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奋斗(50)

A+A-

    第八十八章

    正式开学,宋红米也知道了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出意外的还是第一。

    这让她很是松口气。

    她今年的目标就是入党。

    可是年纪,这是她的劣势。

    好在她学过毛邓,对于一些套话很是能灵活运用,写的格外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所以她的思想汇报得到一致好评。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就能批复入党,成为预备党员。

    到时候还会有观察期,可不能出岔子。

    不但她要入党,柳宵哥和宋二哥她都有鼓励。

    其实入党不难,她们身份就是优势,三代贫农,多根红苗正啊。

    而且思想积极要求进步。

    柳宵哥那边问题不大,今年差不多也可以了。

    宋二哥那边差些,才是积极份子。

    不过只要态度端正,问题不大。

    宋红米现在很会做计划。

    并把计划分成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以半个学期为一段,仔细想好在半个学期要完成的目标。

    学习、多少篇思想报告、出、积攒钱财票据等等,目标很细碎。

    都不是难以完成的。

    长期计划暂时只有一个,和柳宵哥进入沈飞。

    这个计划想要完成很难。

    柳宵哥那边还好,只要技术过硬,沈飞是欢迎的。

    但是会计人家可不缺。

    她旁敲侧击问过老师,即使专业成绩第一也没太大优势。

    可是怎么增加筹码,她一时还没有头绪。

    只能继续完成短期计划。

    短期计划的完成能使她变得更优秀。

    那样对于完成长期计划也大有益处。

    而且今年是六零年。

    也是灾年的最后一年,真希望它早早过去。

    可她却忘了,今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华苏掰了,苏联撤回了所有的专家。

    这件事影响很大,最起码s市很多厂子都受到了冲击。

    一时之间,高学历技术人才格外受欢迎。

    转眼间又是一年毕业季。

    宋红米和柳宵终于毕业了。

    两人一起拜访了各位老师,感谢三年来的栽培、照顾。

    好在她们以后工作也会在s市,见面的会还是有的。

    宋红米终于如愿的和柳宵哥一起进了沈飞。

    过程比想象中的容易。

    先是柳宵哥先斩后奏,他只答应和她一起进厂子。

    就是,无论哪个厂子想要签他,必须一下子签两人。

    捆绑签约。

    之后是他老师帮了大忙,请了沈飞的领导和。

    她的专业老师自然也没闲着,证明了她的优秀。

    这种情况下,也许厂子领导很喜欢柳宵哥,也许是要卖几位老师一点面子。

    总之就顺利签约进厂了。

    不过不论多优秀,刚进厂子就是学徒级别的,工资并不高。

    好在沈飞福利不差,能给安排宿舍。

    这就解决大问题了。

    因为如今房子难租。

    现在正式毕业了,厂子给放五天假,之后就要正式进厂了。

    这五天要搬家,还要回宋家大队,因为要办理续。

    她们以后就是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了。

    在这个时代,真的很不容易。

    宋红米和柳宵哥商量一下,怎么更合理安排这五天。

    第一件事肯定是搬家。

    因为学校宿舍不会让她们住太长时间。

    以前的惯例,顶多也就十来天的样子。

    好在她们提前拿到了厂子的宿舍钥匙。

    也去看过了。

    宿舍要比学校宿舍大一些,而且是四人的。

    也是上下铺,家具多点,一人一个柜子。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

    至于单人宿舍,那就想都不要想。

    哪有那么多房子。

    宋红米也不贪心,八人变四人,她已经很满足了。

    她和柳宵哥东西有些多,靠自己搬不现实。

    最好还是雇佣一辆牛车,一次性拉过去。

    省事。

    如今毕业了,寝室八个人也各奔东西了。

    不过除了三个去了县城,其他人还都选择留在市里。

    也不都是进了厂子,王凤选择进政府,宿舍长去了商店。

    现在宿舍就剩李玉梅和宿舍长了,她们也要搬家,都在收拾东西。

    王凤家市里的,早早就走了。

    宿舍长签了市区一家商店做会计,工资、福利待遇很好,但是没宿舍,这需要她自己解决。

    听她,已经租到了一间房,房主是个寡居的老太太。

    安全不成问题。

    价格却不便宜,一个月要五块钱。

    李玉梅进了一家床厂,也是这边的大厂子,是有宿舍的。

    不过据她,是六人一间。

    这么一比较,沈飞的单身宿舍条件算顶好得了。

    果然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有宿舍长她们帮忙,外头还有柳宵哥接应。

    最大的方便是和门口大爷通融成功,牛车进来了。

    将东西搬上牛车,看着满满登登的。

    “你东西真多。”宿舍长忍不住有些羡慕。

    宋红米很是赞同,“是不少。”

    全是这三年的“战果”。

    条件允许,她还是愿意提高一些生活质量的。

    真没买什么奢侈品,这个时代华国也没奢侈品,都是比较实用的。

    真没乱花钱。

    “等安顿下来咱们再聚。”宋红米和宿舍长和李玉梅摆摆,也上了牛车。

    看着校园越来越远,已经看不见了。

    忍不住有些伤感。

    “以后想来,我陪你就是了。”柳宵控制自己,他想将人搂在怀里好好安慰,可他知道不行。

    现在两人年纪大了,不能像的时候那么随便了。

    他无所谓,但会影响红米的名声。

    无论哪个年代,女人的名声都很重要。

    法律规定,满十八周岁才能结婚,他还要等四年。

    不过农村就没这么多道了,等回去,他准备让他爹去提亲。

    将名分彻底定下来。

    “嗯。会再回来的。”宋红米点头。

    这片宿舍楼是典型的苏联风格筒子楼。

    是四层高楼。

    宋红米分到的宿舍在顶楼,最靠里头的房间。

    拿出钥匙打开宿舍房门,无暇细看。

    赶紧将里的行李放下。

    东西多,柳宵哥还上不来,又是四楼,够她折腾的。

    她看到四个床铺有三个都铺上了被褥,那就是有人。

    唯一空着的那个是个上铺,上面乱糟糟的东西一堆。

    也没什么想法,有空余床位,其他人当然会用。

    换成她自己,估计也会这样。

    她也不想动别人的东西,多了少了的,反正她不着急睡觉,还是先搬行李。

    整整八趟,感觉腿都细了,才算搬完。

    她抬起腕看表,已经十点多了。

    簇新的梅花表,一百六十多块,算是这三年买的最大的大件了。

    表票是出社奖励的。

    这三年,她虽然还没成为名作家,但也摘掉了新人的名头,成为了资深作家。

    稿酬费增加了,但是分成比例还是八点。

    但是收入增加了。

    因为随着作品增加,分成积少成多,每个月都有收入,平均能有几十块钱,不比一个高级工人工资差。

    所以现在她金库很是饱满。

    收回思绪,宋红米快步出了宿舍锁上门,“我得赶紧的,还得帮柳宵哥呢,弄好了好吃饭。”

    中午去的厂子食堂,她们里有粮票。

    结果差点被当成蹭饭了的。

    因为厂子食堂有补助,比在国营饭店便宜不少,就有人偷着混进来打饭打菜。

    打饭的婶子、大妈们都练出了火眼金睛。

    好在宋红米和柳宵里有厂部开具的介绍信。

    要不然这顿饭是甭想吃上了。

    “居然有肉菜。”

    感觉厂子的食堂要比学校好不少呢。

    光是肉菜,她就看了四道。

    她也没那么奢侈,就要了一道五花肉炒土豆片和烩豆腐。

    其他的肉菜以后也会有会吃到的,来日方长么。

    主食就更多了。

    她要的是一碗二米饭,柳宵哥要了两个二合面馒头。

    “好吃!”宋红米第一次吃食堂吃的这么满足。

    未来若干年,这个食堂都可以吃一吃了。

    “听每个月还有大肉菜。”柳宵哥这么一会功夫就听到不少有用信息,“过节也有好菜,价格更便宜,属于厂子福利。”

    大肉菜指的是以肉为主的菜,比如红烧肉、锅包肉、红烧肘子等。

    宋红米笑眯了眼,“以后可有口福了。”

    “吃完饭,我们在厂子里转悠一圈吧,就当散步了。”柳宵建议道。“厂子很大,里头还有商店、浴池呢,应该还有别的,我们一会去四处看看。”

    “好啊。”正好她也不想回宿舍。“柳宵哥,你有什么想买的么?”

    柳宵摇头,“暂时没有。”

    “咱们票很充足,即使没有也可以找人换。”宋红米就怕他不舍得。

    “知道了,看到需要的一定找你要票。”柳宵自然不会同红米见外。

    两人也不用上工,自然吃的悠哉,有有笑的。

    聊天的同时,也听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至于真假就需要再分辨分辨了。

    她们年纪,还没穿工服,本该挺打眼的,但是来来去去的工人顶多看几眼,没谁太在意。

    还以为是哪个工友家孩子呢。

    不过吃食堂即使有补贴还是会贵一点,很多人家为了省钱都是自己做,所以来食堂吃饭的孩子有,但不多。

    吃过了饭,两人排到水龙头,将饭盒洗了,塞进书包。

    准备好好逛一逛日后工作的厂子。

    “腿酸了,歇歇。”宋红米隔着书包掏出一瓶水,拧开盖子,仰头灌了几大口,递给柳宵哥。

    又从柳宵哥那接过帕,抹了把汗,擦完了拿着帕子扇风,“这厂子也太大了。”

    她之前又是上下楼又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腿脚酸的厉害。

    柳宵也喝了两口水,将瓶盖拧好,“嗯,今天就到这吧,回头弄张自行车票,到时候驮你再溜达。”

    “这个可以有。就是自行车票比较难弄,还要工业券呢。”宋红米空间不少票据,但是自行车票却是没有的。

    这个年代,自行车属于稀缺货。

    供不应求。

    票据自然就少,黑市上也是难得一见。

    “会有的。”柳宵看着红米晒的红扑扑的脸,有些心疼,“我们去树荫下歇歇。”

    两人走到柳树下。

    宋红米靠在宽大的树干上,“柳宵哥,明早就回家吧。”

    有些想家了,半年了。

    柳宵不受控制的盯着红米那一张一合鲜嫩的红唇,好一会才回答,“嗯,回家。”

    强迫自己移开目光,脑海里却又想起昨晚梦中的缠绵。

    那双红唇他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