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副科长斗刁民
路星海不同意,或许还能理解,是因为和谢晋元之前不对付,二人还因为批斗曲子文的事情,在公开场合干过仗,可是苏东海的反对态度就让人费解了。他当时可是借着谢晋元的影响才成立的赤卫队。
大家不知道,苏东海和路星海二人,进入革委会之后,都感觉到**的风向变了,造反派最后前景不妙,因此二人已经从死对头变成亲密战友,关系好了起来,以便到时候能够在遇到危的时候携起来度过难关。他们也听到有人提到让谢晋元加入革委会的传言,二人私下里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未雨绸缪,不能谢晋元进来,并且想好了充足理由。
果然,见到王思远征求意见。路星海对他解释:
“我不同意谢晋元同志进入革委会,不是我记仇。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不是阶级敌人,即使以前有过矛盾,也是人们内部矛盾,算不得什么。我是考虑到,谢晋元这个人一没有文化,二没有领导能力,是在是不适于当领导。再,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气不好,进来后不利于同志们之间的团结。”
苏东海也附和:“老路的不错。这个谢晋元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作为群众代表进入革委会也够资格了。不过,他是个坏脾气,到时候他脾气上来,不服从革委会的决定,怎么办?”
听见二人的有理,王思远问道:“那现在对这个提议怎么办?不予理会吗?”
苏东海:“不予理会也不好。既然有群众反映,我们就应该尊重群众的意见,应该有所表示。我看不如这样,把他调到其他地方去。”
路星海一唱一和的:“嗯,把谢晋元同志调到别的地方,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不过东海,把这个人调到哪儿去合适呢?”
苏东海:“总厂现在不是正在扩建科研所吗?干脆将他调到总厂去,科研所的基建事情多,正好适合他发挥作用。”
王思远问道:“调他去总厂,他愿意去吗?”
“这个人我了解。只要是上级的决定,他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苏东海。
王思远头的事情很多,抓革命促生产有很多任务等待处理,也不愿在谢晋元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身上多费工夫,就点点头同意了:
“嗯。好。你们给总厂发个文件,就是谢晋元自己要求的,把他调过去。”
国家加大了对航空工业的科研投入,在一二四厂成立了科研所。科研所配套的震动试验车间,也开始动工建设,这个时候正需要人。于是没有过多久,谢晋元忽然接到总厂革委会发给二分厂革委会一个调令,将他调到数十里外的总厂,一星期之内报到。
在总厂,谢晋元没有熟人,也没有仇人,所以,总厂人事部门公事公办。从档案里看到谢晋元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于是就根据他的资历,报告厂领导。然后就提拔他成了基建科的副科长,编入厂里正式干部名册。
谢晋元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现在终于有了一官半职,成为国家干部编制中最基层的一个干部。这是一大进步。
以前,谢晋元虽然曾经被翟延生指定为安装队副队长,带着一些工人干活儿,但那些都是临时性的,不算国家正式干部。现在被别人踢到总厂,反而被任命副科长,成了正式国家干部。这件事情,也证实了一句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总厂在河滩,这个地方的地势还不如二分厂和四分厂宽敞,但是生活配套很完善,甚至超过各个分厂。这里已经建立起了新卫厂子弟中学,有职工医院,有两座颇大规模的职工食堂。在生活服务中心区,还开辟有一片广场,边上树立两根水泥电线杆子,定期放映露天电影。这里专门设立了派出所,方便职工家属办理户口。
搬到总厂,全家人都很高兴。不仅是因为谢晋元有了官职,家庭生活更方便了。总厂的职工家属基本上都住的是楼房,水电厕所等生活条件,比二分厂的平房好多了。
谢晋元一家搬到总厂之后,彻底告别了过去的流离生活,生活蒸蒸日上。谢晋元自己也没有想到。原来以为这辈子局是安装队的人,结果,现在成了新卫厂的正式职工。
家里的几个孩子里,大女儿和大儿子已经到了上中学的年龄了,来到总厂,正好就近入学。这也让家里方便不少。最的女儿送进托儿所。妻子兰妮儿,这个时候终于得到喘息的会,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又在总厂生活服务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
新卫厂在这里建厂后,给当地的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本地农民生产的苹果、大枣、柿子这些水果有了销路,蔬菜种植也让村民们增加了收入。但是,对于附近村里来,最大的单笔收入,还是厂里修建厂房征用农田的补偿款。
这年冬天,厂里科研所扩建,征用了附近一块有十亩大的麦田,补偿款也很快付给了村里。由于这个时候北方冬天严寒,不利于施工。于是这块地就暂时闲置下来,计划第二年开春后再开工建设。
开春后,建筑材料都备齐了,厂里准备开工建设的时候,现场工人报告,没办法施工。因为来了很多村民,拦住他们不让进入施工现场。
厂里听到后觉得很奇怪。我们在自己买的地方施工,和村民有什么关系呢?
厂办的人来到现场,看见通向工地的道路上有几个村民,拿着铁锨镐头,气势汹汹的拦路。厂办的人上前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们为什么阻拦我们施工?”
一个村民站出来:“这是我们的庄稼地,你们不许进去!”
厂办的人道:“这块地你们村已经卖给我们厂了,你们已经收到钱,这就是我们厂里的,和你们没有关系了。”
这个村民蛮横的:“那些我不管,反正这就是我们的地!”
几个村民也起哄道:“对!这就是我们的地。这里的庄稼是我们村种下的。”
村民们继续叫嚷:“地里的庄稼是我们的。这块地也是我们的。”
厂办的人:“地是厂里买下来的,我们有证据。当时厂里交付补偿款的时候,你们村里干部签了字的。”
“他们不能代表我们!这块地不是他们的,是我们的。”这些村民很狡猾,既不否认村里收了钱,也不承认这块地已经卖给了新卫厂。这片绿油油的麦田长势很好,这些村民不允许推土进去。
厂里看见这些村民蛮不讲理,秀才遇见兵有理不清,于是请来县里的人来协调。
县**对一二四厂比较重视,立刻派人来,跟村里的人讲,这块地确实已经卖给了人家,人家有凭有据。但是到底也没有能够服村里的人。县里的人无奈,最后跟厂里解释:
“这里的习惯,自家的地方,必须用东西圈起来才算数。他们村里各家各户的地,辩解上都种上树做记号。你们买了这块地之后,当时也应该用围墙圈起来。没有围墙作为事实上的凭证,按照当地的习惯,也可以认为这块地还是属于原来村民的。所以现在他们不承认,我们也没办法。即使是打官司,最后结果也很难。因为你们厂里有签字凭据,他们有用圈地的习惯。”
“那怎么办?”厂里的人着急了,眼看施工日子被耽误。
县里的人无奈的:“你们想要这块地,只有再次花钱买下来。”
再次花钱买地?这是**裸的敲诈。
一个堂堂的国营工厂,受到一群村民的讹诈。但是没办法。关于这块地,厂里已经做好了规划,水电管线都已经铺设到附近了,如果再改变地点的话,时间和费用花费的更多。厂里经过讨论,决定还是再次出钱买下这块地。
这次厂里吸取了教训,付钱后立刻修建了围墙,将整片麦田围了起来。可是没有过几天,又有村民找上门来,对厂办的人:“地是卖给你们了,但是里面的青苗没有卖给你们,还是我们的。你们必须等到我们收麦子以后才能动工。”
厂里对这些刁民有些厌烦了。厂办主任:“这块地的事情归基建科负责。你们找他们商量吧。”
于是这几村民来到基建科。在堆放着水泥预制板和钢筋等材料的基建科大院,见到了负责人,副科长谢晋元。
由于上次被村民敲诈,基建科受到厂领导的批评,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让厂里受到损失。所以,基建科的人对于这里的村民也很反感。见到他们又来,提出青苗的归属问题,科长谷新城就让坏脾气的谢科长出面去应付。
谢晋元出来,对村民冷冷的:
“为买这块地,我们已经给了你们两次钱。你们还想干什么?告诉你们,现在围墙里的一切,地里的青苗,边上的树木,都是我们厂里花钱买的。与你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