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养小崽(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了自行车,接送俩崽就容易多了。
宋红米闲暇时间变得充裕。
决定再找一位老师傅带带她。
可是要找一位靠谱的老师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她也有办法,去国营的裁缝店。
里头就有老师傅。
通过他们介绍,相信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毕竟每个职业都是有圈子的。
宋红米还愿意花钱学艺,最重要一点,就是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师傅,她们自己也不会认为艺多值钱。
甚至因为时代的关系不太敢用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位大师。
京城也有自己的刺绣,还是博采众家之长的刺绣——京绣,也就是皇家刺绣,以精致、华贵出名。
代表作,皇帝的龙袍。
够牛吧。
宋红米找到的这位老太太,人家奶奶就是做过龙袍的。
她打就学刺绣,学了半辈子。
宋红米以每个月八块钱和两斤粮票的价格为学费,每天学习四个时。
因为老太太已经七十多了,不能让人家奔波,所以宋红米都是上门学习。
她早上送俩崽去上学,然后就去学,学两个时完全不耽误她去买菜和回家做饭。
中午送完孩子再学两个时。
有自行车,一点不是问题。
头俩天,也没学啥,就是老太太想看看她底子。
宋红米懂,这不就是开学考试,老师摸底么。
她也没藏着掖着,把艺都拿出来了。
最后得了两个字的评价“太糙。”
她她没意见。
她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啥水平。
再起点低,更容易进步不是。
宋红米很会自我服,所以也没多沮丧。
但是老太太还让她保养,她也太糙,到时候学刺绣容易拉布。
这就让她很郁闷了。
她在这个时候不养尊处优夜差不多。
每天的事情就是做做饭和接送下孩子。
衣服都是老公和孩子们洗(他们玩亲子游戏,顺便洗)。
对了,还要给园子浇浇水。
再就没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挺白嫩的呢。
晚上俩崽睡了。
宋红米伸摸上老公宽阔的胸膛。
柳宵以为是“信号”呢,就要翻身压下。
“老公,你我嫩不嫩?滑不滑?”宋红米还让他感受了一下背。
柳宵跟过电似的,“嫩,老婆哪哪都嫩。”
“哼!我就吧!”宋红米信心又回来了,“好了,睡觉!困死我了。”
打了个哈欠,翻身入睡。
柳宵很是懵逼,啥情况啊。
宋红米虽然在老公这里得到了心里安慰,但是保养也提上了日程。
开始了准备工作。
这个年代做保养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可能像后世直接上马爸爸那里买膜就是了,而且选择数百上千,不同款式不同价位的膜随意选择,现在基本上就得自己diy。
这倒也难不住她,她以前还弄过面膜呢。
她准备用蜂蜜、雪花膏还有凡士林,反正就是将营养、保湿滋润的东西混合起来。
然后厚厚的涂抹在上,接下来又有问题了,这个时候没有保鲜膜,自然也没有塑料套。
普通的布肯定不行,因为会吸收,想来想去还真被她想到了,就是膀胱,古人用来做水囊的,绝对不漏水。
可是这玩意不好买啊。
最好去屠宰场。
“老公,你知道哪有屠宰场不?”宋红米问道。
“想吃肉,这个月底厂子会买几头生猪,我能分四五斤五花肉。”厂子效益好了,福利自然也提高了。
“把猪大肠和猪心要来吧,好久没吃了。哎,那不就有膀胱了么。”宋红米大喜过望。
真的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老婆你还没要猪膀胱干嘛呢。”柳宵也好奇啊。
宋红米娇嗔,“我被人嫌弃了所以我就想到了自制膜的办法。”
“老婆,你是不是想偏了。”柳宵表情有些怪异。
宋红米暼他,“哪里偏了,你是我diy的膜膏不行。”
柳宵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那个膀胱”
“膀胱怎么啦?其实我也挺别扭的,但不是没有保鲜膜嘛,现在材料真的是太匮乏了,虽然塑料不够环保,但没有它还真是麻烦呢,果然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宋红米忍不住抱怨了一大串。
“可以防水的材料还有很多,比如”柳宵摸了摸鼻子,然后声的道,“雨伞。”
宋红米恍然大悟,对啊,还有雨伞绝对防水的,而且比膀胱好弄啊。
“老公你真聪明!”她是一叶障目了,净顾着冲猪膀胱使劲了。
“咳老婆,你嫌弃用过的么?”柳宵问道。
宋红米眨眨眼,“你给我洗。”
到时候她翻面用就是了。
“没问题,那咱们定了啊。”柳宵很是高兴。
宋红米觉得柳宵这话有点怪怪的。
当夜,柳宵又去拿了个雨伞。
瘫在被窝不想动弹的宋红米一脸惊恐,“老公,咱们来日方长吧。”
柳宵摇头,“不行,定了的,两个才够你用。”
宋红米才反应过来,下午定了什么。
她这是被套路了啊。
嘤嘤嘤
膜终于还是做上了,平时家里的重活儿柳宵更是全部接。
半个月后,宋红米摸着自己的,真的是更细嫩了。
果然保养是有道理的。
她保养的不错,但是刺绣还在练习基本功——针法。
老太太的意思最起码要练一年。
宋红米不急,决定跟着老太太的计划走。
就这样,八年过去了。
十年运动去年就结束了。
已经没有黑市了,革委会、红将也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做生意也没人管了。
宋红米抓住会用所有的金条换了两处房子。
都是四合院,一处三进一处四进的。
房主是大财主的儿子,本来他是黑五类,房子充公了,现在平反了,可吓怕了,把房子卖了准备去香港讨生活。
但是这两处房子被嚯嚯的不成样子,他又不肯贱卖。
宋红米用金条买,双方一拍即合。
对于宋红米来,这么多金条,她不敢一次性拿出来换钱,找人兑换,肯定被压价。
对于房主们来,黄金去哪都通用。
买了房子,柳家就要再一次的搬家了。
这次再也不是租的房子了,是属于她们自己的家。
两处四合院离得不算远。
宋红米带着家人参观。“宁远、宁悦,你们更喜欢那哪处房子,咱家资金有限,不可能都收拾,所以只能二选一,就是一处,也要慢慢来。”
她用全部金条换了房子,但是里还是有钱的。
是柳宵这么多年的工资。
她家虽然不够节省,喜欢吃喝,但是人口少,加上柳宵总长工资,所以她里还有两千来块呢,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修一处房子肯定是够的,但是她还准备开个制衣的作坊呢。
需要三到五台的缝纫,后续指不定还需要其他投入呢。
所以里的钱不能乱花。
“老公真要搬家了,离你厂子就远了,骑车也得大半个时。”宋红米有些抱歉,真的是很难两全其美。
这个年代卖房子的太少了,她没那么多选择。
“没事,估计我也干不长了。”柳宵装模作样的叹口气。
宁远、宁悦都觉得不可思议。
“爹怎么回事,你做的多好啊,把个厂做到京城著名,多少人夸你厉害呢!”柳宁悦棉袄很是为亲爹鸣不平。
宋红米双抱胸,静静的看着他表演。
两口子互相太熟悉了。
“要有调动,可能要调到长城摩托厂,领导和我谈了两回了,我有些舍不得床厂。”柳宵虽然还记得造车的梦想,但是床厂是他一养大的,就像另一个孩子,一时之间真有些难以割舍。
但他没答应,不过是想趁讲些条件。
他不能光杆司令过去,要带人的。
这个人数他现在和领导的意见有点不统一。
他要带过去的人是这几年着重培养的技术骨干,不带过去他要心疼死。
这几人本来专业就偏向造自行车、摩托车,和床厂有点格格不入。
他们在床厂才是浪费。
这是他给自己留的后,如果领导不让他负责国营车厂,他有考虑自己干,从作坊做起。
“长城摩托厂在哪?规模如何。”京城大大的厂子太多了,宋红米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而且她记得有长城汽车,没有长城摩托,而且也不是京城的吧。
不过她活了三辈子,也拿不准是不是平行世界,但是她肯定,绝对有差异的。
所以对于一些对不上号的信息,她也不会那么惊讶。
“摩托厂离咱这新家不近,骑自行车要一个多时呢,但是我要去摩托厂当领导,有公车的,远点也无所谓。”
宁远窜了过来,“爹,有公车啊,我要学车!”
果然男孩子都爱车。
“爹爹最厉害了!”柳宁悦棉袄都快星星眼了。
宋红米忍不住啧了声,“可以啊,终于混上公车了。”
应该级别、工资都有涨。
“其实床厂那会儿领导也可以拨辆车,我没要,离家那么近。”柳宵带头往里走,边走边,“长城摩托厂最近日子不好过,前两年北方几个摩托厂和日本的厂家互相合作,虽然学的是人家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领先的,本来摩托就是大件,想买的客户都要货比三家,长城摩托没有优势,技术不行,价格也不便宜,快卖不动了。”
宋红米想想也是,主要是现在国人兜里还没钱,购买力没有爆发出来,所以摩托还是买方市场,再过几年,到时候万元户多了,想买摩托的自然也多了,但那时候摩托车市场肯定竞争更激烈,“所以你又是临危受命了。”
不得不,日本的摩托技术还真先进。
“爹一定可以的。”宁悦属于脑残粉。
柳宵点头,“可以这么。”
“你注意点身体啊,这几年好不容易养回来一些了。”宋红米叹口气,她不反对柳宵接摩托厂,人活着总要有点目标的,造摩托离造车又近了一步。
但是她知道,万事开头难,就像接床厂,刚开始多累啊。
柳宵连连点头,“肯定注意,年级大了,可不敢瞎嚯嚯。”
宁悦趁道,“我给爹熬人参鸡汤。”
宁远想了想,“那我陪爹玩乒乓球。”
柳宵转移话题,“这房子咋还这么多烂棚子,得拆了啊。”
宋红米憋笑,俩孩子七岁的时候,他们爷仨一起学的乒乓球。
但在他已经不是儿子的对了。
他把原因归结到他身体协调性差,运动神经不发达。
总被虐菜,心里都有阴影了。
作者有话要: 二合一啦,晚安。