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养小崽(16)

A+A-

    第一百一十六章

    眨眼间便到了五月,大家都脱去了笨重的棉袄,换上了单衣。

    她们一家也算在京城正式落了脚。

    宋红米往老家那边写过信(柳宵代笔),昨天还收到了回信,是她二哥写的,就一张纸,里头没啥内容,就是家里都好,还有不少错别字。

    天气暖和了,也是时候带孩子们出去玩玩了。

    两个家伙能够炸巴炸巴走几步了,但是走不长,还会经常摔倒,可俩崽乐此不疲,越挫越勇,她觉得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就能走了。

    今天柳宵放假。

    两人早就商量好,带俩崽去公园逛逛,顺便在外头吃一顿。

    省得老在家做肉菜,姜大娘总想刨根问底。

    照别人不知道,姜大哥肯定心里有点数的,却没和老太太,看来也不像老太太所,姜大哥啥都和她,不带瞒着她的。

    她家生活宽裕还是靠她男人艺,京城汽车多,总出去帮忙了,人家也大方,给钱又给票,要不然也是各种好东西。

    他俩又不是那种特节俭的,日子自然过得美滋滋。

    两人给俩崽收拾利索,自己也换上新衣服。

    一人抱着一个出了门。

    和门口聊天的姜大娘她们打了招呼才走。

    “馒头、地瓜,娘带你们坐汽车啊。”宋红米和俩崽话。“车,汽车,大汽车。”

    俩崽偶尔会冒出一句“娘”或者“羊”的,口音还不够准确。

    但是一旦开了口,离话也不远了。

    所以日常宋红米有意识的多和她们话。

    周日车上的人不少,不过两人因为抱着孩子,有好心人给让座,也没累着。

    她们去的这处公园离家不算远,也就半个时就下车了。

    现在的公园里头设施没有那么多,就是一些花草树木。

    但是游人也不少,有很多老人和孩。

    “不许辣摧花。”宋红米抓住闺女的,真能嚯嚯东西。“花,香香,漂亮,不摘。”

    “老婆,那边有秋千,带他们坐会?”柳宵提议。

    宋红米摇头,“太了吧。”

    还是过几年再吧。

    “找个平整得地方让她们练习一下走路,顺便认识认识哥哥姐姐。”俩娃娃从出生到现在,只有彼此,没有同龄的朋友,是时候补上这个缺憾了。

    “地瓜,你慢慢的温柔的摸姐姐,不许挠啊。”宋红米一点不敢放松,抓着她的,就怕给人家挠了。

    之前就把一三岁多的男孩给挠哭了,也是霸道。

    害的她损失了一把大白兔。

    对方家长很有意思,还训斥男孩,他男子汉大丈夫被个女娃娃挠哭了,丢脸!

    男孩一边抹眼泪一边不忘吃糖。

    把她逗的不行。

    柳宵也在帮着儿子交朋友。

    陪孩子时间过的很快,很快就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俩崽之前喝了牛奶,又吃了两块饼干,现在也该饿了。

    她们准备去吃饭。

    京城还是保存了一些老字号,但是名字肯定是改了的。

    但是味道没变。

    她们要去的这家是专门做清真菜的。

    在京城鼎鼎有名。

    这年代去饭点,有钱有有钱的吃法,没那么多钱也有节省的吃法。

    她们一家四口,要了两份大碗牛肉面,半斤卤牛肉和一盘油炸大虾,也没花多少钱。

    那盘虾纯粹是给俩孩子要的,要不然更省钱。

    将大虾扒了,再加点面条,用勺子杵烂点,孩子们就能吃了。

    “你先吃,我喂孩子,一会面坨了。”柳宵直接拿过了碗。

    “牛肉面汤也不错,可以给她们喝点。”她刚才问过服务员,就是纯骨头汤,没有添加别的。

    俩崽可馋了,急的直拽柳宵胳膊。

    宋红米一口牛肉一口面,吃的满头大汗,很是过瘾。

    一大碗面被她吃的溜干净,吃完了才觉得吃的有些多,不停的揉着肚子。

    宋红米伸要碗,“老公,给我吧,你吃面吧。”

    “最后两口了,喂完得了。”柳宵刮了刮碗,最后两大勺喂完。“回头去黑市看看,看看有没有卖鱼的,这俩都爱吃鱼虾。”

    宋红米哼哼,“只要是好吃的,她们啥不爱。”

    柳宵求生欲就从来没低过,“你爱吃牛肉,咱们走的时候再打包半斤。”

    宋红米伸,柳宵熟练的递过去帕,她接过擦了擦嘴,“不了,今天吃的很过瘾了。”

    钱还是要节省一些的,两人想着年底之前调制两样大件呢。

    “老婆,你看看这是什么?”柳宵递过来一张票。

    “收音!谁给你的?”宋红米有些高兴。

    她早就想要一台收音了,不为别的,就想让俩崽听些歌曲。

    要不然总得她唱。

    她五音倒是全,但是很多歌曲都不知道能不能唱,有点束束脚。

    柳宵的很是随意,“一位军区领导,我给修了几辆吉普车。”

    宋红米嘿嘿笑,“感谢领导,那咱们吃完饭直接去商店吧。”

    迫不及待要买了。

    柳宵点点头,心里却是抹了把汗,老婆总吃儿子、闺女的醋,他也是挺美的。

    一家四口拎着一条大草鱼抱着个头不的收音回了家。

    少不得又被姜大娘看到,一顿问。

    宋红米敷衍了两句,就赶紧进屋了。

    看到柳宵将收音放在炕上的木箱子上了。

    点点头,放那可以,要是放地上,一有音乐,俩崽肯定会够的,容易摔了。“打开收音听听有没有儿童歌曲。”

    电池也买了,都上上了。

    还真有!

    宋红米扭头一看,俩崽眼睛瞪得溜圆,正往这盯着呢。

    她这一看就像打开了某种开关,俩娃嗖嗖的就爬过来了。

    宋红米和柳宵赶紧将人把住。

    “不许碰!碰了打!”

    宋红米冲柳宵使了个眼色。

    柳宵抿了抿嘴,不情愿的伸出去摸收音。

    然后就看到宋红米拿起扫炕笤帚,啪啪啪的打在柳宵的上。

    俩崽很是会“察言观色”,一下子都不动了。

    宋红米拿着扫炕笤帚,指着收音,“不许乱碰,懂不懂!”

    不过这音乐也没听太久,就到两崽睡觉的时间了。

    两人今天没少走路,本来就累,加上生物钟,睡的还是很快的。

    宋红米和柳宵下地收拾鱼了。

    那条大白鲢得有两斤多呢,有些翻白了,还是赶紧收拾出来。

    “咱俩红烧,俩崽给做鱼羹吧。”红烧对于孩子来,味道有些重了。

    红烧简单,做鱼羹也不难。

    麻烦的是挑鱼刺,孩子怕鱼刺的,所以要挑的很仔细。

    两人将最嫩的鱼肉给崽做鱼羹。

    宋红米有感而发,“都有了孩子,这父母就变得这不爱吃那不爱吃了。”

    因为好的都要留给孩子啊。

    所以父母就自觉不爱吃了。

    柳宵也抬眼看了看俩孩子,“养孩子是真”

    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表达,累!有的,但是却让他甘之如饴。

    “还真难。”最后柳宵用了“难”字。

    因为心里的望子成龙,所以想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怕拖了他们后腿,总觉得给予的不够。

    虽然他知道这思想有点不对,但一时之间有点难以改变。

    宋红米笑了,“咱们也算和孩子一起成长了。”

    她们是第一次当宝宝,她们则是第一次当爹当娘,大家就得相互包容些。

    两人相视一笑。

    “不许摸我脸,你全是鱼腥味。”宋红米躲过。

    两人闹在一起。

    “不行,家里雨伞没了。”宋红米赶紧跑开,躲到角落里。

    她们早有共识,这辈子就要馒头、地瓜俩孩子。

    所以一直有准备雨伞的。

    这个年代人们对于这玩意或是不知道或是很避讳,她们肯定不会。

    主动去医院去要。

    对,雨伞不是卖的,是医院给发的。

    “老婆,要不我就做术吧。”柳宵很想一劳永逸。

    “不行,至少现在不行,过些年再吧。”她其实是不反对男生做结扎术的,相比女人戴环,男人做更安全。

    但是她不太相信现在的医学技术。

    柳宵只能狠狠的亲了她一口,把她放开了。

    两口子又再次开始弄鱼。

    “红米,我觉得造车有些难啊。”柳宵突然道。

    宋红米觉得不应该啊,“还能比飞难。”

    “可那时候是几千人在帮我。我只要关注一个点就好了。”可是现在他是底层,谁又能帮他呢。

    “那就从更简单的开始。”宋红米顺嘴道。

    “红米,你什么?再一遍?”柳宵表情有些激动。

    “我啥了。”宋红米都没过心,完就有些忘了。“很重要?”看到柳宵连连点头,“别动我,让我想想,想想。”

    宋红米闭着眼睛,用指头轻轻的敲打额头,“我我的是从简单的开始。对!就是这句。”

    她想起来了。

    柳宵一拍巴掌,“对啊,我没必要一心造车,我可以从自行车开始啊。”

    宋红米逻辑有点乱,“自行车和汽车,这隔的有点远吧,还不如摩托呢。”

    最起码摩托和汽车都是烧油的。

    “我的意思是可以先靠着造自行车技术作为敲门砖,进入一个自行车厂做管理。”之后不管做摩托还是汽车就方便了。

    比他单打独斗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