终于启口道:“所谓擒贼先擒王,擒王必破车马相。如今尔相马已破,而老衲三将犹在,若要胜尔,想来该是胜券在握。”

    那中年和尚本来一直沉色思考,这时也微微一笑,眉宇掀挺,竟有一股傲性,道:“用兵之计取决于人,历来胜者为王败者寇,败者之败,全在筹谋不当;胜者之胜,智在运筹帷幄。孙子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时打仗并非人多势众方可胜,只要制应先,高瞻远瞩,往往绝境亦能再逢生。”

    老和尚轻诵一声“阿弥陀佛”,眼神中闪过一道彩光,想是赞许这中年和尚的见解在理。

    随合什道:“话虽如斯,则然寡不敌众、孤掌难鸣,这亦算得千古名言,否则前人定不会留下这番话耳。不过听尔一番道理,想来这盘棋尔尚存反败为胜之把握?”

    中年和尚也轻诵佛号,合什道:“亦可有,亦可言无,有无之分,便在差尔。”

    这话夹带几分玩味与消遣,很是吊人胃口。

    这话不仅那老和尚感到不解,就连朱丹阳也听得糊涂,心想:“这和尚话玄重重,前面那番话虽得大有道理,这句话却像废话一般。了等于没,怎么又有又没有,简直奇怪得紧。”

    老和尚脸露彩光,奇道:“师弟参禅多载,惠智驭人,深悟佛性,愚兄拙劣,尚乞其详!”

    中年和尚握一“车”子,在棋盘中晃荡,但不落子,似乎颇感踌躇,面色也随之变得矜持严肃,半晌方道:“吾如想胜自可赢汝,若不欲胜,大可言败。爱恨嗔痴,生老病苦,相生相克,与之弈局又何异?”

    老和尚哈哈一声朗笑,道:“尔卓识远见,抱负深怀,运筹至斯,终之寡断优柔,堪难抉择。欲知大丈夫行事当立断,愚兄甚奇,殊不知尔对此局胜败如何权衡?”

    似乎对他那话显然很是好奇,又隐隐好笑。

    朱丹阳心中却在想:“一局对弈,亏这二人禅话连篇,无端滋生诸多感慨,他们莫测高深倒也鉴理,尔等神经兮兮,又未尝不是?”

    中年和尚踯躅了好一会儿,眉宇渐渐紧锁,似乎这盘棋的胜败比之任何事情都难下决定。

    过了好一阵子,倏又满面春风,笑盈盈道:“势今大局已定,好比船行静水,稳固和谐,又何需去搅浑静水,徒增涟漪?吾本留下一车,自想反驳一把。然则乃是一招险中求胜,没有办法的办法。吾若筹备妥当,势必破竹一般直捣黄龙。然若稍有差池,却是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也!其实如今行势大好,厉兵秣马,国富民强,吾又何比徒增忒多的杀戮?所谓静观心,心观浩宇,吾心若宇,宇即逝,既已逝,何生欲?所以这盘棋吾勿想再往下行,就像现在这般岂不甚好?”

    那老和尚高念一声“阿弥陀佛”,合什道:“尔心胸豁达,和气春风,实乃苍生之幸。”

    中年和尚也合什还礼,道:“大势已定,根固已稳,撼山悚岳绝非易事。乾坤逆转,天之幸事,冥冥所注,便为天意,既然是老天的意思,吾又何必去逆改天意?”

    朱丹阳心中一阵好笑,心想:“这二人也算奇怪透顶,就凭一盘棋局便滋生恁多的感叹。一会儿又是苍生福祉,一会儿又是老天之意,真把我搞得糊涂。”

    正自胡思乱想,猝听那老和尚哈哈一声朗笑,直震得朱丹阳耳鼓作疼,道:“施主,既来都是客,若对棋弈感兴趣,何不亦来讨教两局?”朱丹阳暗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