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养小崽(20)

A+A-

    第一百二十章

    宋红米和柳宵在开家庭会议。

    关于俩崽的上学问题。

    之前柳宵在运输局工作,厂子有学前班,俩崽上学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现在这个床厂,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不健全的。

    这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

    再俩崽已经三周岁了,也不能一直等下去。

    所以只能去别的地方上学。

    学前班是孩子们游戏玩耍和交朋友得地方,学习知识倒是其次。

    所以师资无所谓。

    最好离家近点。

    这方便接送。

    “离咱们家近的学前班,质量还比较好的有两处,一处是公立学带学前班,走路过去,得半个多时。但是口碑不错,学费也便宜。还有一处是关学,也有学前班,不过这所学校虽然也收外边学生,但是不多,基本对内,学费贵,但却是新盖的,路程也差不多要半个时。”宋红米将她调查的了出来。

    “那就去关学,我也听过,就是还有点远。”看来还是得弄辆自行车。

    他找领导要去,他可是给出了一辆自行车,得还他啊。

    宋红米也觉得关学更好,“那这个星期一,你请半天假,去趟关学,给俩崽报名。”

    “知道了,孩子们还缺什么,我去买。”他现在也没那么忙了,领导岗也不只他一个,他又不是那种专权的人。

    宋红米一样样,“不缺了吧,衣服、鞋子、书包、帽子都是新做的,文具盒、铅笔、橡皮、演草纸都买了。铅笔刀也买了,不过不准备给他们,是我用的。”

    柳宵点头,“那是差不多了,到时候听老师的,让咱们买什么再买。”

    孩子们入学很顺利。

    宋红米开始每天接娃、送娃的工作。

    一天六趟,腿都要细了。

    早晚加起来是四趟,中午还要去送饭。

    其实学校中午放两个时呢,回家足够。

    来回就需要一个时,吃了饭也没时间休息,又要去学校。

    所以只能送饭。

    但是俩崽习惯午睡了,吃了饭困的低里郎当的,只能趴在桌上睡,睡完难受的直吭叽。

    让宋红米心疼的不得了。

    柳宵更心疼,就弄回来一辆自行车。

    二八杠那种,前后都安了儿童座。

    特别是后面,还有层铁,这样就不用担心孩子把脚伸到车轱辘里了。

    “红米,你看看能不能骑,不行的话,以后我去接送。”柳宵让宋红米试试。

    宋红米接过,她身体软,上车还是很容易的,“这车不是新的,你在黑市买的?”

    柳宵摆,“不是,和领导要的。上面的儿童座是我自己做的,回头再绑个垫子就更好了。这下子闺女她们中午能回家吃了,吃完也能睡一觉。”

    完又嘟囔一句,“也省得我自己在家吃饭。”

    宋红米很高兴,“你们领导挺做人嘛。骑自行车不用十分钟就能到学校,以后我和孩子都轻松了。之前我都有搬家的想法了,一会我就骑车去接他们,你去上班吧。”

    柳宵咳了下,“我请了半天假,要不我去黑市看看,看看有没有肉,你不想吃牛肉了么,然后顺路去接孩子。”

    宋红米瞅他,“你想接孩子就直。我要吃牛肉,买不回来哼哼”

    “一定有的,那我现在就去。”柳宵蹬着自行车很快骑远了。

    宋红米冲着他的背景抽抽鼻子。

    柳宵是满载而归的,车上不只有俩崽,还有一个布口袋,里头满满登登的。

    “娘,自行车!”地瓜指着车子显摆。

    她坐在大梁的座位上,就在柳宵怀里。

    儿子坐在后面。

    对于这样的安排,宋红米一点不意外。

    柳宵一向偏心的明明白白的。

    “嗯嗯,自行车,以后娘骑车送你们,快下来吧。”宋红米拍拍巴掌要把两人抱下来。

    结果两人都摇头,谁也不愿意下来。

    还是柳宵有办法,“爹买桃子了,要不要吃?还有肉肉呢。”

    才终于把人哄下来。

    宋红米接过布袋,“这么沉,你都买什么了。”

    “进屋看。”柳宵将车子支起来,接过沉布袋。

    对着俩崽警告,“不许趴车子,摔倒会疼的。”

    “不碰,咱家车!”地瓜姑娘奶凶奶凶的。

    宋红米逗的不行,揉了揉她的脑袋。

    俩孩子上学了,其实应该叫大名了。

    馒头叫做柳宁远,地瓜叫做柳宁悦。

    但是名早就叫顺口了,一时还真不好改。

    为加上俩崽年纪还,也没反对,她就先叫着吧。

    柳宵进屋就打开布袋,掏出不老少东西。

    大脆桃四个。

    大白梨四个。

    四个油纸包。

    “油纸包里头是什么啊?”宋红米直接打开。

    “绿豆糕、桃酥,这是猪头肉和熏豆皮。我的牛肉呢?”宋红米看到布袋都空了,就知道没买到。

    其实这在她意料之中,牛肉哪里那么好买了。

    “嘿嘿找了一圈没有,去饭点有点来不及了。不过在国营饭店要了半斤猪头肉,没有东西装,我就去了商店买了点心,要了两张油纸。猪头肉吃起来方便。”

    宋红米掐了他一把,也不和他再抬杠。

    有两个现成菜了,再炒个青菜做个面疙瘩就能吃饭了。

    “放下桃子!”

    宋红米赶紧拿着盆将桃子和白梨装走,“你俩赶紧洗去!要不然该痒痒了。”

    地瓜抱着柳宵大腿告状,“爹,娘拿走!”

    馒头也嚷嚷,“我要桃。”

    “没不给你们吃,吃完饭再,这桃子这么大,你俩要吃了还想不想吃肉了。”她又不是舍不得给孩子吃。

    地瓜、馒头都纠结了。

    肉肉她们所欲也,桃子同样所欲也。

    宋红米可没管她们如何纠结,安排她们洗、摘菜、剥蒜、烧火。

    一些家务,她俩都能搭把。

    她对孩子好,愿意在她们身上花钱,给她们买好吃的,让她们穿新衣服,但是不会培养熊孩子。

    大家一起动做饭,又没有麻烦的。

    很快饭菜就摆上桌了。

    她们家饭桌可不会食不言寝不语。

    就是全家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

    “馒头、地瓜,今天老师教你们什么了?”宋红米给两人夹肉。

    地瓜抢答,“教唱歌,还有丢绢。”

    “一二三。”馒头更直接,直接数数。

    “咦,昨天不就是一二三么,怎么今天还是一二三。”宋红米疑惑。

    “她们么,肯定要不停的重复再重复,她们才会印象深刻,这是你的。”柳宵给宋红米夹肉。

    宋红米无言以对,“关键我俩宝都会数到十了。”

    她的早教也不是白交的。

    “媳妇,学前班就一年级,她们不但今年要重复,也许明年、后面还要不停的重复。”柳宵也没办法。

    现在的学前班虽然对应后世的幼儿园,但性质却不一样。

    学前班更像一个看孩子的地方,是为了很多家长腾开去工作。

    它就一个年级,不像幼儿园会根据年龄分成班、大班的。

    对于这个,宋红米也想过了,“我准备明年给她们报一些兴趣班。”

    这个年代也是有少年宫的。

    “书法、武术、绘画、电子琴之类的,也不图她们多才多艺,就陶冶下情操吧。”没有外语,要不然也可以报上。

    柳宵很是赞同,“武术要学,我闺女这么可爱,要是被欺负了怎么办。”

    地瓜抬着脑袋,看看爹娘,好像没太懂,又低头吃饭了。

    馒头压根头都没抬,吃肉呢。

    宋红米给俩人夹青菜,“吃菜,是嫌弃娘炒的菜不好吃么?”

    地瓜和馒头皱着眉头把菜都吃了。

    地瓜试图和宋红米讲道理,“娘,兔兔吃草。”

    馒头点头,“妹妹对!”

    “狼吃肉,你俩想当白眼狼啊!”虽然她也喜欢吃肉,但是也不能不吃菜啊,那样营养会不均衡的。

    地瓜已经懂很多了,“不当狼,狼坏,吃红帽。”

    馒头也摇头,“不当,狼长的丑。”

    宋红米憋笑,这俩玩意。

    “明年、后年去少年宫学习两年,六岁上学一年级不早了吧。”宋红米觉得七岁上学有些晚。

    柳宵也没意见,“行啊,我觉得她们没问题。”最后不忘补充一句,“都是老婆教的好。”

    宋红米得意的笑笑,把孩子培育成才,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得事情。

    “我是这么想的,两年少年宫咱们尽量多报一些,广撒,到了正式上学,就可以从中选取一两样她们感兴趣或者有天赋的继续学下去。”剩下的只能放弃,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她也不想孩子太累。

    “我觉得地瓜挺有画画天赋的,你看墙上的人画的多传神。”柳宵一副夸赞的口气。

    宋红米嘴角抽抽,墙上的蜡笔画是这俩崽去年的杰作。

    趁她睡觉时画的。

    “我觉得应该是随我了,我图纸画的多好。”就是这么回事。

    宋红米不服气,“那我做的账本也很漂亮,也有绘画天赋。”

    闺女、儿子可是她疼的像傻逼一样才生出来的,坚决不承认都是他的功劳。

    军功章必须有她的一半。

    柳宵摸摸下巴,很快服软,“老婆的有道理。”

    宋红米美了,低头扒疙瘩汤。

    “对了老婆,我级别又长了,这个月工资也会增加。厂子准备采购一批苹果发福利呢。”家里的账目都是红米在管,他涨工资了,当然要报备。

    好男人是不藏私房钱的,他媳妇的。

    “又涨了,可以啊!”宋红米给老公夹块大肥肉,鼓励鼓励。“至于福利,你别一个人决定,该开会开会。”

    国人有开会传统,做领导更应该懂。

    开会决定,一旦错了也怪不到一个人头上。

    大家伙摊吧摊吧,责任自然就了。

    作者有话要: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