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渡江的船
哦,原来是担心这个。费天景弯下腰,扛起一颗炮弹,:“炮弹只有经过火炮发射才会爆炸。现在是很安全的,绝对不会发生爆炸。”
着,他迈开大步向外面走去。
战士们一看,也纷纷的有样学样,扛起炮弹跟上。
这些都是远程火炮的炮弹,不太重但是也不轻。每颗炮弹都有二三十斤重。后来,战士们发现,其实一次可以搬运两颗炮弹的,于是,搬运的效率就大大的提高了。
在仓库的残墙断壁附近,被清理出来一块空地。空地中很快出现一堆炮弹。而且,堆积的炮弹越来越多。
中午到了,兵工营的炊事班用马车把饭菜送过来。同时到来的,还有第一批废铁。
接着,出去找水泥砂石料的战士也回来了。他们用征用的板车带回来一些水泥。
吃过午饭,战士们按照分工继续开工。
人多力量大。在两个连的解放军的帮助下,第二天,刚才的生产就开始进入正常状态。兵工营的马车还在不断的将废铁运到工厂,仓库的大梁和房顶的苫盖已经完成,正在修复墙壁、门窗和地面。总装车间外面的炮弹已经搬运完毕。受到解放军的感染,厂里工人们也没有了之前散漫的现象,都紧张的忙碌起来。
这时候,卷轧车间那里的工人给唐厂长报告,弹壳堆积太多,影响生产。总装车间也报告,弹壳供应不上。
费天景看看,总装车间外面的炮弹已经被搬运了一多半了,就决定抽调这里的部分人员去搬运弹壳。
他也学着丁大力的办法,一划拉,对着二十几个战士:“你们跟我去搬弹壳。”
战士们服从命令听指挥。立刻就跟着他离开了。谢晋元也在其中。有些战士羡慕的看着这些离开的战友。在他们眼里,搬那些空弹壳,要比搬炮弹要轻松多了。
实际上正相反。当战士们来到堆积弹壳的地方,才发现,弹壳是刚刚从车间的热轧出来的,很烫。按照堆栈的道理,他们必须先把这些熨烫的弹壳搬完,才能搬运下面完全冷却下来的弹壳。车间倒是有几辆搬运用的车,不敷使用。
这次,费天景没有带头以身示范。他给战士们下达任务后,就离开了。
战士们无奈,只好用绳子将弹壳打成捆,背在背上。
钢铁的热量,本来不至于让战士们的脊背受伤。但是战士们都有一个习惯,在干活儿劳动的时候,都会脱下军装,只穿着单薄的衬衣。所以,很多战士们都被烫起了水泡。但是,解放军战士有艰苦朴素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还是咬牙坚持,没有人多穿衣服。毕竟,身上的烫伤会自己长好,要是军装破了,可不会自己长好的。
晚上,大家都被连续两天的繁重劳动弄得疲惫不堪,倒头便睡。但是谢晋元一时间还睡不着。这次去徐州兵工厂,明明和器近在咫尺,只隔一道门,但是部队的纪律,让他不敢走上去,推开那道门进去。三天来,他看着车间里面的工人进进出出,让他十分失落。这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工厂提前进入正常生产,兵工营的战士们也就提前撤回。
袁征的兵工营,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圆满的完成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之后,兵工营又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每天都在紧张的修理枪械中度过。
在解放军的攻势下,敌人的军队节节败退。兵工营也跟随大部队的脚步前进,晓行夜宿,没办法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停留。白天的很多之间经常处于赶路中,因此武器的维修,也被迫放在夜间。另一方面,频繁的战斗,损坏的武器数量激增,维修任务越来越繁重。战士们得不到充足休息,一个个熬得两眼通红。
袁征一看,战士们总是这样的状态可不行。于是,就对征用的运输马车进行调整,腾出地方来,允许战士们利用白天的时间在马车上轮流睡觉弥补。
面对大量的各种各样等待修理的武器,谢晋元很快从对步枪的狂热中跳了出来,转而的修理其他的枪械。
由于有了对步枪的透彻理解,谢晋元修理常用武器得心应,速度很快,远远的超过其他战士。
一次,关班长在一旁看到他中的榔头翻飞,片刻之间就讲一个变形的零件矫正过来,然后装回枪械上,不禁对他这样的高效率大为赞叹。于是,在一次例行班会上,当着全班战士面前表扬他:
“谢晋元同志最近表现很好。我看过他的修理过程,眼睛看的很准,中榔头配合默契,修理效率很高。他是新战士,来到咱们班还不到三个月时间,现在修理枪械的熟练程度已经不在我这个班长之下了。谢晋元,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修理武器的速度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谢晋元站起来,腼腆的对大家:“我哪里有什么窍门。大家都知道的,我不过是喜欢修理枪械。练的勤快些罢了。”
关班长点点头。他知道这个谢晋元的话虽然直白浅显,但是的没错。做好任何一个工作,前提就是必须热爱这个工作,喜欢这个工作,然后就是多做,练的勤快些,就能熟能生巧。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仅仅当做一个任务,当做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个工作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最好。
关班长环视全班,大声道:“大家都要向谢晋元同志学习,包括我自己,也要向谢晋元同志学习,把修理枪械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全班战士齐声回答:“是。班长。”
关班长也知道,别看全班战士回答的声音很坚定,但有的人其实是言不由衷的。勤能补拙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做得到。至少,在自己这个班里,只有谢晋元这一个新兵做的到。
班里的一些战士,确实如关班长所想的那样。听到关班长这样夸奖谢晋元,他们心里反而对谢晋元有些妒忌。大家都是过来人,当初谁不是怀着高昂的热情,从其他的作战单位转入修理班的?现在呢,大家同样在修理枪械,有的老战士已经修理过许多枪械了,也没有听到班长专门表扬准,现在却表扬了这个新来的。
有的人冷眼旁观,心想,别看这个新兵蛋子现在热情这么高,这个热情能持续多久呢?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解放军解放了整个北方,总兵力达到三百五十万。国民党军队只剩下一百五十万,全部败退到长江以南地区。解放军陈兵长江北岸,渡江作战、解放南京指日可待。大家都很清楚,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夜。
为了挽回败局,敌人妄想凭借长江天险阻挡解放军的脚步,重整军力,伺反扑。于是提出长江为界,与**南北分治中国。
敌人提出,要以保留他们的权力构及军队等五项内容作为条件,与**和谈。
为减少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争取人民解放军和平渡江,**同意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这是**给他们一个最后的会。
谈判中,**代表团对于其它的建议,尽可能吸收和采纳,但是对于军队改编和人民解放军过江接收地方政权两点,决不让步。经过多次反复磋商,国共双方最后拟定了一个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敌人和谈的目的本来就不是和平,是争取时间在江南编练军队,拖延到雨季,长江洪水期涨水,形成更加有利的态势,彻底断绝解放军过江的希望,从而达到他们划江而治目的。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不打,他就不倒。**在多年来与敌人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敌人的本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和平谈判期间,也在为渡江战役积极备战。
果然不出所料,国民党最后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议修正案,并坚持反对解放军渡江。于是,和平谈判宣告彻底破裂。
就在国民党宣布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的第二天,党中央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解放军充分认识到渡江作战的关键,就在于船只。国民党军队在撤退到长江南岸之前,对留在北岸的船舶进行了大规模到清剿,烧的烧,沉的沉,当解放军到达的时候,北岸没有留下一条船,甚至没有留下一根可以用来造船的木头。他们站在南岸嘲笑的看着解放军,有那么多的军队有什么用?没有船,你们怎么能渡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